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研究

巴曙松 1,2,3,4,何师元1,2, 朱伟豪 1,2

(1.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广东深圳518055;2.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北京100871;3.中国银行业协会,北京100033;4.香港交易所,香港999077)

[摘要] 为了研究在逐渐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传统优势——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依然存在,文章比较了中国以及部分发达国家、 “金砖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中8个国家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得到以下结论:其一,2005年各国的劳动生产率基数均较低,虽然中国在十年中进步较大,但其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与所选取的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其二,中国各产业单位劳动成本虽然在近十年来有所增加,但是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较低,中国传统的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短时间内仍然存在,如果想继续保持,必须着力提升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劳动成本;其三,根据结构后发优势理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中国将更易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其四,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三次产业之间的单位劳动成本有更大的差距,故中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有较大的动力。

[关键词] 劳动力比较优势;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成本

一、引 言

充足又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所在,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适龄劳动力不断减少。 《2017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年龄较大的农民工所占全体农民工的比重持续增加,具体而言,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65.9%下降到了2017年的52.4%;而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则相较去年增长2.2%,达到了21.3%。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也由2014年的38.6岁上升到39.7%。日趋紧张的劳动力供给使得中国劳动力工资逐步升高。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起,相对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三次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状态。由于国籍的限制,劳动力与资本,技术相比更加难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劳动力反过来会影响资本与技术在国际间的布局。Edwards和Golub[1]以及Ark[2]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由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开始被赶超,许多外资开始从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转移到东南亚地区和南非等新兴发展中国家投产。眼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更成为大量外资撤出中国的导火索。严峻的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源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的担心,伴随着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行,人们开始担心中国是否已经开始落入长期以来被讨论的 “中等收入陷阱”中。

然而,劳动力成本并不单单考虑劳动者工资的增加与否,还更需要相对应地考虑劳动生产效率的变化,在研究中,应结合起来研究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相对关系才能更加全面地衡量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存在与否。近些年来中国科教兴国战略的持续推行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均有所提升。相较劳动力工资的提高,如果劳动者素质有更加快速的提升,那么中国依然能够保持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因此,本文计划将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结合起来衡量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状况,通过与一部分主要发达国家、 “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比较,来探讨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中是否仍然存在,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普遍对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仍有较高的估计,但由于单位劳动成本的估计涉及到众多参数,他们对汇率,购买力平价以及工人劳动时长等的忽略会影响到评估结果。国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制造业方面。Janet Ceglowaski和Stephen Golub[3]研究得出,在2002年,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仅为美国的1/4左右,显著低于欧盟、日本、墨西哥、韩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国家。但是该文章写于2005年,文章对当时的汇率改革对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带来的本质影响进行了错误估计。Judith Banister[4]认为,中国工业在国际上巨大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是中国能够吸引到大量外资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对外资企业来说充满吸引力的原因还有,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为招揽外资建设了优秀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平崛起的外交策略也为发展营造出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Erin Lett、Judith Banister[5]和Judith Banister、George Cook[6]重点研究中国劳动者小时劳动报酬,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之间的劳动力成本的差距大,但总体来说中国劳动者的小时劳动报酬甚至低于印度此类国家,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全球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在国内,学者们从各产业入手对于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均有一定的研究。其中对制造业的研究较多,对农业和服务业的研究较少。目前缺乏将中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相结合进行的比较研究。

金德斯泰特表示:“二战后就是另一个世界了,民众讲求方便,有钱请他人做饭,披萨这道惊人美食恰好在这时出现,如此迷人又有多样变化。你吃披萨要搭配莫札瑞拉起司,这种起司口味偏淡,跟任何食材几乎都能混合制成无限多种产品。”

在制造业的研究中,李建强、赵西亮[7]通过估算2002~2011年一系列国家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认为在目前,与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已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甚至连中国较为低廉的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也已高于东南亚国家,但在该篇文章中,并未将单位劳动生产率纳入比较之中,因此比较对象不够合理。马丹、徐少强[8]选取的比较对象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研究认为,从1994年到2001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是由中国的制造业部门的单位劳动成本相对其他国家有所增加造成的,然而这些研究所选取的发达国家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产业结构、进出口产品结构等各个方面与中国有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其比较结论有局限性。贺聪等学者[9]通过计算中国和其他6个国家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力成本,研究了中国制造业领域劳动力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但是,这篇文章选取的数据只到2004年,其中有些国家数据甚至更老,如巴西和马来西亚分别只到2003年和2001年。然而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目标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国内情况与之前有着较大不同,因此笔者认为该文章的研究结论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当今的情况。周宇[10]对中国的劳动成本优势进行了分析,并与美国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趋势上进行了比较,发现中国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从下降转为了上升,其所拥有的优势已经开始接近尾声。庞志、邢华彬和王舒鸿[11]在分析比较了中国28个制造业分产业的数据后认为,工资与制造业分产业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在2002~2012年期间,工资上升并没有对这些产业的比较优势产生绝对值上的转变,究其根源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然而该文缺乏在国际范围内的横向比较。

