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岁宝宝加油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宝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3岁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始把生命最初5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21世纪争雄世界的第一战略。
智力开发越早越好
研究发现,婴儿出生8小时后,就会模仿母亲吐舌头,喜欢看人脸和黑白分明的图片或汉字,目光能追随距离眼前20厘米的物体。如果让他趴在床上,大人用手抵住他的两只小脚,他就会向前“爬行”。母亲若在水中分娩,婴儿会在水中游来游去。而爬行、游泳等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加以及时训练,几个月后就会自然消失。
爱抚——孩子发育的“食粮”
近年国外谈论,要给孩子3种“食品”:营养饮食、智力刺激和爱抚。饮食是维持身体健康和脑的正常发育,以保证正常智力的基本条件。智力刺激包括感官刺激和接受知识,它是大脑的另一种食品。爱抚指慈爱的感情和身体的抚摩、搂抱,它是培养良好性格的有益“食品”。缺了它,孩子会显得冷漠无情,对人易产生敌对情绪。因此,要像重视饮食营养和智力刺激一样,重视爱抚对宝宝发展的价值。
要多对宝宝抚摩、搂抱,并伴以柔声细语和微笑。当然,也不要因此形成孩子只能抱着玩耍,而不能自己躺着玩耍的毛病。当孩子哭时,可用抱的方式,也可用其他方式逗孩子,让他安静下来。
给宝宝朗读
念书给宝宝听,有助于宝宝学习新词语,发展口语和文学语言表达能力,启发其想像力,延长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给宝宝选读的书应有知识性、启迪性,也应该选择具有文学性和长期阅读价值的书。大人要用较大的声音朗读,吐字要清晰,速度要稍慢,但不要太具表演性,因变换太多的语调会干扰宝宝的注意力,忽略了故事情节。
有些宝宝特别好动,总是不能安静地坐下来。这时大人不要着急,更不能责备和强迫,那样会影响宝宝情绪,对朗读产生反感。可以给他一些彩笔和纸,使手忙着,慢慢安静下来,听读书。要想让宝宝接受听读书,平日大人要以身作则,让宝宝每天能看见大人在一定时间看报读书,而不是把时间消磨在电视机前或玩牌当中。
让宝宝多用手
宝宝6个月时,已能做到眼手协调,手的动作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宝宝非常乐于摆弄一切到手的东西,在摆弄中感知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轻重、光滑程度等各种属性。
大人要为宝宝创造摆弄物体的条件。(1)给宝宝提供材料。从6个月到1岁,逐渐增加复杂程度。(2)让宝宝有机会观察大人用手。第一年的最后几个月,是宝宝越来越愿意模仿,也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大人可以因势利导,用动作教他拧下盖子,用线穿小圆圈,推玩具车或泼水等,经过模仿,理解,实践,使宝宝的双手越来越灵巧。
多爬益健康
爬,看似简单,但婴儿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完成。爬对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担心出危险,孩子爬时即加以阻止,这不对。婴儿开始只会仰卧,最多也只能坐,所接触事物的范围极小,不利于认识事物的更多属性。
而婴儿会爬后,所接触的范围扩大了,由所躺的地方扩大到整个床,以至整个房间;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声音刺激和事物刺激,有利于发展听觉、视觉,平衡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大大地扩大了婴儿的认识范围,为婴儿建立、扩大和深化对外部世界的初步认识创造了条件。
练爬的方法有:
定向爬。即婴儿趴着,把玩具放在面前适当的地方,逗引他爬过去取。待婴儿快拿到时,再放远一点儿。如果婴儿开始不会前进,成人可以用手掌抵住他的脚掌,帮助他前进。
自由爬。即整理一块宽敞干净的场地(水泥地应铺上棉毯或席),拿开一切危险物和脏物,四处放一些玩具,任婴儿在地上抓玩,但必须在成人视线内活动,以免意外。
转向爬。即先将有趣的玩具给他玩一会儿,然后,将玩具当着他的面藏在身后,引诱他转向爬。
培养记忆力
正确的培养和教育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具有了较强的记忆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和获得经验。根据宝宝特点,要注意以下方面:
(1)采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颜色鲜艳的东西作为记忆材料。宝宝出生6个月左右出现形象记忆,如认母亲的脸,想要曾经吃过的食品,周围的物品、图片、玩具都可以成为宝宝记忆的材料。
