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1]2007年在《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迅速壮大,涌现了许多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集团的出现,民营企业在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巨人集团的陨落、德隆帝国的崩塌,无不发人深醒,令人扼腕叹息。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与其短寿,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因此,如何提高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从财务管理的内部环节——财务控制问题入手,以控制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分析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管理学、财务学、金融学等学科知识,从财务控制模式选择和控制体系的构建两方面,结合案例分析,研究如何规范我国民营企业集团的财务活动,探讨促进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健康稳定发展的途径。本文认为,要充分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首先必须对财务控制权进行合理的分配,即解决财务控制模式的选择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对财务控制权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包括叁种基本财务控制模式的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得出我国民营企业集团总体上应采取相对集权的财务控制模式的结论。模式确定之后,必须要有相应的体系和方法来指导财务控制的具体实施。在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方面,主要研究了构建原则和控制体系的主要内容。此外,本文还提出财务控制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一些配套措施的支持,比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业绩评价体制、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王晓波[2]2008年在《跨国矿业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和资金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是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的基本手段,因为财务始终贯穿于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中。做好财务控制,可以说就能基本把握住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对于跨国矿业企业集团的控制而言,也是如此。又因为矿业企业面对的产品和市场环境变化不大,如何做好财务人员控制和资金控制应该是财务控制的重点。本文结合企业实例,着重对跨国矿业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控制和资金控制作了具体的分析。论文首先大体介绍了一下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接着用对国内外的研究理论作了较为详细地阐述,从财务控制的历史发展说起,并分析了每种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在随后的篇章针对跨国矿业企业集团的自身特点,对跨国矿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展开具体分析,并用了大量的篇幅重点分析了财务人员控制和资金控制。最后通过对Imerys公司蛭石业务的案例分析,着重讲了一下实际工作中,跨国矿业企业集团是如何来实现财务人员控制和资金控制的。试图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总结出一些有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经验或者做法供读者参考,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关跨国矿企业财务控制方面的启示。
张保中[3]2007年在《基于财务治理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组织,也是完成顾客价值链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以成员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为基本纽带形成整体性目标,并发挥整体性功能。这需要以其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必要的基础条件,因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近些年来一直是国内财务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一)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自主决策、自主经营的经济主体,这是研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必须承认与遵循的制度条件,却也是现有不少研究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无意忽视的地方。因而,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看,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应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个是集团公司对其非独立的组成机构的财务控制,这是基于经营管理层权威、依靠行政命令而展开的、直接的财务控制;另一个则是集团公司对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这是基于集团公司的出资者地位、依靠其产权(财产权利)或股权、通过其他成员企业的治理结构而展开的、间接的财务控制。应该说,后者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重点内容,这也使之呈现出层次性、群体性、制度约束性、间接性与复杂性等基本特点。正因为如此,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不能等同于企业财务控制的简单拓展,它有自身需把握的基本原则:1、“引导为主,强制适度”,即主要通过经济性诱因引导各成员企业目标的整合,形成企业集团整体性的财务控制目标,并以此引导各成员企业的财务目标及财务活动。2、“以需定度,动态调整”,即根据企业集团整体战略与目标的需要,确定并调整对成员企业的股权投资份额及由之衍生的财权影响力。3、“控而不死,放而不乱”,这主要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来保证集团公司在各成员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发挥与其产权(股权)相适应的影响力。(二)财务治理的核心与要义是企业(公司)财权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分割与配置,它为保证企业财务决策与财务活动增进企业整体利益、并在各产权主体(财权主体)之间进行合理均衡的分配提供稳定的制度性框架。因而,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要以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为制度基础,集团公司对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控制更应通过充分运用其产权(财权)在其财务治理结构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来展开,控制其财务决策、执行与监督等过程,却要防止“越位”地直接实施其具体的财务活动。这点对于我国“财务、人事、业务”混合一起的企业集团而言更应注意。财权是由产权衍生的,是产权在财务层面的“映射”,因而集团公司在其他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中的地位与控制力的强弱首先取决于其股权投资份额的大小。为此,集团公司需要以企业集团整体战略与目标为导向,在同一行业内及不同行业间对其股权投资进行合理设计并动态调整。除此之外,集团公司还应对其他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具体机构、运行程序、方式方法等进行合理的设计及动态的调整,在其产权(股权)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化地发挥其拥有的财务治理权应有的效应。当然,对于其不同类型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参股子公司,如何在既定股权投资份额下充分运用其财务治理权的具体要求会有一定差别的,本文对此分类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这种基于财权的财务控制理念,以及基于财务治理的财务控制框架与模式,是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特点与内在基础,这也反映到其他层面上。(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也即对集权分权管理模式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对其各自带来的成本收益比较进行考虑的结果,这种经济性效果虽然可能诱致这种选择,但不能直接决定某种财务管理体制的形成,而是通过对股权投资结构及其调整、进而对作为受控对象的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参与及控制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或模式的形成,是以企业(公司)财务治理权,包括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的配置状态为现实的制度基础的。当然,这种选择还要考虑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发展阶段、产业性质、发展战略、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集团财务负责人制度是其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两个层次:1、集团公司层次的财务负责人制度。这主要是为集团公司内部直接的财务控制服务的。