在服务业方面,郭熙保、张平[12]分析了为什么中国服务业产业在中国经济比重中占比较低的原因,其中提到,由于1990年以来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有10%,而同期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只有4.8%。作者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而工业相对较高,使得为了实现中国国民经济整体的快速增长,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比重较低。张少杰、林红[13]比较分析了2000年和2008年“金砖五国”的服务业发展情况,发现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0%,在金砖国家里高居第一位。这些文章主要都讨论了有关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但是都没有讨论有关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的问题。

煤矿压风系统主要由空气压缩机、风包、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管网、高低压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空气压缩机是主要的做功单元,可将电能转化为空气压力能,从而为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来源的喷浆机、凿岩机等井下设备提供动力。同时,随着井下安全生产需求的提高,风动钻机的使用可大幅降低由电钻电气故障导致的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率,同时风动扳手等工具的使用也可有效降低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尤其近年来,广泛用于井下人员安全自救的“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使得压缩空气的应用环境更为广泛,因此压风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1-3]。

在农业方面,中国对于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实证研究比较少,不过也有相关的理论研究。郭熙保,黄灿[14]认为在中国劳动力转移的这段时期中,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大部分是有文化的青年男性,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呈现低素质化,而这种情形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降低或者增长的缓慢。

特别地,张平,郭熙保[15]通过估算产业结构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产业结构的转变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有着促进作用的。而各产业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较大的差距会增加中国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即中国各产业间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内部横向比较,可能与上文的结论相互衔接,从而判断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未来发展可能性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78%;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多组不同类型的国家,与中国的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中国自身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进行动态的纵向比较。

三、研究方法

(一)指标计算方法

所谓 “单位劳动力成本”指的是劳动力成本与实际增加值的比值,具体而言,它表示的是每增加一单位增加值所花费的劳动力成本,反映了一国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关系。具体公式是: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从发展趋势上实现了较快增长;从绝对值上看,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3 350美元/年增长到2014年5 892美元/年 (见表2)。

有人问我任教的学生:“为什么叫陈校长为‘秋兰姐’?”他们很严肃地反问:“你以为‘秋兰姐’是浪得虚名吗?”

式 (2) 中, OHX(U)是以美元计的X国就业人员年均所创造的增加值,也就是劳动生产率,TAX(U)是以美元计的X国各产业就业人员的年总增加值,TEX(U)是以美元计的 X 国就业人员的总数, PEX(U)是以美元计的X国各产业就业人员所占国内总就业人员比例。

在实际计算中,因为只能获得以各国本币计算的相关数据,因此为了剔除汇率与购买力波动的影响,需要对单位劳动成本的计算进行调整,具体公式是: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以来,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都实现了增长,但是增速较慢。例如德国从2005年的27 987美元/年增长到了2013年的50 720美元/年。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在2005年到2014年中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增长速度大幅领先于这些发达国家。然而,中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截止2014年,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仅为发达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的4%左右。

以上数据中,年均劳动成本依照国际劳工组织LABORSTA数据库中一国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的数据采集;各产业年增加值;行业就业人员所占国内就业人员比例以及国内总体就业人员总数在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中采集。

(二)对比国家和地区的选取

本文为了全面衡量和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情况,结合相关数据的实际获得情况,选取了发达国家, “金砖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中国的比较对象。其中共计8个国家:①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②发展中大国:俄罗斯、南非、巴西 (其中印度因为在2005~2014年中超过半数的年份劳动力成本相关数据缺省,因此本文放弃对印度的的劳动力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进行比较分析);③新兴发展中国家:泰国、菲律宾。

(三)数据来源

本文进行研究时所用数据选取自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以及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LABORSTA数据库。其中,年均劳动成本,即各产业工人年均工资依照国际劳工组织LABORSTA数据库中一国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的工资数据采集;各产业年增加值,行业就业人员所占国内就业人员比例以及国内总体就业人员总数在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中采集。本文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本币与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以及PPP折算率来自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调整之后所有指标均统一折合为2005年不变价美元。

