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737100
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频发,院前急救过程中常出现伤情重、情况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经济意识、以及对医疗服务需求意识逐渐增强;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增加,这些纠纷不仅干扰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会降低医院的信誉,被卷入医疗纠纷者在相当长时间内很难恢复良好的情绪,不良情绪的恶性循环有再度产生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如何使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救治,以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是院前急救工作的重点,也是减少医疗纠纷有利的措施。
一、临床资料:
2000年4月至2009年5月院前急救1080次,出诊平均时间5分钟至1小时,急救地包括家中、工作地点、公共场所及交通公路、街道、基层卫生所。其中,发病现场780例,基层卫生所300例。外科系统救护890例,内科系统160例,院前死亡30例。
二、急救程序:
通知者拨打120或急救专用电话至急诊科,急诊科医生、护士、出诊司机立即赶到现场,对病人的处理通常为:未处理接回医院,或处理后接回医院或处理后留当地卫生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医疗纠纷来源:
1.语言和服务态度;
2.医务人员赶到现场的时间;
3.院前死亡;
4.抢救技术不熟练,抢救设备陈旧。
四、护理对策:
1.院前救护时间性强,必须争分夺秒 ,在接到120或急救电话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发病现场或卫生院,首先给病人或家属就是一种安慰,否则助长家属、病人的急躁、忧虑、恐惧心理,等待一分钟也显得十分漫长。对于外伤患者,从医学角度讲,不少学者提出了创伤急救“黄金1小时”的概念。故院前救护患者,和急诊患者一样,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生命。因此,院前救护必须突出一个急字,与时间争夺生命。为此,我院规定接到通知后,医生、护士、司机必须后立即出发,以最短时间5分钟内尽量。
2 . 随机性强。必须常备不懈 , 从我们观察得知,院前救护的时间、人数、病种、病情危险程度都是医务人员事先无法预料的。只有高度重视患者的生命,才能积极事先做好从知识准备、急救设备和抢救药品的保障到思想上常备不懈,应付任何情况下的急救需要。
知识准备:院前急救的医务人员代表医院的医疗水平,因此,必须在病人和家属面前树立起救死护伤的高尚形象,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因此,我们要求出诊医生、护士必须是具有良好素质、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德才兼备方可胜任急诊工作。同时,我院还成立了“急救小组”,由业务院长任组长,内外妇儿等重点科室医疗护理业务技术骨干1 6人组成,应付各种灾害或灾难。小组成员统一配备传呼设备,接到急救传呼后,必须10分钟内到达抢救现场。从而增强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和重大抢救的抢救能力,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投诉率及医疗纠纷。
急救设备和抢救药品:急救设备按上级主管部门规定的品种要处于应急状态,性能良好,药物齐全,无失效、变质药物。由每天固定班的护士检查机器性能,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补充、修理。因为院前急救一般都是在很多人围观下进行,甚至还有新闻媒介专业人员在场,如果在救护的过程,急救设备陈旧不能使用还需临时修理,急救药物霉变或找不到,这时不管影响病人的救治与否,都是病人投诉、产生医疗纠纷的焦点。
对于院前死亡病人或无力挽回生命的病人,我们要掌握横向护理中的多元文化——运用现代化的护理过程帮助其亲人度过无预知的哀伤期。同时,不能忘记给死者描记一个诊断死亡的心电图贴在院前死亡登记本上,以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例如有一例患者,男,40岁,电力系统的工人,因高空作业时不慎摔伤,呼叫1 20,当救护车医生护士赶到时,已无心跳呼吸,全身发绀。在现场进行了胸外心脏 按压,人工呼吸,药物复苏等一系列抢救终究未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瞳孔散大固定,心电图成一直线,几小时后,当死者的亲人赶到时,尸体已经开始僵硬,也就在此时,悲痛欲绝的亲人发现死者的手动了,再次呼叫1 20,当医务人员再次赶到后,其亲属把忧怨转向医务人员,责怪医务人员过早的放弃了抢救。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拿出具有说服力的心电图及其他原史记录资料,在亲属逐渐认可事实后,给予安慰,提供信息,寻找支持系统如联系殡仪馆等,才避免了一场纠纷。
3. 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院前救护病人中,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慌。病人视医务人员为救星,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产生影响,粗俗的态度和语言可加重病人和家属的焦虑与对医护人员的反感,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导火索,轻率或马虎的行为可失去病人与家属的信任感。因此,参加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场地、设备以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急而不躁,快而不乱,是消除病人与家属负性情绪的良药秘方。
五、建议 :各家医院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改善医疗诊疗环境的同时,不要忽视改变救护车内的诊疗环境,如空调、传呼系统要完好,仪器设备要先进(如高楼担架),还要配备l至2名担架员。
论文作者:陈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西部医学》2017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医疗纠纷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病人论文; 家属论文; 设备论文; 患者论文; 医院论文; 《西部医学》2017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