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市场五周年运行情况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创业板论文,五周年论文,情况论文,报告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9年10月30日启动以来,创业板市场承载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打造了围绕创新配置资金的市场化引擎。五年来,创业板市场规模迅速发展,投资者获益颇丰;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市场基础制度持续完善,贴近企业发展规律和现实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创业板培育了激励创业、崇尚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了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市场内生力量,推动着创新型企业成为中国经济战略性转型的中坚力量。 市场总体情况 一、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挂牌上市以来,创业板市场快速发展,新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共有392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047.14亿股,为2009年的30.3倍。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总市值22306.84亿元,为2009年的13.9倍,平均股价为21.30元,平均市盈率为68.93倍。如今,创业板已成长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一支朝气蓬勃、举足轻重的生力军。 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累计融资规模达2762.59亿元,有效发挥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输血的作用。IPO市盈率经历了板块启动之初的居高不下后逐渐回归理性,近年稳定在34倍左右。 二、交易活跃,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 2014年前九个月,板块交易量占深市总交易量的比例已从2009年的0.96%上升至23.51%,增幅达24.5倍,明显高于流通市值占比的增速(19.3倍)。截至2014年9月30日的五年间,创业板市场日均换手率为4.49%,明显大于同期深市日均换手率(1.65%)。此外,从年度数据看,创业板市场日均换手率在逐步下降,过去五年的日均换手率依次为17.04%、7.15%、2.98%、3.08%、3.67%和2.84%,交投趋于稳定。 三年来,创业板的投资者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14年9月,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额从2009年的3.56%一路上涨至43%。机构持股比例的大幅上升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创业板发展的认可和对前景的信心。 图1 创业板成指走势对比 三、股价曲折上涨,投资者回报颇丰 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回报是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自创业板指2010年6月1日设立到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指几经起伏,但仍在波折中实现了54.09%的正收益,而同时A股几大指数均为负收益。 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共有359家公司复权后股价高于发行价,仅33家公司股价破发。其中,210家公司最新复权价较发行价涨幅超过100%,投资者实现了较好回报。 与此同时,创业板公司坚持较高的现金分红比。从2009~2013年的五年间,创业板公司合计分红306.3亿元,占累计实现净利润合计额的35.1%,高于深市平均分红比例,用实际行动积极回报投资者。 四、业绩增长支撑股价上涨 创业板指以1000点为基准,于2012年12月跌至谷底585点后持续上涨,至2014年2月最高涨至1571点,表现出波动性大的市场特点。本轮上涨有其合理因素支撑:一是创业板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方向相契合,获得了较高的认同度;二是创业板绩优公司业绩增长迅猛,权重股保持较高的业绩增速,有力支撑了股价上涨。在创业板股价涨幅前20名的公司中,绝大多数公司均有与股价涨幅相匹配的业绩支撑。其中,7家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排名板块前20,14家排名前50。牛股绩优的整体情况进一步展现了创业板合理配置资源,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 图2 创业板历年现金分红情况 五、原始股结构性减持,董监高减持有限 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已有345家公司部分限售股解禁,累计解禁610.18亿股(含送转股,下同),占总股本的58.27%;累计减持212.02亿股,占已解限股份总数的34.75%,占总股本的20.25%。减持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减持104.58亿股,占比49.3%,一般个人投资者减持81.05亿股,占比38.2%,高管减持仅有26.39亿股,占比仅为12.4%。可见,董监高股份减持数量、比例不高。 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已有267家公司上市已满三年,但仅有163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减持股份,减持股份总计23.08亿股,减持金额总计314.63亿元,实际减持股份数量占已解限股份(287.63亿股)的比例仅为8.02%,实际减持金额仅占创业板流通市值的2.31%。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减持规模并不大。 创业板公司成长性分析 一、整体业绩稳步成长 创业板五年来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等严峻外部环境的考验。但创业板公司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收入增长率五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平均收入规模已由2009年的3.05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6.57亿元,增幅达到115.5%。净利润虽经历了2012年的小幅下滑,但在2013年迅速回升,平均净利润达7825万元。 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来看,截至2013年年末379家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累计使用71.89%,募投项目进展情况良好,累计实现效益165.3亿元,促进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 以新兴企业为主的创业板公司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研发投入。2009年至2013年,创业板公司研发强度分别为4.57%、4.63%、5.04%、5.41%和5.72%,高于深市平均水平,呈逐年递增之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使创业板公司保持了较强的盈利能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5%左右,远高于深市平均水平。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创业板公司放眼长远,打造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出较强的成长型和创新型特征。 