在为期4天的游学之旅中,游学队伍先后转辗河南省上蔡金丰公社、邵店分社、韩寨分社、小岳寺分社,河南省驿城金丰公社、和岗分社、程楼分社,河北省行唐金丰公社、伏流分社、上碑分社,3个金丰公社10个观摩点,辗转1000多公里,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各分社社长现场讲解如何建组织配机械、如何发动农户、如何实现服务本村农户的过程和关键环节,各事业合伙人现场提问,边听边记,学之所长。

四、数据分析与结论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单位劳动成本比较

1.农业劳动生产率

3.对“恋土”农民和游子多沟通,多交心,充分做好思想工作。“恋土”农民对祖辈留下来的土地,感情极为深厚,正因为对土地感情深,他们也很懂道理,家国情怀很深,爱家乡也爱国家,乡(镇)、村、组干部多走访、多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他们多宣传土地流转信托会给家乡带来巨大的变化,也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实惠,他们会支持这项工作的。对在外的游子,保留他们的宅基地、自留地,免除他们返回家乡的后顾之忧,也可动员他们的亲朋好友帮忙做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并不难。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从发展趋势上实现了逐步增长;从绝对值上看,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526美元/年增长到2014年791美元/年 (见表1)。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以来,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其中日本更是从2005年的27 987美元/年增长到了2013年的50 720美元/年。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在2005年到2014年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其增长速度虽然不及日本和德国,但是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更快。然而,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截止2014年,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仅为发达国家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2%左右。

表1 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俄罗斯、南非和巴西等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与中国相比,增长速度相似,都在30%~6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与这些金砖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虽然增长速度相当,但是截止2014年,中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仅达到这些国家的8%~10%左右。

站在厕所门口的李萍,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气得手都哆嗦的。她没想到一个捐款还能引起这么多的是是非非。人言真是可畏呀!

从其余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菲律宾和泰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数较低,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其中菲律宾在2005年到2014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速仅为13.56%。然而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在2014年时仍然较中国高。

总的来说,与这些参照组的国家相比,在这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使得直到2014年,中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绝对值上仍然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低。

总的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在这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使得直到2014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从绝对值上较低。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农业单位劳动成本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农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从发展趋势上看增长迅速;从绝对值看,从2005年的1.38增长到了2014年的2.01。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上看,在2005~2014年期间,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单位劳动成本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例如,日本的农业单位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05降低到了2010年的0.73。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只有中国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在这十年来出现了增长,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就业人员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同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速相对于这些发达国家来说较慢。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说,在十年期间,单位劳动成本有升有降,其中俄罗斯的单位劳动成本增幅达到28.43%,而南非和巴西则分别有所降低。从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比较来说,同样作为金砖国家,中国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基数较高,而增速更快,在农业方面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对比较薄弱。

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期间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变化不大,从绝对值上看有增有减,例如泰国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从2005年的2.54减少到2014年的2.45,其中减幅3.75%。中国和这些国家相比较来说,绝对值差距不大,而增速更快。因此相对于这些国家,中国也不具有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

总的来说,中国在农业上的单位劳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较低的劳动生产率,甚至相比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都缺乏比较优势。

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最活跃的主体,衣、食、住、行、学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针对此,高校在教育教学培养中,不应该对大学生参与网络予以全盘否认,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并接受当前网络发展的客观事实,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手段,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平台,例如建立微信公众号,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大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活跃思维;积极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料,与学生进行积极的网络互动,了解大学生的网络习惯,并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思想价值理念。

(二)工业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单位劳动成本比较

1.工业劳动生产率

式 (1) 中, ULCX(U)是本文所需要计算比较的指标之一,是X国以美元计价的单位劳动成本,由一国一产业工人的年均工资除以一国一产业工人的年均增加值得到的。LCHX(U)是以美元计的X国就业人员的年均劳动成本,OHX(U)是以美元计的X国年均所创造的增加值,具体公式是:

靠业余时间“爬格子”是件很辛苦的事情,因此,过去我很少参加文学方面的社会活动,湖北省作家协会每年春节前开一次茶话会,有一次我的车开到长江大桥上被书记叫回来。我一向认为,作家拿作品“说话”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尤其是在杂文创作方面,几十年中除了参加过河北的杂文报刊召集的三次会议,我与杂文界没有其他“面对面”的交往,可谓埋头写作,孤军奋战。

