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供给因素分析:基于成本传导能力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格上涨论文,农产品论文,视角论文,因素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7年开始,我国农产品价格呈明显震荡上行趋势。产出价格方面,2007年和2008年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增幅分别达到18.5%和14.1%,2009年略有小跌后恢复上涨态势,2011年涨幅达16.5%。销售价格方面,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增长,领先CPI指数,但波动幅度要略低于生产价格指数。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因素是关键因素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2011)。根据全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2),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由2004年的395元上升到2011年的791元,7年内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3%。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支出占比大、增长快,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直稳定在45%以上,年均增长11.3%;人工成本年均增长14.3%;土地成本年均增长25.3%,占总成本的比重由2003年的13.7%提高到2011年的18.9%。但根据湖南稻谷成本价格发布平台的调研数据,2007-2012年湖南稻谷种植的实际雇工工价要明显高于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劳动日工价(张千友,2011)。这些数据初步表明:生产成本变动与销售价格变动通常并不一致,其实际价格的传导表现要更为复杂;中间投入和要素投入等多因素的实际价格变动进一步构成了农产品产出成本形成过程的复杂性。 随着中国进入新一轮结构转型时期,以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为主的要素价格调整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同时,后危机时期复杂国际环境下的外生价格冲击也构成一种常态的“输入型”价格传导途径。从生产成本的源头到生产成本的构成,再到销售价格的实际表现,构成了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直接链条,而考虑生产成本源头价格变动、部分农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影响其他中间投入成本价格变动的内生式连锁反应,进一步凸显生产过程农产品最终价格形成的复杂性。显然,无论是从分解层面还是预测层面,仅分析农产品的直接生产成本构成势必不能把握到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般规律,需建立一个系统框架加以剖析。其中,作为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桥梁的价格传导能力,直接影响了价格形成过程中链式反应的强弱程度。因此,本文构建采用了成本传导能力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展开研究。 二、文献综述 现代经济的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而投入产出技术由于全面体现了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在研究价格测算、价格影响和波及效应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中,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由于能够充分考虑和反映价格的传导影响机制,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如沈中元(2004)利用中国1997年124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原油价格上涨对中国物价的影响。刘起运等(2006)根据成本的类别将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分为产品价格影响模型和初始投入价格影响模型,并以北京市水、煤、石油价格变动的影响测算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合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分析优势和较好的延拓性,部分学者针对实际分析需要对其加以改造,并进行了相应实证研究。如张红霞(2008)将供求影响变量和政府控制变量引入模型,分别建立了考虑供求关系因素和政府调控因素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林伯强等(2009)运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在能源价格不受管制和受管制两种情景下,模拟了能源价格上涨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并基于递归的SVAR模型,发现了能源价格上涨对PPI产生较明显影响的滞后期。王会娟等(2011)提出了新的区分加工出口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推导出工资水平提高对我国物价以及出口品成本的影响公式。