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出来的“坚持”,是意志力的假象论文

逼出来的“坚持”,是意志力的假象

文/兰心

意志力不是生拉硬拽地逼孩子坚持,而是需要父母鼓励孩子做出更多选择,陪伴孩子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

被父母们玩坏了的意志力

优优因为字没写好,被语文老师批评了,从此上语文课感到有压力,和妈妈抱怨。妈妈说:“你坚持一下,不要这么脆弱!”优优坚持了几天,仍然感到不舒服,每次语文老师从身边走过的时候,她都感觉手心出汗。后来,不仅是语文课,只要一进入学校,她就头昏脑胀。优优爸仍然说:“你坚持一下,用你的意志力去克服!”

9岁的孩子,不明白什么是意志力,只能模糊地理解“坚持”的含义。但是,越是坚持,越感到难受。后来,一场流感彻底摧毁了孩子的坚持,在家休息了一个星期后,优优再也不肯迈入学校的大门。对她而言,学校是一个可怕的地方。

以电子广告屏设计与制作为例,讲授单片机与数码管、点阵、液晶显示器的接口设计方法。以能显示组别和倒计时时间的广告屏为任务驱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该作品的软硬件设计和调试。

优妈和优爸把孩子带到我面前,指着她的鼻子吼:“你就是没毅力,一点儿出息都没有!”他们把孩子遇到的困难,都算在“意志力不足”上。优优4岁学舞蹈,练习了半年就不跳了;6岁,优优加入学校的管弦乐队,小提琴刚入门就不学了。优爸说:“这孩子吃不了苦!”

4岁的思琪一整个上午都在扔东西,屋子里不停地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妈妈怕影响邻居,不得不制止孩子。但是,妈妈的责备没有阻止小家伙探索的热情,她仍然把东西扔得到处都是。一瞬间,思琪妈似有所悟——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站在女儿后面,思琪妈发现了孩子行为的规律:

在对礼仪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课堂讲授时,强调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礼仪内涵”的教学过程中,先利用一些礼仪知识自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对错误观点进行纠正,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讲出其中缘由,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刻。

1.2 方法 70例吸烟哮喘患者分为两组:35例继续吸烟,35例自愿戒烟。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4.5μg-160μg,每次1吸,每日2次,持续用药2个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IL-4,IL-6,IL-8的浓度。

四季柚主要的虫害有:潜叶蛾、红蜘蛛、柑桔凤蝶;病害主要有炭疽病、柑桔溃疡病、砂皮病、日灼病以及冻害等。

由此可见,父母们常说的意志力,是一种“道德品质”,而不是一种心理品质。从心理学上来讲,意志力是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由内向外发展的,也是与孩子的动作发展、智力发育和个性成长息息相关的一项能力。所以,意志力不是孩子遇到困难时,在旁边喊口号激发的,而是在对孩子进行充足的身体和心理养育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展和成长出来的一种优秀品质。

在东莞,金杯公司杨金溪先生带我们在车间二层观光廊俯瞰生产现场。坦诚相告隔离的做法,是防止参观者挖技术骨干。

意志力的发展,需要时间和空间

除了为孩子的意志力发展提供空间,父母也要依靠自己特殊的“直觉”,依据长时间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推测孩子行为背后的意图,促进孩子意志行为的发展。

后来,她向幼儿园园长请教,才得知孩子处于意志力的“萌芽阶段”,经常表现出“冲动”和“抑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也理解了乐乐为什么控制不好自己,那是由于冲动和抑制这两种品质,在他的行为中没有得到融合。在园长的引导下,乐乐妈引导孩子去触摸东西,接触自己好奇的事物。哪怕是风扇,也可以在妈妈的陪伴下,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这种观察,不是大人在一旁唠叨“这里不能碰、那里不能摸”,而是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理解,感受风扇的每个部位,进而形成“危险”的概念。乐乐妈回想,自从陪伴乐乐仔细地观察过风扇后,孩子对风扇的好奇在下降,也没有去碰风扇的冲动了。

乐乐在3岁时,表现出比较强烈的自我意愿。他很好动,什么都想去摸一摸,和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儿时,也喜欢“攻击”别人。乐乐妈带着孩子出去玩儿,经常要给别的小朋友道歉,感觉很累。

有的孩子,和优优相反。之前表现得非常乖,让写作业就写作业,让练钢琴就练钢琴,但有可能遇到哪个实在克服不了的困难,从此停止努力。仔细了解父母激励他们的手段,无非也是拿“意志力”说事儿。孩子跳舞觉得苦,妈妈说:“你必须坚持,要不我就不要你了!”面对被抛弃的恐惧,孩子当然只能坚持!这是一种被恐惧过度驱动的结果,所谓的坚持,只是假象,不是真正的意志力。

从婴儿出生后,自己有意识地做出第一个动作开始,他的意志力就开始发展。

按照优优爸妈的理论,是不是之前所有的兴趣爱好和课外班都坚持下来了,孩子就不会遇到现在的困难呢?难道我们要坚持做好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才能获得所谓的“意志力”吗?

每一次,思琪都是站在相同的地方开始扔,但是,因为扔的东西不同,飞出去的距离就不一样。玩具熊总是跑不远,但是皮球却可以滚出很远,魔方扔在地上会发出巨大的声响……原来,孩子在“做实验”。这时候是父母为孩子提供教育的最恰当时期,我们可以趁机告诉孩子,球体是圆形的,可以滚动,但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其他的形状,就滚不远。

孩子用自己的行动证实着这样的事情,但他们不会表达出来。如果父母能够配合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内在意志,孩子就能感到对整件事强烈的控制感,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自己探索的动机。这些动机,能够成为孩子将来克服新困难的储备,这是父母赋予孩子意志力的力量。

和意志力相关的品质,如何培养

孩子越小,越是依靠“感受”来生存的。这种时候,父母的道理和人生哲学,他们听不进去。直接和孩子谈论意志力,作用也不大,但是,我们可以促进一些和意志力相关的品质的发展,从而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孩子的意志力,是和“目标”息息相关的。孩子先要有目标,然后才能行动。目标从何而来呢?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愿力”,也就是让孩子打开自己的内在视觉,寻找属于自己的愿景。每一个父母,都给孩子讲过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向孩子传递美好的意愿,更在激发孩子内在的生命感知。

其次,意志力和孩子独立的能力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意志力必须借由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慢慢地培养。从穿衣到收拾玩具,再到独自完成功课,父母需要专注于孩子独立能力的提升,赋予他们更多的做事情的机会。如果孩子觉得自己足够独立,就会产生一种能力感,勇于面对更多的挑战。

父母不需要大张旗鼓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细节上。比如为孩子选择玩具时,是买那种电动的很便利的玩具,还是选择需要思考和动手才能享受到乐趣的积木和画板呢?后者能够让孩子体会“付出才有收获”,能够促进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就更能培育孩子的意志力。

原来,意志力不是生拉硬拽地逼孩子坚持,而是需要父母鼓励孩子做出更多选择,陪伴孩子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这样就可以自然形成特有的意志力。

标签:;  ;  ;  ;  ;  ;  ;  

逼出来的“坚持”,是意志力的假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