式 (3) 中, LCHX(X)是以本币计的 X 国就业人员的年均劳动成本,ERXU是X国本币与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OHX(X)是以本币表示的X国就业人员年均所创造的增加值,PPPXU是X国本币与美元之间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而目标值ULCX(U)'即为经PPP调整后的单位劳动成本。本文计算过程中使用的本币与美元之间的名义汇率以及PPP折算率来自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调整之后所有指标均统一折合为2005年不变价美元。

晶体衍射数据在Bruker Smart Apex II CCD衍射仪测得,以石墨单色化的Mo Ka (λ=0.071 073 nm)辐射为光源,收集的数据通过SADABS[7]做吸收校正,晶体结构运用SHELXTL程序采用直接法解出.非氢原子的坐标是在以后的数轮差值Fourier合成中陆续确定的,基于F2以最小二乘法对全部非氢原子的坐标以及各向异性参数进行精修.所有碳上的氢原子均根据理论加氢获得.配合物中存在的残留的溶剂水分子通过PLATON程序中的SQUEEZE命令滤除.配合物的晶体学数据列于表1,部分键长和键角列于表2.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俄罗斯、南非和巴西等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了逐步的增长,与中国相比,增长速度较缓,都在20%以内。从绝对值来说,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与这些金砖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虽然增长速度更快,截止2014年,中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仅达到这些国家的35%左右。

表2 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

从其余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菲律宾和泰国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数较低,增长速度较快,都超过20%。然而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在2014年时仍然较中国高,其中例如菲律宾在2014年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8 808美元/年。

总的来说,与这些参照组的国家相比,在这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一直到2014年,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从绝对值上较低。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样依然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工业单位劳动成本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工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从发展趋势看上升迅速,增速达到26.5%;从绝对值看,从2005年的0.22增长到了2014年的0.28。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上看,在2005年到2014年期间,德国、日本和美国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增长缓慢或有所降低,其中,只有德国的的工业单位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0.42增加到了2014年的0.43,而日本和美国则有了一定的下降,降幅达到11.08%和17.52%。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中国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在这十年来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而从绝对值上来说,中国依然有着较低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

1.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期间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均有所上升,从绝对值上看,由于基数较低,因此直到2014年,例如菲律宾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依然只有0.2。中国和这些国家相比较来说,绝对值差距不大,而增速较快,说明短期内中国依然拥有一定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优势相对于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正在逐步消失。

总的来说,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方面的单位劳动成本优势依然存在,而与新兴国家相比,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需要在逐步提高工业就业人员收入的同时着力提升劳动生产率。

综上,已有研究虽然对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有着较多关注,但存在着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其一,没有同时对中国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进行全面的研究,忽略了三次产业间的相关关系。其二,已有的分产业的研究数据比较陈旧、对比国家的选取也较少且不全面,因此所做的研究既不能反映近年来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的最新变化,也不能全面了解中国与世界各类国家的对比情况。其三,衡量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研究对象不够合理,很多研究将劳动力成本作为比较对象,而没有将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结合起来对中国劳动力相对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进行更为合理的估计。

(三)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比较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说,在十年期间,单位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例如俄罗斯的单位劳动成本增幅达到43.47%,而南非和巴西也分别有所增长。从中国与这些金砖国家的比较来说,中国的工业单位劳动成本基数较低,而增速也不相上下,在工业方面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依然存在。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发展趋势上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速达到了96%,接近翻倍;从绝对值上看,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2004年的2 595美元/年增长到2014年 5 086美元/年 (见表3)。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以来,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增速和减速都较缓慢。例如德国从2005年的72 700美元/年下降到了2014年的72 000美元/年;而美国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也仅仅在十年间提升了0.08%左右。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在2005~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增长速度大幅领先于这些发达国家。同时,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较为薄弱,截止2014年,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仅为发达国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8%左右。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俄罗斯、南非和巴西等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有增有减,俄罗斯实现了27.04%的增长,而南非和巴西甚至有所下滑。从绝对值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这些金砖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虽然增长速度更快,截止2014年,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仅达到这些国家的80%左右,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表3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

从其余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在这十年中,菲律宾和泰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基数较低,增长速度较快,都超过20%。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2014年时较中国更低,其中菲律宾在2014年时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达到了4 234美元/年,比中国更低。

