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山东省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论文

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山东省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论文

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山东省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

葛 飞

(齐鲁师范学院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山东 济南 250200)

摘要: 师范教育改革对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师范专业认证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山东省师范教育中教师改革正在迈入快车道,做好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不仅有助于师范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同时也能推动基础教育中教师职后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探索提升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策略,在本文当中对相关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关键词: 师范教育改革;师范专业认证;山东高校;教育强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起点,要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强化“教育的基础”——教师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就提出建立教育创新基地,促进教育现代化转型发展,提升中小学教师数量与质量。为了进一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措施,但从改革的结果来看,现阶段山东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教育改革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适应性,进一步深化师范教育改革依然迫在眉睫。为促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山东省再次提出了师范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多种渠道对具体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目前阶段,省内各师范院校也加强了师范教育改革的力度,但从总体上来看,大多数院校对于新一轮师范教育改革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对于师范专业认证与师范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认识明显不够清晰。[1]基于此种情况,有必要从师范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师范专业认证策略这一角度入手,理清思路,为进一步促进山东省师范教育的发展服务。

发酵温度:加入冷水的瞬间,会抑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生长。添加的水的温度大于20℃,可有效控制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浓度。

一、新时代山东省师范教育改革的具体内涵分析

最新一轮的山东省师范教育改革是基于传统教育改革而提出的,因此,本次师范教育改革相对于传统教育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在内涵方面表现的较为突出,本次师范教育改革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意。

(一)需要实现对原有教育的继承与超越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新型教育理论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教学活动的认知更加深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需求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现阶段学术界与教育一线都认为师范教育已经逐渐向教师教育的方向转化,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师范教育的局限性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单纯的一次性的师范教育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必须要以终身的教师教育来替代传统的师范教育,进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最终提升教育质量。[2]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师范教育改革需要彻底抛弃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寻求进一步的突破,相反新师范教育改革依然认可传统师范教育对于教师基本素养提升的作用,认为必须要继承传统师范教育的基本模式,但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进而满足教师教育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要实现对传统师范教育模式的继承与发扬,将教师培养从职前教育拓展到职后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层面当中。[3]因此,改革之后的师范教育必须是一种更具针对性的新型教育模式,虽然在基本教育模式方面继承了传统师范教育的方法,但在教育内容方面与传统师范教育则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例如,在山东省新一轮的师范教育改革当中,不仅要落实学生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认知,同时还需要提升学生对于大数据、互联网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按照国家所颁发的师范类专业标准展开办学。

(二)要求对教师教育的结构与质量进行调整

“教师教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01 年教育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中,其本质是对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是一个超越了四年制师范教育的新概念。之后,山东省按照教师教育理念对师范教育进行了数次改革,例如,取消了三级师范教育体系,并对师范院校的教育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升级,同时加大了对教师教育机制的建设投入,并将教师教育向职后教育阶段不断延伸。[4]山东省是人口大省,随着学龄人口的逐步增加,传统师范教育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师范院校存在办学错位、优质师资供给不足等问题,但归根究底主要问题体现在教师教育结构不合理与教育质量不高两个方面。结构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教师教育层次不够合理,优质教师供给明显短缺。山东省在取消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的同时未能将研究生师范教育提上日程,从而导致教育硕士供给明显不足,同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也未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就导致整个教师教育系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2)教师教育的不同科目之间结构不均衡,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的教师普遍严重短缺。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科分划将越来越细,必然导致基础教育阶段在一些小学科方面存在严重的教师短缺现象。(3)教师教育类型结构问题突出,如学前教育教师执证上岗率低,学历提升任务艰巨。随着二孩潮的到来,合格幼儿教师的缺口巨大。又如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随着30 万人口县必须建立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计划实施,特殊教育师资严重不足。[5](4)教师教育布局结构问题,主要是边远落后地区、农村地区教师短缺,教师职后培训机会少。在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教育情怀不够,对教育的全情带动能力不高,从而导致教师教育质量无法实现有效提升。从总体上来看,山东省教师待遇一般,社会地位也不高,对教师的吸引力不够,这就必然导致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可度不高,最终弱化了教师的教育情怀。(2)职后教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引导教师素质循序渐进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才能有效满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现阶段山东省师范教育在职后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不仅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教师职后教育培养机制,同时也未能充分激发教师的职后教育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不会积极主动学习新理论,了解新技术。[6](3)师范院校未能与中小学教育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导致教师教育无法有效接受最前沿的技术与理论。

(三)要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

师范专业认证制度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师范专业的教育质量,进而逐步满足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但师范专业认证涉及的内容较多,要想以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推进我国师范专业认证机制的发展,就必须要坚持从多角度出发全面优化师范专业认证机制,并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笔者认为需要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落实师范专业认证制度。

