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生态修复技术是当前我国针对水体污染治理的关键研究课题,它涉及多项技术内容,希望基于水利工程基础之上实现水利建筑设施的长期可持续化发展目标,保证绿色生产,提升地方水利建设质量。
关键词: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但是对河道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导致水体出现恶臭及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水华泛滥等现象。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能够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而且不需要耗费能源,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因此该项技术已经成为河道整治的新措施。
1.关于水生态修复含义的简单概述
因水体恶臭或是水体营养化带来了一系列后果,不但对城市水体景观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还严重威胁到了人们身体健康。在此情况下,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及时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普遍具有投资成本较低、消耗较少等特点,逐渐在现阶段的河道治理中取得了广泛应用。通常来说,相对完整水生态系统不仅要具备较充足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更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而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指借助微生物或植物培养方式来达到水体污染物转化作用,进而起到水生物生存环境改善效果,实现水体净化根本目的。当前该种技术手段在国际上也是较为常见,不仅仅具备投资成本较低和应用成效较佳等优势,并且运行成本也相对较低,根据实践调查显示,在进行河道治理前需先做好污染源控制工作,并将水生态修复技术与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真正的河道治理【1】。
2.水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类型分析
2.1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
该项技术在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以及厌氧与好氧组合处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首先,人工培养能够降解某种污染物的微生物,接下来将微生物投放到水体中,然后通过对微生物生长环境、品种、数量的控制,实现对水体污染物的加快处理。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要针对水体的污染程度、流域面积等,来确定菌种的种类、数量等。现阶段微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上海等地的河道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其中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广泛,主要是借助微生物来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降解和转化,使水环境得到净化,恢复正常的水体生态系统。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方案,既可以是单一微生物、植物或动物修复,也可以结合不同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组成生态系统,实现对水体污染的净化处理工作。而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新建成的生态系统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发挥着对水体净化的作用。
2.3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应用
人工湿地对于调节区域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以生物、化学和物理的三重作用对水体污染进行净化。通过构建人工湿地能够有效调节地表径流、维护系统内生物多样性。因此通过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水生态系统,起到了净化水体污染的作用,而且人工湿地还具有美化环境、构造景观的效果。
2.4生态岸坡的应用
通过修建生态岸坡能够改变传统河坡直立式的结构形式,使河坡变得平缓。在岸坡附近种植植物,植物的发达根系可以起到固结土壤的作用,显著提高岸坡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大量的岸边植物能够保护水生物,为其提供栖息与活动的场所,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尽快恢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水生植物净化
通过水生植物的自净化原理提出的一种方法可将其称为水生植物净化法,往往这种方法不但能降低污染负荷,还能起到水质净化效果。本质上说,就是指通过能吸收一定污染物并能承受环境污染的水生植物来改善水体污染现象。尽管如此并非是所有水生植物都能从事该项工作,因不同水生植物承受极限不同,所以如果水质恶化程度已超出水生植物改善极限,将水生植物放入其中必然会致使其死亡。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特别是污染较严重河道,首先需明确植物类型,尽可能选择承受能力较强植物,并且还要对其进行一系列培育试验,确保其能很好适应河道污染现象,从而对河道污染起到有效修复作用。
3.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要点
3.1优化配置植物种类
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水体污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和配套的生物类型。特别是在植物配置上,要求植物不仅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健康成活,还要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因此优化配置植物的种类项目治理成功十分必要。通过不同种类植物的配合,达到良好的水体净化效果,使重建的水生态系统能够平稳运行。
3.2建设多样性的河流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生态系统,在进行人工恢复河流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河流的自然形态,而且还要确保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有效避免河岸与河床的土质发生硬化。在自然状态下,河流具有蜿蜒性,因此在建设河流时,尽可能在纵向上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横向上则需要构建主河槽与护堤地的复合断面形态。与此同时,借助木桩、芦苇、柳树、水葱、木桩等植物护坡和天然材料保护岸坡地带,从而避免河流岸坡发生硬质化现象。
3.3布置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比较常见的人造景观,有些湿地是在现有河道形态基础上进行开凿和布置人工湿地;也有部分人工湿地经由人工开凿,完全由人工来重现湿地景观。人工湿地作为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恢复河道的水生动植物系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此,通过布置植物、动物以及人工小岛等组合景观,形成了优美的湿地环境。湿地净化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生物与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美化视觉效果的同时,也发挥了净化水体的作用。
3.4政府给予大力扶持
现阶段,河道生态修复愈发受到高度重视,相应的我国政府也要进一步强化河道治理扶持力度,无论是资金成本还是政策维护上均应加大投入力度,并且在生态河道治理前还要对当地环境有一个充分掌握,有利于保障水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行。另外,政府部门还要重点扶持一些科研项目,颁布提出一系列优惠性政策规定,便于使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不受资金或是其他因素制约影响,为河道治理提供最佳修复环境。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河道治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自身治理水平大幅度提升,能够更好投入到河道治理工作中去,取得最佳治理成效【2】。
结语
将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于河道治理工作中,能够为水生动植物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宜生长繁殖的空间,而且还有利于水生态系统的重建与保护,增强水体的自身净化能力,使水环境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加强对水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从而为河道治理提供更加完善的执行方案。
参考文献:
[1]汤江武,王新,姚晓红,吴逸飞,柳永,孙宏.污染河道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01):15-18.
[2]徐明立.河道水生态修复与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5):16-17.
论文作者:王增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水体论文; 河道论文; 技术论文; 湿地论文; 微生物论文; 水生植物论文; 植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