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论文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 “全链条设计 ,一体化部署 ”

吴 根1, 陈 实2, 于笑潇1

(1. 科技部 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北京 100038;2. 北京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8)

摘 要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如何实现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对促进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路径的分析,提出了“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要求下基础研究的管理措施建议。

关键词 : 目标导向型; 基础研究; 全链条设计; 一体化部署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先决条件和催化剂,是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1-2]。当前,新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对基础研究内涵的辨析会影响到我们的科技政策,包括资助政策、评价政策和人才政策等,需要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加以思考和对待[3]。为了适应这一新特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基础研究需要在“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的要求下,进一步明确定位,更有前瞻性地在国家发展战略方向上进行布局和实践。

1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特点

基础研究是指以探索自然规律,追求新发现、新发明、创立新学说、积累科学知识,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确定了研究的领域和问题,该研究工作也就具有了目标导向性。但从问题提出的角度划分,基础研究分为2种基本类型:一类是从科学认知出发,围绕某一类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目标相对发散,结果的不确定性、研究方法的灵活性是其典型特点,在这一类中,又分为自由探索性研究和目标导向型研究,前者指预期目标是发散性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后者指预先设定比较确切的科学问题为研究目标,研究路径虽然灵活,但结果聚焦;另一类是从实际需求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从科学规律方面解释和指导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的基础研究,其特点是研究目标从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中提炼而来,结果聚焦、需求明确,也就是所谓的应用基础研究。尽管从问题提出、路径设计、目标聚焦度、需求紧迫度来讲,上述两类基础研究有明显不同,但二者均具有研究周期长、难度高、风险大、失败率高、社会共享特征明显的基本特性。

基础研究的产出是一种具有公共属性的信息[4],一般不能直接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5]。Timmers 将创新过程划分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部署”三个阶段[6],因此知识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是科学、技术和产业活动三者有效结合的过程[7],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因其有获得新规律、新原理、新知识的一面,并与社会生产隔着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发展的阶段,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其价值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2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路径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

(1) 从科学问题研究入手,发现新现象、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8-9]。特点是目标战略性突出,对研究领域或行业的支撑普适性、持久性强,自由研究空间较大、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也较大,研究周期长、理论深度强。

根据互文理论[5],文学翻译也是一种互文活动。我们可把翻译研究看作三项任务,同时译者与之对应具备三重身份[6-7]:作为读者,对文本的完成;作为阐释者,对文本的阐释;作为作者,对文本的改写。整个翻译过程也是译者三重身份的角色实现与相互转换的交织过程。事实上,不论是中文作品还是外文作品,本身越是优秀,其蕴含的互文性质就越为强烈,其翻译难度也随之越大,就越需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

为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目标性,可以建立专家咨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科学决策模式,建立战略专家顾问组、过程管理咨询专家组、项目内部专家组,分别承担战略研判与咨询、过程监管与指导、项目实施建议与协调等责任,贯穿计划管理全过程;围绕专项目标和任务,建立责任专家跟踪机制,负责对项目目标和任务的跟踪管理。建立中期评估调整机制,对项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项目目标修正、任务调整、项目终止等。

(3) 在项目层面上,解析问题需求的维度,明确是前瞻性问题、行业共性问题、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衔接是由政府实现还是专项实施者实现等。例如在铁基超导研究方面,其研究以科学认知为目标,在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尚没有形成主动投资于基础研究的现实状况下,需要政府承担起资金支持的责任,经费来源以政府资助为主;量子通信网络研究以实现保密通信为目标,以解决量子通信网络建设的需求为牵引,具有一定的市场概念,可以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的注入,形成政府和社会共同资助的态势。

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计划发展的组织模式,实现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有机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评价模式。科技部设立科技计划联合办公室,加强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协调和衔接。在科技计划启动的同时,制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科技计划定位和管理要求,任务部署过程中避免重复,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的需求修订管理办法和细则。

