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海宁
武警政治学院200070
摘要 职业倦怠作为客观存在,已经成为许多职业中积极行为的障碍。武警部队长期战斗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的一线,其复杂的任务环境和高强的工作压力,致使部队基层干部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心理管理 基层干部
伴随武警部队使命任务不断拓展,维稳处突、抢险救灾、重大活动安保频率越来越高,许多部队连续转战,长期在紧张艰苦、动态条件下遂行任务,军人压抑、烦躁、紧张、消极等不安全、不稳定情绪增多,职业倦怠感加重。尤其是长期战斗在执勤、训练第一线的基层干部,各种实际问题尤为突出,诱发职业倦怠的概率要远大于其他人群。
一、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危害
目前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从业者)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长期伴随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源自一种心理疲劳。
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情感衰竭。情感衰竭是指个体由于工作的情感要求过多而带来过于疲劳的感觉,是职业倦怠最明显的症状表现。二是去人性化。又称愤世嫉俗,指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同事和工作对象。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消极地评价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自我效能感降低,积极性丧失的倾向。
(二)基层军官职业倦怠的危害
职业倦怠发生后,不仅给个人的身心健康、工作进步、家庭和睦带来不同程度危害,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给集体安全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基层干部在发生职业倦怠后,在生理上常会产生疲劳、嗜睡、失眠、健忘等一系列的躯体化症状并诱发一系列疾病。在心理上则会出现紧张、易怒、自我封闭、意志消沉,个别人还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会引起精神疾患,甚至自伤和自杀行为。二是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基层干部发生职业倦怠后,常常会变得离群索居,或是暴燥易怒对周围人的攻击行为加剧,严重者甚至会做出打骂体罚战士、侮辱同事、冲撞领导等不理智的行为。倘若倦怠情绪带回家,还会使家庭冲突升级,导致夫妻关系紧张,严重者会造成家庭破裂。三是导致个人职业危机。职业倦怠使一些基层干部处于长期的生理和心理损耗状态,容易引起各种疾病,严重影响了基层军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进取精神逐渐消耗殆尽,放弃职业奋斗,导致职业危机。
二、基层干部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
引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诱因复杂多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差异是引发基层干部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
心理差异主要是指自尊、内外控点、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会使他们在面对相同的压力情境时表现出不同的心理耐受力。自尊主要来源于他人对自己态度和评价。自尊水平与工作倦怠感有很强的相关,自尊水平低的人,职业倦怠感会更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个人相信内外控点也是影响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因素。个人如果认为大部分事情是自己行动的结果,属于相信内控点,如果认为大多数事情都超出自己的控制,则属于相信外控点。研究发现,相信外控点的人更容易感到职业倦怠。
(二)社会环境是引发基层军官职业倦怠的外在原因
近年来部队工资水平虽然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地方一些较高收入群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军人职业又是一项充满巨大压力和风险的职业,军人常常处于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上,人们总是希望在各种危机事件中军人能奋不顾身地冲在最前面,成为社会道德规范的楷模,并且不允许他们犯任何错误。这种近乎“完人”的职业道德要求,加之部队环境的封闭性、艰苦性、危险性,更容易使部分干部在对比中迷失自我,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引发职业倦怠感。
(三)工作压力是引发基层军官职业倦怠的中介因素
基层在部队建设系统中的末端地位,使之成为部队大量繁重工作的集结点,各项工作都要在基层落实和贯彻。基层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各项经常性和临时性工作都要靠他们去组织指导和贯彻实施,再加上事故安全一票否决的安全责任压力,使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超负荷状态。长期处于高压工作和生活状态,必然损害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诱发心理上的极度疲劳。
三、加强心理管理缓解基层干部职业倦怠
心理管理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借助各种媒介,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实现组织目标来实施管理。加强基层干部心理管理,增强其抗压心理素质,能够有效预防和缓解其职业倦怠。
(一)心理管理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心理管理理论认为,对人的管理不能只注重下达任务、一般号召、满足物欲等低水平的操作,更应该关注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真正调动人内在动力,激发其积极的组织行为。有意识的运用间接的、隐性的心理管理,通过影响被管理者的心理变化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能,这样不仅能影响被管理者当前的表现,而且还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因而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管理来预防和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的几率和危害。
(二)心理管理要求管理者帮助基层干部心理调节
很多基层干部之所以会发生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不能很好的自我调节有关。管理者应该帮助不善于自我调节的基层干部及时调节不正常、不健康的心态,以达到对其行为的把控。
首先,管理者可以帮助基层干部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职业期望过高与实际发生冲突时,就容易诱发职业倦怠。因此,管理者应当帮助基层干部正确职务晋升、个人发展定位,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这将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其次,管理者应该帮助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很多基层干部之所以会发生职业倦怠,很多也与不能正视挫折、积极适应挫折有关。管理者应该帮助基层干部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认识到挫折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挫折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一方面阻碍了人的目标的实现,造成了痛苦、失望、悲伤等不良情绪,但只要能正确的积极的看待挫折,挫折又能使人接受教训、增长知识、丰富经验、磨练意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再受挫折。
再次,管理者要帮助基层干部及时宣泄情绪。有的基层干部不善于自我宣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理智行为的发生。管理者应该帮助基层干部把一些消极情绪如愤怒、恐惧、悲伤等及时宣泄出去,对于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克服职业倦怠是十分有帮助的。
(三)心理管理要准确把握和调节基层干部的需求
需求理论中明确,人的需求对其行为起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然而现实中不是人的所有需求心理都能得到满足,有需求和不能满足永远是一对矛盾。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求管理者在针对基层干部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基层干部的需求层次和特点,有效调节基层干部的不同需求,较好的实现其需求心理的满足,从而防御和降低职业倦怠发生的几率和危害。
论文作者:邹海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0
标签:倦怠论文; 职业论文; 基层干部论文; 心理论文; 管理者论文; 挫折论文; 需求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6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