二、业绩呈分化态势 在板块整体业绩向好的同时,部分优秀公司脱颖而出。在2013年之前上市的355家公司中,13家公司上市后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50%,2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300%。其中,2013年创业板有220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58%;91家公司(占比24%)增长超过50%,30家公司(占比7.91%)增长超过100%,涌现出一批高成长公司。 与此同时,2013年度171家公司净利润低于上市前一年度,亏损公司数量由2012年的12家增加到20家,亏损金额由2012年的18.7亿元下降为15.0亿元。 三、并购重组日趋活跃 随着并购重组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创业板公司积极踊跃谋求外延式扩张。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筹划重组停牌达214次,且呈爆发式增长之势。2013年全年多达81家次,占深市停牌筹划总数的40%;2014年前9个月达102次。其中,已公布方案的128单重大资产重组涉及收购金额733.26亿元。 就重组公司的业绩表现而言,2013年度完成重组的14家深市公司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达到49.03%和78.08%。重组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均远高于创业板平均水平,反映出并购重组对公司业绩的增长具有积极的正面效用。重组实施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规模也分别呈现68.05%和63.23%的增长,借助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和质量得到了提升。在作出业绩承诺的20单重组案例中,有17单重组的标的公司完成了业绩承诺。 创业板公司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资本工具提升收购能力。在已公布方案的128单重组中,平均总交易金额5.73亿元,118单涉及发行股份支付对价,平均股份对价支付金额4.27亿元,占交易总对价的70.9%。此外,2013年创业板公司收购的标的资产平均PE为11.94倍,远低于2013年度创业板市场近60倍PE的整体估值水平。股份支付的大量采用节约了宝贵的现金资源,且上市公司股份的估值远高于非上市标的公司,这使得上市公司得以收购仅依靠现金无法获得的标的资产,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发展速度和空间。此外,6家上市公司联合券商、PE等专业机构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构建“PE+上市公司”并购基金的业务模式,借助机构的专业力量寻找并购标的、设计方案、撮合交易、提供资金支持、降低投资风险。 从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并购主要集中于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和传媒,并购目的主要为产业整合,其中,2013年披露的81单全部为产业整合。创业板公司通过产业升级、市场扩张、技术和人才引进等多种目的的并购重组推动公司做大做优做强。 四、股权激励有效提供智力支撑 近年来,创业板公司面临着较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人工薪酬负担较重,因此股权激励成为上市公司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截至2014年9月30日,创业板已有176家公司推出过股权激励计划,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4.9%;激励对象覆盖23152名核心人员,其中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仅845人,占比仅为3.65%;向激励对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或股票期权共计10.84亿份,平均每名激励对象获授激励股份或期权4.68万份,对上市公司核心人员起到了较好的激励作用。此外,特锐德于2014年7月推出了创业板第一例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来源为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 截至2014年9月末,创业板已有117家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成,这些公司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08%、35.72%和36.07%,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7.04%、30.07%和27.71%,远高于板块业绩增长率。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对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正向激励作用较为明显。 五、股权再融资破冰 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创业板公司需要资金的持续注入。在板块启动的前五年,中小板再融资金额约占总融资规模的20%,而创业板该比例仅为10%。截至2013年末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累计达71.89%,随着募集资金的消耗,部分公司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2014年5月,创业板公司股权再融资制度出台,推出了“小额快速”定向增发机制、发行人自主销售、锁定期与发行价格挂钩等多项新政策,满足了创业板公司的现实需求。截至9月30日,已有50家公司披露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总计发行规模不超过388亿元,其中11家拟采用“小额、快速再融资”,三聚环保的方案已获得证监会核准。蓝色光标披露了发行可转债的预案,发行规模不超过14亿元。香雪制药和西部牧业披露了配股的预案,发行规模分别不超过16亿元和4亿元。 在此之前,非公债是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的唯一手段。截至9月30日,已有28家公司筹划发行非公债,计划筹集资金合计132.9亿元。其中15家实际发行非公债并募集资金共计34.7亿元。此外,2013年10月,创业板公司福星晓晨的大股东发行了首只可交换私募债,发行规模2.565亿元,至2014年7月22日全部完成换股。 创业板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业板在服务自主创新战略,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创业板市场已成为支持自主创新企业的重要平台。392家创业板公司中,368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329家拥有核心专利技术;154家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3家拥有国家863计划项目;37家为国家创新试点企业。2009~2013年,创业板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一直保持在5~6%左右并呈逐年上升,截至2013年底,创业板公司拥有专利17322件,其中发明专利4528件,较上市前均增长了一倍多。此外,创业板还促进了全社会支持创新创业局面的形成,推动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板块中坚力量 创业板聚集了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294家),广泛覆盖于新一代信息技术(113家)、节能环保(45家)、高端装备制造业(34家)、新材料(44家)、新能源(16家)和生物(42家)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板块特色。