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用电需求量的增加。电力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新时期,传统的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电力发展,因此其改革和创新是必要的。本文浅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运用。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
电力工程管理行业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电力工程行业作为能源产业链上重要的一部分,采用高效的管理方式是电力企业发展及同质化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很多电力企业致力于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1电力项目管理的意义
电力项目管理具有显著作用,属于电力项目的基本构成部分。电力项目管理中需要电力公司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科学管理电力工程的全过程,保证电力系统的科学性,有效防止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通过控制电力项目,电力公司知道每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任务,共同做好工程的科学管理,可以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效率。因为电力项目管理涉及了项目监理管理、原材料控制、工程造价控制与工程设计管理,由此就使得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唯有妥善处理各部门间的联系,方可确保电力项目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另外,电力项目管理活动通过综合化管理,可以规范电力公司的施工建设,保障电力项目按时完工,增加电力公司的总体效益。
2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2.1业主自建模式
业主自建模式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初电力企业发起的一种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监理制度建立之前,主要是业主对电力质量进行监控,负责项目的全部建设过程。多是由业主建立一个临时的管理机构,因此在管理上存在大量的经验缺失,技术上也落后,管理任务重,因此管理效率上不高,常出现电力工程管理安全问题。目前,这种方式已经逐渐被代替,采用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理模式。
2.2 CM模式
电力项目管理传统形式中的CM模式是20世纪产生的电力管理形式,其是指业主把电力工程交给专业人士来管理,可以加快电力项目规划与建设进程,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采取CM模式来管理电力项目,既能够得到边设计边建设,还能够及时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在CM管理方式下,电力公司直接负责电力工程施工,业主和承包单位的合同采取承包模式一般是成本加利润。当前,CM模式在部分电力项目管理中的使用,但其依旧处在没有成熟的状态下。
2.3 EPC模式
EPC是将设计、采购和施工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对CM项目管理模式的改进。这一模式是当下电力工程管理中主要应用的模式之一。近年来国际上和国内企业对工程管理的要求提高,我国电力管理始终采取积极的态度,以保证电力企业的发展。就目前看,管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具体执行中,EPC的全面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EPC具有管理全面,管理效率高等优势,但是该方式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EPC是业主将管理业务委托为专业工程团队,该团队可以完成从施工设计、采购、施工和试运营等全过程,使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某个环节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但是这一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应建立默契。一方面承包商应保证专业性,一方面业主要对承包商充分信任。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业主的个人问题明显,对承包商不信任,事事过问,不利于项目的施工,甚至越过EPC而取代了承包商的职能;涉及采购、施工等方面,打乱了基本的工程程序,无法保证施工的统一性,甚至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设备采购中,占据了较大的费用比例,延缓工程进程,也提高了成本,使EPC管理失去基本的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监理模式
兼顾到业主自建形式存在的业主理论、技术、经验的缺乏,为提升电力项目管理质量及水平,从而规范电力项目管理,国家已制定了电力项目监理机制,该种形式已在电力项目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可以有效处理业主理论缺少的弊端。电力项目管理监理形式包含承包单位、业主及监理方三方的关系。简单的说,业主主要负责和承包单位签署合同,并委托监理单位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工作。但是,创建模式并不是简单的管理电力项目的全过程,这样极易产生监理方不履行责任的情况,将给电力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运用
3.1滚动开发模式
该模式作为强针对性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重点应用于流域水电工程,这种模式开展过程中,要求组织专业性管理队伍,基于整体项目管理阶段开展分工管理,尤其基于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管理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均应做好本职工作,具体包括前期建设工作、中期监督工作及后期管理工作等诸多方面,并且确保各种人力及物质资源获得充分使用,促使工程监管更加专业化及合理化,大幅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3.2引入全过程管理模式
在我国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发展过程中,其完善程度逐渐提高,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强调全过程管理。电力工程施工复杂,工期长,任何一个过程均可能存在资金浪费和施工不合理现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全要素、全过程管理模式。对电力工程全过程进行管理,最大化的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以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确保电力管理水平。PM管理方式是当下电力企业施工采取的一种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正确树立整体目标和相关管理制度,使电力工程施工稳定运转,同时引入专业人才,并将工程分为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任务明确。在相互配合下实现了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的管理模式,符合实际需求,促进了电力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
3.3结合PM管理模式
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体系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水平与质量。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最常用的两种管理模式有监理模式与业主自建模式,两者在整个管理体系中都发挥出了非常大的作用与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两种管理模式的问题也慢慢呈现出来,并且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施工单位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对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可以把PM管理模式引入其中,这样不但能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从项目决策阶段来看,管理公司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来展开研究分析,随后展开项目策划工作。当进入到实施阶段之后,管理公司可以代表业主来展开采购、招标、设计管理等工作,目的是为了对整个项目的安全与质量实施全过程管理。
3.4强化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运行机制和责任体系,必须对合同单价进行平衡、综合、调整和分解。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定内部成本,从而提高目标成本的指导方案,对作业层的成本管理和运行进行监督和指导。通过改进技术措施,鼓励技术工人长期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有效进行成本控制。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电力需求不断增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企业生存及发展压力,如果电力工程应采用传统业主自建模式或其他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电力企业管理需求,因此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基于传统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适当引入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实现合理创新。这样能够提升电力工程项目开发建设及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蔡玉珍.关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与应用的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22):208.
[2]陈瑞.试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及其应用[J].低碳世界,2015(13):75~76.
论文作者:孟玲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电力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模式论文; 业主论文; 电力工程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