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意义研究论文_李梅

李梅

(运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山西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患者)和观察组(6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效果和意义。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抢救;全程护理;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19-02

由于临床急诊科的危重患者具有“急、危、重”三大特点[1],若不及时有效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研究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意义,对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60例患者)和观察组(60例患者)。

对照组:男/女=38:22;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53.78±5.39)岁;疾病类型:17例创伤性疾病,33例心脑血管疾病,10例其他疾病。

观察组:男/女=37:23;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6.85±5.51)岁;疾病类型:19例创伤性疾病,34例心脑血管疾病,7例其他疾病。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急诊流程予以其急救护理,首先即快速又准确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予以输液输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相应的临床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具体如下:(1)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加强120急救中心电话声讯,保持急救中心与抢救现场的通讯;(2)快速准确地进行分诊;(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4)治疗期间全程陪同;(5)强化基础护理;(6)做好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接工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观察指标主要为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三项,具体如下:

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

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我院设计的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模式进行评价,其内容包括服务意识、重症患者护理、病情掌握情况、护理服务水平、基础护理等五方面,总分为100分,其分值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采用模糊数字(VAS)评分法来评价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分范围:0~100分,不满意:0分,非常满意: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进行卡方检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进行t检验。如果存在P<0.05,则对照组和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急诊危重患者经护理后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体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服务的深入改革,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医院越来越重视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建立。

全程护理模式转变常规护理模式的护理理念[2],注重以人为本,以患者需求为核心,是医院急诊科的新型护理模式。全程护理模式按照“120急救电话声讯告之—与护理人员预约主动接诊—患者送入抢救室—抢救室对患者实施抢救、监护、检查、住院”的流程实施护理[3],形成一种环环相扣的一体化护理模式。首先由120 网络指挥系统指挥调动现场的患者[4],并动态跟踪急救车辆。车辆到达现场后立即抢救,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吸氧、包扎伤口、有效固定。随后通过电话声讯向医院急诊室反馈现场的相关信息,便于其做好对应的术前准备工作,有效缩短抢救患者生命健康的时间。接着由资深的护理师快速准确地进行分诊,其他护理人员接受到反馈信息后,立即做好接诊准备(如:安排床位及供氧设备、转动滑板、专职护送推车)和抢救准备(快速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安排抢救室);根据不同患者的状况(如:外伤、急腹症、骨折、高热),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再接着制定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这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步骤[5]。护理人员协助急救主治医师,做好配合工作(如: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配置急救药品及设备、详细记录相关数据)。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全程陪同治疗,在抢救过程中以及病情变化时护士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及时配置全面急救物品(如:气管、插管、喉镜、氧气瓶、留置导管等),为快速抢救成功提供保障,并提高效率。此外,在抢救过程中还要强化基础护理,如在抢救室增加洗头盘、U型垫,避免管道压迫、扭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6]。最后是交接工作,护送患者进入病区后,急救护士要向病区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病情以及相关抢救工作,最好在交接单上签名。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质量评分高、护理满意程度VAS评分高。由此说明,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苏阳,杜金梅,徐秀荣等.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12):739-740.

[2]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28(28):70-71,72.

[3]周莹.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6(16):210-211.

[4]杨玉凤,黄爱龙.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5(25):172-173,176.

[5]黄佩纯.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开展全程护理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3(23):3583-3584.

[6]李卓.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09(9):204-205.

论文作者: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的应用意义研究论文_李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