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1]2004年在《航天型号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及报价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航天型号产品的研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需要承担高额投资和高的风险。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用于航天技术开发方面的经费有限,而且来自于国际竞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我国航天型号产品参与国际商业活动日益增多,因此健全和发展一套与当前、未来科研生产形式相适应、行之有效的航天型号产品费用估算体系和方法势在必行。本文的重点就是开展对航天型号产品寿命期费用估算方法研究,制定相应的报价程序和方法,以使相关部门对费用的管理、控制、分配、报价业务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本文以航天型号全寿命费用估算和报价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国内外航天产品全寿命费用估算和报价已有知识和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航天型号研制程序,把航天型号全寿命期费用估算分为叁个阶段。针对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析了该阶段的费用构成,并采用相应的方法建立了各自的估算模型。结合实例,对运用模型所得的估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航天型号报价的程序和报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最后,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与方法分析、设计并且实现了“航天型号费用估算及报价系统”的原型。 论文的主要工作可以归纳如下: 1.在研究总结国内外寿命周期费用(LCC)估算理论、技术成果以及对比中美两国航天型号研制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天型号费用管理的特点,健全和发展了一种与当前、未来科研生产形式相适应的航天型号产品全寿命费用估算方法——综合估算法; 2.根据航天型号寿命期的不同时间段,各种费用技术方案的相对成熟度和适用度分别选用参数费用法、神经网络法、工程费用法、灰色预测法对寿命期内的每个费用阶段建立相应的费用估算模型,并对建立模型相关的问题(如自变量的选择,历史数据的处理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3.通过调查研究,分别建立了研制费用、生产费用和使用费用的费用分解结构,为建立更为详尽的费用估算模型以及收集费用数据打下了基础; 4.分析了现行报价面临的问题,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的报价现状,提出了报价程序和相应的报价方法以及实施步骤; 5.基于Windows开发使用平台,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航天型号费用估算和报价系统的原型。
芦璟嘉[2]2006年在《航天科研院所成本工程的分析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军工行业面临着来自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原来军工行业特有的比较优势已不明显,成本管理在军工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本管理“无章可循”已成为制约绝大多数军工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要使成本管理在企业竞争中发挥自身的功效,就必须要设计一个能够适应当今新经济环境的成本管理模式。论文在分析以508所为代表的航天科研院所成本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现代成本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工业工程理论等为指导,以提高508所型号研制水平和效率为目的,提出了航天科研院所成本工程的体系框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508所航天科研项目研制中型号任务越来越复杂的现状,引入了成本工程的理念,提出了成本工程的理论体系结构和具体实施的解决方案。成本工程的体系结构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方法层、方案层和运作层的五层结构。解决方案具体包括支撑基础(环境、制度、信息支撑)、实施流程(全过程闭环管理)和重点环节(成本控制方案和关键成本问题)叁部分。2、针对508所成本管理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员工成本意识等不能适应航天技术发展要求的现状,建立了一套与航天科研院所成本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和成本管理实施流程。3、对成本工程中的成本控制方案包括成本控制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和技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案例分析说明“挣值法”是成本分析与控制的有效手段,最后对508所成本控制方案实务操作进行设计分析。4、通过分析WBS与CBS工具、价值工程实践、人工成本的预算和型号项目限额设计等关键成本因子,提出了解决508所关键成本问题的策略。研究成果在508所得到了应用,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成本工程体系较好的解决了508所成本管理的困境,对提高508所型号经费使用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赵勇[3]2007年在《ZMJ产品报价系统研究与快速报价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和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日益增强,张煤机强烈地意识到改善本企业对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的响应能力,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和竞争优势。产品快速报价是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响应的关键环节之一,而如何对大规模定制产品进行快速配置已成为影响张煤机快速报价的关键瓶颈。因此,本文产品快速配置为主要方向,以基于案例推理的产品快速配置实际应用方法为核心内容,试图为张煤机产品快速报价做出新的探索。本文对张煤机的AFC的功用、组成,对张煤机的生产模式、订货模式,对AFC报价原理、方法和特点等进行了分析。以基于案例推理的产品快速配置理论为指导,对张煤机的AFC快速报价系统进行了设计,确定了报价系统总体设计目标、原则、组成与结构,构建了张煤机的AFC快速配置模型,完成了张煤机AFC价格核算模块设计,提高了AFC和产品报价速度。