(2)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活动中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可以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如拿一只大苹果给宝宝看,对宝宝说:“大苹果。”把想让宝宝记住的东西多次重复,并在语言中突出出来。也可以特意设计一些游戏,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如把苹果(或其他有趣的物品)当着宝宝的面藏起来(用布盖上):“苹果哪去了?”“咦,苹果出来了。”总之,用这些宝宝感兴趣的形式,让他不知不觉地记住许多东西,获得许多经验,逐渐提高记忆力。
学会自己玩
7-8个月到1周岁前,宝宝能够独立地移动身体了,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他积极探索周围的环境,简直是见什么抓什么,抓什么就咬什么,不喜欢大人对他的摆布和限制。这时,恰好可以让宝宝自己玩一会儿,借此时机逐渐培养独立性,避免养成缠人和严重依赖等不良行为习惯。
让宝宝自己玩,并不等于大人就没事了。在保证宝宝安全的前提下,要精心为宝宝选择和提供合适的玩具,创造一个他乐于探索的物质环境。同时,要在精神上予以支持和鼓励,及时用语言和非语言相配合的方式肯定宝宝自己玩得好。
这个阶段的宝宝喜欢双手拿着玩具倒来倒去地摆弄,或拾起玩具扔出去,喜欢拿着玩具不停地敲打出声响。以前玩的生活用品玩具(如小碗、小勺、小盘、小篮子等)仍然合适,小球、沙包、不倒翁或木制的小动物、小人、小鼓等,都比较适合。此外,各种有盖无盖的塑料瓶子、盒子、装食品的小筒、摩擦起动的小汽车、积木也都是宝宝十分喜爱的游戏材料。
让宝宝尽早说话
学会说话是智力发展的一个飞跃。语言的发展使孩子在扩大视野和活动范围的同时,迅速发展了思维能力。心理学家常常根据儿童说话能力的发展大致推测儿童的智力水平。有两个关键的语言现象可以作为依据:①什么月龄会用除爸爸、妈妈称呼以外的第一个词;②什么月龄会自发地把两个不同的词组成句子。凡是这两个月龄早的孩子,说明语言发展好,以后的智力可能高。孩子要学会说话并非易事,要经过大致1年的时间才能说出第一批词。要从出生时起,循着孩子学说话的各个进展阶段,并利用这些阶段,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让孩子尽早说话。
宝宝9个月时,语言能力的增长速度惊人。在9个月至1岁这段时间里,开始模仿大人发音了,这是“学话萌芽阶段”。
宝宝开口说出的第一批词来得缓慢,而对词的理解进展迅速,他可能学会了几十个词义,却只能说出一两个词。如果你的宝宝就要满1周岁时只能说出一两个词,也不要以为他学话晚。其实他在听,在学着理解。
宝宝说出第一批词的早晚和多少取决于大人平时的教育。宝宝周岁前几个月是最善于模仿的时期,也是理解词和说出词的关键时期,大人要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帮助宝宝学会听和说。大量的柔声细语是为宝宝学习听和说提供的最好的帮助,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对宝宝说话。说话时要注意:
(1)要面对面跟宝宝谈话。宝宝和大人一对一不间断地对话,可能使宝宝早些说话。
(2)要跟宝宝说那些能看见的东西。如果你说什么宝宝都可以看见,他马上就能将物体与不断出现的关键词联系起来。
(3)要说那些宝宝感兴趣的事物。感兴趣的事物名称容易记住。或把现在提到的词和经历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宝宝有说话的积极性,学话就快些,好些。
(4)说某种东西时要用手指给宝宝看。当宝宝指着他想要的东西时,要帮助、鼓励他边指边说出来。
(5)要试图理解宝宝的话。如果宝宝感到你在认真听他讲,他讲的话如果你能理解(有时要靠猜),这会激发他说话的积极性,他会乐于把“自己的话”向你倾诉。不要改正宝宝“自己的话”,关键是让他敢说,愿意说。
培养音乐兴趣
从出生到3-4个月时,是一个可利用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时期内逐渐让孩子听胎教音乐,可以逐渐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培养感受音乐的能力。否则,胎教形成的对音乐的感受可能会失去。
让宝宝听音乐,不存在“听懂”或“理解”的问题,而是让宝宝感受,着眼于熏陶和感染。听乐曲可在孩子吃饱或睡醒后情绪稳定的时候,每次时间不要过长,以十几分钟为宜。选择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乐曲,或节奏明快的轻音乐。最好不要让宝宝听摇滚乐。每天晚上临睡前放音乐陪伴宝宝入眠,也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教宝宝学步
宝宝初学迈步,一定是在支撑物的帮助下进行的。支撑物可以是成人的手、床、沙发、凳、小桌等。
宝宝刚刚能够离开支撑物独自站立时,家长切忌急于求成,让宝宝马上独立行走,而应继续在支撑物的帮助下练习走步。
只有当宝宝离开支撑物能够独立地蹲下,站起来,并能保持身体平衡时,才真正到了学步的最佳时机。
具备一定的腿部力量,是蹲下、站起并保持身体平衡的前提,因此,家长应在婴儿学步前让宝宝进行腿、脚部力量锻炼的游戏。同时,多吃含钙食物,保证骨骼发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