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几年来我国索引编制出版状况及其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十几论文,浅谈论文,索引论文,年来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索引,犹如灯塔和路标立于文献的海洋和错乱交杂的道路之中,为人们使用文献资料提供了偌大的方便。它是一种工具,在它出现的几百年中,人们利用它驾驭着各种文献,从中攫取有用的知识,丰富和发展了人类社会的经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索引的编纂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而且有过几个丰硕时期。许多学者远见卓识,视索引编纂为造益于子孙后代的功业,阐述自己的思想,并积极实践。解放后,党和政府及文化教育界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组织理论研究,出版了许多重要的索引著作。70年代中期以后,索引编纂逐年增多。尤其是1991年中国索引学会成立,组织和领导索引的编制,开创了我国索引工作的新局面。然而,纵观我国索引科学的发展,仍在起步之中,与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极不协调,与社会需求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得不引起全社会对索引编制工作的重视。
一、出版概况
索引的编制并非靠文人凭热情杜撰,而是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生产和文明进步的实际需要,反映到文化科学技术界,索引工作者以此确立选题,并从实用的角度斟酌其编纂形式和标引方法。索引著述的多寡和编纂水平的高低,是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寒暑表。
15年来,我国索引编制工作是逐步发展的,虽然与社会文化技术事业发展不尽协调,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总的趋势是可喜的。根据1977年至1987年度的《全国总书目》,和1988年至1992年度的《全国新书目》公开报道的情况统计,这些年共出版索引著作153部,每年平均编制出版10多种。
153部索引专著数量太少,不可与这期间各类图书出版的数量相比,而且索引编制工作的发展势头也远不如一般图书(见表1)。这表明有许多应该深度揭示的文献而没有给广大读者(用户)提供检索工具,这势必要影响文献社会效益的发挥。如果累积读者查找文献资料时所浪费的时间,和文献没被社会及时地利用而延误的社会效益,将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
表1 单位:种
注:“各类图书”不包括图片、画页、连环画、少儿读物、技术标准和规程等。
表2 单位:种
在出版的153部索引著作中,影印和再版的有24部,占15.68%。新种索引著作只有129部,占84.43%。揭示新文献,标引新出版的图书资料占主流。
索引编制的数量虽然不多,但类别倒很全面,几乎占了各个大类(见表2),但各类间数量偏差很大,尤其是自然科学中的应用技术部分偏少,许多学科竟是空白。
从索引编排形式上看,在这些索引专著中,篇目索引占相当数量,达40%,字句章句索引占18.8%,主题索引只占1.3%。从索引揭示文献内容上看,专题索引占41%,专书索引占16.9%,人名和经传资料占27.3%,地名资料占3.3%,引文和注释索引占4.5%。
文学类、史学类图书是索引编纂的热点,在153部索引中占53%。其中文学类30部,占19%,历史类52部,占34%,反映了我国文史研究的深化。
以文献中论述的某一或某些主题进行标引编排的索引只有2部,占1.3%。将一种文献中所论述的主题,或某些有关资料标引并附录于文献之后的书后索引,在我国仅限于百科全书、字词典等检索工具的编纂,一般文献几乎没有做到。
二、选题偏向
索引选题、编纂形式、标引方法等的确定,并非只受民族习惯的影响。它还受着文化教育、科学发展、技术普及与应用各个方面的制约。文化教育的提高,科学的深入发展,应用技术的普及,都需要索引的编纂全面化,揭示深入化,标引方式多样化。我国的索引工作还处在起步状态,总的看来还很不成熟,存在着许多偏向,这一偏就表现出了我国索引编制工作中的缺欠。不足的那部分,往往正是社会上极其需要的,从而影响了文献所能发挥出的社会效益,和文献的知名度。从总的来看,我国索引编制工作上存在着这样几种偏向:
多取材于古籍,少现当代文献的挖掘与揭示。在我国索引编制史上,选材于古代典籍是一个传统。三四十年代,哈佛燕京学社、中法汉学研究所和一些学者专家编纂出版了一大批古籍索引,是我国索引编制史上最辉煌时期,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研究、继承和传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影响乃至今日。在近十几年出版印行的153部索引专著中,选材于古籍的有87部,占总数的56.9%。而选题于现当代文献的不足半数。
发掘民族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研究前人著述是不可缺少的,但更应着眼于今人的研究成果。科学是发展着的,若拘泥于古人,而轻今人之研究,那么科学就会裹足不前。古籍是研究的基础,今人的成就恰恰是了解古人著述的钥匙和指南。好在这种局面正在扭转,在古籍的87种索引中有24种为影印和再版的,即非近十几年的新作。这样算来,有63种是新近出版的,占新出版索引129种的48.8%。这意味着有51.2%的索引是为今人各学科研究编纂的。
