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中医医院骨一科;四川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调查骨折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情况,为骨折后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筛查我院骨一科2018年全年骨折出院病人中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2人,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电话回访,了解患者骨折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恢复情况,并分析骨质疏松发生原因,及与护理工作的关系,以指导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探索骨折患者护理应对策略。结果:骨质疏松可发生于多种骨折患者,原因与患者对骨折认识不足,“绝对制动”,缺乏有效康复锻炼有关。结论:护士在对骨折患者加强心理疏导的同时,应加强临床康复技术的学习,才能在骨折早期对患者开展有效康复调理指导,以改善骨折患者预后,减少骨折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关键词:骨折,骨质疏松症,调理,康复护理
骨质疏松包含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疾病或药物等原因所致的骨含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1】。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很多,临床上以内分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和药物所致者多见。这里仅就骨折后由于制动和废用引起钙盐流失出现的一类骨质疏松进行研究。临床观察发现,骨折患者并发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愈合延迟、骨不连,甚至再发骨折,身体机能也会受到影响【2】等,如何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十分重要。为此将我科2018年骨折病人进行调查分析,收集骨折后发生骨质疏松患者的基本情况,探讨骨折患者避免发生继发骨质疏松的护理应对策略,现汇报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骨一科2018年全年骨折后诊断骨质疏松患者81人次,其中诊断继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2人纳入研究,排除其他原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62位患者平均年龄67.29±10.21岁,住院时间22.37±18.80天。其中男性17人次,平均年龄66.06±9.76岁,住院时间21.65±19.76天;女性45人次,平均年龄67.76±10.44天,住院时间22.64±18.65天(见表1)。
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和电话回访患者骨折后康复过程,发现大多数患者骨折后因为疼痛和恐惧心理,加之平时经常听说“骨头断了活动就会移位长不好”,深怕活动导致骨折加重,而不敢活动患肢关节和肌肉,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肢体肌肉僵硬,活动费力,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回访患者中,有近10位胸腰椎骨折患者,因为高龄,加之长期卧床后,恢复后体力明显下降,运动能力较骨折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有3位老年患者出院再也无力站立,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四肢骨折患者由于大多进行了石膏固定,沉重的石膏,限制了患者患肢的活动能力,同时因为包关节固定,导致患肢所限制关节在去除石膏固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功能活动受限,恢复后的患肢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有5位桡骨骨折患者石膏去除后3月除腕关节僵硬、肘关节酸痛之外还合并较严重的患侧肩关节疼痛,上肢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受限,需要长期口服止痛药物,后通过康复指导功,配合专门训练,较长时间后疼痛才缓解,肢体功能才得到改善。3位胫骨骨折患者出现膝关节酸痛,影响正常行走,1位患者发生骨不连,进行了二次手术。3位踝关节骨折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影响正常行走。手指足趾关节骨折患者因为关节固定,也出现不同程度指(趾)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3、讨论:
不难发现,引起上述并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骨折疼痛,因为护痛和对骨折的误解而有意减少了肢体活动,导致肢体废用性肌肉萎缩,骨含量减少和关节肌肉僵硬;2、护理在“制动”医嘱执行上存在偏差,对患者解释沟通不到位,导致患者将“制动”医嘱理解为“绝对不能活动”。其实,通常情况下,骨折患者的“制动”是相对的,并非绝对不能活动。康复医学的实践早就证实:骨折患者在保障骨折端相对稳定情况下,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促进患肢关节肌肉的活动,不仅能减少骨折后局部关节和肌肉的废用性功能下降的发生,也可以减少骨折术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在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让关节肌肉功能的得到保留【3-4】。3、康复思想在临床运用不足:骨折后康复,已经成为骨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位分。康复工作的早期介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各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和手术只能占治疗的一部分,术后康复的尽早介入,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促进骨折内早期愈合,改善预后。正确和及时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防止或减少后遗症、并发症的发生【5】。
关于骨折后继发骨质疏松的护理应对策略与思考:
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刺激,导致患者出现保护性护痛反应,致使受伤部位相邻肌肉及关节活动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可能出现肌肉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所以“预防”是最佳护理策略。临床护理工作中,需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在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的同时,应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护理措施,包括局部垫压、冷热敷、TDP照射等,并积极指导患者开展有效的康复运动,促进骨折部位血液循环,改善伤口周围肿胀,加速骨折愈合。具体如下:
4.1、加强心理护理,调动患者主动康复的积极性:骨折患者由于疼痛和对骨折的恐惧,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烦躁、恐惧,甚至丧失生活信心等负面情绪,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多一些理解与同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6】,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并寻找其他患者帮助,向患者详细解释康复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引导患者走出恐惧和悲观的心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欲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进行肢体和肌肉神经功能训练,促进疾病康复。
4.2、骨折的护理:患肢的相对制动,在患肢保持功能位的情况下,加强患肢护理和康复指导,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情况,石膏外固定或小夹板外固定患者是否存在固定不稳或不适,应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必要时通知医生协助,避免压疮的发生【7】。应尽早开展一些骨折局部肌肉神经和邻近关节的肌力和功能训练【8】,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4.3、疼痛的护理:骨折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情绪的最大问题,如何减轻疼痛,正视疼痛,是患者需要度过的第一道难关。体位的选择、肢体功能位的摆放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配合骨科专用支架支撑协助,如腰背部骨折患者可用骨科背架给予脊柱支撑,从而减轻疼痛。疼痛部位还可以进行湿热敷、TDP照射,或配合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也可以遵医嘱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止痛。
4.4、骨科专科护理人员应加强骨折康复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医疗环境:现代医学主张多学科融合,支持复合型人才。医疗上如此,护理工作同样需要。所谓“护理”,不仅要懂得“照护”和“维护”,还要懂得“管理”和“调理”疾病。“一个好的护士能当大半个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更多注重新技术的把握和手术质量优劣,对于术后管理更多需要护理人员来完成,这就需要护士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康复医学知识。由于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能充分了解患者的疾苦和需求,更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康复技术指导患者开展训练,达到康复调理的作用。所以护士在专科医疗活动中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李梅,夏维波,孟迅吾·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07:441-442 .
【2】程玉琴,顾自玲·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2):253.
【3】 董春燕·综合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影响【J】·黑龙江医药,2014,27(3)711-713.
【4】张凤清,方军·创伤性浮膝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4):65.
【5】裘晶晶·阶段性康复功能训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8,6:761-763.
【6】祁红·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积极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2(36):3537-3539.
【7】彭全英·压疮程序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47-2449.
【8】汤泓,汪四花,袁彩根·人工膝关节修复肿瘤性骨关节缺损术后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75-277.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患者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关节论文; 疼痛论文; 肌肉论文; 发生论文; 疾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6月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