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工会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工会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工会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理论研究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工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位世界公认的中国问题专家曾经说过,国内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关键〔1〕。研究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理论,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其本土化、中国化即体现其中国特色。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对研究对象进行理论体系说明的问题

我国工会学学科创立以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理论成果往往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甚至只是现象的罗列(包括笔者在内)。其原因在于,对工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处于非系统的乃至杂乱的研究层次上。实际上,学科的建立不是根据对象体系来划分的,而是根据理论体系来划分的,对象体系只是说明了建立某一学科的必要性,理论体系才能说明建立某一学科的可能性〔2〕。因此, 形成认识工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或对其进行理论体系的说明,是我们的研究工作首先应当追求的目标。

对工会的理论研究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对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工会的理论研究又具有时限性、专门性。由于理论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工会现象进行说明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就要借助相关的、已有的、系统的、其它的理论体系。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应当从下述理论体系中吸取营养,以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即理论原理和分析框架。这主要包括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社会组织理论等。

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这相应的理论体系可包括如下理论:1.劳动关系、产权关系变动中的劳动者权益补偿理论。2.社会转型中的职工队伍社会分化与整合理论。3.工会协调社会关系以全面实现劳动者权益的理论。4.工会实现劳动者权益的体制决定和体制创新理论。5.工会实现劳动者权益的自身体制更新和主体更新理论。上述理论构成的分析框架是:第一部分是出发点,研究劳动关系市场化、坚持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与劳动者的权益。第二为基础部分,研究职工状况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第三是核心内容,研究市场类型差异、市场失灵与工会不同层次的任务和目标。第四部分为第三部分的派生理论,研究市场行为主体发育的特殊社会环境与三方格局形成的政策约束。第五部分为第三部分的派生理论和整个理论体系的归结,研究工会的自身改革和建设。总其成,可称之为工会社会稳衡理论。

二、工会外源性变化与内源性变化的关系问题

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就是研究工会的变化。有人主张这种研究应当以社会组织理论为依据,首先或重点研究工会自身的变化,如会员、组织变动、组织结构、组织内部关系等〔3〕。

然而,我国工会的变化首先或重点不是由自身的变化引起的。我国的改革,除了为数极少的如农村改革等在起始阶段是靠自发因素推动的,大多是“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的〔4〕。因此,工会外部的、 引起工会内部变化的宏观社会条件的变化,应当是首先加以研究的。

按照社会组织学“组织更新与变化”的理论,发生于宏观环境中的变化被称为外源性变化,而发生于组织自身之中的变化被称为内源性变化;有时内源性变化会引起外源性变化,但在很多情况下是外源性变化引起内源性变化〔5〕。 在我国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工会的变化,从实际出发的选择应当是先研究外源性变化,再研究内源性变化。如先研究劳动关系、产权关系、职工队伍等的变化,再进入工会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地位、自身改革和建设等的变化的研究。

三、劳动者劳动权益不仅是劳动关系问题更是产权关系问题

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必然涉及劳动关系的变化问题。研究劳动关系的不少论者认为,随着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规范,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就会得到维护和保障。事实上,随着我国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建立,“就近几年的情况和未来趋势看,我们处于建国以来劳动者积极性最难调动的时期”。〔6〕即使市场化劳动关系逐步规范, 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连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代表人物也认为,这是“我们当代最困难的问题”。〔7〕解决问题的出路何在? 依据中国的国情,解决劳动者的劳动权益问题,不仅要规范劳动关系,而且要从产权关系入手解决本质层次的问题。简言之,要承认劳动力产权。

产权概念不仅包含财产权,而且具有广泛的经济含义,劳动力也有产权问题。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劳动者的人力财富即人的产权;〔8〕建立较有效率的市场, 特别重要之处在于对产品和劳务较好地界定和行使产权;〔9〕产权制度是个人与资本存量之间, 资本存量、物品与劳务产出及收入分配之间的过滤器等。〔10〕我国理论界也有人提出了劳动力产权对劳动关系变动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意义。如认为劳动经济改革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认可和界定,没有劳动与付酬交换双方的所有权基础,劳动力市场无法形成和发育。〔11〕又如认为进行产权改革的时候不能忽视劳动力产权问题,即劳动力作为资本获取在企业中的部分产权,以使改革和管理有个可靠的基础。〔12〕再如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实际经验表明,资金和财产已经不再是企业股权的唯一来源,劳动者的劳动既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而股本化,又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收益凭证分享利润,还可以作为企业内部制衡关系的一方参与财产权实现。〔13〕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一个社会产权结构的选择及变迁,除了考虑产权的经济功能外,还要受下述影响:1.政府对所有制的偏好。2.社会群体的接受程度。3.相关的技术状况和技术创新。4.原产权结构下的受益者和受损者可能作出的反应。〔14〕中国劳动关系的变革完全应该按照“社会主义的承诺”,真正解决好劳动者劳动权益的维护和保障问题,首先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层次上给劳动者应有的地位。

