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两种带教模式在门诊护理带教中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实习的实习生40 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跟班带教,实验组采用跟人带教方式,比较两种带教模式的效果。结果:带教后实验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89.6±8.93)分、(87.3±5.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96)分、(78.9±5.8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比跟班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对实习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门诊护理带教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不同带教模式;门诊护理带教;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382-01
门诊一般接诊病情比较轻的患者,通过门诊医生在进行初步的诊断后给予患者治疗,这个阶段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的康复有一定积极作用[1]。作为刚进入医院实习的护生,实习阶段正是将书本中理论知识转化成为护理实践操作的重要阶段,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及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过程。在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的带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生后期的成长[2]。介于此,本文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带教模式应用进门诊护理带教中,比较两种带教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6 月-2013 年6 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实习的实习生40名,均女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 例,年龄18-24 岁之间,平均年龄(20.3±0.58)岁。对照组20 例,年龄20-24 岁,平均年龄(21.3±0.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跟班带教模式:采用分班次的方式,实习生采用轮转的方式在不同班次进行实习,每个班次由固定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带教老师在对相关实习内容以及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后,进行临床操作实践。同时带教老师需要向实习生介绍每个科室的具体工作流程、相关礼仪规范、专科知识、专科操作技能等。实验组采用跟人带教模式:将每一位实习生分配到门诊的各个科室中,指定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模式,带教内容与对照组带教内容一致。
1.3 效果评价标准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实习后对实习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调查了解。以实习生静脉输液考核成绩进行反馈,优:分数大于或等于90;良+:80-90 分;良:70-80 分,差:小于70 分,优良率=优+良+。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l6.0 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 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带教前后比较 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带教前后比较( X±S)
组别 例数 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评分
带教前 带教后 带教前 带教后
实验组 20 62.3±6.32 89.6±8.93▲ 60.8±8.96 87.3±5.96▲
对照组 20 61.9±6.59● 76.2±7.96▲★ 61.3±8.99● 78.9±5.88▲★
注:组间带教前比较,●P>0.05;组内带教前后比较,▲P<0.01;组间带教后比较,★P<0.05。
2.2 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考核成绩
表2 两组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比较( X±S)
组别 例数 优 良+ 良 差 优良率
实验组 20 8(40.0) 8(40.0) 4(20.0) 0 1 6(80.0)▲
对照组 20 4(20.0) 4(20.0) 8(40.0) 4(20.0) 8(40.0)
注:▲P<0.05。
3 讨论
带教质量直接关系着实习生的实习效果[3]。门诊护理教学是将理论知识应用进实践的具体过程,为了能够在实习阶段巩固与加深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带教老师需要发挥中其中的带教作用。目前,针对这一方面的带教,不同医院采取不同的手段,例如目前比较常用的PBL(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收集资料—验证假设—总结)带教模式[4]、责任制带教模式[5]等。实际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跟诊这种带教模式,这种方式其实就属于一对一带教模式中的一种变化形式。这种传统的带教模式让实习生直接接触到临床,让实习生了解带教老师在临床中面对护理问题采取的对应措施,同时结合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强化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从实质上而言是培养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提升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实习生护理技能操作得到提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带教之前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差异显著,在带教后实验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分别为(89.6±8.93)分、(87.3±5.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2±7.96)分、(78.9±5.88)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静脉输液考核成绩对比分析,实验组优良率达到80.0%明显高于对照组优良率4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比跟班带教模式有利于提高带教质量,对实习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值得门诊护理带教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加敏,任爱玲,薛晓英.临床护理带教模式、方法现状与展望[J].齐鲁护理杂志,2012,13(06):163.
[2] 李星梅,李建荣,田萍.临床护理带教中不同带教方式的效果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51(20):175-176.
[3] 金钊,韩记红,李琦.对医学留学生在华实习的“一加1+1”临床带教模式的探索与分析[J]. 科学之友,2010,17(06):256-257.
[4] 闫静.实行责任包干病房制的带教模式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2,52(36):1536-1537.
[5] 王静,杨红梅,梁瑛琳.基于问题式学习法在骨科临床路径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7(S1):153-154.
论文作者:王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实验组论文; 模式论文; 实习生论文; 对照组论文; 门诊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专业知识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