戴蕾[4]2006年在《敏捷制造中产品成本分析与报价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快速报价是实现对客户快速响应的重要环节;成本是影响报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成本估算方法,建立快速、准确的报价系统,是大多数制造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敏捷制造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对于全面增强企业应变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产品报价的流程和系统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系统功能进行了描述,建立了产品报价系统的功能模型,将系统分为:系统设置、询价处理、成本估算、参考报价、报价审批、报价管理六个功能模块。其中成本估算模块是报价系统的核心,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成本构成和成本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建立了成本估算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遗传算法用以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在解空间中定位出一个较好的搜索空间;BP算法用以在这个小的解空间中实现局部精确搜索。模型将影响成本的因素定量化和归一化处理后作为输入,即可获得成本,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成本的估算。针对产品设计各阶段的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对各阶段的成本进行估算。在概念设计阶段采用神经网络法对产品成本进行估算,在详细设计阶段,采用基于产品BOM的工程成本法对制造成本进行估算;在结构设计阶段,采用基于BOM的工程成本法和神经网络法相结合对制造成本、设计成本进行估算,采用神经网络法估算销售成本,进而得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本文采用JSP技术和SQL SEVER数据库来完成快速报价系统的软件编制,形成了敏捷制造环境下的快速报价的原型系统,系统运行测试结果证明方法正确可行,系统运行稳定。
李明阳[5]2007年在《高校工程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寿命费用分析(LCCA)方法是基于工程经济学和价值工程理论,应用系统思想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费用进行分析研究,是项目方案决策、费用监控和费用规划的一种有效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节约建设投资,减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了如何将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引入到高校工程项目中来,具体分八个方面展开:(1)介绍国内外关于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研究现状;(2)分析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目的和实现方法;(3)分析高校建筑工程(主要指宿舍楼和办公楼项目)、设备安装工程全寿命费用分解结构;(4)分析高校工程如何具体应用全寿命费用管理模式;(5)分析高校工程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关键参数的确定问题;(6)分析高校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全寿命费用分析模型及其优化;(7)利用前述介绍模型,计算出某高校有代表性的3栋宿舍楼和2栋办公楼的全寿命周期费用;(8)以空调设备采购为例,分析如何实际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进行建筑设备工程采购方案决策。在研究中,本文采用了价值工程和工程经济学的相关方法。本文创新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提出高校建设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全寿命费用分解结构;(2)提出如何在高校工程中应用LCCA方法的管理模式;(3)提出高校工程应用LCCA分析方法中一些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4)提出高校工程应用LCCA方法模型以及模型优化方法;(5)通过实例具体介绍了LCCA方法的应用,计算出某高校有代表性的3栋宿舍楼和2栋办公楼的全寿命周期费用;(6)以空调设备采购为例,分析如何实际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进行方案决策:(7)归纳出高校建筑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各部分费用关系;(8)构建了高校建筑全寿命费用最小分析计算模型。
吴利丰[6]2015年在《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邓聚龙先生提出灰色系统理论以来,灰色建模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理论基础有待完善。本文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例验证”的思路出发,将“分数阶”的思想贯穿于文中,深入研究灰色建模技术,以期丰富和完善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矩阵扰动理论证明了灰色一阶序列累加方法在扰动相等的情况下,原始序列样本量较大,解的扰动界较大,样本量较小,解的扰动界较小。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当样本量较小时,所建模型相对稳定。为进一步降低扰动界,提出了分数阶序列累加,从新信息是否优先、初值是否利用、单调性、稳定性和还原误差大小这5方面比较分数阶累加模型和传统一阶累加模型的差异。(2)针对缺乏统计规律的小样本预测系统,如何挖掘其发展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难点。本文依据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将整数阶导数灰色模型推广到分数阶导数灰色模型,并从是否满足新信息优先原理、初值利用情况、还原误差大小和稳定性等方面说明了新模型的优势,以期用Caputo型分数阶导数的记忆性描述小样本预测系统。实例表明含有Caputo型分数阶导数的灰色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3)通过矩阵扰动理论分别证明了:经典弱化缓冲算子、变权弱化缓冲算子和普通强化缓冲算子的新信息优先性,从新信息优先的角度比较了这叁种缓冲算子,并讨论了样本量与缓冲作用之间的关系。