叶安宁(2012)讨论了区分国内中间投入和进口中间投入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分析了1997年、2002年、2007年的工资和进口品价格上涨对单个部门及整个经济造成的影响。 在这些改进中,近年来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围绕考虑价格粘性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展开,即虽然投入产出价格模型在反映价格传导机制和传导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在假定不存在价格传导阻滞的情况下,对价格影响进行测算,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任泽平等(2008)建立了成本能力传导模型,用成本传导能力指数衡量行业抵抗成本涨价的防御能力和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用以反映价格传导阻滞。佟仁城(2010)引入价格反应期作为由生产时滞导致的价格粘性的度量指标,建立了基于生产时滞的价格传导时序模型。徐丹等(2011)根据价格粘性理论并吸取了费希尔模型的特点提出了投入产出价格粘性模型,并利用全国1992-2007年的实际数据分析了在价格粘性情况下运输邮电通信业产出价格变动对整个中国经济的短期影响。韩一杰等(2011)将供求变动、政府调控和价格传导时滞等因素引入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测算了猪肉价格波动对其他各个部门产品价格及CPI的影响程度。Wu Li等(2011)利用成本传导能力模型研究了油价变动对中美物价的影响,并根据结果对中国油价调控政策给出了相应建议。任泽平等(2012)将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引入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构建了投入产出价格实际影响模型,并分析了能源价格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潜在与实际影响。 目前,这些研究工作虽然进一步分析了外生价格变动对各类价格的影响效果,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对农产品价格的研究并不多;(2)结合农产品价格形成的特殊性,当前成本传导能力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主要考虑了部分行业中间投入和劳动成本价格变动的影响,而忽略了土地成本等生产资料的作用;(3)建模过程忽视了成本传导能力背后的厂商行为特征,即利润率变化在成本转嫁过程中的调节作用,进而在应用研究中会导致内外生变量的说明不清晰,从而导致该模型的误用。因此,本文在说明成本传导能力与行业利润率变动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成本传导的价格影响模型,计算石油、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 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考虑了经济体系中由投入产出关联所引致的各部门产品价格之间的联系。当某经济事件A产生,通常会直接导致某要素价格或某产品价格产生变动,进而通过成本传导等作用对直接部门或其他部门产品的产出价格带来三类不同方式的影响。直接影响,即采用局部均衡假设,假定生产成本构成中其他部分不发生改变,该事件A对生产成本带来的直接冲击;潜在影响,采用一般均衡假设综合考虑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间接影响指该事件A通过投入产出等价格联系对该部门中其他中间投入成本构成的影响;实际影响,是指该部门对该事件A做出的真实价格反应。以劳动力价格上涨为例,如果企业的其他投入成本不发生改变且不采取应对措施,即为直接影响;由于工资水平提高后其他中间投入产品价格上升引起成本增加,即为间接影响,而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之和构成了工资水平提高对价格的潜在影响;由于市场供求、价格管制、定价策略和技术更新等因素的存在,容易形成价格传导阻滞,最终销售价格的变动即为实际影响。 成本传导能力(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Cost,CTC)为各行业对成本变动的传导能力,用来衡量抵抗成本涨价的“防御能力”和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公式为:成本传导能力=价格实际涨幅/价格理想涨幅(涨价压力),通常市场供求关系、库存行为、政府定价能力和行业集中度等是影响成本传导能力的关键因素。在真实经济世界中,零利润的完全市场出清的一般均衡条件难以达成,非均衡的利润存在是一种常态,在短周期的宏观分析或行业分析中非常重要。利润率的变化,既可能是行业主动应对成本变化的结果,即调节利润率影响最终产品出厂价格进而影响到销售市场,寻求可能的利润最大化,也可能是一种被动应对成本变化的结果,即接受最终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进而影响利润率大小。动态而言,这种短期的高利润率或亏损状态并不会导致厂商的直接迅速进入或迅速退出。因此,成本传导能力实质上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利润率阻尼作用的表现。 (二)利润率与成本传导能力的联系 根据投入产出的等式关系,这里将投入区分为中间产品投入、要素投入和税金三部分。其中,要素投入进一步区分为劳动力、资本①和土地。假设单位产品i的价格为,第j行业对产品i的直接消耗系数为,单位产出的从业人员报酬、固定资本折旧、营业盈余、土地租金和税费成本分别为,对应的小写字符代表投入系数,即某项投入占总成本的比重,Δ代表价格的变动程度。