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革命:从产业化到知识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是产业体系中最先成型的产业,是所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农业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逐渐细化和深化,农业内容日趋丰富,生产门类日益增多,使农业逐渐成为具有一定内部结构的产业群。所谓农业从产业化到知识化,是指第一次产业从形成最初的产业体系后,所经历的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的阶段。本文把农业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的四次飞跃看成四次农业革命。
一、农业革命的回顾
农业成为初次产业体系是农业迈向知识化的第一个阶段。综观产业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知识是产业发生的种子,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是产业发生的培养基,社会分工是产业发生的环境。当时代具备了这些产业发生的内在、外在条件时,就会诞生源泉性产业,展开产业发生、发展、演进等分化和整合的历程。所谓产业发生就是指这一历程;所谓源泉产业是指在社会分工和知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再生出一个和数个产业的母产业。人类正走出漫长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生产力诸要素的组合状态和内在结构的一次又一次改变,就是本文所谓的农业革命。
笔者认为,与农业革命有关的农业知识革命有三次。第一次农业知识革命始于18世纪中叶,以动力机械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为标志,这次农业知识革命的结果是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第二次农业知识革命发生在19世纪中叶,是在李比希“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达尔文“植物杂交理论”及孟德尔“植物遗传学理论”的一起推动下发生的。它以高产良种和化学肥料应用为标志,使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作用。这次农业知识革命的结果是促使农业生产技术规模和水平快速提高。第三次农业知识革命是目前正在全球兴起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等“知识型”技术在农业中应用为标志。其影响之广、意义之大是前两次农业革命根本不可比拟的。这次农业知识革命的结果,是要确立21世纪的农业技术体系,使农业科技超越以往速度和规模而飞跃式发展,极大地提高农业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程度。
二、农业的“工业革命”
农业工业化是农业从源泉产业迈向知识化的第二个阶段。这里农业的“工业革命”,既是指世界农业的工业化过程,又主要是特指我国从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转化时的农村工业兴起的趋势。它是知识和科学技术向农业扩展的中介状态。
由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程度低、速度慢,形成几十年的城乡分割、分别发展的体制,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的乡镇工业或称农村工业,实际上是中国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的转换过程,实质上是用知识和工业技术武装农业,分阶段实现农业生产工业化和技术现代化。我国城市工业长期没有找到一条向传统农业转移技术的途径。农村工业的产生,成为由城市向农村进行技术扩散的中介形态,部分地替代城市向农村提供工业服务和技术服务。农村工业把自身的技术创新转变为农业技术创新的中坚,从而为中国农业产业改造探索了一条有希望的途径。
(一)农村工业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发展农村工业,既可以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大量的以工补农、建农、养农的资金,又可以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用现代机械设备来装备农业。同时,农村的交通运输业、商业、教育等,也为农产品的运输、销售和深度加工等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为形成“种养加农工商”一体化、社会化大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工业是城市现代化工业技术的扩散者和城乡技术一体化的促进者 农村工业既是现代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参与者,也是现代工业结构升级后技术“溢出”转让的接受者。一是既提高了农村向城镇化迈进的水准,又提高了农村工业自身从事社会化大生产时分工协作的技术水平;二是农村工业技术水平提高带动了农村工业产品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部门和投入要素的技术进步;三是知识的传播与技术的扩散促进了城乡知识一体化、技术一体化的发展。
(三)农村工业是现代工业技术扩散和转让的接受者 其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了二元结构经济消亡的过程。作为工业化活动主体的农村工业经过20年的发展,技术水平总体上大大提高,技术实力大为增强,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者。它既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冲动,又有技术创新示范作用。农村工业这种意义深远的作用恐怕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没有想到的,它将有力地促进了二元结构经济向一元结构经济转换。
(四)农村工业从业者的劳动技能和知识技能的提高,将成为新一代农民的示范者 二元结构经济存在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只是不断送扶贫款到农民手中,派工作队到基层去,甚至把城里的知识青年“插”到农村去,都没有能解决问题。原因就在于缺少一个知识和技术的传承产业体系,形不成技术扩散和知识传递的有生命机制,当然决定了良好愿望会一次次落空。因此,没有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化,离开生产社会化的潮流,城市的社会大生产就扩散不到农村去,现代农业也就没有什么把握。
三、农业的信息革命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从产业化迈向知识化的第三个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其农业信息革命也必然领先,反之亦然。所谓农业信息革命,既是指用信息、信息设备、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素质,又是指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能工具来改造、更新和装备农业各部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阶段。农业信息革命的涵义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农业资源和环境的信息化 这是指把信息作为发展农业的重要资源,与土壤、气候、水、农业生物品种等资源和环境一起,来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农业。21世纪农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主要靠各种信息网络。比如,在Internet上可以交换各种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价格和市场信息;农业的各种环境和资源信息;农业各种灾害信息(水灾、火灾、旱灾,病虫害等);各种农业科技信息;各种农业人才信息等等。
(二)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信息化 农业生产迫切需要信息化装备。农作物的品种与栽培技术每年都有变化,特别是气象、水文与病虫害情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决定着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业信息网络,是我国农业的当务之急。农业管理信息化,将使我国农业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科技管理、农村企业管理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极大地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这将是一项可以立即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重大作用的基础工程。
(三)农业科学技术的信息化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农业科技发展与其他产业一样迅速,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不断产生,农业技术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促证了这些创新很快传播,并在许多国家使用。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也在这个时期取得很多成果。但由于信息交流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创新及其扩散、应用。一旦建立起全国性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使我国的农业专家能迅速获得农业知识和农业科技的最新国际动态,同时加快国内农业新技术成果交流和扩散,这无疑将会推动我国农业和科技产业进步。