针对传统缓冲算子不能实现作用强度的微调,从而导致缓冲作用效果过强或过弱的问题(n阶缓冲算子的缓冲效果过弱,而n+1阶缓冲算子的缓冲效果可能过强),借助矩阵计算方法,构造的分数阶经典弱化缓冲算子可以实现缓冲效果随着阶数的改变而改变。针对多个变量构造缓冲算子的问题,提出了多元缓冲回归模型。利用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扰动理论证明了多元缓冲回归模型充分考虑每期数据的优先性,即在扰动相等的情况下,越新的数据发生扰动,参数估计值的相对扰动界越大;样本量较小时,多元缓冲回归模型的缓冲作用较为突出。能源预测的实例说明了多元缓冲回归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4)分析了现有各种灰色关联度的适用性,基于不同视角,分别提出面向时间序列的分数阶灰色关联度、面向横截面数据的灰色相似关联度和针对面板数据的叁维灰色凸关联度。讨论了它们各自的性质,通过实例说明了它们的有效性和实用性。(5)提出了相似信息优先的复杂装备费用预测模型,可用于样本费用与系统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的情况;从理论上证明了基于相似关联度的GM(0,N)模型的建模原理,可用于样本费用与系统指标之间线性关系较弱的情况;通过实例说明了新型GM(1,1)模型在复杂装备维修费用预测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李冠群[7]2012年在《东方红卫星公司小卫星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只有更全面控制和管理项目成本,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目标。特别是航天型号研制项目技术复杂,不确定因素多,型号种类丰富,以及研制过程中成本管理的特殊性要求,管理难度大,承担的成本风险也很大。成本管理与控制是航天型号研制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尤其重要环节。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于2009年执行了小卫星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体系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在几年的体系运行过程中该体系也暴露出已有部分不适应目前公司批量化生产的模式,制约了单位的发展,对项目产生了瓶颈效应,使成本管理滞后于进度、质量等管理,形成了“短板”效应。本文通过对现有体系进行研究,查找出相应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小卫星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使该体系既符合公司整体管理思路,又对其他管理模式形成有意补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希望本文对类似航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魏华[8]2015年在《军事领域技术转移定价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军事领域技术转移包括军事技术内部转移和军民技术转移。军事技术内部转移是指军事技术在军事系统内部的转移,包括不同装备采办环节间的技术转移以及不同军事项目或不同军事部门间的技术转移。军民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军事系统和非军事系统之间的转移,包括军事技术转民用和民用技术转军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军事技术的先进程度对于战争的成败与国家安全的影响变得举足轻重。国家投入巨额经费进行军事技术的研发,形成了大量高新技术成果。但这些军事技术成果往往只应用于其研发时所设定的专用领域,未能进行有效的转移。军事系统内部各单位间,甚至同一单位不同项目间,技术转移都存在困难。由于装备采办的分段管理,研制与生产经常是在独立的两个单位进行,两者之间的技术转移只能依靠行政命令强制进行,核心技术往往得不到有效转移。很多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由于应用对象的不同才造成了二者的分离,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互用。长期以来,我国军事系统与民用系统相互隔离,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独立发展,造成了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阻碍了技术进步。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大势所趋。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是军民融合最关键的领域,加快实现军民技术双向转移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必要途径和现实手段。技术转移的经济本质是技术在不同利益主体间的转换,利益分配合理与否对于技术转移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价格是利益分配的决定性因素,促进军事领域技术的有效转移,定价机制是核心与关键。军事领域技术转移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其定价也要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军事技术内部转移一般采取的是委托开发的技术转移模式,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需要在委托代理模型框架下,采用激励定价机制。军民技术转移一般采取许可的技术转移模式,应根据市场结构和技术转移双方的市场地位确定其定价机制。军事技术转民用,如果技术需求方存在竞争,单边垄断市场定价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其价格的决定;如果技术需求方垄断,军方作为技术的持有者,在谈判中占有优势地位,此时可以参照一般技术许可方式,采用两部定价模型设计许可合同。民用技术转军用市场结构一般是双边垄断的,供需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讨价还价模型是分析其价格决定的主要工具。研究军事领域技术转移定价机制,深入了解现状和深刻理解特点是前提。采用问卷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装备研制和生产单位技术转移定价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军内和国防科工系统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和院校,实地调研走访了北京、成都、绵阳、南京、武汉5地,举办了11场座谈会,参加人员涵盖单位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科研生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一线科研生产人员、高校教师等共计160余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通过调研,了解了现实装备研制生产中技术转移情况和实践中采用的技术定价方法,掌握了我国军事领域技术转移定价现状的第一手材料。