那么第j行业的生产成本为: 根据任泽平等(2008)对涨价压力MP[,j](Markup Pressure)的定义,本文认为完全成本传导能力中的涨价压力不仅包括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还包括企业(行业)难以影响到的其他价格变动,如劳动力成本、固定资本折旧以及税费变动等,而针对农产品价格的研究还需将土地成本分离出来。此时,资本要素投入中的利润率是企业(行业)在生产经营变化的短期选择②,进而影响到产品的实际涨价幅度(Real Markup)。 由于考虑了厂商行为,在生产过程中,厂商只能通过调节利润率变动来应对成本涨价,因此对比公式(2)和公式(3),公式(3)多了——利润率变动一项。那么成本传导能力CTC(Capability of Transmitting Cost)为: 写成向量形式为:。其中,Δp为各行业实际涨幅的行向量,A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成本矩阵,为由行向量元素Δp组成的斜对角矩阵。 这里用分别表示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潜在影响和实际影响。以农产品价格变动为例,公式(6)反映的是不考虑价格传导的情况下,在给定其他投入价格不发生变化时,部分农业投入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带来的影响,即通过直接关联效应对农产品价格造成的影响。 公式(7)反映的是不考虑价格传导阻滞情况下,当部分农业投入价格变动时,其同时通过投入产出链接关系引致其他产品价格变化而造成的农产品价格变动,即除直接影响外造成的连锁反应之和。 其中,M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公式(8)综合考虑成本传导阻滞和产业间关联,当部分农业投入价格变动时,一方面对农产品价格变动产生直接影响,另一方面对其他农业投入价格产生不完全传导的间接影响。 其中,CTC为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系数的斜对角矩阵。 (三)成本传导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的应用说明 在一个真实的经济情景下,价格实际影响模型引入成本传导能力描述价格传导阻滞,使得模型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上述三个公式均存在一定缺陷,但同时也富有经济含义。如价格直接影响模型虽然未能考虑外生冲击下的间接影响,但可以近似反映在利润不调整的局部均衡情况下,农产品价格短期的上涨压力。价格潜在影响模型虽然在刻画间接影响时过于理想,但可以近似反映各行业在利润率不发生变化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价格实际影响模型虽然考虑了价格传导中的阻尼效应,但由于每期的阻尼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其可以近似反映出由非均衡向长期均衡过渡的中间状态情况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的做法是研究某价格变化的传导作用,如Wu Libo等(2011)、任泽平(2012)。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初始价格变量必须是外生价格,且传递对象必须满足内生价格的形成机制,否则将存在经济学内涵的矛盾。如选择一篮子的产出价格作为冲击变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中的实际价格影响也包括该一篮子商品,那么模型值和真实数值很可能不一致。因此,在考虑了利润和成本传导能力关系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成本传导能力是产业(企业)定价行为的参数,对于每个产业(企业),除了利润以外,其所面临的其他成本变动均为外生价格变化,但对于包括所有产业的系统模型而言,中间投入成本(其他企业的产出价格)将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变量。此时,外生变量将包括进口商品价格以及主要要素投入价格。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以GTAP第八版数据库提供的中国2007年57部门数据为基础。区别于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该数据库具有类似的投入产出表结构,并将农业及其农产品加工业细分为22个部门,区别了劳动力、土地以及资本等要素投入。本文采用市场价格(Market Price)衡量的价值量,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整合成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熟练工和非熟练工劳动报酬合并为从业人员报酬项,土地和自然资源两项合并记为土地租金项。同时,资本要素投入的处理没有区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④。 各部门的实际价格变动数据根据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行业GDP缩减指数和工业分行业PPI处理获得。其中,对于部分缺失数据,如饮料和烟草、蔬菜水果坚果部门分别采用烟和蔬菜生产者价格指数代替。劳动力要素价格数据采用《中国劳动力统计年鉴》中“分行业就业人员和工资总额”表中平均工资历年变动幅度,土地成本变动数据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各农业部门土地成本变动幅度。利润率数据来源分两类:农业采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各农产品每亩成本利润率数量,工业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07年和2010年投入产出表营业盈余率替代。 