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腾崇拜到文学审美——孙悟空形象的猴文化追寻

图腾崇拜到文学审美——孙悟空形象的猴文化追寻

秦榕[1]2003年在《图腾崇拜到文学审美——孙悟空形象的猴文化追寻》文中提出本文从猴的原始含义入手,追溯猴文化的最初本原,以之为参照,厘清始祖神—美猴王这两个代表猴文化发展历程中完全不同的高峰之间隐隐约约似断还续的传转承接的关系,并梳理出猴文化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发展态势,试图描绘出猴从图腾到鄙猴再到美猴的跌宕曲折的审美之路。由此得出结论:孙悟空形象深植在中国文化之中,以儒为根本,道为内容,佛为形式,民间为生长滋养,而原始猴文化中破坏性猴神为其遥远原型。

黎国韬[2]2014年在《再论孙悟空与傩仪方相氏》文中认为章军华《原型的再生:孙悟空与方相氏》提出了明代小说《西游记》主角孙悟空的原型为傩仪"方相氏"一说,为原始宗教与古典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然而,章说抛开"猴形"这一关键因素去探讨孙悟空的原型,其缺陷也显而易见。事实上,傩仪首领方相氏与猴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傩仪对于《西游记》创作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相关探讨,不但修正、补充了章氏一文的错误和不足,也为"方相氏说"提供了更多学理上的支持。

常燕然[3]2012年在《中国传统妖魔化形象与动画反派人物塑造》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动画产业发展,动画受众日趋多样化,人们的审美取向不断变化。动画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也应该不断进步发展。在动画中,形象的塑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动画产业的发展,此方向的研究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在目前中国的动画创作系统研究领域中,关于形象塑造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缺失状态。加之近年全球新生动画影片中的反派人物以其夸张的表现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观众的注意。综合以上因素,本文以妖魔化形象为切入点,对其形象的起源,创作的思维以及历史演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五个章节进行论述,探讨了历史背景与人类思维对形象塑造的深刻影响;阐述了妖魔化形象的类型与表现,和动画中“反派角色”塑造的重要性与审美价值;得出了一些有关动画反派的戏剧表现和塑造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 图腾崇拜到文学审美——孙悟空形象的猴文化追寻[D]. 秦榕.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再论孙悟空与傩仪方相氏[J]. 黎国韬. 宗教学研究. 2014

[3]. 中国传统妖魔化形象与动画反派人物塑造[D]. 常燕然. 北京服装学院. 2012

标签:;  ;  ;  ;  ;  

图腾崇拜到文学审美——孙悟空形象的猴文化追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