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芳[1]2002年在《论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欧盟关系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欧亚大陆两大国际战略力量,俄欧两者间关系及其走势不仅事关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而且对全球大国关系的发展和整个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叶利钦时期俄欧在调整中建立合作与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一定进展。普京执政后为发展本国经济、联欧促美,大力提升俄欧关系。欧盟在科索沃战争后也更加重视发展与俄罗斯的合作关系。俄欧关系在战略伙伴框架下进一步发展,迎来了舆论界频繁谈论的“俄欧关系的新时代”。本文即对普京执政后俄欧关系做粗浅的研究与分析。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俄欧关系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两个阶段:冷战时期和叶利钦时期。冷战时期苏欧经历了50年代敌视、60年代缓和、70年代承认和80年代初步合作的过程;叶利钦时期俄欧在逐步调整中建立了合作与伙伴关系,双边关系发展态势良好。第二部分首先总结了普京执政后俄欧关系的进展状况,包括:双方互访频繁,修复与加强政治领域的信任与合作;扩大经济合作范围,经贸发展达到新水平;支持欧洲独立防务建设,恢复与北约的关系;共同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促进核裁军和军备控制。然后分析了取得这些进展的原因:俄欧双方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建设“大欧洲”设想;发展经济;开展欧洲安全合作方面互有借重、互有所需。第叁部分概括了普京执政后俄欧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美欧俄叁角关系严重不平衡影响俄欧进一步接近;建立欧洲新体系的具体设想不尽相同,导致俄欧利益分歧;历史文化、心理因素、价值观等差异是俄欧不能最终融合的深层次原因。第四部分对俄欧关系的发展前景作一展望。本文认为,在近期内,俄欧合作会加强,俄欧关系将平稳发展。从长远看,俄欧关系的发展存在变数,俄欧“大欧洲”前景并不乐观。最后本文结语:俄欧战略合作机制已经启动,但俄欧实现“大欧洲”梦想还要走很长一段艰难的路程。
阎露方[2]2008年在《论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文中研究说明普京从叶利钦手中接任的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经过两个任期的治理,俄罗斯的发展不仅得到俄罗斯人民的肯定,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在政治领域的“俄式民主”是普京改革的重点也是其特色之一,其对俄罗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了欧美国家的攻击,那么在普京卸任之后这一政治改革是否能继续下去呢?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法、系统法、逻辑法等方法,分析了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政治治理模式产生的背景、内涵及特点;欧美国家的反映及其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的趋向及风险分析,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了这一新模式。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治治理模式产生的背景。从俄罗斯国内背景,国际环境的因素来分析普京实施这一政治治理模式的原因。从俄罗斯国内背景来看:俄罗斯照搬西方民主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政治状况好转;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经济状况的逐步恢复和发展,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传统的特点使普京选择实施这一政治治理模式。从国际环境的因素来看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国际地位提高;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西欧、美国等国家因素成为构建新模式的外在压力。第二部分: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的基本内涵。这一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和基础。普京接任俄罗斯总统职务后励精图治,重新审视俄罗斯的发展道路,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国家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权党”,消除政治斗争对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干扰;有步骤地利用法律手段和政治压力打击寡头,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资源。他在自己的任期内逐步形成了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执政新模式。第叁部分:欧美国家的反映与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这一部分也是当前争论的重点,欧美国家对俄罗斯的发展一直存在着戒心,面对“民主”这一敏感的政治问题,欧美国家当然希望俄罗斯的发展能够符合他们的标准。普京执政以来,始终在探索符合俄国情的发展道路,并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俄罗斯发展模式”,在政治领域的特点是走“俄式民主”之路,巩固以总统为核心的权力基础,强化中央垂直管理体系,进而实现了俄式“主权民主”替代西方模式的转变。当然对这一政治领域的敏感问题,欧美等国家提出了许多尖锐的反对意见:通过国际舆论进行谴责;制造“颜色革命”来挤压俄罗斯的活动空间;支持和树立“民主样板”来影响俄罗斯;金钱利诱,寻找代理人,达到分化和内部瓦解的目的。俄罗斯与欧美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本文试图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政治改革的反映,及俄罗斯的应对来分析俄罗斯与欧美国家的关系。第四部分: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的趋向及风险分析。在普京第二任期即将结束时,俄罗斯大多数民众支持修改宪法,欲让普京再次连任。普京总统2008年后是否会继续执政?如果普京卸任,普京的政治理念能否顺利的持续下去?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和世界的政治分析家。对于“俄式民主”这一政治领域的敏感问题,欧美等国家提出了许多尖锐的反对意见,认为普京正实行着专政而非民主,面对欧美国家的对抗,普京是如何应对的,“俄式民主”是否能顺利的持续到普京卸任以后都是本文探讨的重要问题。