根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到2030年,国民经济需水量将达到7 100亿m3;农村生活需水量达到310亿m3。全国正在探索建立城乡集约化供水新体制,目标是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行城乡集约化供水,并逐步推广到全国,让全国农村居民喝到优质安全的好水,消除城乡供水差异。

2.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

在2005~2014年期间,中国服务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从发展趋势看逐渐增加,增速为6.85%;从绝对值看,从2005年的0.28增长到了2014年的0.3。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上看,在2005~2014年期间,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增长缓慢或有所降低,其中,只有德国的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从2005年的0.40增加到了2013年的0.46,增速为16.18%。从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这十年来增长平稳,而从绝对值上来说,中国依然有着较低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优势。

从发展中大国的情况来说,在十年期间,单位劳动成本上升较快,例如俄罗斯的单位劳动成本增幅达到34.76%,而南非和巴西也分别有所增长。从中国与这些金砖国家的比较来说,中国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基数较低,而增速也较慢,在服务业方面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存在且逐步扩大。

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来看,这十年期间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变化不大,从绝对值上看,由于基数较高,因此直到2014年,例如菲律宾的服务业单位劳动成本达到0.42。中国和这些国家相比较来说,绝对值差距不大,而增速较慢,说明短期内中国依然拥有一定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优势相对于这些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正在逐步增强。

总的来说,在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以及发展中新兴国家相比在服务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方面存在很大的优势。

(四)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动态比较

图1提供了2005~2014年期间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总体来说,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最高,服务业其次,而农业最低;从其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趋势来看,农业增速十分缓慢,而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在2010年以前不断快速提高,在2010年以后稳定在5 900美元/年(工业)以及5 000美元/年 (服务业);从三次产业的比较来看,在这些年中,部门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呈不断扩大的趋势。通过数据计算我们发现,2005~2014年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农业的12倍,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农业的10倍。

图1 中国劳动生产率变化

图2 提供了2005~2014年期间中国三次产业部门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化情况,总体来说,农业的单位劳动成本最高,服务业其次,工业最低;从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趋势来看,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较低,一直保持在0.2~0.3之间,而农业单位劳动成本的增长速度较快,从1.4增长到2;从三次产业的比较来看,在2005~2014年中,三次产业之间单位劳动成本的差距较大,农业的单位劳动成本约为工业和服务业的8倍左右,且产业间的单位劳动成本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由于敦煌藏经洞开启时的特殊历史背景,造成了敦煌文献的大量流散。国内以京津沪和甘肃地区藏品较为丰富,流失海外的藏品则在欧美多国均有发现。据统计,流散在国内外的敦煌文献总数在七千号左右,其中流入日本的两千多号,流入欧美的不足两百号,中国境内尚存五千号上下。

图2 中国单位劳动成本变化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中国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由于在2005年的基数都较低,无论与所比较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因此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从三次产业各自的情况来看,在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较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使得直到2014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从绝对值上较低。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这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使得直到2014年,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仍然从绝对值上较低。这说明中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样依然还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在这2005~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最快,但是基础较薄弱,使得直到2014年,中国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同样从绝对值上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低。

中国各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虽然在近十年来都有增加,但是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较低。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劳动力用工成本仍然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传统的较为低廉的劳动力优势短时间内仍然存在,但是如果想继续保持,必须着力提升中国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劳动成本。从三次产业各自的情况来看,中国在农业的单位劳动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较低的劳动生产率,甚至相比于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单位劳动成本都缺乏比较优势。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中国工业方面的单位劳动成本的优势依然存在,而与新兴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中国需要在逐步提高工业就业人员收入的同时着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在2005到2014年这十年期间,中国服务业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以及发展中新兴国家相比在单位劳动成本方面均存在优势,而且这个趋势随着中国服务业领域劳动生产率水平的继续提高将会实现更大的进步。

(二)政策建议

中国应当积极通过多种手段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其原因是,根据中国目前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比较研究,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相对而言能够实现更加长足的经济增长。

根据张平,郭熙保[15]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变效应的研究,结构转变对总量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取决于三次产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差异越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可能越大。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此外这些国家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这也使得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别较小;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且以传统依靠人力劳动所开展的农业为主,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要低得多。因此,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结构向服务业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较小,而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所带来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较大。学界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产生的这种更强烈的资源再配置效应称为结构后发优势,之所以称为 “后发”,因为这种优势是由经济落后本身所带来的。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中国2005~2014年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为农业的12倍,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约为农业的10倍。如此巨大的三次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为中国之后进行产业转型发挥结构后发优势提供了前提与基础。