这个层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个是总会计师制度,在我国国有企业或公司中运用较广,总会计师是企业(公司)总经理班子的组成成员,对总经理负责;另一个是CFO制度,CFO同样是总经理班子的成员,但与CEO(总经理)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这二者都可视为“经营者财务”的内容。2、其他成员企业层次的财务总监制度。财务总监是作为出资人的集团公司派往成员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有决策型、监控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但主要是代表出资人履行财务监管的职能,可视为“出资者财力”的内容。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方式是其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体现。集权模式下,集团公司是预算的制定者与执行组织者;而分权模式下,则是审批(审阅)者与监督者。但其基本过程都是先确定企业集团预算的总体目标,然后在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分解。分解的基本方法有目标资产报酬率法和目标资本报酬率法。针对预算目标分解过程中由讨价还价导致的预算松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联合基数确定法”的应用模型,并对各类子公司的预算管理过程进行了分类探讨。企业集团的资金控制对降低其整体的财务风险是重要的,本方分析了以集团公司财务部门为主体的内部封闭式资金集中管理的几种方式,如统收统支方式、拨付备用金方式、设立结算中心方式等,以及为企业集团提供开放式金融服务的几种方式,如财务公司、保险服务公司、信托公司等,对其优劣异同进行了比较,并着重从制度规范、现实需要及典型案例等不同角度预测了财务公司的发展趋势,认为它是我国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最佳模式。从新制度经济学来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实际上是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变动,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代理问题,为此需设计与运用适宜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为了实现理财者(代理人)与出资者(委托人)目标之间的兼容性、正相关性与最优化,即二者达成均衡的财务契约。约束机制是为了抑制理财者的“逆向选择”,其理想状态是实现约束成本与代理成本总和的最小化。这些都需要以企业集团的绩效评价为反馈控制的基础,为此本文探讨了子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架构,选取代表集团战略实现程度的“经济附加值”(EVA)或“剩余经济附加值”(REVA)为核心指标,从财务、市场、企业内部业务过程、企业创新与学习四个基本方面来构建。在此基础上,分全资子公司、上市子公司、非上市子公司几种情形进行分类设计。(四)在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进行构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所出现的基本问题,对其改进工作作了对策性研究。首要的是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结构的改进,这以其所有权(股权)结构或投资结构的演变为权利基础。本文对集团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的改进分别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前者分叁种基本情形进行了较为细化的探讨:继续维持狭义的国有企业集团(全民所有制)、转化为广义的企业集团(国有法人股的加入)、转化为民有持股企业集团(民有股的加入)。在对国外与国内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产业性质、发展阶段、组织结构、产权特征、发展战略、经营规模、集团文化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应采取集权为主、适度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国有企业集团财务负责人制度的选择,在集团公司层次关键不在于总会计师名称的变化,而是其责权利的匹配,真正让其从财会方面的幕僚或参谋角色转变为直接的专家决策者;在其他成员企业层次,财务总监应根据具体情况的需要从决策型、控制型、混合型中相机选择。(五)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意义,主要体现在:1、把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划分为集团公司内部的直接控制与对其他成员企业的间接控制两大部分,并着重对后者进行探讨,相对于现有类似研究把它看成是企业(公司)财务控制的简单拓展的状况,更清楚地界定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基本框架,也更符合相关制度规范的要求。2、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精神把财务控制纳入制度层面来研究,把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与财务治理结合起来研究,并把其体系构建在财务治理结构及其运行的基础上,相对于现有研究过多地局限于具体的操作性、技术性层面的现状,在研究角度、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创新,且提升了对财务控制研究的理论性层次。3、对企业集团如何控制各类成员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的运行进行了较为系统、详细的研究,对企业集团在制度框架内展开间接性财务控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对规范我国集团公司对其各类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4、对企业集团的各项财务治理权如何在集团公司与其他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分割与配置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系统的分析,对财务治理的研究有一定的裨益。5、对如何评价子公司绩效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个“塔形评价模型”,以EVA/REVA为核心指标,把市场、内部业务过程、创新和学习与财务结合起来,有利于从整体、战略上把握子公司的发展状况。尽管如此,本文对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这个复杂的大课题而言只能说是增添了些许砖瓦而已,更多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地展开研究,恳请各位老师和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谭佰秋[4]2007年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企业集团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日益普遍的经济组织形式,至今己形成了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集团。与此同时,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体制不适应财务管理要求,是导致企业集团效益低下的最主要原因。基于此,研究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成和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应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所讨论的正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问题,力图在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适合于中国企业集团财务体制的构建思路方法。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意义及本课题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企业集团及其财务管理体制的简单介绍。内容包括对企业集团的界定和财务管理体制的概念辨析,几种基本的财务管理体制模式的介绍,以及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各种因素。第叁部分是对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本部分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回顾,结合对现状的调查研究,主要归纳了叁个方面的问题,即缺乏科学的组织决策体制,缺乏有力的财务控制体系和高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第四部分提出构建原则和模式选择问题,提出构建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并为后面章节中的具体对策提供明确的框架体系。第五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对如何具体的建立健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作了深入的探讨。在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既有理论价值又具备实践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王炎[5]2014年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企业集团的发展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企业经营规模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以及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无法满足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两方面因素共同刺激下的结果。企业集团有着合理调整产业组织机构、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善宏观调控、科技转化生产力等积极作用。然而,逐步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日趋显现。