剧倩倩[3]2009年在《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外交》文中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大国,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是世界政治和全球经济变化、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今世界,军事安全越来越退居次要地位,而非军事安全因素包括能源安全因素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能源,特别是极其重要的一次性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基础,直至21世纪中叶油气仍将在国际能源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俄罗斯具有丰富的能源,本文分别从原因、特点、内容以及影响,四个方面介绍普京时期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外交,在对大量资料整理的基础上,着重了原因的分析和特点的总结。引言部分阐述选题意义,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作了简要说明。第一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外交的原因。俄罗斯丰富的能源和便利的地缘是其开展能源外交最基本的条件,历史上俄欧之间由来已久的能源合作为俄欧的能源外交提供了必要经验。欧盟是俄罗斯近邻中最大的能源市场,欧盟长期大量的能源需求是俄罗斯对欧外交的经济动因。此外,普京政府还希望通过对欧能源外交达到回归欧洲制衡欧美的政治目的。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和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外交的内容。普京政府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全力拓展能源外交。在普京的能源外交构想中,优先方向是与欧盟的合作。第叁部分,着重归纳了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外交的六大特点——复杂性、连带性、战略性、互惠性、延续性和生态性。东扩之后的欧盟发展为一个由27国组成的联合体,欧盟国家广泛的采取了一些列措施来发展同能源大国俄罗斯的关系。由于历史、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新老欧洲对俄罗斯的态度各有不同,无疑造就了俄欧能源外交领域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第四部分,总结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外交的影响。俄罗斯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和实用主义的能源外交政策,对欧盟的能源出口换回大量油气收入,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国际地位而且改观了国际形象。俄罗斯与欧盟建立了成熟的能源合作机制,俄欧的油气合作在俄罗斯与欧盟关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维护和巩固俄罗斯与欧盟伙伴关系,促进欧洲地区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欧盟能源外交的充分认识,将不仅有助于我们以客观的、历史的眼光展开对现实能源问题的深入探讨,同时也可以为我国能源战略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
毕洪业[4]2005年在《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文中指出在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格局转型中,俄罗斯如何重新构建自己的对外关系,以及确定在国际、特别是欧洲大陆国际体系中的地位,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欧盟东扩战略的实施,对俄、欧而言,如何定位和发展双边关系不仅对各自内部转型,而且对未来欧洲大陆的安全和稳定都具有决定意义。鉴于此,本文以文明和现实的国家利益为观察视角,在探讨俄罗斯历史上所持欧洲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欧盟东扩背景下俄欧关系的调整和发展情况,并对其可能的走势作出预测。 全文主要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共分五章。 绪论部分主要在介绍论文写作的缘起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说明此项研究的意义。 第一大部分内容包括第一、二两章,主要以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论述苏联解体前俄罗斯的欧洲观念。第一章主要谈十月革命以前俄罗斯的欧洲观。通过接受东正教信仰,在俄罗斯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天主教文明的独特东正教-斯拉夫文明,从而确立了俄罗斯人的欧洲观念基础。这其中重点论述了18世纪以来,随着俄国成为欧洲国际体系的重要一员,西欧国家对俄罗斯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进而引发俄国国内产生不同的观点和反应。第二章主要论述的是,十月革命后整个布尔什维克掌权时期的欧洲观。这一时期,随着国内政治舆论空间的逐步压缩,到被完全控制,有关欧洲问题的讨论也基本限于苏联政府的一种观点和论调,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才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第叁、四、五章组成了本文的第二大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以俄罗斯的全面转轨和欧盟的东扩为线索,深入探讨在这种转型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与欧盟关系的调整和发展。