此外,中国单位三次产业间的单位劳动成本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也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在2005~2014年中,三次产业之间单位劳动成本的差距较大,农业的单位劳动成本约为工业和服务业的8倍左右,且产业间的单位劳动成本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单位劳动成本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国际分工中各国之间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差距,同时也说明了中国三次产业之间生产成本的差距,因此会促进中国劳动力从农业部门继续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促进中国的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从而发挥结构的后发优势。

在试铺碾压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施工工艺:其一,采用和普通沥青混合料完全相同的碾压施工工艺;其二,采用胶轮压路机进行2遍初压,采用振动压路机先进行1遍微振压,再进行1~2遍强振压,最后进行1遍微振压;采用钢轮压路机进行1~2遍静压,到消除所有轮迹为止。经试铺后,决定采用第二种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EDWARDS L,GOLUB S S.South Africa's international cost competitiveness and exports in manufacturing[J].World Development,2004,32(8):1323-1339.

[2]VIVIAN W.CHEN,HARRY X.WU,BART VAN ARK.More costly or more productive?Measuring changes in competitiveness in manufacturing across regions in Chin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10,55(s1):514-537.

[3]JANET CEGLWASKI,STEPHEN GOLUB.Just how low are China's labor costs? [J].The World Economy,2007(4): 597-617.

[4]JUDITH BANISTER.Manufacture China today:employment and labor compensation[J].Economics Program Working Paper Series,2007(10):10-20.

[5]ERIN LETT AND JUDITH BANISTER.China's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 and compensation costs:2002[J].Monthly Labor Review,2009.

[6]JUDITH BANISTER AND GEORGE COOK.China's employment and compensation costs in manufacturing through 2008[J].Monthly labor Review,2011(3): 39-52.

[7]李建强,赵西亮.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吗[J].统计研究,2018,35(1):22-31.

[8]马丹,许少强.中国贸易收支、贸易结构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6):23-32,42.

[9]贺聪,尤瑞章,莫万贵.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国际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9(7):170-184.

[10]周宇.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4(10):3-8,33,87.

[11]庞志,邢华彬,王舒鸿.工资上涨会降低我国的比较优势吗?[J].西北人口,2014(6):9-13,18.

[12]郭熙保,张平.怎么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N].光明日报,2010-05-04(012).

[13]张少杰,林红.“金砖五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10):24-26.

[14]郭熙保,黄灿.刘易斯模型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N].光明日报,2009-09-22(009).

[15]张平,郭熙保.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结构转变效应——基于边际劳动生产率方法的测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1-8.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Unit Labor Cost in China's Three Industries

Ba Shusong1,2,3,4 ,He Shiyuan1,2 ,Zhu Weihao1,2
(1.HSBC Business School, Peking University,Shenzhen 518055, China; 2.HSBC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3.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33, China; 4.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 Hong Kong 99907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new normal" economy,to study if China's traditional 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labor comparative advantage,is still exists,this article compares the labor productivity and unit labor costs of agriculture,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som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BRICS" countries and 8 emer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research shows the following results:First,the labor productivity base of all countries was relatively low in 2005.Although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the past decade,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China's three industries and the selected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This also means that China has the potential for further improvement.Second,although the unit labor cos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China has increased in the past decade,it is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China's tradition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cheap labor force still exists in a short time.However,if China wants to continue to maintain it,China must focus on improving labor productivity and reducing unit labor costs.Third,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tructural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China will achieve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through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more easily.Fourth,compared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there is a larger gap in unit labor costs between China's three industries.So China has a greater impetus to upgrade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labor comparative advantage;three industries;labor productivity;unit labor cost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9)02-0001-08

DOI: 10.13253/j.cnki.ddjjgl.2019.02.001

收稿日期: 2018-08-17

网络出版网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181108.1428.004.html

网络出版时间: 2018-11-09 16:25:29

作者简介: 巴曙松 (1969-),男,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与金融市场监管、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与资本市场、货币政策、金融行业发展跟踪研究与评估以及城镇化与房地产融资;何师元 (1993-),男,湖北武汉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朱伟豪 (1993-),男,上海人,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政企关系、公司金融。

(责任编辑:张积慧)

标签:;  ;  ;  ;  ;  ;  ;  ;  

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劳动成本的国际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