四、产权关系变化对劳动者财产权益产生特殊影响的问题

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还必然涉及产权关系的变化问题。因为,在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者,还是企业财产权所有者的构成部分,具有二重身份。劳动力市场的出现,并不改变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的企业职工的主人地位。〔15〕然而,改革至今的现实状况是,“一个足球俱乐部的成员与足球俱乐部的关系要比一个工人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密切得多。”〔16〕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国民经济第一次分配中,工人以外众多的社会阶层均有法律、政策认可和予以保护的财产收益权,唯独工人没有。农民承包土地,在直接支配土地后获得财产收益。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支配自己所有的财产,获得的更是标准的财产收益。外商投资者获得的不是一般而是超额的财产收益。公有制企业经营者自承包制始便在收入中有了支配企业财产的收益,随年薪制实行会使这种收入更为规范。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开发成果,在多种市场交易形式中可以分享财产收益。愈演愈烈的公有产权炒卖、低估、外流、非法占有等的所得,就更是财产收益了。由财产收益差距拉大的工人与其它社会阶层的差距,称为功能收入分配差距,与以往只有的规模收入分配差距是在性质上不同的。〔17〕

对于工人来说,象对其它社会阶层一样,“除非保证人们努力的成果由他们本人或他们承认其占有权的人获得,否则他们将不会作出努力”。〔18〕因此,要寻求市场经济中能够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享有财产收益的形式,如劳动者持股、劳动者分享利润、劳动者股份合作、劳动者集体租赁、劳动者参与企业决策等。上述市场经济形式是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兼容的,有助于体现公平,也有助于促进效率。其中有些形式,如劳动者股份合作、劳动者集体租赁往往会因公平损害效率,但在“维持生存的低水平阶段”,〔19〕如我国企业转轨的阶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五、职工状况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突出重要地位问题

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工会,要研究劳动关系变动中的劳动者,要研究产权关系变动中的劳动者,然而,这远不是问题的全部。上述变动引起了职工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文化状况等多方面的变化,具有十分丰富且复杂的内容。确实,“新时期我国职工队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但是,“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进程,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21〕因此,职工状况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在我们的研究中具有基础性的突出重要地位,尔后的研究是凭借这个基础而展开的。

这部分研究要解决的实质问题是工人阶级内部阶层矛盾,尤其是工人阶层与管理者阶层、与经营者阶层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有效协调也有助于整个阶级的发展。因为,如果一个阶级不能始终从下层中得到补充,这个阶级就会退化。〔22〕

这部分研究要解决的特殊问题是,国有、集体企业劳动者地位失落,以及工农关系调整对原有职工的冲击。这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为了化解上述社会阶层的反市场行为,〔23〕减少改革的阻力。这部分研究要解决的“解决问题的问题”,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途径问题。在通过工会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途径中,以往忽视了工会产业(行业)体制的作用。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该体制的发育将对协调与劳动者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起关键性作用。〔24〕

六、工会在全面实现劳动者权益中协调诸种社会关系的独特意义问题

向市场经济过渡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关系的变动,向工会组织提出了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产权关系、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社会关系,以全面实现劳动者权益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这个基本任务和目标与一般市场经济国家中的工会有所不同,具有独特意义。这个基本任务和目标中所说的“协调”,体现了中国工会在各种社会关系协调中所处的中介地位。“西方社团却不扮演协调者或中介者的角色”,因为,西方“官方与民间组织是两个完全独立的系统”,民间组织“更着重于利益的表达”。〔25〕而“中国现阶段的社团”,“明确负有沟通和联结政府与民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这种性质和功能使社团作为纵向关系结合部的作用十分突出”。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工会着重于利益的表达是正确的。但在过渡期中,工会活动的规范冲突、结构冲突、角色冲突是难以避免的,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强化。工会基本社会角色的现实选择,仍然应当是协调者、中介者,利益表达等社会角色是从属于这种基本社会角色的。工会处理外部、内部关系中的体制创新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例如,体制创新要求理顺工会与党的相互关系,而事实是工会等社团与党的特殊关系决定了它们较高的社会地位,组织上的交叉性则更加强了这类社团组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结果是,“自治度较低的社团,其社会作用、地位和声望并不一定低,相反,却相对较高”。〔26〕这是很有特色的。会不会象新加坡工会一样呢?新加坡工会不是执政党的下属,也不是政府的部门,但又与执政党有着一种共生关系。〔27〕

注释:

〔1〕[加]保罗·埃文斯:《费正清看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283页。

〔2〕李培林等:《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组织创新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页。

〔3〕参看游正林:《应从社会组织学角度来构建工会理论框架》,全国第11次工会理论教学讨论会论文。

〔4〕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第60页。

〔5〕鲁品越:《社会组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第332页。

〔6〕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4页。

〔7〕[美] 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4年,第333页。

〔8〕[美] 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4年,第82页。

〔9〕[美]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8页。

〔10〕同上,第225页。

〔11〕周天勇:《劳动与经济增长》,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7页。

〔12〕迟福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产权问题》,载《新世纪》1994年第11期。

〔13〕冯同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新话题:怎样实现工人的利益?》,载《新世纪》,1995年第7期。

〔14〕[美] R·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页。

〔15〕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第88页。

〔16〕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9页。

〔17〕陈宗胜:《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第15页。

〔18〕[美] 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6页。

〔19〕同上,第78页。

〔20〕中共中央宣传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1995年,第87页。

〔21〕同上。

〔22〕[美] W·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页。

〔23〕[美]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01页。

〔24〕潘锦棠等:《劳动与职业社会学》,红旗出版社,1991年,第372-373页。

〔25〕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第311页313、219页。

〔26〕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第212页。

〔27〕中国赴新加坡精神文明考察团:《新加坡的精神文明》,红旗出版社,1993年,第67页。

标签:;  ;  ;  ;  ;  ;  ;  ;  ;  ;  ;  ;  

市场经济转轨条件下工会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