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代表着一种对自身事业的不断追求,以达到完美的目的。在如今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时代,工匠精神的拥有显得难能可贵,作为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办法是以技能培养为主,培养出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到相应的对口企业参与工作。在职业学校,更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文章重点探究了职业学校化工专业的学生如何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通过这种探究,来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以将国家建设得更好。
关键词:职业学校;化工专业;工匠精神;探索
一、教师以身作则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教师作为学生们直接接触到的教授知识人物,其自身的道德修养、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们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必须先让教师以身作则,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可以想象,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们灌输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而教师本身却又不是工匠型的人,这样一来,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一种质疑,甚至如果教师说多了,学生还会感到厌烦,可能还会产生叛逆的心理[1]。教师在以身作则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时,其首先需要明确何谓“工匠精神”,只有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才能懂得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才能“以身作则”用工匠精神引导自己的德行和举止,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让学生们通过教师自身的举止来体会工匠精神,学习工匠精神。其次,授课教师要学会在专业课教学时体现工匠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工匠精神,并深深地敬佩工匠精神。
在实际的例子中,教师让学生们从自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办法可以有以下几种:以化工专业为例,教师在体现自身的工匠精神时首先是在德育教育上体现,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敢于担当与行动,而教师自身也应该是这样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其次,教师进行化工专业课的授课时,教师本身应该对要教授的课程做到精通,而不能在对化工课程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教授学生,这样既会造成课堂尴尬无趣,也会使学生认为上课可以敷衍[2]。除了精通专业课的内容外,教师还不能固步自封,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以更好地教导学生。最后,教师在进行化工专业课的教学时,需要对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好,以一种认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将认真负责敬业的精神渗透到自身的教学之中。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来让学生认识工匠精神,认可工匠精神,并逐步将自己变成一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教师在自身德行上的坚守、在课程上的认真都会真正感染到学生,引导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引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以学生为本位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会使得学生无法对课程产生热烈的兴趣,自然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耳朵上听到但心里不认可。为了改变这样一种局面,教师可以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以学生为主体,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进而培养学生在化工专业某一方向上的兴趣,让学生们真正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产生热爱。
在实例中,教师需要现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发现,发掘兴趣时,可以多开展一些化工类的实践活动,教师在学生们的实践中需要仔细对学生进行观察,结合学生自身的特质以及表现来发掘其在化工方面的兴趣点,发掘学生在化工领域中的潜能,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来找到自身的兴趣所在,并在最大程度上根据自身的兴趣点来进行化工学习,将工匠精神诉诸行动中。另外,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需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而更多的采取符合学生特质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3]。例如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或者是行为导向教学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彻底引起学生的兴趣。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过去的那种包办式的教学模式,包办式教学将所有的教学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而没有一种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一来,学生无法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也无法自主去学习。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将一些生硬的知识通过实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记住,而不是死记硬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以上实例我们可以看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挖掘学生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们真正热爱课堂,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将工匠精神导入内心深处。
三、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很多时候,没有实践过,学生们无法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更别提将工匠精神用于自己身上。为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进行工匠精神体会,学校可以更多地展开企业实训,将学生们放到真正的企业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真正理解并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行动准则。
在实际情况中,学校需要大力挖掘与化工有关的企业,并与之建立一种深度联系,安排更多的学生到企业中去学习、实习、参观、走访,通过这样形式的深入企业,学生们可以看到真实情况下的企业生产流程,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精神,深刻了解企业的一些规章制度,并向企业中一些优秀的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进行学习采访,了解他们是如何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的[4]。
通过上述的一种深入与企业进行接触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们了解企业所需要的是怎样一种人才,而通过学生对企业中有着“工匠精神”的人的采访,能够为学生树立一种榜样,在榜样的带动下培养自身的一种工匠精神,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能够达到一种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态度,努力去完善自己,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5]。
四、营造校园文化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工匠精神除了需要专门开展一些课程、实践来学习培养之外,还可以通过氛围的营造来让学生们潜移默化的对工匠精神产生了解。学校可以通过营造出一种追求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来让学生们受到渲染而对自身进行自律并让自己更加完善。
在营造校园文化方面,首先,学校要在内部大力宣扬一些拥有着工匠精神的人的事迹,通过这些人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教学培养的人才同样能够在自身发的领域中发光发热,只要他们一丝不苟的去完成工作,精益求精的去探索,就能够获得成功[6]。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与学生技能有关的竞赛活动,对于竞赛中取得优秀的学生加以大力表扬。
通过以上的实例,在校园中树立一种拥有了真正的优秀技能的人能够获得成功的态度,让学生们在这样的气氛熏陶下能够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综上所述,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非常重要。只有一名合格的工匠才能够建设出更好的国家,将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为了培养化工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同时以学生为本位进行教学,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以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进行工匠精神培养。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一定能培养更优秀的工匠型人才。希望文章中的一系列的工匠精神培养办法能够得到相关人员的借鉴与采纳。
参考文献:
[1]李梦卿;杨秋月.技能型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育的关联耦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6-06-05
[2]李梦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06-10
[3]孟源北;陈小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09-25
[ 4]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08-25
[5]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12-15
[6]汤艳;季爱琴.高等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5
论文作者:窦锦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工匠论文; 精神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们论文; 的人论文; 化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