由于企业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及机会成本等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尚未形成,使得企业在财务管理与控制过程中,无法实现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目标,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欠缺。本文提出的研究课题主要是以公司治理的角度,以锦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中心为案例,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财务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分析,通过阐述企业集团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理论,进而对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对锦丰实业有限公司财务集中管理中心财务内部控制案例进行实质分析,了解锦丰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心的概况以及财务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总结其财务内部控制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通过这一实例的分析,向完善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内部控制提出对策。最终得出完善财务组织机构、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制定详细的全面预算、构建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等结论,最后对强化内部审计、完善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
肖平[6]2016年在《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设计研究》文中认为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版图扩张,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到多元化的产业经营模式成为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财务监控制度成为企业集团多元化经营运转的核心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集团基本上借鉴我国引进的日企台企等外来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多年以来国内企业却很少自主结合本国的影响因素,没有形成有完善的中国特色财务监控体系。本文以运通星集团为例,进行财务监控系统体系的设计研究,期望完善我国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理论和监控模式,尤其在必要性、选择何种模式和怎样实施等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这对完善和健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的构建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通过分析运通星集团股权投资财务监控现状与问题,找出影响财务监控的因素,了解运通星集团股权投资财务监控现状,并结合股权投资相关类型和集团财务监控基本模式的探讨,分析影响股权投资财务监控体系构建的宏观及微观影响因素,并在对股权投资财务监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运通星集团自身的情况,选取出适合其的财务监控模式,构建财务风险检测指标,并对具体监控系统展开设计,从而完善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进一步提升运通星集团的管理效率和公司业绩,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健全企业集团的财务监控制度体制提出有关的建设性的建议及改进措施。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运通星集团实施财务监控的保障措施。一是设立公司集团财务结算中心,加强对资金的管理,充分利用财务结算中心有五大职能,包括资金结算、计划、筹措、调剂及管理。二是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子公司贯彻和履行企业集团的总体经营方针和目标,有效的监控子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叁是实施财务预算控制,提高资金综合效益、财务透明和资金预算管理的效率,节约财务成本。四是加强投资管理控制,规范子公司的投资行为,使投资项目的选取符合集团战略,提高投资效率;五是实行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管理,及时发现财务问题和纠正内部财务漏洞,提高财务控制意识,发挥审计强有力的控制机制作用。六是兼顾监督与激励。激励与监督的有机结合在加强约束的同时,更激发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蒋秋华[7]2006年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适应现代生产力和市场经济要求而演化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实体。随着集团母子公司体制的建立,母公司如何发挥集团公司的核心作用、如何对整个集团的财务运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当前财务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的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模式,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方式和财务政策。在企业集团存在着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客观上存在利益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因而如何完善集团财务控制问题成为困扰集团内部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把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作为研究的重点,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选择、企业集团组织控制、制度控制和人员控制以及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保障措施所涉及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加强董事会的功能建设,强化监事会职能,必须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监事会制度,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各项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授权控制制度、制订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预算制定以及审计制度等;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本文还分析了以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为代表的人员控制,认为它的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在权力下放时子公司产权主体监督机制乏力和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另外,本文还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保障手段着手,介绍了经济增加值(EVA)和一套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BSC),提出有效的激励需要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实施激励措施。本文的目的在于寻求财务控制有效运作的途径,从而给集团管理者提供具有参考性的建议。本文最后通过对北京科技大学产业集团管理改革的实例进行分析,阐述了如何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效率。在为学校产业集团提出建议的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其他企业集团加强财务控制有所帮助。
杨小红[8]2007年在《论委托代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文中认为在我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分权经营模式逐步盛行,以一个企业为核心,以产权关系为纽带,把多个企业组织起来而形成的集团公司相继出现。集团母公司作为资产所有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通常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代理人即子公司经理阶层行使。两权分离有利于发挥企业所有者的物质资本优势和代理人的知识资本优势,实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共治企业的目标。然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由于存在目标利益的不一致性、风险偏好的不一致性、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等因素,两者之间必将出现委托代理问题。而在委托代理条件下,子公司就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就需要母公司对其加以全方位的控制。在整个控制体系中,财务控制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委托代理条件下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无疑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将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和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结合起来,联系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在委托代理下的特点,以期建立健全一套企业财务控制体系,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保障集团的总体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委托代理条件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基本理论研究出发,引出委托代理的概念,在充分阐述委托代理关系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企业集团所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同时结合企业集团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上的特点,分析委托代理问题在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的表现和目前企业集团内部财务控制的难点和不足;在委托代理条件下,企业集团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财务控制体系,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前提下,首先通过治理结构安排获得财务控制权,然后再通过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实时监控,辅之以科学合理的财务控制保障制度,才能实现对企业集团财务情况的有效控制,减少代理成本,确保集团利益的最大化。