创业板新兴产业分布契合了我国产业升级的现状,充分反映了现阶段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成为助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在业绩、研发投入及盈利质量上均领先于整个板块。2013年,该类公司收入及利润增长率、毛利率较板块平均水平高出两个百分点,研发强度高出一个百分点,从而使创业板形成了明显的板块特色,创业板着力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在2013年度进一步显现。 三、公司区域分布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创业板地处县、乡级区域的公司有51家,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企业。创业板支持一批城乡支柱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的发展,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同时有力促进城乡区域结构矛盾的解决。此外,中西部地区创业板公司已达75家。创业板通过支持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有效缓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拉动高质量就业 首先,创业板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带动创业创新,加快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改善民生目标。截至2013年年末,创业板公司职工总数为40.2万人,年度职工人均薪酬为6.22万元,分别较上市前增长了112.7%和32.9%。其次,创业板通过支持华谊兄弟、大禹节水、蒙草抗旱等一批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公司发展,推动我国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制度建设情况 一、市场基础制度日趋完善 创业板运行五年来,各项基础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更加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特征需求和产业规律。为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我所推动创业板在准入门槛、再融资、退市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优化。其一,积极配合和推动创业板IPO制度改革,降低财务准入门槛,取消了盈利增长要求;其二,推进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其三,构建有创业板特色的再融资制度,率先实行小额快速再融资;最后,明确创业板公司任何阶段都不允许借壳,净化市场环境。 二、行业披露指引增强信息有效性 部分创业板公司属于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差别较大,投资者对此类企业所披露信息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从行业角度进一步规范、细化创业板信息披露要求,我所在广泛征求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意见的基础上,选择广播影视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为试点,于2013年1月发布了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和第2号。在首批行业披露指引发布并实施后,我所再次选择互联网、节能环保、光伏以及固体矿业四个行业,起草相关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的初稿,并向上市公司和机构等广泛征求意见。 三、信披直通车全面实施 自创业板试点信息披露直通车以来,试点实施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试点公司的披露效率和披露质量。2014年1月13日,相关公告类别调增业务上线,直通车公司范围扩大为信息披露考核为A、B、C的公司。截至9月30日,直通公司数量达352家,直通公司占比达到90%;直通公告类别由187项增加至378项,可直通公告占比达到58%;调增业务上线至9月30日,直通事件占全部信息披露事件的比例为76%。通过整体推进信息披露直通车,有利于培育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意识和水平,督促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形成市场约束和自我规范,提升监管效能。 四、交易所监管措施逐步公开 创业板一直将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2014年,创业板数家具有典型意义、较受市场关注的重点公司,公开披露了交易所对其发送的年报问询函及公司回函,有效回应了市场质疑。2013年,创业板开发了IPO信息查询专区,便于投资者查询发行信息,建立健全对询价对象的市场化约束和监督机制。此外,创业板还开设了专门的窗口,向市场公开深交所的监管措施、业务办理进度和公司承诺事项及履行情况等信息。 五、投资者交流渠道渐趋完善 创业板一直致力于搭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有效的沟通平台,包括借助基于Web2.0技术的“互动易”平台,开展投资者开放日活动等,力促双方之间的理解信任,在保障投资者知情权和强化市场约束同时,也着力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截至2014年6月25日,深交所“互动易”日均访问量39万次,注册用户17万,影响力逐步扩大;同时,积极开展了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活动,涉及创业板公司达49家,中小投资者借助机构的专业视角了解公司,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度,培育其价值投资的理念。 六、违规处分和投资者保护净化市场环境 创业板自启动以来,我所就高举严格监管的旗帜,大力开展诚信建设,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积极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2012年9月,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件曝光后,我所迅速启动纪律处分程序,先后两次对上市公司、全体董监高进行了公开谴责,2013年3月更是公开谴责签字的保荐代表人和注册会计师,首开资本市场公开谴责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先河。 海联讯虚假陈述案件曝光后,我所协调各方积极推进投资者补偿方案。2014年7月,公司当事股东宣布出资2亿元设立海联讯虚假陈述事件投资者利益补偿专项基金。截至9月30日,完成有效申报、与专项补偿基金出资人达成有效和解的适格投资者人数为9823人,占适格投资者总人数的95.70%。该赔偿方案为我国资本市场首个由上市公司股东主动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例,对建立民事侵权主体主动赔偿机制意义重大。 创业板的最大机遇来自中国经济转型,它为创业板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创业板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五年来的风雨兼程,众多创业板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我们需看到创业板基础制度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未来,创业板市场仍需迎难而上,大力完善各项市场基础制度,持续深化对创新、创业的示范、引导作用,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践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创业板成立五周年报告_创业板上市公司论文
创业板成立五周年报告_创业板上市公司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