图1 基础研究管理路线图

3 全链条要求下的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管理措施

3.1 尊重基础研究的基本规律

基础研究项目的实现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特点[11]。可将“面向战略需求、聚焦科学目标、造就将帅人才、攀登科学高峰、实现重点突破、服务长远发展”作为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总体指导思想。允许科学家在项目设计、执行过程中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通过同一方向部署多个项目、择期评估、择优支持的方式,既形成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态势,又能培育优势团队。建立优秀项目滚动支持机制,通过对目标完成优秀的项目滚动支持,形成对优秀项目和优势团队的持续支持。建立青年科研团队支持机制,在指南中设立青年科学家专题,在围绕专项总体目标的前提下,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不做刚性约束,鼓励和发挥青年科学家的创造力和积极性。科研过程中应尽可能去行政化,除必要的节点检查、督促外,避免通过行政手段对项目的执行进行干预,不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能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2) 在专项部署时应兼顾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协同集成,明确专项的类型,确定是以目标产品研发、技术发明,还是领域共性问题研究为目标,各专项间在目标定位上实现相互衔接和补充。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项,设立不同的执行期限和连续支持方式。在以技术和产品为导向的基础研究部署中,应发挥基础研究已有的理论、技术、方法的积累和优势,保证基础研究项目能在专项实施周期内对技术和产品研发的直接支撑,体现时效性,强调基础研究在所支撑技术方向上的深度挖掘,研究指标和考核指标、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尽可能明确;对于战略性、前瞻性科学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不应强调其短期贡献和指标的确定性,更应强调其战略意义、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深远影响等。在明确战略性科学问题目标的前提下,给予专项及项目实施充分的灵活性,做到大目标锁定下的有限自由。

3.2 建立保障目标导向的决策机制

(2) 围绕具体技术需求和产品需求,解决技术研发过程中提出的科学问题[10]。特点是点对点技术创新的管理模式[6],目标需求具体明确,研究成果转化路径和周期短,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活跃度高,对基础研究的快速反应要求高,需要已经具备了较为系统的前期研究基础,研究深度、广度和系统性相对较弱。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既要与“文化决定论”划清界限,而且应在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之间建立适当的张力。强调文化自信,既划清与“唯经济论”的界限,也不能被误解为是任何形式的“文化决定论”。历史上,关于“中国文化出路”的大论战潜在着一个不言自明的预设:文化可以决定一切,从而把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都归咎于历史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本位论”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背后就潜在着“文化决定论”意识。然而,中国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历史文化传统。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文化自信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蕴涵。

3.3 做好多层面的协同设计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理念应在科技计划设计、专项部署、项目执行三个层面进行协同设计,面向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从指南设计到项目部署充分体现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要求,加强与优势研究基地的结合。

(1) 科技计划的设计要体现从“科学”到“技术”再到“产品”的有机衔接,既要有以技术研发为引导的科技计划,也应有从科学认知出发,为未来新技术、新发现打基础的科学计划,相互之间形成互通有无、相互回馈耦合的衔接机制。不同专项及时总结归纳问题,如在其他计划或专项中已经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可直接拿来利用,能通过其他科技计划或专项进行解决的问题,在其他专项中进行部署,相互之间形成实质性的支撑。

1.3 屈光异常标准 参考仪器厂家提供的范围,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sphere diameter diopter),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column diameter diopter)。近视:各年龄组均为S≤-1.0;远视:2~3岁S≥3.0,4~5岁S≥2.5,5岁以上S≥2.0;散光:各年龄组均为C≤-1.0或≥1.0。

基于基础研究的外向性与目标性的对立统一,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应注重三个平衡:一是目标性与自由性的平衡,以实现治国强民为战略导向,以实现具有影响力的产出目标为约束,给予研究者选择研究路线、团队组成、研究内容调整等自由;二是研究路径与管理策略的平衡,考虑到具体产出结果、研究路径、时间节点等诸多不确定性,应重视管理节点的目标设计,可预期目标(如高铁技术理论研究中的技术性能指标)应具体,不可预期目标(如二维材料新结构中纯探索性研究目标)可只明确主要的研究方向,不唯量化目标考核;三是管理与人文的平衡,研究活动,必须以实现总体目标为目的而设计制度和规则,执行过程中尊重基础研究活动发挥研究团队的自组织特征,不做非必要的限定,保证研究的自由空间和氛围(见图1)。