第叁章主要论述转型中的俄罗斯在外交政策领域的争论和调整,以及随着俄罗斯对欧盟政策调整,双边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自新世纪初以来,俄欧伙伴关系在各主要领域的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政治、能源及安全领域,其中特别突出了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与对话。在政治对话领域,这里主要论及了俄欧关系中的对话机制构建;在能源领域,双边虽然都有较强烈的需求和合作愿望,但现实存在的不信任和地缘战略利益分歧,使这一领域的合作潜力还远没有得到释放;安全领域(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对话与合作无疑仍是俄欧关系的重点,特别是随着俄罗斯与扩大后的欧盟真正成为邻居,安全问题自然成为双方考虑的首要因素。第四章主要考察欧盟东扩战略实施和俄罗斯的应对策略。欧盟东扩主要出于“大欧洲”理想和地缘政治、经济
陈晨[5]2014年在《试论普京执政时期治理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政策》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俄罗斯联邦的民族关系在经过一系列动荡后矛盾深化,到普京上台担任总统时,俄罗斯国内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民族分裂主义及其产生的暴力恐怖活动,对此普京首先采取军事措施收复车臣,控制住了民族分裂势力,然后通过对联邦行政体制进行改革,加强中央垂直管理体系以及整顿法律秩序等措施,使俄罗斯的社会走向了正轨,经济也开始复苏。与此同时,大量境外俄罗斯人希望回到俄罗斯联邦或者在境外成立自治共和国,普京顺应人民的这一诉求,修改移民法律帮助境外俄罗斯族尽快回国,并通过对格鲁吉亚的战争使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处于俄罗斯的保护之下。普京执政时期治理民族问题的政策有其特点,不仅体现于他的言论中,更是体现在他的实际行动中。本文从普京的言论和活动中总结归纳出普京是基于构建“国家民族”的思想,在国家民族主义的推动下制定了相关的民族政策。本文还认为,普京治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对我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首先,在对待民族自决权和国家民族主义的问题上应该慎重,不能片面理解;其次,我们可以提倡“国家民族”的理念以促进多元统一;第叁,我们应该对以“民族、宗教”为旗号的暴力恐怖行为进行坚决打击。
李玫芳[6]2009年在《论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的新调整》文中提出普京是俄罗斯历史上的杰出领导人,也是当今世界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强人形象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的内外政策,并在他执政时期的俄美关系中打上了鲜明的印记。但由于普京的总统任期结束不久,关于他执政时期的俄美关系的系统成果尚未出现。本文正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本文采取进程回溯的方法,追踪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将这种进程放在俄罗斯对美战略调整的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揭示了俄美关系调整的背景、内容、特点、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分别是“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背景”、“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内容”、“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特点”以及“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调整对中俄和中美关系的影响”。结论部分将简要总结本文的观点,并分析俄美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中国对俄美关系调整的应对之策。第一章分析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背景,分别从俄美双方实力对比的变化、错综复杂的结构性利益冲突、维护双边关系稳定的共同需求和普京总统的个人因素进行考察。本章认为,实力对比、利益格局和矛盾结构作为一种总框架,决定了一定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基本轨迹,也决定了俄美关系继续在俄罗斯妥协让步的前提下,维持着以合作为主的总体局面。但随着实力地位恢复步伐的加快,俄美关系经历了冷战结束以来少有的大起大落式的调整,并对世界和地区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章考察这一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内容。本章采取纵向分期和横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以4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标志性事件为里程碑,将这一时期的俄美关系调整纵向地划分为5个阶段,并从政治、安全、军事、外交等方面,横向地考察每个阶段俄美关系调整的具体内容。除了“9·11”后短暂的反恐伙伴关系外,俄美关系调整呈现出一条在总体合作局面下斗争不断升级的“刺激—反应式”轨迹:合作与冲突两条线索并存且同步延伸,合作中有冲突、但冲突不影响合作。但自伊拉克战争以来,俄美关系中矛盾和冲突的一面逐渐上升,而且随着普京的总统任期接近尾声,这种上升的势头明显加快。第叁章提炼这一时期俄美关系调整的特点。本章认为,在普京执政时期的俄美关系调整中,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尤其值得关注:一是由于俄美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力,俄美关系调整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二是总体稳定与持续冲突相互交织。总体稳定始终是俄美关系的主旋律,也是双方追求和捍卫的目标,但两国的战略性、深层次矛盾不仅没有消除,反而不时呈现激化之势,这使两国斗争和冲突的广度、深度和烈度都持续上升。