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庆凤,赵雪梅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庆凤,赵雪梅

(北京市通州区中心血站 北京 101100)【摘 要】目的: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针对报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非正常血液报废。方法:收集我站2017年7月-2019年6月制备成分血数量、非正常报废数量,按照报废原因统计主要有: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离心后血袋破损、采血管热合不严渗漏、血袋质量原因渗漏等,分析报废原因制订改进措施。结果:我站2017年7月-2018年6月制备成分血87852U,在成分制备过程中,非正常原因报废血118U,总报废为率 0.13%,施行改进措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制备成分血数量 88202U,其中非正常原因报废40U,总报废率为0.04%。结论:通过对制备过程中非正常报废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血液报废率。【关键词】血液;成分制备;报废原因分析;对策探讨【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326-01
血液是无法替代的医疗资源,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手术和重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血量也随之极大,血液的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血液供应量有限,我国各地区均会出现血库用血紧张现象[1],血液在采集、制备过程中均可出现报废情况,所以加强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报废率[2]。因此,我站针对血液非正常报废进行了原因分析,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并取得成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站2017年7月-2019年6月间,年制备成分血总量及非正常原因报废的血液数量。1.2方法 根据报废的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离心后血袋破损,采血管路热合不严造成的渗漏、血袋自身原因造成漏袋等。针对以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1.2.1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 脂肪血,一般与献血者献血前高脂饮食有关,血浆颜色异常与献血者服用某些药物有一定关系。由血站业务科、质控科对采血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加强献血者献血前健康征询过程中饮食和服药环节的咨询。1.2.2离心后血袋破损 分析原因为工作人员将血液放入离心杯时,未将多联袋血放平或配平垫片放置不当,加强成分科操作人员的培训。1.2.3采血管路热合不严造成的渗漏热合机连续工作时间长、热合头未做好清洁,热合后未仔细检查热合点,离心时采血管不能承受巨大的离心力,造成热合点渗漏,应及时向采血科室进行反馈,追踪到操作人员、设备并及时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1.2.4 血袋自身原因造成的渗漏 多发生在离心后血袋与管路的结合处,报告质控科并由质控科与血袋厂家沟通,进行信息反馈。2 结果 改进措施前2017年7月-2018年6月成分血制备过程中的报废数量与改进措施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改进措施后血液报废情况明显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年 份 成分分离总量(U) 脂肪血(U) 血浆颜色异常(U) 离心破损(U) 热合不严(U) 血袋原因漏袋(U) 非正常报废血合计(U) 总报废率(%) 2017.7-2018.6 87852 71 16 9 4 18 118 0.13 2018.7-2019.6 88202 16 9 2 2 11 40 0.04
3 讨论结果显示:成分血液制备过程中出现的报废原因主要有:脂肪血、血浆颜色异常、离心后血袋破损、采血管热合不严渗漏、血袋质量原因渗漏等。脂肪血是制备血液成分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常见影响因素[3],脂肪血的原因主要与献血者的年龄、性别、日常饮食习惯有关[4]。血浆颜色异常,常与献血者服用某些药物或保健品有关。因此,要重视献血前健康征询环节,遇有献血者高脂饮食或服用特殊药物情况,建议延期献血,以减少血液浪费。血液在制备过程中的血袋破损及渗漏的产生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如血袋质量、热合不牢固、配平不准确及离心操作不当等[5]。血袋质量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通过质检科室及时反馈给血袋厂家并进行质量跟踪验证。离心破损造成的渗漏,应规范离心人员操作规程,装杯过程中应将血袋底部对齐,多联袋贴紧,配平垫合理放置。血袋热合不严造成的血液报废主要是在近血袋端,可能与工作现场电压不稳定,导致热合机性能不稳定,至采血管路重复热合,热合处管壁因牵拉而变薄,以致在重离心时发生渗漏;热合机的热合头没有及时清洁,也会影响热合效果。针对上述原因,需要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操作人员培训,加强对仪器保养力度[6],能有效降低因热合不当原因造成的血液浪费。综合以上结论,通过分析制备过程中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提升宣传力度,改善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切实做好预防工作,对可能造成血液报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管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降低血液非正常报废率。参考文献[1]陈小嫄.研究血站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9):1261-1262.[2]柏则蓉,掌友湖,季丽丽.2008-2011年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12,25(4):518-520.[3]严晓芸,范恩勇.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110-112.[4]李翠,刘丽丽,宋丽芹.血液报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1):66-67.[5]杨红梅,张建伟,蒋国新等,血液制品中非正常血液报废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104-106.[6]王承琳,杨文玲,张锡敏,等.天津市近三年成分制备过程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22-24.

论文作者:李庆凤,赵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_李庆凤,赵雪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