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1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建筑行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强势动力,其发展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对于建筑工艺以及施工水平的要求随之提升,为了更好满足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要求,我国建筑行业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引进先进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思想,其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由此,本文主要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客观阐述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为该项技术的后续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优势;不足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大型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以其独特的施工技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难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加强了大型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建筑整体质量提供质量保障。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对于施工场地要求较低,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地质,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工程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1]。所以,加强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充分协调该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发挥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最大效益。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而衍生的创新型施工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大大的提升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为建筑工程谋求更大利益做出了突出贡献。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注浆管的制作、安装以及下放,合理配比水泥以及石灰等材料,完成灌注桩的注浆和浇筑。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而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变地基沉渣现象的出现,提升桩基整体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为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一种创新型施工技术,能使桩基稳固性以及承载能力得到增强,有效满足建筑施工中对质量以及安全的需求。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型施工技术,实用性较强,具体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对于地质要求较低,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地形,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在挖空灌注桩以及冲孔等方面使用,但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逐渐被广泛应用在灌注桩工程中,获得了较为客观的成效;其二,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大大减少建筑施工中桩基沉渣以及泥皮脱落现象的出现,有效提升桩基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据权威数据显示,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够为粗粒土增加50~150%的承载能力,细粒土增加30~70%承载力,从中不难看出,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对于建筑工程桩基承载力提升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其三,建筑施工中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能够有效的缩减建筑施工成本,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2]。此外,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穿透难度较大的地质层,降低施工难度,提升施工效率。
尽管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优势,但同样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之处。实际工程开展中,如果技术使用不当,会对后续工程开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施工中桩基出现泥皮,会造成桩基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桩基的整体稳固性;其二,桩基出现沉渣,对桩基内部持力层结构产生一定影响;其三,桩身灌注浆液质量不高,会造成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分散,不利于工程施工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合理运用该技术优势的同时,需要加强对技术不足之处的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该技术应用中为建筑工程带来风险,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安全[3]。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该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之处,需要扬长避短,协调两者之间关联,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三、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由于对地质要求不高,应用范围极度广泛,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建筑工程施工要求。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合理使用该项技术能够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所以,为了进一步探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展开分析。
(一)注浆管制作以及安装技术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施工中的广泛应用,涉及到众多施工环节,首先,应加强注浆管的制作以及安全技术的完善,对该项技术的后续应用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4]。注浆管制作多采用无缝焊管以及镀锌管作为材料,对于注浆管的直径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工程项目具体需求来确定材料直径尺寸。一般情况下,注浆管的制作可以细化为三个方面,注浆管上端花管、中部直管以及上部接头,其中注浆管上端花管一般采用梅花图案进行设计,孔馆直径大约在5~8mm,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橡胶膜或者塑料薄膜包装,并用铁丝或绳线捆扎好,防止注浆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浆液渗漏现象,影响工程后续环节的有序开展。
(二)压水试验环节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完成一周时间后,通常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压水试验操作,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注浆管路以及单向阀的总体畅通情况进行检查,如果管道周围仍然存有混凝土、泥浆以及沉渣残留,需要及时清理干净。在压水试验操作中,应提前对灌注浆施工进行压水试验,充分掌握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实际应用成效,确保注浆管能够将表层混凝土冲散,使注浆管通畅。建筑工程压水试验环节,相关技术操作人员应实时对试验过程中注浆管的畅通情况以及压力值进行记录,以便为日后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三)注浆管的安装和下放
注浆管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注浆管之间的准确对接,确保衔接口的严密性以及连续性,相关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施工标准,防止注浆管衔接不当造成浆液渗漏现象的出现,影响注浆管安装质量。
(四)灌注桩注浆施工
灌注桩注浆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中最后一个工序,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施工环节,该环节的施工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灌注桩后注浆整体的施工质量[5]。所以,在该项工序施工时,应全面考量注浆材料和水的配比、注浆压力等因素,严格遵循相关施工标准进行,将该项施工技术潜在影响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五)灌注桩注浆的参数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需要明晰工序环节的主次,以压浆量为主,注浆压力为次,相关注浆参数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的地质情况以及现场施工环境进行计算分析。此外,砂土层以注浆压力为主要衡量指标,其他工序指标作为参考指标来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进度,提升施工质量。
结论:
综上所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发展而诞生的,自其诞生之日起,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建筑施工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规划安排,能够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升施工质量,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看来,加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分析,对建筑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钱国华.解析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3(12):126-127.
[2]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4(26):133.
[3]赵艳艳.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08):94-95.
[4]张振华.简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灌注桩后注浆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78-79.
[5]连小琴.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52.
论文作者:童国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注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桩基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