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性技术特点分析论文_刘书蔚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性技术特点分析论文_刘书蔚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高层建筑的施工水平和技术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分析了现有高层建筑的环境影响和时间周期。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况,接下来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关键性技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我国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做出贡献,同时希望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技术要点

引言

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工期长,工作量大,风险因素高。为了提高整个高层建筑实施过程的安全性、效率和准确性,必须改进相应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管理改进。积极引进新材料和新技术,为以后的建设奠定基础,努力提高高层整体建设质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概况

1.1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具体内容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施工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周期过长。一般而言,普通建筑的施工大约在10~12个月之间,然而高层建筑施工的年限长达两年,这毕竟涉及人员的调动问题以及施工的设备准备问题,同时以年为周期的施工历程对于外界环境变化的考验使施工过程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四季变化,导致外界温度和湿度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从而使建筑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的特性展现,使得最终建筑出现不均衡发展问题,很容易影响正常建筑的使用。当然,不同的施工环境对于相应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都提出了很大程度的要求,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因此,为了对高层建筑施工进行有效合理的改善,提高自身稳定性和安全性,缩短施工周期是目前最主要的解决目标。

1.2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现状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外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同时施工技术设备的要求也很高,导致相应的作业量大大增加,不仅对相关施工人员的消耗是一种损失,同时也加大了建筑施工的错误率和危险性。因此,在对于外界环境的考察以及设备的使用上,需要相关设计部门以及管理人员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准备,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于施工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设备的使用,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条件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以及设备的消耗,从而减少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无功作业,提高整体施工作业效率。

2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模施工技术要点

2.1模板滑升

模板滑升直接影响着滑模施工能否顺利开展,在模板刚刚开始进行滑升时,应当确定好出模时间及强度。通常可以结合每次楼板的混凝土浇筑量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量来合理调整模板的滑升速度。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施工中每次混凝土浇筑量在200-300mm,因此模板的滑升速度可分为9-12个行程,每隔20-40min滑升1个或2个行程。

2.2模板纠偏

在滑模施工过程中,受一些恶劣天气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滑模模板重心移动的现象,从而导致模板偏离固定的方位。所以,模板纠偏就成为了滑模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要点。由于滑模模板本身是依靠千斤顶来进行支撑的,所以在模板纠偏时也可以通过改变千斤顶的高度来实现纠偏,即先于千斤顶的底部放置一个铁块,将偏向一侧的钢铁垫板抬高,从而带动工作平台和模板共同定向滑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还可以通过改变模板坡度平台来实现模板纠偏,即当模板滑升到一定高度后调整其坡度,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利用混凝土作为导向来调整模板方向。另外还可以利用出模的混凝土墙体当作支点,以外力作用来顶移工作平台和模板实现纠偏。

3桩基础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人工挖孔技术

桩基础当中人工挖孔灌装比较常见,它是一种人工开挖,它主要是灌装桩成孔工艺,由于这种工艺相对成本较少,在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占地面积较小,有利于工人快速施工,所以该项技术被广泛使用,加上这种施工工艺管理当中容易控制,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很好的在城市内进行开展,这种桩基础施工工艺有几处优点,例如:在一些相对环境较差、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广泛使用,例如干旱、炎热、气候湿热、岩石较多地区;该项工艺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而这种桩基础技术即清洁又环保,在桩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并不会产生大量废弃材料,施工完毕后也不会产生过多污染物,所以说这种桩基础技术具有以上种种优点。在进行桩基础施工过程当中可以提高整个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同时也能加快高层建筑工程效率。

3.2施工中静力压桩技术

针对高层建筑项目工程来说,在进行施工过程当中需要对周围环境要求较高,而桩基础当中静力压桩技术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在进行施工过程当中声音比较小,而该项技术比较容易操作,很多中大型建筑项目都会采纳该项技术,而在进行桩基础压桩时候,采用配重静力压桩机进行简单试压,将桩预埋到土层当中,在整个施工避免出现停工现象。

3.3采用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桩基础当中振动沉桩技术也是比较常见技术之一,它主要工作原理是在桩基底部位上增加振动器,在振动条件下,通过自身重力开始下沉,使得桩能够快速深入,该项技术主要是占地面积小、易于施工、使用比较方便,不会影响周围人员,但是成本相对比较高。

4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分析

4.1钢筋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主要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其不但能保证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同时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结构转换层的转换板中,钢筋的布置往往比较紧密,需要的钢筋数量也比较庞大,并且在转换板中所占比例较大,为保证最大限度的使用转换板,需要合理设计钢筋的布置方式与转换板直接的连接方式,相关设计人员绘制设计图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与钢筋材料性质,保证钢筋的连接方式较为科学合理,减少因设计变更导致竣工延期的现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的难度。实际施工时需要在钢筋的具体的穿插关系与钢筋排列顺序上进行基础的翻样筋,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钢筋之间采用的是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进行连接。

4.2混凝土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板的面积、厚度以及总体积较大,并且施工难度比一般转换板的难度增加,同时转换板的施工要与高层建筑相适应,施工条件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因此,温度对钢筋密度较大的混凝土板来说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尽量减少温差对转换板使用效果的影响。另外,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转换板的强度,添加适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并且减少用水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其次,要尽量使用热膨胀系数差别较大的骨粒,合理控制内外温差可以在混凝土的表面铺投石块降低温度变化的速率。最后,在混凝土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要科学合理的编制恰当的混凝土保温计划,如果在特殊情况下,相关的处理方案要合理做好辅助材料的配置[5]。

结语

由于高层建筑施工是目前建筑发展的主要形式,同时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了解层次不深入,很多施工技术仍然局限于最基本的建筑理念上。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的改善和创新成为现行建筑行业最需要解决的环节,良好的高层建筑施工的进行,不仅能够为民众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有利于国家建筑经济水平的提高。综合多方考虑,对现代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探讨,完善现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对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经济水平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应大力提倡,积极改善

参考文献:

[1]陈辉.浅析超高层建筑桩基的设计与施工要点[J].建筑施工,2010(15):26-28.

[2]崔晓强.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和措施[J].建筑机械化,2009(9):6-8.

论文作者:刘书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  ;  ;  ;  ;  ;  ;  ;  

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性技术特点分析论文_刘书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