叁是俄美双方的攻守态势彼此重迭。美攻俄守是俄美关系的总体态势,但美国在进攻中讲求节制和策略,对俄罗斯的合理关切和大国心态有所体谅;在某些时候、某些议题和局部地区,俄在防守中进行必要的反制和回击。四是俄罗斯在调整对美关系时,始终谨慎地把守着“斗而不破”的底线,对美国的反制和回击以俄美关系不致破裂为限度。第四章阐述俄美关系调整对中俄关系和中美关系的影响。俄美关系的调整对中俄和中美关系都会产生影响,但同中俄关系的相关性远远大于同中美关系的相关性。俄罗斯既有利用中国牵制美国的需要,更有通过妥协稳定俄美关系的需求,而在多数情况下后者的迫切性甚于前者,这决定了俄发展俄中关系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俄美关系的状况。每当俄美关系趋于紧张时,俄罗斯都会大力发展俄中关系,但当俄方认为有稳定俄美关系的必要和可能时,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妥协换取美国的合作,对发展俄中关系的意愿则明显降低,从而往往把中国置于相对不利的地位。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利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俄美关系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对未来俄美关系调整的战略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俄美关系的大框架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俄美关系走向全面合作或全面对抗的可能性都不大。但随着俄罗斯实力地位的逐渐恢复,美国对俄罗斯的戒心和遏制都会增强,俄罗斯也必将加强对美反制力度。为了保持中俄和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中国至少应在以下叁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要乐见俄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二是要防止中俄战略协作转化为对美国的联合对抗;叁是要积极推动建立中俄美叁边战略对话机制。
周骏驰[7]2016年在《俄罗斯外交转型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文中认为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发展历程塑造俄罗斯人独特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传统。19世纪以来,俄罗斯思想界围绕国家定位问题以及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问题展开过多轮论战,前后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形成了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叁大流派:西方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这叁大思想流派不断发展演变,至今仍然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制定与实践产生着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经历了若干次转型与调整,从叶利钦执政之初所奉行的“一边倒式”的亲西方政策,发展到其执政后期的全方位、多极化外交。普京上台后,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叶利钦执政后期确立的外交政策基调,在尝试与西方改善关系的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了对独联体及亚太地区的重视,并在其2012年开始个人的第叁个总统任期后,正式推动俄罗斯的新一轮外交转型,将欧亚一体化战略和亚太战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将软实力建设纳入俄罗斯外交的重点工作。俄罗斯是中国北方的重要邻国,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关键性节点国家。俄罗斯新一轮外交转型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客观上促成了中俄两国之间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协议的达成。同时,考虑到中俄在文化传统及现实利益方面仍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未来两国在相关领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中国也应作好充分准备。
赵美娜[8]2010年在《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外贸易战略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对外贸易战略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的,体现了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本文将俄罗斯在不同时期的贸易战略进行了归纳和划分,提出了俄罗斯在叶利钦时期的自由贸易战略,普京时期的以能源出口导向为主的多元化贸易战略,以及梅普时期的注重培育创新型贸易战略。通过对各个时期贸易战略中商品贸易政策和国别贸易政策的分析,阐释了对外贸易战略对俄罗斯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根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规律的总结,研究了俄罗斯根据本国经济实力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与贸易政策调整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俄罗斯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导向战略的的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后,中俄的经贸合作将进入升级调整的阶段,因此中国应及时根据俄罗斯贸易战略的发展趋势和世界经济的变化确定中俄经贸合作的领域和方式,不断深入开展商品贸易,积极开展服务贸易,并且不断深化中俄的科技合作、投资合作和产业合作。
