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超高龄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慢诱导;全身麻醉
器官退化、脊柱退行性病变等是超高龄患者显著特征,目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超高龄人口逐渐增多,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老年人易患上合并症,如三高、腰肌劳损、中风等病同时发生,严重威胁其健康。部分超高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由于身体素质不同,患者对麻醉剂耐受性也存在差异,施术者无法掌握用药剂量,易导致患者发生多种并发症[1]。鉴于此本研究提出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慢诱导联合模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本次重点研究此模式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我院就诊的多例超高龄患者中,有112例患者愿意配合研究,患者、家属与院方协商签署知情同意书,用盲选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系2018年6月-2019年9月来院治疗。患者年龄较大,最小75岁,最大89岁,平均(81.45±2.36)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0例、26例,观察组男女比例约为1:1,手术类型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资料完整,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组间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麻醉,实施快诱导插管全麻,用药咪达唑仑(生产单位: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41;规格:2ml:10mg),按照患者体质量确定麻药剂量,每kg用0.2mg。与阿曲库铵混合注射,剂量计算方法相同。
观察组实施健忘慢诱导、BIS联合麻醉方式,先进行插管前准备,用哌替啶+丁卡因+氟哌利多混合液对患者咽喉处实施表面麻醉,丁卡因、氟哌利多静脉滴注剂量都为0.02mg/kg,哌替啶剂量控制在0.4-0.8mg/kg。设置BIS数值在80,行环甲膜穿刺注射2ml、2%的丁卡因,让患者根据施术者手势进行深呼吸,直至声门、气管全部麻醉,插管。
手术期间持续输注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式给药,剂量为0.03mg/kg。BIS指数术中设置为60,通气频率控制为14次/min,若患者术中有不适感及时调整泵注速度,拔管指征出现后,即可进行拔管操作。
1.3 观察指标
镇静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术中镇静评分,评估标准,1分:烦躁、不安静;2分:安静合作;3分:患者嗜睡,听从指令;4分:睡眠,能唤醒;5分:呼吸反应迟钝;6分:患者进入深度睡眠,呼唤不醒。2-4分为镇静满意;5-6分为镇静过度。呛咳评分标准:总分10分,分值越高呛咳反应越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检验表示计数资料对比。P<0.05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患者躁动评分、不良反应评分对比
两组镇静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呛咳评分相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见表1。
3 讨论
随时间推移,我国人口结构、年龄结构等发生者变化,老年人逐渐增多,超高龄患者随之增加。老年人心血管反射、活动能力明显弱于年轻人,且易合并发生多种疾病,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发生率显著提升,患者呼吸功能下降,低氧血症出现,此外髋关节、膝关节等骨折也极易发生。传统手术治疗中,通常采用快诱导气管插管麻醉方式,未进行麻醉准备,术中也未控制患者BIS指数,患者易发生呛咳、躁动反应,术后患者耐管性较差且咽喉疼痛,妨碍患者正常进食。
为提升手术安全性、有效性,本研究提出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BIS联合麻醉模式。所用麻醉剂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阿片类镇痛药物,搭配神经安定药物,麻醉效果显著。本次所用药物中,氟哌利多是α受体阻滞剂,喉镜进入后患者咽喉反应较小。哌替啶属于强效镇痛药物,进入人体后快速阻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痛感,镇痛效果显著[2]。口咽部表面麻醉后,用上述药物进行慢诱导插管全麻,患者插管后应激反应较小,耐管性明显增强,患者躁动反应非常轻微甚至没有,术中维持麻醉状态的药物用量减少,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拔管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BIS监测是手术中监测麻醉镇静深度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中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泵注,维持麻醉状态,同时将BIS控制在60,实时监测药物泵送后患者反应,实现用药精准,准确控制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避免苏醒延长、提前苏醒等情况发生。患者术中痛感可忽略不计,术后苏醒时间恰到好处,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本研究显示,两组镇静评分差异较大,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呛咳评分相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可见BIS、慢诱导麻醉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在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间,实施慢诱导联合BIS全麻模式,能显著降低患者术中躁动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忠三, 何博. 脑电双频指数在高龄骨折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2):69-70.
[2]何娟明, 潘洁琼, 邓慧聪. 慢诱导联合BIS在超高龄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8):87-89.
[3]周小莲, 罗颖, 孙建良. 胸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8, 38(8):978-980.
论文作者:陈义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患者论文; 诱导论文; 高龄论文; 评分论文; 全麻论文; 剂量论文; 利多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