偏重于文学、历史类,轻于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拓展。在现实社会中文史类所覆盖的基本学科类分单位(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三版)》基本类目计算)90个,占整个人类社会基本学科类分单位1300个类目的6.9%。而自然科学中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及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9大类,所包括的基本学科类分单位有741个,占57%,可是在153部索引著作中只有16部,占10%。而这个数字又说明在98%的自然科学各学科中,近十几年来没有人编纂过索引。但从另方面来看,文史图书的出版数量在我国图书出版中是占相当大的比重。比如从1981至1985年间共出版图书(不含图片、画页、连环画、少儿读物、技术标准和规程等)88890种,其中文学、历史类图书有23639部,占26.6%。这样比起来文学、历史类索引的编制不是很多,而是太少了。
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类的索引占相当的比重,而自然科学的专业索引少。在文献检索中,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的查找占有相当高的频率,应当将含有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的文献给予充分的揭示和标引。十多年来,出版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索引42部(其中9部为重印书),实在不多。可是在出版的153部索引中,却占27.5%,这个比率却很大。相应地比起来,自然科学中的专业索引编纂就少得可怜,仅有九个专题12部,占7.8%。就是在42部人名和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取材于文学历史文献的占93%,综合类占5%,自然科学部分只占2%。
篇目索引仍是传统的选题,主题索引和关键词索引少。查找文献大都从篇目查起,这是文献检索最基本的内容,同时也是最原始的检索方式。在153部索引中,有62部是篇目索引,这说明了篇目索引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我国文献检索科学发展的程度。揭示文献内涵最直接最准确的主题索引和关键词索引,在我国编纂得很少。主题索引十几年间只出版过2部,而关键词索引则为零。
多群书索引,少专书和书后索引。在我国出版的各种索引专著中选取一个专题来揭示多种文献所包含的文献资料占重要的比重。因为这个方式所收取文献覆盖面广,资料全面,利用率高。而且编纂起来也灵活。专题可以篇目为检索点,也可以人名、地名或学科范畴为检索方向等等。索引中所含文献越多,使用价值就越大,是查找某一专题文献的指南。在153部索引中,仅揭示多书(篇)篇目文献有62部,占41%。而为一种书做索引,从某一方面揭示某种文献内所含有的资料,在我国也不少,早在三四十年代就编纂出版了一批。近十几年编纂出版的也有30多部。为深入揭示某一种文献,和为读者检索某一文献的某些检索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是索引编制工作深入发展的标志。在追求信息传递和利用速度的今天,专题索引更能体现时代特点,便于文献社会效益的发展。做为揭示报道文献内容最便捷,又省工省时的书后索引在我国却没有引起重视,除字词典、年鉴、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资料性的大套丛书书后附有索引外,学术著作、教材、普及性读物等,出版单位都不予以标引。这给读者利用文献带来了许多麻烦。
三、囿于传统
凡事发展都基于国家的基础,民族的传统和习惯。索引编制也是如此。追溯历史,索引学源于目录学。目录学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刘向校群书著《别录》开始,两千年来,学者们发扬“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麇集篇目,序列成章。因此,对文献的篇名、作者、版本流传情况特别重视,形成了我们民族使用文献的传统与习惯。这个传统与习惯对索引发展来说,既有导向性——指导我们按照民族特色发展索引事业;同时又有束缚性——使先进的索引编制方法不能得到发展,文献不能得到充分地揭示。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囿于传统格局,忽视索引事业的各方面发展,我们要从理论上乃至方法上研究探讨,使索引编制工作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首先,索引编制理论在我国缺乏,研究不够。十多年来,我国学者自己编写的索引理论著作仅有一部(傅兰生著《主题标引与索引技术》,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介绍国外先进索引理论的著作也少。十几年只翻译出版过两部([美]博科、贝尼埃合著《索引的概念与方法》,王知津等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年出版;日本索引家协会编《索引编制手册》,赖茂生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理论研究的不够,必然要影响索引事业的发展。翻译出版的这两部索引理论的著作,系统地论述了索引的形成、编制原理和方法,是两部质量较高的入门书。介绍索引使用方法的著作也仅有一部(彭海卿著《〈世界专利索引〉查阅法》,天津科技出版社,1986年出版)。
第二,索引编制的观念陈旧,仍滞留于三四十年代编制水平之上。主要为学者研究文史资料提供检索工具,没有开发和挖掘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为科学研究和提高工农业生产技术提供检索途径。在标引程度和编排方法上都没有多大发展。