在数据计算期的选择方面,考虑到某年度的产业利润率波动较大,可能造成相应的指数变动幅度过大,因此本文选取2007-2010年各类经济数据测算各行业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反映危机时期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平均收敛速度,即全面进入结构调整时期下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 (二)行业成本传导能力指数及与利润率的关系验证 根据2007-2010年的价格指数平均变动数据以及通过GTAP数据库获得的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利用公式(5)可以计算得到56部门⑤2007-2010年行业平均CTC指数(见表1)。 根据测算结果,可以看出:(1)资源及其下游产业表现出较强的成本转嫁能力,如石油和天然气CTC指数均在1.5以上,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CTC指数也大于1;(2)一般制造业,如机动车辆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成本转嫁能力极弱,电子设备业等个别行业甚至出现了负转嫁能力;(3)主要作为投资品的建筑部门成本传导能力较强,与之相对应的房地产业成本传导能力在所有行业中最为突出,而作为公共产品的电力、燃气和水的成本传导能力偏弱,渠慎宁等(2012)利用2006年1月至2011年11月三类商品销售价格调整频率数据得到类似的结论;(4)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传导能力呈现差别化,交通运输和贸易相关的流通部门的成本传导能力较弱,通讯、金融、保险等成本传导能力较强,公共服务部门成本传导能力中性。 相比而言,农业的成本传导能力处于中游水平,具体到各农产品部门其成本传导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1)经济作物种植业的成本传导能力普遍高于粮食作物。这可能取决于经济作物相对粮食作物具有更高的商品化率,更少受到政府政策干预,以及更高的收入价格弹性,进而表现出较强的抵御成本上涨的能力;(2)农产品加工业的成本传导能力与对应农产品原料生产业相比,呈现差异化特点。对于大米、糖等大宗一般农产品,其下游的成本传导能力要高于上游,对于食用油脂、乳制品等经济型农产品,其上游的成本传导能力要高于下游;(3)作为纺织重要原料的植物纤维,其成本传导能力极强,而羊毛和桑蚕茧的成本传导能力极弱;(4)林业的成本传导能力要高于一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肉制品原料的成本传导能力也是如此,但作为下游的生肉及肉制品的成本传导能力偏弱,甚至为负;(5)主要受政府定价的影响,饮料和烟草行业基本不具有成本传导能力。总之,农业成本传导能力差异基本符合以下规律,即产量较高的部门,市场需求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弱,产量较低的部门,市场供给因素占主导,成本传导能力较强;政府因素参与较多的成本传导能力较弱,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成本传导能力较强;生产周期性较短、库存能力较差的成本传导能力越弱,反之越强。当然,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其丰歉也会对农产品的成本传导能力造成影响(任泽平等,2012)。 进一步对比2007-2010年平均CTC指数和平均利润率变动,可以发现成本传导能力变化基本和利润率变化的规律较为一致。大部分成本传导能力低于1的部门其行业利润率减少,成本传导能力高于1的部门其行业利润率变动大于0。但仍存在部分行业成本传导能力与利润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这既有IO表编制过程的缺陷,又有数据样本性的偏差、价格数据处理的近似性等原因。如石油、天然气、石油及核燃料、燃气部门,原因主要在于难以区分国内和进口资源产品价格的差异,以及区分自然资源要素的收入。前者将导致产出价格的错估,后者直接导致CTC指数偏高。 (三)石油、劳动力及其土地价格上涨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马晓河(2011)基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的分析指出,2003-2009年期间,化肥、农膜、土地租金、机械作业费的上涨幅度超过了农产品总成本的上涨幅度,并且该费用上涨主要是由于价格引起,并非数量变化引起,如化肥价格上涨对化肥费增加的贡献率为92.58%,劳动工资上涨对人工成本增加的贡献率为174.3%。如将其还原为具体事件,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外生冲击将主要包括三类: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中间投入的影响(王丽红,2009),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引起的劳动力价格变动(贾晔,2013),耕地红线、土地流转以及城市化等土地政策变化带来的土地租金价格的上涨(李国祥,2011)。因此,结合成本传导的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的应用说明讨论,这里将这些事件所诱发的2007-2010年间石油价格、所有劳动力价格、种植业土地租金价格作为外生冲击,分析其对农产品价格带来的直接影响、潜在影响和实际影响,测算结果见表2。 石油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特征:(1)其并不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化学橡胶塑料制品部门(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等),进而产生潜在影响和实际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短期石油价格波动不会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冲击,实际上化肥、农药等价格的调整相对较为敏感。