本杂志于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编辑委员会_情报学论文

本杂志于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编辑委员会_情报学论文

本刊召开2009年在京编委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委会论文,在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9年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情报资料工作》杂志2009年在京编委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高校系统、党校系统、新闻系统、军队院校系统及其他在京编委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辑、刊物副主编高自龙主持。编辑部主任徐亚男首先对2009年编辑部所做的主要工作向各位编委作了简要汇报,着重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实施的学术期刊质量提升计划,根据该计划中专家对刊物的评审意见,提出了提升刊物学术质量与影响力的措施,主要包括:(1)依托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五大系统专家及本刊编委在业内的学术影响,加强组稿与约稿力度,积极组织能够代表当前学科研究水平的文章。(2)积极参与、协办学会的各项学术活动,从中发掘优秀的论文与作者。(3)启动刊物的国际化进程,充实国际化的编委队伍。(4)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根据作者的影响力、研究领域、研究层次等因素建立作者库,加强作者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刊物作者的档次。(5)进一步完善期刊的制度建设,建立匿名审稿制度,真正做到精选来稿,优中选优,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6)建立专家评刊制度。聘请业内专家组成评刊队伍,对刊物的选题策划、稿件质量、编校质量进行审评,提高刊物的综合水平。

与会的各位编委首先肯定了刊物近年来在提升刊物的学术水平、提高刊物质量方面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刊物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编委们普遍认为,面对激烈竞争的学术期刊市场环境,必须对提升刊物质量与影响力的重要性予以高度重视。编委们提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明确刊物定位,理论研究与工作研究并重。刊物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学报,其定位应该是研究性,包括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应该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快速发展的态势,不拘泥于社会科学情报学这一学科领域,全面覆盖图书馆学情报学各领域。在工作研究方面,依托学会优势,关注各类图书馆转型时期面临的各种问题,重视实际工作中有普遍指导性的做法,强化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为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者搭建工作交流的平台,进而促进理论研究的深入。

(2)加强刊物策划意识,依托特色栏目,组织优秀稿件。近年来,刊物的“特稿”、“理论探索”、“社科基金项目”等办得不错,有自己的特色。今后应强化此类栏目,每期约请学科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为刊物撰写或组织文章。特别要强化“社科基金项目”的文章,争取把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刊物上展现。要加强组稿与约稿力度,约请知名专家就其研究专长撰写或组织专题文章,同时要重视中、青年学者的研究动态,约请他们撰写理论创新性与实践指导性并重的文章。

(3)把握学界的研究热点,引领研究方向,增强刊物的时代感。要关注学界研究动向,跟踪前沿课题,对一些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可以组织小型的专家研讨会进行预研究,制定详细的选题计划。2010年刊物的重点选题主要有:①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学科设置、学科名称等问题。②云计算与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云计算与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服务、与信息资源管理等。③知识服务问题研究,包括知识服务的理论、知识服务的方法、知识服务的技术以及知识服务的成功案例等。④语义Web、Web2.0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在图书馆服务、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⑤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经验。

标签:;  ;  

本杂志于2009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编辑委员会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