第三,墨守民族使用习惯,排检方式老化、单调,多限于以篇目、人名人物资料、地名、古籍的字词句等为标目编排。先进的揭示文献的方法,如主题标引、关键词标引等没有得到实用。我国集众多学者之力编写的《汉语主题词表》在标引文献时却很少有人用。这里就含有使用习惯造成的惰性。
第四,文献标引手段落后。仅凭人工作眼、手和卡片来操作,不但劳动量大、编制速度慢,而且常出现漏收、误标的现象。同时文献标引程度低,揭示不深,影响读者(用户)的利用。
四、缘由浅析
综前所述,索引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是缓慢的,究其原因,总的说来是受我国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发展比较晚所影响,国民素质不高,社会需要还没达到一定的层次,限制了索引事业的发展。
文献利用率低,社会使用层次不高。能靠索引检索文献的多为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高校中教学科研人员、文化界中的研究人员,以及少数高层次的读者。而社会中绝大多数人远离索引,所以索引的利用率不高,索引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重视,社会自然不会关注索引事业。这是受文化教育发展程度所制约着的。
读者(用户)检索能力差,文献检索知识教育不够。虽然早在1984年,原教育部就发过文件要求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教育课。可真正把这门课开好的为数不多,在大学中的读者不会使用索引和难于利用索引者不占少数。许多人宁愿一页一页地翻找资料,而不曾用心想到查找索引。
索引著作出版少,出版单位不愿承接是个重要原因。索引著作发行量少,出版索引不会盈利,因此,愿出版者几乎没有。
索引编制过程繁琐,在我国目前仍处手工编制为主的状态,劳动量大,编纂出版周期长,而得到的经济效益低,其学术性又难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调动不起索引编制者的积极性。
索引著作数量少,形式单调,与索引编纂人才的匮乏、专业标引人员缺少分不开。目前,在我国很难找到专门从事索引标引工作的职业。在各种专业教育中,开设过索引编制课程的几乎没有。由于这种状况,我国索引事业发展前景令人忧虑。
五、发展构想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日新月异,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与依赖越来越大,对索引的需求必会有个热期。我们应先动于需求之前,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和发展索引事业,使文献标引工作成为推动科技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对于索引发展也不能期望过高,因为这个事物只有靠它对于社会的作用,来赢得社会的认识和肯定。因此必须着实地把它抓好,让它在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发挥实际效应。
1.索引必须为社会使用而编,围绕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实际选题立项,尽最大可能发挥索引的社会效益。
2.加深标引深度,灵活采用适宜于文献揭示的形式与方法。突破传统的束缚,深入挖掘文献内涵,展示文献可用点,多方位多角度地揭示文献。重视专书索引和随书索引的编制,为读者快捷、准确地利用文献资料提供方便。
3.建立两条索引编纂体系。横的体系,可由文献收藏单位组织编纂篇目类和专题性索引,发掘和揭示蕴藏在各种文献中的知识单位。纵的体系,可由出版单位组织编写专书和随书类索引,用最简便的形式和准确的标引语言向读者(用户)揭示文献知识的查找点。
4.搞好索引编纂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开展计算机编纂索引工作。发展多种载体的文献索引,使机器检索同人工检索在经济建设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5.加强索引理论的研究与探讨,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索引事业的发展特点、编制规律和发展趋向等研究,以保证索引的实用性。
6.建立一个基金机构,为索引事业的发展筹措资金。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保证,发展索引事业只能是句空话。
7.在中国索引学会的领导下,统筹协调索引的选题,根据国家政治形势、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确定范围,按文献适宜于社会需求程度来策划标引深度、排列方法,以及体裁形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编纂规划,使之行动有纲,控制有据。以其实用、科学、准确地满足社会对索引的需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学进步服务。
总而言之,中国的索引事业步履艰难,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文化的进步,给索引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发展我国的索引事业,像一副重担挑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应挺起腰杆踏踏实实地往前走,走出有我们特色的索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