发现不仅军事技术与民用技术之间转移不畅,军事技术内部转移也存在诸多困难;自发的技术转移很少,重复研发现象严重;研制与生产分离造成研制单位与生产单位间利益分配不公;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不明,造成技术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合理的技术转移定价机制。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凸显了论文研究内容的强烈现实需求。我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多为单一来源且相互分离的特点,使得军事技术内部转移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借鉴委托代理理论有关建模思想,将我国现行军事技术内部转移价格形成机制抽象为一个包含成本、努力和风险的数学模型,从中分析出其导致的叁个问题:一是原有技术向科研项目转移中重复研发的逆向选择问题;二是研制过程中不注意降低成本的道德风险问题;叁是研制与生产相互独立造成的研制中不考虑生产成本和研制到生产技术转移动力不足问题。对于原有技术的使用,提出建立激励相容的技术定价机制,使研制方真实报告原有技术获得的利润不小于重复研发所获得利润,从而促使其主动采用原有技术,避免重复研发,最终减少军方支出。为了防范研制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问题,设计了基于目标成本的激励合同,使研制方分摊部分成本风险,以增加其降低研制成本的努力。研究结果发现,在激励合同中,研制单位的成本分摊系数设定主要考虑努力成本系数、研制单位的风险规避系数和成本风险,系数的大小应与这些因素负相关。为解决研制生产分离造成的问题,提出采取研制单位向生产单位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方式促进技术从研制单位到生产单位的转移,技术使用费以目标生产成本降低额的一定比例来确定。通过数值模拟,与不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案可以降低军方总支出,既可以促使研制单位优化设计,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其将核心技术向生产单位转移,并使其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可以长期致力于某一型装备的持续创新。军事技术转民用,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对美国相关政策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了适当放权可以有效的促进军事技术转移。我国民用领域也在逐步放开相关限制。军事领域也应该摒弃保守的收权思想,在保证国家安全的基础上,赋予军事技术开发单位军事技术成果的所有权,激励其军技民用。军事技术转民用面临的市场情况与一般商业技术并无根本区别,但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前期技术研发费用已由财政补偿,没有收回研发成本的压力;二是技术转移过程需要二次开发以及因保密造成的技术转移成本较高。在借鉴一般技术转移有关模型分析军事技术转民用的定价机制时,充分考虑了这两点不同。在技术需求方竞争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垄断市场定价模型分析出军事技术转民用最优定价应该是最高效用评价值与技术转移成本的平均值。与普通商业技术相比,由于技术转移成本高,同等效用军事技术的转移价格要高于普通商业技术,且交易量要低,但由于没有偿还研发成本的压力,军事技术拥有方能够接受较低的利润水平。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下,遵循一般的商业惯例,采用技术许可的两部定价模型,分别研究了完全信息和不完信息条件下的定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当军方具有完全信息时,采用固定费用是较好的策略,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当信息不完全时,则要根据具体情况从固定费用或固定费用加提成费用两种定价策略中进行选择。军事技术转移给军方造成的成本不会影响军事技术的定价,只是对军方的利润产生影响。军事技术转移使民方增加的成本将会降低民方付给军方的固定费用,但对提成费用没有影响。因此在军事技术转移定价时可以参照民用领域同行业的技术分成率进行提成费用的定价,这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理论指导。民用技术转军用常常面临的是一个双边垄断的市场,军方与民方处于平等地位,讨价还价成为必然。军方出价依据主要是技术带来的价值,但不像商业技术,其价值难以评估。介绍了资产评估中的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在军事技术价值评估中的应用思路,认为还需根据民用技术转军用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信息不完全是民用技术转军用的突出特点,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线性报价模型,在模型设立时将预期成本和预期价值的分布拓展为一般的均匀分布,产生了新的发现:除剩余分配率、技术对军方价值、技术转移成本外,预期成本下限和预期价值上限也是均衡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完全信息会降低市场成交效率并对均衡价格产生不确定性影响;预期成本下限的提高会提高成交效率,预期价值上限的提高会降低成交效率。这打破了传统认为的不完全信息必将造成均衡价格下降的看法,也使加强军民信息沟通的政策实践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求取线性报价模型均衡解基础上,还进行了改进的机制设计,通过改变市场成交规则,促使军民双方真实报告自己的价值信息和成本信息,从而简化了讨价还价过程。根据调研中收集的案例,进行了x型声纳研制案例分析、某型防腐涂料技术军技民用案例分析和某型军用雷达主板修理民技军用案例分析。从中发现的问题与理论分析相一致,并根据理论研究成果对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通过激励定价机制在b型炮弹研制中的模拟运用分析、军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转民用模拟定价分析和高温合金熔模精密铸造技术转军用模拟定价分析,对研究制定的定价方法进行了模拟运用,初步验证了其可行性。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军事技术内部转移激励定价合同设计时,统筹考虑研制与生产阶段,提出通过收取技术使用费的方式促进军事技术从研制阶段到生产阶段的转移,技术使用费按照研制阶段优化设计造成的生产成本节约额的一定比例确定。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证明了该方案的优越性,可以降低军方总支出,并激励研制单位在设计时降低生产成本和促进技术成果从研制到生产的顺利转移。(2)在双边垄断市场军技民用定价机制研究中,分别构建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两部定价模型,分析了军方最优定价策略的选择,发现军事技术转民用与一般商业技术许可相比,区别在于固定费用和利润的不同,不会影响提成费用。因此在军事技术转民用许可定价时技术的分成率可以参考民用相关行业的标准,为相关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3)在民技军用讨价还价模型设计中,将双方不确定信息随机变量的分布拓展为一般均匀分布形式,使得预期成本和预期价值变量进入了模型,发现了预期价值的上限和预期成本的下限也是均衡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完全信息会降低市场成交效率并对均衡价格产生不确定性影响,打破了不完全信息必然带来均衡价格下降的传统看法。
