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践
曹立国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迅速提升,并且在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种前沿科学技术争相为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贡献,为建设好国家各个领域的工作发挥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开创传统行业新的运营模式,促进经济更快速地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它通过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完成全新的发展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就“互联网+”大学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践展开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地理野外实习;实践
一 引言
“互联网+”的理念诞生以后,迅速掀起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的热潮,它智能化的理念与运营模式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大力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寻找与网络融合的途径与方式。它除了在商业运营、建筑领域、医疗领域、政府机关等机构发挥作用外,在教育的改革上也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大学地理野外实习在这种热潮下也开创了新的模式,它对于野外实习中一些难以进行的操作和人为勘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进行有效解决,为实践带来了更多可利用的技术和资源。
二 “互联网+”的简介
“互联网+”是针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改革的新理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各个领域的工作模式与互联网的运营形式结合起来,改进传统行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完成行业的完整化和多样性。除此以外,它被定义为信息化背景下新的行业形态,国内各大电子产业和网络公司进行共同合作,用这种模式来开发出适合各个领域的新的产业链,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同时,它对于人才的发掘能力十分突出,拥有创新和拓展思维的人才都可以在该模式下大展拳脚,是所有敢于创业的人发光发热的平台。从“互联网+”的概念提出至今,社会在它的影响下已经明显变得更加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时代特征,这给了所有行业和企业前进的机会,也给了更多人动力和上进心,这也是它现代化程度的代表。
服务升级,品牌演出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以公共文化品牌满足大众期待。强化“精彩365·快乐每一天”文化惠民品牌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打造“建邺书房”“滨江之夏音乐节”“江心洲露天电影节”“24小时美术馆”特色品牌,不断延伸品牌内涵,推出多个针对细分受众的子品牌,涵盖戏剧、歌舞、话剧、影视等形式,构建公共文化品牌集群。
三 “互联网+”大学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的形式
(一)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
对自然地理的研究是我国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大学中对于自然地理研究和学习的综合性。地理作为一门注重实践考察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对课本理论知识和对室内实验的操作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亲身面对自然地理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在室外地理环境中完成野外实习的相关实验,萌生出自己关于地理的理解,提高学习和掌握能力。而在新时代的科技加成下,人为的野外勘察方法已经不具备实时性和易操作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尤其是对于陌生的地理环境,野外实习的难度更大。但在“互联网+”与教育结合后,对地理的学习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更多的科技方法也是帮助地理野外实习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原因[1]。因为互联网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网络技术的研发,其中与地理相关的有卫星地图,像谷歌地图、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都是非常权威的能够参考的科技产物,在这些地图上面,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到一个地理位置的大概情况,大大减少了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还有高精度GPS定位系统,根据所要勘察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进行定位,对周遭地环境也能够进行初步的了解,避免盲目进行实验。导航系统地研发对探索地理野外环境来说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利用这个科技系统对陌生地理环境的地形进行导航探测,防止在研究过程中付出过多的劳动力却没得到实际的收获,它是能够帮助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随着科技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这些技术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强,同时使用以及获取途径都非常简单也容易理解,不存在技术操作上的困难,这种新模式对大学地理野外实习提供了非常强大的辅助工具,促进了学生完成实验的效率和专业性。