(四)农业教育的信息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中国教育、特别是农业教育将呈现新面貌,使农业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农业教育信息化必将大大加快农业知识传播和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推进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加速农民提高科技和文化水平的进程。
(五)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信息化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建立及其良性运作,对搞活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学文化、学科技和发展农业技术,都将发挥决定性作用。当前种子市场、化肥市场、农业机械市场、农业技术市场等,都存在规模小、层次低、不规范、不活跃的问题,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发育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再者,农产品是农村市场和农业市场中最重要的商品。为了使各地的农产品销路畅通,发展以计算机联网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一项基础性建设。
(六)农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 这既是指与农业部门有关的信息工作都能实现全国性的计算机联网,又是指使用先进的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以便让中央与各级决策机构更快捷地掌握农村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变化,从而制定正确政策和决策。
四、农业的知识革命
农业迈向知识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农业知识化阶段。这里农业知识革命的含义是指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使用,把建立在直接经验和手工工具基础上的农业,转化为以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业,使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不断发生变化,促进知识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阶段。具体地讲,农业知识革命是指以农业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农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化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化的装备为主要方向,以产业结构合理化为轨道,以不断增加信息、知识和技术在农业增长中的投入为手段,用现代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过程。
(一)农业知识革命内涵有三点 (1)是生产条件知识化和现代化,用各种知识和现代技术来武装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园林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是农业生产条件知识化、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是农业由手工生产劳动转向大机器生产的重要标志。以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田排灌技术和人工控制灾难性天气技术,确保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化,是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第二个内容。以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整治土壤、植树种草、实现大地园林化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园林化,是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第三个内容。(2 )是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化和现代化,用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动物饲养学、植物保护学、土壤肥料学等现代知识和科学技术,来改善、调节、控制农作物和畜禽的性状及生长环境,以取得高效优质的产出。通过使用知识和科学技术,培养良种,实现良种化;广泛应用化学技术,实现化学化;建立科学的栽培和饲养制度,实现耕作和饲养标准化。(3 )是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化和现代化,按照知识经济时代对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组织、经济结构和技术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对农业生产整个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指挥和调节。通过对传统农业组织的改造以及推广、引进新技术,使农业生产组织科学化,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现代化,农业管理手段信息化。
(二)农业知识革命有三条主要途径 一是直接以知识和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生产农业知识产品途径;二是将知识和技术物化为生产资料,成为生产工具、化肥农药及优良品种等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途径,将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素质——农民知识化;三是以种养加技术、管理技术和劳动技能等流动形态存在的途径。
(三)21世纪农业知识革命的外延将会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的农业革命并非单指农业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它包括以下一系列革命。(1)是土地革命。21 世纪的农业是知识化产业,也是高投出、高产出的规模经济型产业。为此,必须进行农业的经营革命,而经营革命的前提则是土地革命,即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促进土地转让、集中,以利规模经营。(2)是土壤革命。 目前全球农业面临土壤退化、耕地锐减和水资源枯竭三大难题。只有土地革命才是解决这些难题的良策。例如推广无土栽培,发展高技术农业;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植物生长激素和营养素以代替化肥;防止滥施化肥导致土壤退化;利用新材料技术开发人造土壤、代用土壤,或改善土质的“添加物”。(3 )是市场革命。高技术农业和生物农业等高效农业的高产出农产品,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流通体制和高效益的消费市场,就无法取得高效益回报,农业革命也将夭折。市场革命的目的在于通过价格革命、流通革命、经营革命,来提高市场效率和效益,从而推动农业革命。(4 )是经营革命。高技术、高效益、高收益的“三高”农业的经营者,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所能胜任。因此,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农业资本运营革命、经营革命,将农业办成知识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研究开发型产业,将农业企业办成“农工贸种养加”一体化的综合经营的企业。(5 )是人才革命。在农业知识化过程中,人的因素是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人才革命是经营革命的前提。21世纪的农业经营者不但要掌握有关的基本技术和信息软件知识,还应具有生产经营能力。在激烈的生产竞争中,每个经营者都要以低成本生产优质产品,看准时机开发热销产品,用奇谋异策打入市场、扩大营销,进行竞争。这对于传统的农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是根本不能胜任的。(6)是技术革命。 技术革命是社会进化、竞争激化的产物。社会进化促进消费需求,竞争激化则“激活”创新因子,激发创新思想,诱发技术革命。因此,只有在技术发展迅猛、社会需求旺盛、城乡交流畅通、市场机制健全、农业企业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才能诱发技术革命产生。在农业经营中,小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的技术体系是完全不同的。现代农业的高技术和生物技术、材料技术,只有在实现一体化融合化的大型农业企业中,才有条件进行大规模精细农业的技术开发,产生对技术革命的迫切要求,推动农业技术革命走向高潮。
总之,对21世纪的农业来说,革命是一个神圣的命题。农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表现为对初级产业的重塑,也就是知识和科学技术向农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渗透,使农业产品中的知识、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整个农业产业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