赵洪海[9]2009年在《军品价格审查工作中小时费用率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军品价格管理,是国防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军品价格审查工作实践,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了军品定价成本构成要素,分析得出了在军品价格审查工作中小时费用率是衡量军品价格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之一,故应把小时费用率作为单独一个方面来进行审查。进而提出了如果能有效的控制小时费用率,就可以将整个军品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的观点。本文试从军方视角,采用逻辑递进的分析方法针对怎样审查好小时费用率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讨。主要以界定军品价格审查、小时费用率的内涵为研究起点,回顾军品价格定价方法的演变历程,以军品价格审查的有关要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小时费用率重要性、主要影响因素、它与军品定价成本的关系以及现行军品价格审查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对影响小时费用率各个主要因素的审查内容、方法与要求等内容进行了逻辑分析和经验总结,并对在军品价格审查工作中小时费用率出现的差异性进行了剖析。结合国情与军情实际,提出了一些诸如:实行灵活机动的定价方法、产值费用分配法、将成本费用计算方法与装备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军品价格信息库、倡导和谐的军品价格审查理念等新的设想。确保军方在把握军品审价工作主动权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权衡和运用小时费用率,来有效开展军品审价工作,真正审实价、审好价,更好地发挥装备购置费的军事经济效益。最后本文对全文的研究进程和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递进分析方法、积累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
严德俊[10]2006年在《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行的装备价格形成机制是历史的产物,对我国国防工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的装备定价模式与外部运行环境产生了矛盾,其弊端也不断地凸现出来。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意见。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指出了我国装备价格形成过程中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如,装备生产过度竞争和行业行政性垄断等制约因素,定价成本不合理、计价方法欠科学、管理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等。其次本文介绍了国外装备价格形成机制现状,以及在装备价格管理中的具体做法,重点介绍了美军装备全寿命价格管理经验等。通过研究国外装备价格工作的先进方法,借以反思现阶段我国装备价格工作的不足,并为将来的改革提供借鉴。最后本文详细介绍了改革目标构想,包括基本原则和远近期目标,以及要达到以上目标需要采取的外部环境改革和内控制度建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引入竞争机制;根据装备不同的采购方式,制定相对应的定价模式,并采用灵活的合同形式;实现全寿命价格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等等。装备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军队、军工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努力,做到步调一致、整体推进;必须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稳步推进,逐步实施,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航天型号寿命周期费用估算及报价系统研究与实现[D]. 刘建.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 航天科研院所成本工程的分析与设计[D]. 芦璟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
[3]. ZMJ产品报价系统研究与快速报价系统设计[D]. 赵勇.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4]. 敏捷制造中产品成本分析与报价系统研究[D]. 戴蕾. 西安理工大学. 2006
[5]. 高校工程应用全寿命费用分析方法研究[D]. 李明阳.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6]. 分数阶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吴利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7]. 东方红卫星公司小卫星项目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李冠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8]. 军事领域技术转移定价机制研究[D]. 魏华. 中央财经大学. 2015
[9]. 军品价格审查工作中小时费用率的研究[D]. 赵洪海. 北京交通大学. 2009
[10]. 我国装备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D]. 严德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标签:工业经济论文; 技术转移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工程成本论文; 费用管理论文; 航天技术论文; 项目成本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管理成本论文; 工程信息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航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