(二)“互联网+”下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带给社会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对于传统行业的创新,而创新的根源在于对人们思维模式的启发。传统的教育中,学生有着被动的思维习惯,等待老师对于知识的硬性传授,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思维的闭塞,在新事物来临时,也是以一种逃避的心态去应对,很难找到思维的发散性[2]。这种思维方式在教育和学习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长久禁锢着学生的思维,限制其发展,并且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也根深蒂固难以被改变。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向社会提供着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完全展现出了思维的多样性,使互联网呈现出一片生机的景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源于“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它使那些真正有想法为互联网做贡献的人才看到了机遇,自然也就激发了他们创新的欲望和潜力,也正是这样的机遇使思维人才层出不穷。所以,在教育中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是非常重要的课题,也是我国在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努力改革的方向。大学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互联网+”也是学生之间必要的交流课题,为了培养大学地理野外实习的思维,学校使互联网与这个学课接合起来,发现其中值得被仔细研究的部分。同时,这个模式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真正独立思考地理研究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思维的训练,也是在灵感的基础上研究出有利于自然地理科学发展的因素和专业的材料。所以,新模式下的大学地理野外实习对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有重要的作用。
(三)“互联网+”使野外实习更加多样性
关于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亲身体会研究和探索过程的同时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一个地理位置的实习得出正确的理论知识和获得学习经验。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未知的环境进行工作,那么实习学习的研究过程是令人期待的,也自然想要拥有更丰富的实验结果。以往的关于地理的探索因为没有科技产物的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任何事都需要亲历亲为,一方面是浪费了时间和人力,另一方面实习学生的探索结果不具有权威性,或者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难题却没有办法解决,造成整个实习项目被拖慢,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在一些较难的探索上,仅仅通过学生和简单的工具进行研究是无法窥探到其本质的,这些环节就成为了实习项目中的盲点,也对实验结果产生了直接影响。“互联网+”的新模式因为加入了很多前沿的科学技术,对野外项目的探索产生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关于由学生在没有使用科技工具的进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阻碍以及研究中的盲点,都能够在新模式下找到对应的科学技术去解决[3]。同时,对于学生探测中没有发现的结果,科技工具也能够由他强大的网络联系功能找出,再交给学生进行整理,作为实习的结果。这个研究过程在科技工具的加入后具有了多样性,丰富了一个项目中所有研究存在的可能性。
三 “互联网+”野外实习的实践意义
(一)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技能
自然地理的探索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与相关的物理、数学、化学、天文、生物、地质学等相结合,能够拉近他们之间最快联系的途径就是互联网,网络知识体系能够根据学生野外实习的数据进行分析,智能化与相关的学科联系起来,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在实际的实践中,需要考虑众多的影响因素,只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整合,才能够高效完成地理野外调查工作,同时,对于参与实习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相关学科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快速与关联学科融合
地理野外实习需要学生动手去调查目标地区的地形和地貌特征,根据调查显示的数据推算岩石、土壤或者林木的特征,经历的年代等。地理野外调查也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它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发现自然的神奇之处,以及促进地理科学进步的知识。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大学野外地理实习是指对自然地理的探索,要求学生掌握研究空气、海洋、山脉、生物、土质等众多自然环境中的生态系统的方法,找到自然生态和谐工作的原因[4]。“互联网+”作为一个研究中的有力工具,学生能够利用它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调查方法,并且互联网非常智能,操作起来简便,网络上的知识体系庞大而具有实时更新的特点,对学生研究地理能够提供更多先进的技术上的帮助。随着网络更加完善地发展,网络知识体系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生活中所占的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生学习新的技能提供着不可小觑的指导作用。
三是缺乏对主题的深化与挖掘。教师让学生们课前准备名人的故事,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但故事讲完,教学就戛然而止了。对孩子们来说,这节课只是听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不断强化和重复“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缺乏对主题的深化与挖掘,难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四 结束语
“互联网+”不仅为地理野外实习的调查带来了非常大的进步,同时促进了我国各个领域传统行业与网络的结合与全面性发展,代表着我国科技文明的方向,引领社会智能化发展,未来,还将发挥更大的力量。
Pierro 'Little Touch of Christmas' Cabernet Sauvignon Merlot L.T.Cf 2014
参考文献
[1] 陈璐瑶, 梁品文. 新形势下高校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比 [J]. 考试周刊 , 2018(21):144-145.
[2] 刘俊娥, 薛志婧, 朱冰冰,等. 基于能力培养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15):109-110.
[3] 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辅助地理野外工作新模式[D]. 鲁东大学, 2018.
[4] 佚名. 普通高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39).
本文引用格式: 曹立国.“互联网+”大学地理野外实习新模式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5):144-145.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5.064
作者简介: 曹立国,男,吉林白山人,汉,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核素在地理学中的示踪应用。
标签:互联网+论文; 大学地理野外实习论文; 实践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