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蔡卫红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蔡卫红

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 要】目的:针对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分析这种该治疗方式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这类患者均能够自主呼吸,病情相对较为稳定,能够控制感染,但是撤机较难。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切开导管,给予患者呼吸支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探讨合适的护理策略。结果: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以后,24小时之内血压、心率、呼吸基本趋向稳定,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8例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封闭开口,7天以后顺利出院,1例通气12周后病情趋向稳定。结论:针对撤机困难的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可以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辅以合适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存率,该治疗和护理方式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有创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护理策略

呼吸衰竭,通常是因为某种因素导致的患者通气功能、肺换气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不仅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甚至会有一系列的代谢性紊乱或是生理功能障碍产生[1-2]。医学中对于呼吸衰竭的诊断为: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室内空气条件为静息,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心排血量降低,患者的PaO2在60mmHg以下同时PaCO2在50mmHg以上,就可以判定是呼吸衰竭[3-4]。临床中对于呼吸衰竭的治疗必须快速建立人工气道,即通过切开患者的气管帮助患者通气,但是有些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很难撤机,这时我们就需要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帮助患者有创通气。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年龄在6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6±7.7)岁,其中感染性休克1例,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导致的昏迷并肺部感染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4例,全心功能衰竭1例。

纳入标准:因为原发性疾病合并肺部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气管插管而且气管切开;病情相对稳定;可以自主呼吸。

排除标准:无法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合并了其他能够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

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我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方法

选用小型的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通过该设备的管道与患者气管切开的气管导管相连接,留好吸氧孔,将氧导管和吸氧孔连接起来,留好漏气孔,保持通路开放。

医生参考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的参数,呼气压设定在4-5cmH2O之间,吸气压设定在12-16cmH2O之间,吸氧浓度设定为33-38%。

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中的加温湿化器进行温度和湿度调节,湿度控制为100%,温度设定在32-26摄氏度之间,湿化器中的蒸馏水应当保持在湿化水位线左右,气体充分湿化以后,再进入管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理策略:操作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以及家属讲解治疗手段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了解呼吸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取戴方法,因为这类患者普遍存在着焦虑和恐惧情绪,护士需要和患者积极交流,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息,消除恐惧感;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患者交流沟通,例如写字、图片、手势等等,使患者尽量保持心情愉快,若是患者体温超过37.5摄氏度,应该马上通知医生;护士需要适时进行吸痰,若是能够听到痰鸣音、气道压力过高,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可判定有痰,需要通过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吸痰,吸痰管需要选择密闭式规格,吸痰动作要轻,不能伤害到患者的粘膜,吸引时间在15s以下,单次负压在150mmHg以下,若是患者痰液较多,需要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患者肺部通气正常,避免因为痰液导致的呛咳反射或是污染呼吸管道,若是患者清醒,可以鼓励患者自行咳痰,多饮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雾化治疗,稀释痰液,针对意识不清醒的患者,需要做好床旁监护,及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若是患者痰液过多,需要保持患者半卧、平卧或是坐位,头颈肩尽量维持在同一水平线,头部略向后,保持呼吸通畅;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会反复发生炎症,机体免疫能力极度下降,更容易出现感染,所以应当对这类患者加强营养和胃管管理;病房管理,需要将感染和非感染患者分离开,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室内温度维持在21摄氏度左右,湿度维持在60%左右,不要摆放鲜花,每天三次通风,通风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病房和病房中的设施定期消毒。

2 结果

患者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以后,24小时之内血压、心率、呼吸基本趋向稳定,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8例停止使用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封闭开口,7天以后顺利出院,1例通气12周后病情趋向稳定。

3 讨论

伴随着无创呼吸机功能不断发展进步,其功能正在不断完善,使用的安全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在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应用正在逐渐推广[5-6]。而且,已经有研究表明,利用无创通气能够在治疗中发挥出很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多种类型,包括慢阻肺、脑梗塞、休克、脑出血等等,因为机械通气时间相对比较长,患者气管切开治疗时间大约为6-12周,经过抗感染治疗以后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呼吸功能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呼吸支持的条件相对较低,并不能实现撤机。将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应用到能够自主呼吸、呼吸不足的患者身上以后,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减少呼吸功和耗氧量,进而改善患者的呼吸疲劳情况,促进患者呼吸恢复,增强功能残气量,避免出现肺萎陷,改善气体不均匀分布,提升肺泡通气量,减低二氧化碳分压,提升氧分压,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本次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在有创通气治疗中,辅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因此,针对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辅以护理手段能够提升患者的生存率,该治疗方案适合推广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中比较危急的疾病,必须及时采取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案加以治疗,针对呼吸平稳、感染得到控制但是却无法撤机的患者,可以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辅以针对性的护理手段,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晓红,吴建跃.呼衰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J].贵州医药,2017,41(08):895-896.

[2]陈太碧,文英旭,邢柏.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2059-2060+2063.

[3]许东风,杨东明.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23-125.

[4]薛磊.不同呼吸机使用方案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7):1923-1924.

[5]赵丽琼,赵红琼,李雪梅等.留置不同人工气道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原因、并发症及预后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7):53-56.

[6]李秀娟,王妍,陶彤.老年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效果及问题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0):145-147.

论文作者:蔡卫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  ;  ;  ;  ;  ;  ;  ;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的观察与护理论文_蔡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