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 重症护理 治疗配合度 死亡率 心理护理 心功能
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常常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各种复杂严重的并发症大大地提升了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为了更好更迅速地给予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相关的救治和护理,必须采用更为先进有效方法。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在我院曾经紧急救治过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进行筛选,共确认69例研究对象,这些患者的男女比为38:31,年龄最小者为40岁,年龄最大者为64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6.71±5.74)岁。
1.2 方法
重症护理是在了解心力衰竭疾病的发病特点、病理特征以及各种并发症之后制定的护理方案,可以更为全面、更为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工作,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一、入院阶段的护理:为了保证患者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需要为患者建立可靠安全的绿色通道,从检查到急救再到护理工作要迅速落实并安排下去,安排专门人员实时跟踪记录患者情况并且积极和治疗医生反映沟通。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病情往往危及生命,患者存有严重心理负担,这就需要护理工作发挥应用的作用,帮助患者及时疏导[1]。在迅速安排吸氧和建立静脉通道的同时还需要迅速获得患者的基本生理数据,第一时间确定并发症是否存在。2)基础阶段的护理:根据检查得到的患者生理数据来调整患者的体位,最大程度来降低受损心肌的负担,采用半卧位或者坐位来应对患有肺水肿的急性心力衰竭的病人,为了保证心肌循环血量维持低水平状态,交替性结扎患者四肢以此来改善减缓肺部淤血情况。帮助患者吸氧时也应进行针对性调整,一般采用6-8L/min的给氧速率。3)生活方面的护理:为保证患者有足够充足的休息,需要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充足细致的了解,并且根据收集到的患者资料针对性的设计应对方案,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为避免皮肤肌肉受损,护理人员要按时进行清洁和按摩工作,患者的饮食也需要严格设计和控制,避免使用影响心肌健康的食材,按照低油低盐低热量的标准来制定患者的日常饮食。每日患者进食情况以及进食时间都需要进行专门的仔细记录,以便不断调整食谱。4)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帮助病人了解和掌握有关急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包括这种疾病的导致因素、主要症状以及治疗措施,还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恢复,保证患者对于疾病有着足够的了解,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方案,按时吃药、谨遵医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5)心理方面的护理: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时刻保持自己的理性和冷静,不要受到过大的情绪干扰和影响,发现患者存在心理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疏导,帮助患者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健康状态的指标为6min内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接受护理前后的数据均要进行检测和记录。对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对于医院给予的治疗方案的配合程度,以及计算出患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分析软件为 SPSS 15.0 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之后得到P<0.05的结果,说明护理前后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计算,接受护理前后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由(299.45±28.67)m变为(396.75±38.24)m,左室射血分数由(32.75±4.23)%变为(49.96±5.16)%。对于配合度的评估结果为护理前(84.23±4.67)%、护理后(94.16±5.25)%。由此可见,在经过重症护理之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 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治疗配合度均较护理前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患者的死亡率为1.45%(1/69)。
3 讨论
作为死亡率极较高的突发急性危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治疗对急救以及护理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急性心力衰竭通常是因为左心功能障碍引起,心脏负荷过重的同时也导致了肺部循环的阻碍,最终引起各种复杂且严重的并发症,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紧急抢救之后还需要进行精细全面的科学重症护理,从入院到救治再到后续的护理恢复等全面考虑,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照顾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需要照顾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相关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病房内的清洁,并及时做到消毒,要为患者打造一个安静的医疗环境[2]。必要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可以让患者对于恢复更有希望和信心,以此来提升患者在治疗过程众的配合程度。
总而言之,针对患有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重症护理可以让患者的各项身体健康数据得到确切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促进患者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工作,让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得到双重的保障,对治疗临床急性心力衰竭有着正面的导向作用[3-4]。
参考文献
[1]王天宇.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分析 [J]. 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6-87.
[2]秦淑玲.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症护理干预 [J]. 健康周刊,2018(11):133-135.
[3]崔霞.急性心力衰竭的重症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研究[J].健康大视野,2020,(1):152,151.
[4]梁燕君.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4):127.
论文作者:陆丽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