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使“妙计”学历史论文_孙秀丽

巧使“妙计”学历史论文_孙秀丽

孙秀丽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中学 256600

摘 要:历史学科由于需要记忆的内容纷繁复杂,记忆量比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记忆不清、混淆知识点,这时“锦囊妙计”的作用便凸显起来。有了文中的五条“妙计”,相信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关键词:历史 口诀 公式

历史学科有其自身学科的特殊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为数不少的学生总说,历史这门课很有意思,对历史也挺有兴趣,但是记忆是个大问题,总是背不过,好不容易记住了,睡一觉又都忘了;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老是记不住而产生了学习障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历史知识记得住、记得牢呢?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大家支几招“妙计”,希望与大家共享。

第一计: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方法比较适合记忆难记的时间。如唐朝建立时间618年,即“李渊建唐618”,我们可以记成“李渊见糖留(6)一(1)把(8)”。北宋赵匡胤时间960年,我们可以记成赵匡胤到陈桥驿那个地方“就(9)溜(6)了一圈(0)”黄袍加身,回来就当上了皇帝,确实很容易嘛,相比那些开国打天下的刘邦,朱元璋,他可不是“就溜了一圈”嘛!还比如清军入关1644年,我们可以谐音记成清军入关“一(1)溜(6)死(4)尸(4)”,因为清军入关肯定死了很多人,“一溜死尸”这个谐音既好记又形象。当然,这个方法也适合世界史的记忆。比方我们记新航路开辟,哥伦布1492,可以记成“医师救儿”。还有美国1787年宪法,我们可以记成一些有了民族意识的美国人“一(1)起(7)把(8)旗(7)子竖起来”就建国了。掌握了这种方法,只要遇到比较难记的时间,用比较形象的谐音就可以轻松记忆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计:联想记忆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联想的形式,把一些普通的历史事件联想记忆成一些比较“独特”的事情,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第三计:口诀记忆法

这类方法的重点是将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整合精简,压缩成为一句比较好记的口诀,这样包含的几方面也不会忘记。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条目较多,包含的方面也很多,一不注意就容易漏下。这时可以简化成一句口诀来记忆:“辽台澎湖两亿两,苏杭沙重开工厂。”这样条约包含的几个方面就全面涵盖了,而且背起来很容易。而比较难记的《辛丑条约》,就需要花点心思了。其主要内容有四项: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2.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3.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这四项内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这样四条内容就非常清晰了。当然还可以运用《三字经》的部分记忆中国古代史,古人总结得很好,而且很押韵、琅琅上口。如果小学的时候没有背,高中再背效果也很不错,毕竟记忆三个字的口诀比很长的一段文字容易多了。

第四计:表格记忆法

这个方法主要适合记忆像我们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史二、四、六单元那种内容比较琐碎而且又按照时间可以编排的大量知识点。

第五计:公式记忆法

大家都知道数理化等学科有相关的定理和公式,便于逻辑性的推理和掌握、运用;而历史学科其实也有一些定理和公式,只不过课本上没有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历史的分析方法和“公式”,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常见的公式有: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2.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

3.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4.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5.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政治方面=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6.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以上各项原理和公式,只是反映了我们历史学科的一般规律。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历史问题灵活调整。总之,万变不离其宗,因为历史事件一般需要我们掌握其背景、内容、意义、性质等,而掌握了这些一般的规律方法,相信记忆就不是问题了。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五种记忆方法。面对历史教材内容庞杂,时间、地点、事件都需要记忆的现状,我们不能改变;但大多数学生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枯燥乏味、收效不大,我们却可以改变。也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了,不需要记忆,但是知识的记忆才是形成技能的基础。因为历史的一切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没有记忆的根基,能力和素养都是空中楼阁。而学会记忆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锦上添花了。笔者相信有了上面的几个计谋,灵活加以运用,同学们的记忆能力肯定有所提升;当然历史成绩也会大有提升,那么历史学科素养的实现也就不是水中月、镜中花,而是指日可待了。

论文作者:孙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9月总第24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巧使“妙计”学历史论文_孙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