由于农业成本传导能力处于中游水平,除部分CTC大于1的行业外,石油价格变动对大多数农产品价格的实际影响要介于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之间,其差值为各农产品及其加工业通过利润变化而消化的部分;(2)在长期均衡方面,具体农产品的潜在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以石油投入为主要原料的化学橡胶塑料制品占农业中间投入的比重,如GTAP的IO数据显示所有种植业的该部分投入约占总生产成本的10%以上,因此其潜在影响较畜牧业等要大,进而在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影响下,以种植业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的潜在价格影响要大于以畜牧业为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同时,渔业的潜在价格影响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柴油等石油制品占总投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约为5%;(3)在过渡状态方面,具体农产品的实际影响程度需进一步考虑价格传导能力程度,以及所投入的其他农产品的实际影响变动。因此,只有成本传导能力极强和较强的部门才可能实现实际价格影响波动大于潜在价格影响,如CTC指数分别为2.6、1.6的植物纤维部门和渔业部门。即使成本传递能力中性大于1,其实际价格影响波动仍要小于潜在价格影响,如生乳、蔬菜水果坚果部门。进而,受到石油价格冲击造成实际价格影响较大的部门仍集中在成本传递能力较高的种植业及其下游产业以及渔业。 劳动力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特征:(1)区别于石油价格的影响,劳动力价格变动的直接影响非常显著。这主要源自近年来名义工资的较大变动幅度,以及大部分农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名义工资占总投入的比重基本达到了25%以上的农业原料部门价格上涨的短期压力巨大。并且在个别部门,这种直接影响甚至要大于实际影响;(2)在长期均衡方面,一方面其潜在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主要原因并不是直接由中间投入的链式需求造成的,而是因为劳动力价格上涨推高了其他行业的产出成本,再通过中间投入的链式需求造成。另一方面,具体农产品的直接影响和潜在影响程度之间还是存在差异。农业原料生产部门差异较小,而农产品加工业影响明显上升,即主要受到了农业原料成本上升的影响;(3)在过渡状态方面,受不同农产品的成本传导能力差异的影响,农业原料部门的实际价格影响程度要相对较高,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为植物纤维、蔬菜水果坚果、林业、油料作物以及渔业。 土地租金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特征:(1)其对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略低于劳动力价格变动的影响,仍较为显著;(2)无论是短期影响、长期均衡状态还是过渡状态下,由于种植业中土地租金占总投入的比重几乎均在15%以上,且只考虑了种植业的土地成本变动,因此土地租金价格变动对种植业的直接价格影响、潜在价格影响以及实际价格影响要大于对畜牧业,进而也对其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业造成类似的影响;(3)具体农产品方面,潜在价格影响程度排名前五位的是水稻、小麦、其他农作物、油料作物、玉米及其他谷物,实际价格影响程度排名前五位的是油料作物、植物纤维、其他农作物、水稻和小麦,说明粮食作物受到土地租金价格变动影响最大,但价格变化的实际表现反而要弱于土地密集型的经济作物。 整体而言,面对石油、劳动力、土地等外生价格冲击时,农产品价格调整的一般规律是潜在影响>直接影响>实际影响;且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的影响>石油价格代表的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与要素投入价格带来的冲击相比,短期石油价格冲击带来的农产品涨价压力通常并不明显;在长期均衡状态下,价格传导影响程度取决于中间产品(或要素)投入与总成本的直接占比以及作为原材料再投入的完全消耗情况,即劳动力(土地)密集型农业更易受到劳动力(土地)价格变动的影响;在过渡状态下,实际价格影响则需进一步考虑其自身的价格传导能力以及上游行业的价格传导能力,即传导能力越强,则实际涨价程度越高。 (四)石油、劳动力及其土地价格上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类似任泽平(2012)研究能源价格波动对物价影响时的权重处理方法,本文设置了农产品价格指数、农产品加工业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批发价格指数WPI以及总产出价格指数(见表3)。进一步综合分析石油、劳动力及其土地价格上涨引起的各类物价指数变动,研究结果见表4。 整体而言,这些外生价格冲击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仍满足潜在影响大于实际影响的规律,且近年来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更为明显,但不同类型的外生冲击对各类价格指数的影响不一。具体而言,无论是潜在价格影响还是实际价格影响,石油价格变动对物价总体水平的冲击是WPI>PPI>GDP平减指数>CPI>农产品加工价格指数>农产品价格指数,且影响幅度的差异相对显著,说明具有定向传导特点,即对生产领域的影响要大于消费领域,对一般制造业的影响要大于农业。