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技术的持续创新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带来巨大考验和挑战,工程监理工作需要不断迎合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对工程监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发挥监理工作职能,以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监理;施工技术;创新
一、建筑工程监理和施工技术创新前的现状
1.建筑工程监理现状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监理是为业主服务的,以保证施工质量和服务业主为主要的工作原则。从目前的建筑工程发展现状来看,很多的建筑企业中,都是让一些符合要求的建筑人员充当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是,这些人员的实际资质和工作能力,很难满足实际的监理工作要求;还是有很多的监理人员,一般都是由一些相关行业的毕业生直接进行担任,而这一类的人员对于相关的实践经验十分的缺乏,因此,很难胜任工程监理的工作。
2.施工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是建筑中最重要的因素,加强技术的创新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目前,我国的施工技术在施行方式、施行手段以及施行过程等方面都进行具体的建设与完善,但是仍然存在技术创新监管不严的现象,这也是施工技术创新的一个潜在影响因素。例如,当进行一项具体的工程建设时,有时会出现对施工现场的整体环境监测不利的情况,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地形、水文、气候、植被、生物等影响因素,从而导致工程项目在施行过程中容易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在比较崎岖的地形环境中进行施工,很有可能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状况,从而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更不用谈创新性方案的具体实行了。
二、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关系
1.协同发展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技水平也得到快速发展,应用与建筑工程领域的各种现代施工技术日趋增多,带动建筑工程领域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涉及到施工工艺、设备及原材料等诸多内容,同时工艺的创新、新型设备以及原材料的应用,也会对施工技术的发展产生直观影响作用,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是衡量整体工程施工水平的关键。而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工作,便是将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作为工作重点,通过科学监管施工技术,能够使工程建设质量得到基本保证,避免施工环节出现安全隐患,工程监理需要满足施工技术的应用需求,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带动工程监理工作的不断发展,二者之间实现共同发展过程。
2.相互促进关系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监理工作与施工技术创新最终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能够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逐渐提升工程施工水平。因此,在实现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二者间的相互促进。
(1).在施工进度上相互促进
当前建筑工程逐步向着高层化、结构复杂化方向发展,施工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成本支出,就会在施工进度上做文章,采取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企业的施工周期对经济效益的获取有着直接影响。在工程施工建造过程中,如果监理单位不能发挥自身职能作用,施工技术选择不当,虽然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但不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因此为了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进度,就需要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相互合作。监理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技术的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各个施工环节技术选择恰当,人员配置合理,设备、材料投入充足,保证工程按照预定计划完成,甚至提前完成。施工单位在选择施工技术时,应该充分听取监理单位的建议,保证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快建筑工程整体项目推进。
(2).在施工质量上的相互促进
在建筑工程监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项目进行监督及管理,从而使工程建设质量可以达到相关的规定标准要求。此种情况也使监理工作在实际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范围较广,其需要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管控,而这也使其在实际中与施工技术有着较强的联系。例如,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必须要通过监理工作的开展来对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并针对工程施工要求来选择适合的施工技术进行作业,使施工技术能够按照方案的规定要求来规范化操作,从而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效果。可以说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可以对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的规范及约束,进而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3).建筑工程行业整体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系列的材料工艺和方法逐步应用到建筑工程领域,这就给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施工单位要想确保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更好的应用到施工建设领域,并保证施工质量,仅仅依靠某个企业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整个施工行业共同做出努力,共同发展和提高,这样才能够实现施工技术创新。而建筑监理是建筑行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自身发展也依赖于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各个施工单位和监理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合作,发挥各自应有的职能作用,以提升整个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施工技术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发展。
主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1)全面分层浇筑方案。在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之中,要想充分使用全面分层的浇筑技术,我们可以在第 1 层浇筑工作之后开展第 2 次浇筑工作,以此来更好的完成全部的浇筑工作。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之中,浇筑工作常常需要与实际的面积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确保最终的交付方案合理。例如在浇筑时,如果浇筑面积过大就不能够使用全面分层浇筑方案。
在浇筑的过程之中,我们常常可以从短边开始然后逐渐向长边方向延伸,同时也可以从中间开始向四周延伸。
(2)斜面分层浇筑。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之中,如果长度较长、厚度较厚,那么我们可以采用斜面分层的浇筑方法进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浇筑需要从顶端倾泻下去,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斜坡,比例应当控制在 1:3 左右,各项工作从斜坡的底部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在浇筑过程之中需要认真的进行观察。
2.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施工几乎贯穿全过程。首先是算料,俗称下料,根据构件的长短先配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连接方式,是机械连接还是焊接或搭接,均需考虑不同截面范围的错开,还有不同的受力情况,结合混凝土的强度,锚固状况的要求长度以及施工(如插筋)的需要来准确无误下料。再次是钢筋制作加工,遵循“配料适当、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结合”原则,做到不重复、不乱废。制作时,要仔细核对下料表,确认无误后才能够根据下料表的要求进行试制,试制的钢筋达到要求后在进行钢筋加工制作。其三是绑扎成型,作业开始前,要保障捆扎器材、铁丝和保护层垫块的数量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然后对模板内部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同时对各个模板进行有序标号。根据施工需求将钢筋接头互相错开、箍筋、附加筋摆放,绑扎成型,尤其对梁柱接头的深入锚固类型及长度,平面、竖面连接位置,梁底绑扎最为关键,现场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工作应挑选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进行操作,从而保障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质量,减少操作失误,提高钢筋的焊接和机械链接合格率。其四是成品保护,构件钢筋成型后马上进入浇筑程序,浇筑前仍有检查、验收、整改工作要做,浇筑时更要防踩踏骨架影响构件质量或损伤,而要做成品保护工作。
三、建筑工程监理技术创新要点
1.建筑市场的实际实施
在市场准入制度建设中,要确认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的一致性,明确监理人员的相应职责,全面推进我国监理工作蓬勃发展。在运用监理责任意识时,应阻止和避免项目与监理之间发生联系,这样做的主要为了人员关系的介入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在实际工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应及时记录,定期进行会议讨论,充分利用以往监督经验来有效应对此类问题,以达到最大的效率。在岗位责任制的分级管理中,应建立专业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人员的奖惩制度,全面把控工程质量。
2.采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确定施工流程
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构设计优化可以对建筑整体、结构及布局方面进行深度的优化,由此来确定最合适的建造方式。例如:在设计方案中,通过基础结构角度、维护结构角度、选型布置角度、受力分析角度、工程造价角度,在满足设计规范和使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3.引进先进的监理管理技术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起步较晚,而国外工程开始较早,因此,国外的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在清楚这类问题后,中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引入国外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把国外先进的监理理念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其模式是完善和优化我国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制定监理制度,从而更好地掌控建设项目的整体情况,一旦暴露出建筑技术问题,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一些应对措施。
结语
现有的监理制度尚不完善,相应监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也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亟待改进,充分利用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间的创新关系,通过完善监理制度及创新施工技术的角度,引导建筑行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突破点或全新机遇,两者共同发展。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具有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基于建筑工程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工程监理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工程监理逐渐形成工程项目化管理模式、现代工程监理机制下实现施工技术管理是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施工单位需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重视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的创新,不断带动建筑工程行业的科学健康发展。为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慧兰.研究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的联系[J].低碳世界,2017(17)
【2】张民轩.简谈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要点[J].建筑模拟,2018(20)
【3】朱新力.论建筑工程监理与施工技术创新关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05)
论文作者:李谷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技术创新论文; 工程监理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