蒋向红[9]2004年在《论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文中指出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是在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对俄罗斯联邦十年政治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刻反思、对俄罗斯的历史和现实、人类共同的文明和俄罗斯的国情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条既不左,又不右的务实的道路。 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政治上是指在认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体系;经济上是指既不回到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也不再搞前几年照搬西方模式的激进经济改革,而是“摸索自己的改革道路和寻找自己的模式”,“将市场经济和民主原则与俄罗斯的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寻找一条符合俄罗斯国情的改革道路。这条道路的总目标是:“发展俄罗斯的民主、建立文明的市场和法治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提高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 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的特点是折衷调和性、务实性和开拓进取性。 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运作四年多来,在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从实践上证明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在中间主义道路指引下,俄罗斯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等领域的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将对中国的改革产生重大的影响。
宋楠楠[10]2011年在《“梅普组合”:普京道路延续的权力机制研究》文中提出2008年普京任期届满之后,梅德韦杰夫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普京出任国家总理和“统一俄罗斯”党主席双重职务,由此“梅普组合”正式形成。“梅普组合”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梅普组合”进行价值分析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对普京道路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成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普京道路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客观分析普京道路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了普京道路的内涵和特点,说明普京道路对俄罗斯发展的重要性。探索了普京道路形成的理论基础,介绍了欧亚、西方及第叁世界各种思想对普京道路思想形成的影响。最后介绍了普京道路在政治、经济及外交上取得的绩效。分析了“梅普组合”产生的国内背景,详细阐述“梅普组合”产生的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梅普组合”是普京道路的延续,作为俄罗斯新思想,其也具有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新颖的特点。因此“梅普组合”是保证俄罗斯继续普京道路的保障,对俄罗斯的继续发展用重要意义。“梅普组合”对俄罗斯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在政治运行机制方面、经济方面、外交方面。同时“梅普组合”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问题和挑战,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也影响着俄罗斯的稳定发展。通过对其全面的分析研究,详细的展现了“梅普组合”对俄罗斯发展的影响。最后对“梅普组合”进行了价值分析和未来展望,提出了“梅普组合”未来发展的不同道路,探索合适俄罗斯发展的新途径。通过对普京道路的研究,阐述了“梅普组合”形成的背景条件。然后对“梅普组合”的形成、发展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梅普组合”的价值及对俄罗斯发展的影响。所做的研究对了解俄罗斯的发展,借鉴其发展经验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论普京执政后的俄罗斯与欧盟关系[D]. 赵淑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02
[2]. 论普京执政期间俄罗斯政治治理新模式[D]. 阎露方.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3]. 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对欧盟的能源外交[D]. 剧倩倩.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4]. 欧盟东扩与俄罗斯的选择[D]. 毕洪业.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5]. 试论普京执政时期治理俄罗斯民族问题的政策[D]. 陈晨. 西南民族大学. 2014
[6]. 论普京执政时期俄美关系的新调整[D]. 李玫芳. 河北师范大学. 2009
[7]. 俄罗斯外交转型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影响[D]. 周骏驰. 外交学院. 2016
[8]. 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贸易战略研究[D]. 赵美娜. 黑龙江大学. 2010
[9]. 论普京的中间主义道路[D]. 蒋向红.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10]. “梅普组合”:普京道路延续的权力机制研究[D]. 宋楠楠.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欧盟总统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中俄论文; 梅普组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