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经济发展论文_王辉,杨鑫杰

浅谈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经济发展论文_王辉,杨鑫杰

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摘要:现阶段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中央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将水利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位置,国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转为稳健的财政政策后,仍将继续保持较大的中央水利投资力度,水利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迎难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基础条件。

千百年来,农民靠自己的土地生活着,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要有优质高产的农田,生产较多的农产品。然而农产品的丰收是要靠扎实的农田水利建设做保证的。所以只有以水润田,以田资农,加快农村小康的实现。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解决三农内在需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的比重在下降,农业人口比例在减少,但是全国仍有9亿农民生活在农村。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就一批优质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内容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尤其是重视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粮食生产连上新的台阶,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农业灌溉面积结束了多年在7亿亩左右徘徊的局面,已达到8亿亩以上;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6亿亩,以节水为中心的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些都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重视农村环境保护。”

当前,农村环境的一些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有: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类疾病明显上升,已严重威胁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些地区农田污水灌溉、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减产甚至绝收,影响农民增收等等。

2.重经济轻水利,投入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农民也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硕果,农产品价格卖地高了,农民富起来了。与此同时,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投资投劳力度逐步弱化。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投资投劳数量逐年减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步入低谷。随着农村绝大多数强壮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农村小型水利投劳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3.农民兴办水利的积极性下降,保护意识淡漠,疏于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的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的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没有过硬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农民生活不可能有新的提高。所以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农村水利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不懈地长期搞下去。

三、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1.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更新和完善水利发展观念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关系,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在水利建设中避免和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和自然的侵害。

要建立起来节约资源的观念,树立节水意识,完善节水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大宣传普及农田水利建设观念。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3. 加大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技术指导。

就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样,农田水利建设也离不开政府的正确积极的引导与帮助。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方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治理农村水环境,加强治理力度。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水利系统提出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水利之路这一全新治水理念。

参考文献:

1.李培民.《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1996,(6):660-663

2.宋兴川.《如何创新做好农田水利建设》.博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33-35

3.宋秀钿.《加快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2002,(6):661

4何长文.《十二五农村经济瞄准四大重点 实现可持续发展》,2000.(3):93-97

5黄希庭.《环境问题成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4:314-354

论文作者:王辉,杨鑫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浅谈农田水利建设及其经济发展论文_王辉,杨鑫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