二、师范教育改革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关系分析

目前阶段专业认证是一种区别于学校认证的新型认证方式,并非是为了证明学校的教育质量,而是为了确保学校所开设的专业符合既定标准的认证方式,这种认证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师范教育的质量,具体而言这种保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师范专业认证具备规范专业办学标准的作用,能够为师范专业办学提供明确的标准,从而引导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严格按照标准来完善办学行为。目前阶段教育部所推出的师范专业认证包含了教师、课程以及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求师范专业必须要满足对应的条件才能通过认证,这就能引导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当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确保教育质量。(2)能够引导师范专业坚持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师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系统逐渐趋于完善,整体流程也更加合理,师范院校需要经过申请、递交材料、评审等多个环节之后才能得出认证结果,同时这种认证结果也并非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六年重新评估一次,这就迫使师范院校必须要坚持不断优化自身教育水平。[9](3)提升了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当前阶段师范教育最大的弊病在于师范院校在师范教育改革方面的动力不足,师范专业认证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有利于提升师范院校的改革动力。

(一)师范专业认证优化了教师职业准入制度

(1)商业银行没有及时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应收账款是基于贸易交易数据产生的,银行作为第三方,不能完全的掌握供应链中的贸易数据,隐藏了一定的风险。并且,供应商和核心企业也有主动造假的可能,引发问题。

目前阶段我国在职业资格认定方面普遍采用从业资格证书与执业资格证书两种不同方式。从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某项工作的起点,而执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则相对较高,要求获得者必须要具备适应某项工作的能力,同时也需要承担对应的职责后果。现阶段我国颁发的教师资格证属于执业资格认定方式,未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不得从事教师职业,同时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必须要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方能获得,这就为教师职业准入设置了门槛。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于师范教育中的教师资格考试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发现教师资格考试强调了学生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并获得与之对应的教育等级证书,但从根本上来说教育能力并不能完全以考试成绩来体现,而必须要考虑更多的其他非客观因素,这也就是说只有从教育过程入手才能全面考核教师的实际素养,并颁发与之对应的教育资格证书。师范专业认证则为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当前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的创新表现为,通过不同级别认证可与教师资格考试直接关联。通过二级认证可以视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合格;通过三级认证可以视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和笔试合格,即可以直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教师职业准入的衔接得以建立,专业认证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获取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教师资格证书是专业认证的原动力。[8]

1.2.3.3 告知科室医生,在病室查房时,也应该督促患者做好病房管理,整理好自身物品,以便于医生查房处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能有效保障师范教育质量

师范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于提升师范教育质量,扩大教师人才储备队伍,为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师范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职前教育、职后教育,还是在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的支撑方面,都需要以提升师范教育质量为基础,这就意味着师范教育必须要着眼于提升师范专业办学能力。师范专业认证是教育部为提升师范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是师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实现了师范专业办学与教师职业的准入联动,既能有效保障办学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师范教育改革的成败,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师范专业认证能为基础教育提供更便捷的教师教育服务

师范专业认证制度的目标并非在于单纯的改善师范教育的质量,同时还需要提升师范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并逐渐实现师范教育向职后教育的全面延伸。在教师教育领域当中存在着一种特定的逻辑关系,即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前教育为职后教育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师范教育作为职前教育,本身就能为职后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撑。师范专业认证要求师范院校必须要逐步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师范教育,同时也对师范专业师资配置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这些都对师范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师范专业认定也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提出了要求:即满足专业认证条件的师范院校不仅需要完成特定专业办学任务,同时还应承担起辅助中小学、中等职业院校、特殊教育学校展开教学的责任。这就使得师范院校必须要积极主动地与基础教育开展深度合作才能满足专业认证条件,而大多数师范院校都是采用加强对基础教育教师职后教育的方式展开合作,从而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教师教育服务。

三、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考中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号召,并要在此基础之上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征程。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是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要任务,具有鲜明的基础性作用。由此可见,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要放在优先地位,通过多重路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为其他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山东省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山东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教育现代化发展滞后。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必须要革新传统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具体而言,需要专注于以下几个方面:(1)要确定“师范”优先发展的教育理念,补足师范教育在资源配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巩固发展教师教育基础。具体而言,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改善师范生费用支持措施,提升师范生免费比例,提升对师范院校的财政拨款总量,确保教师教育的可持续发展。(2)要打造协同教育新机制,为教师教育提供更充足的先进理论指导。从总体上来说山东省整体经济与教育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而渤海湾周边地区的经济较发达,教育资源储备相对较为丰富。打造协同教育机制能够带动山东省境内整体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7](3)完善教师教育机制。成熟的教师教育体系要以完善的标准体系作为基础,除原有课程标准、教师标准外,要建立专业标准、培训机构标准,并将专业标准与资格证书、资格证书与市场准入等关联起来。(4)要主动对接未来的教育技术,加强教师前沿教育技术教育。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未来的教育技术也必将建立在这些技术之上,为此,必须要加强教师对接未来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实现终身自我教育奠定必要基础。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相较于护理前已有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均有明显提升,但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提升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一)要坚定培育专业认证文化