林侃侃[9]2014年在《X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日益加快,企业间通过整合、重组、兼并、收购等不同方式形成了大型企业集团。随着规模的扩张和组织结构复杂化,企业集团在管理上遇到许多问题,财务管理和控制问题尤为突出。我国集团企业也面临着财务管控内容不足、配合机制不全、监管不力以及财务信息质量低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企业内部管理,也制约着企业发展。所以寻求有效的企业财务管控途径,提升企业财务管控水平对集团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试图以X集团为例,经过科学的分析,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企业集团发展的财务管控体系。本文以X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进行论述。在介绍X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现状和分析其财务管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行集团财务管控的优化,对X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介绍了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主要相关理论,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特征、企业集团财务的管控模式、主要管控手段,并结合实际状况,指出当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较为普遍的问题。第叁部分结合X企业集团的经典案例,从该集团的财务管控环境入手,深入分析其现有财务管控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X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具体问题,结合集团实际情况提出了要从财务人员管理、财务经理委派制、财务制度和财务流程控制、财务信息平台建设、预算绩效管理、资金资产管理和内部审计管理等七个方面来提升X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水平。
李文友[10]2011年在《A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集团公司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经过近叁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以资本为纽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集团公司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企业集团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集团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集团公司数量增长速度,尤其是财务管理相当薄弱,主要表现在:理财观念落后、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缺乏一体性、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差等等。我国企业集团在管理上所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源于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能否加强集团财务控制已成为制约企业集团内部管理完善的“瓶颈”,尽快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房地产业经过20余年的风雨摸索,作为一个行业日趋成熟,然而在市场充分竞争、信贷持续紧缩和限购、限贷政策严厉执行的市场大环境下,大多企业的发展规模及前景良莠不齐。目前国内外对集团公司财务控制模式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针对于某一行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研究还少有见到。本论文以内部控制理论和财务平衡控制理论作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理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国内外有关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各种财务控制模式、控制手段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对A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现状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A集团母子公司的行业特点和管理模式,从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制度与信息控制、内部审计控制、财务委派等方面入手对A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模式优化设计,以实现A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有效管控,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本文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A集团公司的财务控制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5章。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文献综述。第二章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理论进行了概述,着重介绍了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理论基础以及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模式和财务控制的一般方式。第叁章结合实例对A集团财务控制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从A集团现行的财务控制模式和现行财务控制手段对A集团的财务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阐明了A集团公司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第四章从财务控制模式和财务控制方式两个大方面对A集团的财务控制优化设计提出了建议,第五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进一步归纳了A集团的财务控制研究结论以及下一步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集分结合型财务控制模式下完整的房地产集团母子的财务控制体系,该体系包括财务委派、统一财务制度和财务信息控制、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审计控制五部分内容。直接应用于A集团公司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实务性强。
参考文献:
[1]. 我国民营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 张海英. 湖南大学. 2007
[2]. 跨国矿业企业集团财务人员和资金控制研究[D]. 王晓波.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 基于财务治理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D]. 张保中.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4].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D]. 谭佰秋. 长春理工大学. 2007
[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心内部控制研究[D]. 王炎.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6]. 运通星集团财务监控制度体系设计研究[D]. 肖平. 福建农林大学. 2016
[7].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D]. 蒋秋华. 南京工业大学. 2006
[8]. 论委托代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D]. 杨小红. 湖南大学. 2007
[9]. X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研究[D]. 林侃侃. 福州大学. 2014
[10]. A集团公司财务控制研究[D]. 李文友. 山东大学. 2011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财务管理模式论文; 财务控制论文; 集团管控模式论文; 财务管理职能论文; 委托代理理论论文; 内部控制目标论文; 股权分配论文; 财务投资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内部控制风险论文; 财务管理目标论文; 财务管理原则论文; 企业财务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