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速,为了确保整体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加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建设工作。如今,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不断出现,这与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尽管近年来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来确保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鉴于此,文章就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检测途径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主体结构
引言
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结果关乎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操作人员在样本检测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工作原则,提高检测精确度。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必须以国家法律规定内容为参考依据,保障检测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虽然建筑企业各项检测管理部门非常重视主体结构检测工作,但在执行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发生各种突发问题,从而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因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在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加强检测过程管理控制。
1抽样检测的主要原则
在建筑质量监测过程中,除了要对主体结构或主要部位进行质检外,还可以进行抽查,但是抽查其质量是否达标则是随机的,因此在检测中更具有普遍性和适应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建筑物的质量好坏,下面就对抽样检测的原则做出了具体概述:(1)根据结构形式和材料类型作出抽查规划,进行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不同的级别区分方式不同:第一级可以分为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在抽样检测前,由专业人员制定检测方案,通过后在实际检测中实行,检测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到现场进行勘察或查阅该建筑资料后制定,以促使其检测方案符合该建筑工程,因为每一个建筑工程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检测过程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所以,要根据每个建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2)依据检测的类别和所选择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进行抽查有异议的构件。建筑物质量与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有关,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用了优质原料,按照施工标准建设,同时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则能很大程度上保证其建筑质量,因此,在工程竣工后,也要对建筑进行质检,以提高其安全性,更好的确保其施工质量达到标准。检测要由专业部门以及检测人员进行,抽查过程中也要由相关检测结构负责。
2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方法
2.1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面
在检测建筑工程主体工程混凝土的强度时,需要用到回弹检测以及超声波检测等这两种检测方法。如果在使用钻芯法开展检测工作时并没有发现有问题存在,就不需要使用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能够满足钻心法的检测需求,就应该由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工程师来完成该项施工作业。
2.2外观检测法
在结构质量检测中,外观检测法是较为普遍也是非常适用的一种简单方法。检测人员以施工设计图为参考,通过观察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对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初步检测。外观检测包括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细致观察整个建筑的外观是否有破损、裂缝等,一旦发现问题应做如实记录,并根据预定方案加以补修;二是针对结构的尺寸标准,查看与图纸是否有不符的地方,切实把握质量技术要求;三是检验建筑材料的安装与稳定性,材料的质量对建筑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应着重检查核对。在运用外观检测法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时,要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标准,需要检测人员具备高水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同时也要有细心和耐心,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2.3钢筋检测方面
钢筋层和混凝土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面对钢筋层的形状以及位置,应该综合进行考虑,比如混凝土后期的硬度以及安全性等。面对钢筋的保护层,应该从材料入手,对其进行深入检测,包含钢筋的密度、厚度以及弹性等。但在实际开展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检测保护层的钢约束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技术满足业主的需求。此外,在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时,应检测接头处的钢筋混凝土。
2.4仪器检测法
外观检测时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第一步,完成这道工序后,还应利用仪器针对建筑主体进行补充检测。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仪器检测法。在此,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影响着检测结果。仪器检测时主体结构检测的辅助检测法,可以对比前后的检测数据,根据标准数据的差异性完成质量检测工作。仪器检测法包括无损检测和有损检测两种方式,前者是以建筑的结构特点,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内部结构、材料强度、混凝土强度等,但不包含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检测。如X光技术和电磁便是主要的检测工具。后者则是运用标准化的检测方式,对主体结构采用部分加压的方式,用相关仪器做好各部位加压后的承载力变化和受损情况。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
3.1 建筑工程准备阶段的检测
对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的质量进行检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为在对该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的过程中,需要有效的管理施工技术以及建筑工程的材料,因此,进行主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应该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一般情况下,在开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就应该做好施工资质的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同时,还应该审查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保证施工设备的完整性,保障施工人员满足技术要求。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施工方案的检测工作,通过使用先进的BIM技术,需要做好三维模型的检验工作,如图1所示。通过反复的撞击试验建筑施工结构,从而迅速查找存在于施工方案中的问题,之后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来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有效性。
3.2抽样检测预防措施
降低检测的误差对质量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明确整个检测过程中的检测重点、组件检测质量管理机制。有关质检人员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的质量检测做好。掌控好进场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检测是整体质量检测控制中较为重要的核心,将其做好能确保工程整体的质量。另外,对建筑结构整体质量进行要求,对其整体建筑结构实行掌控时,要确保建筑结构整体质量检测完好无损。
3.3质量检测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需要对混凝粗糙、墙面坑洞与裂纹等外观情况进行检测。建筑工程外观检测结果关乎工程项目部件尺寸精度,对工程项目外观形象具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高精度检测仪器与先进检测方法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无误。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面,建筑企业必须建立监督小组,对检测人员检测过程、检测方式与检测结果等进行监督管理,以提高数据检测进度与准确度。通过监督小组保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评估效率,促进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相对于质量评估管理而言,监督检查管理工作比较随机,然而在工程项目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促进检测人员工作规范,降低经济损失。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工作开展方面,必须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保障检测结果真实性。
结语
建筑质量是否合格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就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其质量符合建筑规范。竣工后,要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检查,以提升其建筑质量,确保其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桑志华.建筑主体结构检测的常用方法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207.
[2]程钢.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J].河南建材,2017(5):2+4.
论文作者:胡万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结构论文; 主体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