专业认证制度在我国虽然已有了多年的历史,但大多都集中在理工科专业当中,如建筑、航海等专业,公众对于专业认证文化的关注度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专业认证的效能发挥。师范专业认证是教育部在借鉴其他专业认证的基础之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专业认证机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适合我国师范教育的实际。但为了推进师范专业认证机制的创新发展,目前阶段师范专业认证机制建设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专业认证文化建设,夯实师范专业认证的人文基础,具体而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内容:(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师范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我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大力提倡应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高校并不多。师范专业作为未来教师的重要培养基地,必须要把这种思维全面注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当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师范教育阶段就必须要强化这种意识,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师范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10](2)培养标准意识。长期以来高校专业办学缺乏基本的标准,核心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数量、实践教学环节等随意性大。参与师范类专业认证必须树立标准意识,一方面要对标教学、对标培养,另一方面要在达标的基础上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不能将认证标准理解成人才培养的标准。(3)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发展理念。认证是对专业办学达到质量标准的一种评价,属于外部质量保障的范畴,学校和专业都要坚持质量至上,并持续提升质量,追求卓越。

(二)要继续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师范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以及教师资格证为依托,建立了师范学生进入教师人力资源市场的桥梁,同时也实现了社会需求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也能得以进一步优化,但现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1]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确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地位。随着师范专业认证机制的全面深化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专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若人才培养质量不合格则学校未来的发展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就要求学校不得不将人才培养摆在首位。(2)建立协同育人新机制。师范专业认证是从教育目标出发而进行的反向教育设计,而设计的依据则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实际教学需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认证的有效性,师范专业应该积极主动与基础教育联合起来展开教学,同时主动接受基础教育所反馈的信息。[12](3)建立专业调整机制。师范专业认证机制会逐渐形成招生“马太效应”,即通过了专业认证的高校,尤其是通过了三级认证的高校社会认可度将逐渐提升,报考人数将越来越多,师范院校之间的竞争将逐渐激化。因此,学校必须要对此有所准备,要及时对师范教育的专业进行调整,避免发展掉队。

(三)要加强专业认证管理机制建设

在师范专业认证当中政府部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负责师范专业标准的制定、认证材料的审核等工作,教育部评估中心及部分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则担负着二级认证的职能,因此,师范专业认证的发展还有赖于政府建设完善的认证管理机制,从而逐渐规范专业认证措施,确保师范专业认证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将专业认证结果作为专业办学、专业设置、专业招生计划的依据。(2)以专业认证作为对高校资源投入,尤其是生均综合定额拨款的依据,实行优质优投。(3)向社会公布专业认证信息,发挥专业认证结论在引导考生报考、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招聘、高校合作教育、教师职后培训市场等方面的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

[1] 尚宇辉,陈博,李克军.从传统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新范式——以校企协同培育“学习管理师”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19(04):101-105.

[2] 王卓,胡艳玲,王金娥.师范类英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山东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为例[J].外国语文,2019(04):123-128.

[3] 刘颖.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探讨——以西华师范大学为例[J].地理教育,2019(S1):26-27.

[4] 王书兰.师范类专业认证下的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以德州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05):120-122.

[5] 赵湘学.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教育实践课程观初探——以教育实习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42):92-93+99.

[6] 裴培.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亳州学院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51-54.

[7] 戴锡玲,曹建国,王全喜.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关键词浅析——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44-47.

[8] 裴培,郑小云.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亳州学院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9(02):106-111.

[9] 谢晓兰,陈伊玲,林丽芹,等.IEET 工程认证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目标达成度评估——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9(03):103-107.

[10] 谢薇,施雨丹.从职前教师培养视角看中美教师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异同[J].煤炭高等教育,2019(02):42-48.

[11] 柳正旺.新建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对策[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03):42-47.

[12] 刘思远,韩国海.完善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的对策——基于中美教师教育认证标准的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2):35-39.

A Study on the Strategy of the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Major in Shan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Reform of Normal Education

Ge Fei
(The Department of Teaching Quality’s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Qilu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The reform of norm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it is also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reform of normal educ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stepping into a fast lane. To do a good job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normal education reform,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post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ertification of normal profession,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relevant topics.

Key words: Normal education reform;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Education power

中图分类号: G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4735(2019)06-0024-05

收稿日期: 2019-10-22

作者简介: 葛飞(1983—),男,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邵 文)

标签:;  ;  ;  ;  ;  

基于师范教育改革的山东省师范专业认证策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