相比而言,劳动力价格变动对各类物价指数的潜在价格影响和实际价格影响的程度排序并不一致,但影响程度的差异相对较小,其中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以及农产品加工价格指数的潜在价格影响最大,但实际影响相对最小,即最终在价格传导能力的影响下,劳动力价格变动对WPI和总产出价格指数等有更深远的影响。在土地租金价格变动方面,尽管仅考虑到了种植业的土地租金变动,即潜在影响中主要对农产品价格指数以及农产品加工价格指数有较大影响,但在实际影响中,农产品价格指数的影响程度略有下降,对农产品加工价格指数下降更为明显,而代表着整体物价水平的WPI、总产出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以及CPI则相对上升。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构建考虑利润率与成本转嫁关联特征的成本传导能力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辨析直接价格影响、潜在价格影响和实际价格影响的经济学含义,以及相应模型的适用说明与经济含义,并以GTAP第八版包含22种农产品部门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2007-2010年相关价格变动的实际情况,测算石油、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等外生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价格及其物价指数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利润率变动是成本传导能力的真实体现,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变动。前者除了被动接受如进口产品价格、主要要素投入价格等外生价格变动外,还包括了经济系统中作为中间投入的其他产业价格变动。后者主要取决于产业议价能力,包括市场供需因素、市场化程度、生产周期和库存能力等多种因素。考虑成本传导能力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可以在系统层面考虑主要的外生价格变动引起的短期到长期各类状态下的价格传导变化。 2.对比其他行业,农业的成本传导能力处于中游水平,且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成本传导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作物种植业的成本传导能力普遍高于粮食作物,并且对应的下游加工业的成本传导能力有一定的“反向”效应,肉制品原料生产业的成本传导能力高于大部分种植业,但其下游加工业的成本传导能力相比较弱,存在类似的“反向”效应。 3.2007-2010年的石油、劳动力、土地等外生价格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规律是潜在影响>实际影响>直接影响,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土地价格上涨的影响>石油价格代表的化肥农药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并且,由于价格传导能力的引入,与直接价格影响和潜在价格影响相比,对具体农产品的实际价格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植物纤维、小麦、蔬菜等行业受上述因素的实际价格影响较大。 4.在价格指数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影响更为明显,但不同类型的外生冲击对各类价格指数的潜在影响和实际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潜在价格影响主要集中在完全消耗中密集使用外生冲击的投入,而实际价格影响则将其放大传导到以生产领域和最终需求为代表的物价指数中。 综合得出,农业投入价格上涨将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较显著(刘向东,2010;张超等,2011)。面对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国内工资整体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耕地供给相对紧缺的现状,农民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减小,出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少对国外农产品的依赖、稳定物价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考虑,应充分重视这些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影响,并出台相应政策对农民利益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格;适当调整农业补贴结构,诸如将当年农业补贴标准与上一年农业生产成本变动幅度挂钩等。 ①资本租赁成本包括固定资本折旧和营业盈余。 ②Dixon和Pamenter(1982)构建的ORANI模型中设置的经典短期闭合条件是实际工资外生,而就业内生,资本回报率内生,而固定资本存量外生。对我国而言,劳动力市场存在较大粘性,就业短期变动并不明显。 ③该行业产品需求可能具有较低的收入弹性、较高的价格弹性以及较高的交叉价格弹性。 ④固定资产折旧率假设是固定的,进而折旧变动可以忽略不计。资本要素项的变动主要来自营业盈余变动,即与行业利润增速相关。 ⑤第57部门代表其他部门,这里不予以考虑。标签:农产品论文; 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直接成本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因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