(4) 实施分级管理的过程管理模式,发挥主管部门、地方科技厅局、法人单位对项目的支撑和监管作用,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建立联动机制,日常项目跟踪管理以专业机构和项目承担单位联动开展,重要节点形成科技部、项目推荐部门、专业机构和法人单位联动;可联合相关主管部门,对项目承担单位法人代表的培训,明确其责任;管理过程中施行逐级管理,避免部门和专业机构一统到底直接管理的情况。

开源软件的成功有力的驳斥了只有私有化的知识产权能够推动创新的言论[3].然而,开源软件的失败率是较高的[4].并且,对开源软件项目的评估也不同于商业软件系统[5].所以需要一种度量方法能够获知当前开源软件的项目状态和推演开源软件项目的未来发展情况,以便用户选择所需的项目.DeLone和McLean [6] 最早提出了度量信息系统的DM模型.Polancic 等人提出开源项目质量度量模型[7].Rajdeep Grewal et al. [8]从技术和商业两个角度来分析项目的成功.

大夏剧社第四次公演,十二月二十一二两日在大夏大礼堂举行,剧目有田汉的《一致》,林语堂的《子见南子》,丁西林的《压迫》,及翻译剧《可怜的裴加》与《住在二楼的人》云。[18]206

(5) 坚持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优先支持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对通过认定的研究基地,在科研基础、设备条件、人才队伍等方面相互承认;委托性项目的承担单位须是通过认定的重点研究基地,例如经过评估认定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等基础条件好、人才队伍强、科学积累深厚的研究基地可以作为定向委托任务的承担者;强化政府与企业创新伙伴关系[12],发挥依托企业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打通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的通路,形成共性技术集成。

(6) 加强过程监督与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以督促建,重点针对专项或项目实施的关键节点、关键步骤进行监督,针对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减少日常检查,避免解决问题一刀切;实行结果公示制度,专家名单提前公告,评审/评估结果当场公布;建立诚信制度,实行责任追究。

参考文献

[1] BUSH V. Science and the Endless Frontier[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45.

[2] 柳卸林,何郁冰.基础研究是中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J].中国软科学,2011(4):104-117.

[3] 王越.基础研究问题是对立统一的[J].科学与社会,2017(4):10-12.

[4] ARROW K J. Economic Welfare and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M]//Nelson R R.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ve Activit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5] 张炜,吴建南,徐萌萌,等.基础研究投入: 政策缺陷与认识误区[J].科研管理,2016(5):87-93.

[6] TIMMERS P. Building effective public R&D programs[J].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1999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PICMET’99 Port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EEE,1999.

[7] 王超,武华维,赵燕清,等.基于创新全过程的知识内容扩散强度分析模型研究[EB/OL].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08-0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762.g3.20180808.1154.004.html.

[8] DEARBORN D C, KNEZNEK R W, ANTHONY R N. Spending for Industrial Research, 1951-52[M]. Harva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Report: Cambridge, MA.1953.

[9] OECD.弗拉斯卡蒂手册[M].张玉勤,译.6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10] STOKES D. Pasteur’s Quadrant: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7.

[11] 叶玉江.基础研究的新形势和新部署[J].中国基础科学,2017(4):12-13.

[12] 吴根,杨晓秋,李旭彦.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基础科学,2014(4):29-32.

“Complete-chain design and integrated deployment” of goal oriented basic research

WU Gen1, CHEN Shi2, YU Xiaoxiao1

(1.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38, China; 2. School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 The goal oriented basic research is strategic, forward-looking and long-term as its characteristics. How to achieve the “Complete-chain design and integrated deployment of the goal oriented basic resear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vergence of bas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duct R&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ath of the goal-oriented basic research,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basic research under the requirement of “Complete-chain design and integrated deployment” are proposed.

Key words : goal-orientation; basic research; complete-chain design; integrated deployment

中图分类号 :G642.0;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4956(2019)02-0036-03

DOI :10.16791/j.cnki.sjg.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8-08-28

作者简介 :

吴根(1970—),男,河北灵寿,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管理.

E -mail :wg@htrdc.com

标签:;  ;  ;  ;  ;  ;  

目标导向型基础研究的“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