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2012(上海):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论文,传统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2012上海测试结果已于2013年底发布,从PISA2009到PISA2012,上海在以阅读和数学为主项的两个轮次测试中都获得第一,引起世界瞩目。PISA2012阅读素养测试包括两个项目:纸笔阅读测试(必修)和计算机辅助的数字阅读测试(自选),上海选择参加了上述两个项目的测试。作为PISA2012测试中大规模基于计算机的全球阅读比较测试,其测试结果对今后全球阅读教育的走向具有风向标的作用。现依据所公布测试数据、试题及阅卷情况予以分析。 一、PISA数字阅读测试的内涵理解 PISA对“阅读素养”的定义为:是指为了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而对书面文本的理解、运用、反思和参与。 针对上述定义,PISA2012做出了如下理解描述:阅读素养包括一组广泛的能力,从基本的解码,到字词、语法、语言和文本上的结构和特征,到关于世界的知识;它还包括元认知能力:在处理文本时意识到并运用各种适当策略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2012的定义描述强调的是能主动运用相关策略来处理文本的元认知能力。而这正是PISA数字阅读测试的主要测评指向。 PISA中的数字阅读,针对的是电子媒体文本。是在计算机辅助的测试条件下,运用导航技术,在动态的链接数字文本中主动搜索和重新组织信息并用以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测试要求测试者在基于现实的虚拟情境下迅速访问文本、整合文本、评价文本,它实际上是测试者阅读与写作的双重能力的体现。 二、PISA数字阅读测评框架的描述 PISA2012测试的整体认知领域测评框架是围绕问题解决的背景或情境、知识内容、问题解决过程体现的能力三个方面来设计。数字阅读测试作为阅读素养测试中的一个项目,其文本选择是在阅读素养的整体测评框架范围内进行。 1.整体测评框架描述 与PISA2009测评框架相比,PISA2012框架有一个不起眼却是极其重要的变化,就是“文体类型”领域在原有5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交流”。这个变化的指向是耐人寻味的,它意味着PISA今后的阅读测试将在坚持原有情境设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阅读主体在测试过程中与文本的即时互动,而实现这一功能的最佳途径就是计算机辅助的数字阅读。 伴随着框架内容的变化,PISA2012对定义中的关键词也做了必要阐释。“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增长知识、发挥潜能并参与社会活动”旨在强调全面覆盖阅读素养发挥作用的各种情境。“理解、运用、反思”是与阅读和认知的关键要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解”指的是读者从文本中建构意义。“运用”指的是应用文本中的信息和观点来完成当前的任务和目标,或者强化或改变意见。“反思”指的是读者要把他们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思想和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运用文本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利用外部参考框架对文本本身进行判断。“参与”指的是阅读的动机,由一组情感和行为特征组成,包括对阅读的兴趣和喜爱,对阅读内容的控制感,参与阅读的社交活动,以及多样而频繁的阅读实践。 2.数字阅读测试文本的描述 我们将PISA2012所有数字阅读试题的测评框架要素呈现如下: 根据表2可知,19个文本测试题中,按文本形式分,多重文本15个,占79%,非连续型文本2个,连续型文本1个,混合文本1个,三者加起来占21%。从文体类型来看,描写性文本和交流性文本均为4个,分别占21%,说明性文本6个,占32%,议论性文本5个,占26%。从应用情境来看,个人情境6个,占31%,公共情境10个,占53%,教育情境3个,占16%。从统计数据发现,与纸笔测试中连续文本和非连续文本占主导地位不同,数字阅读文本中多重文本占绝对优势,成为最典型的文本形式,与此相对应,应用情境中的公共情境比例明显增多,文体类型中的叙述类文本则完全消失。 再来看阅读能力。按照阅读测试框架对阅读能力的划分,表2中属于访问与检索的共有4题,整合与解释的共有7题,反思和评价的则为3题,除此之外又增加了综合认知,有5题,这种变化与上述多重文本的主导地位是相对应的。 将表2与上文中表1对比发现,数字阅读测评与纸笔阅读测评最大的差异是文本环境的出现。这里的文本环境所指向的是测试者在基于计算机辅助情况下的测试状态,即单纯的答题写作还是根据不同链接文本的信息形成互动。从测试题统计来看,基于写作的13个,占68%,根据信息互动的5个,占26%,写作与互动混合的1个,占6%。 综上分析,由于电子文本不是简单线性的排列,而是一种立体的链接,需要测试者掌握熟练的导航技术来进行快速浏览,其文本呈现必然是连续与非连续文本交杂的多重文本状态,文本内容是动态的,边界是模糊的,涵盖着各种重构的可能性。内容的不确定性和PISA对应用能力的考量,必然使公共情境的文本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阅读者的能力要求不可能是单一的,需要的是一种基于写作和阅读技能的综合建构能力。 三、测试结果描述与分析 PISA2009和PISA2012,上海学生的阅读纸笔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556分和570分,成绩提高明显。两次测试分别领先排名第二的分数为17分和25分,按照OECD相关专家研究,以PISA2009为基准,估算出1年的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分数差异大约相当于PISA阅读量表上的39分,以此推算上海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的领先幅度是很惊人的。 与纸笔测试的遥遥领先相比,此次上海在数字阅读上的表现并不突出。从公布数据看,上海总体平均成绩为531分,在32个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在新加坡(567分)、韩国(555分)、香港(550分)、日本(545分)、加拿大(532分)之后,比纸笔成绩低了38分。将其与纸笔测试合并量表计算,上海为550分,排在新加坡(555分)之后,但没有显著差异。对比纸笔测试,上海79%的学生在数字阅读上的表现低于根据纸笔测试预测的值。 相比PISA2012纸笔测试水平量表的7个精熟度水平,数字阅读测试只有4个精熟度水平,列表如下: 根据上表发现:有7.9%的参测上海学生低于2级精熟度水平,这表示基本没有数字阅读能力,仅次于加拿大。有12.5%的参测上海学生高于4级精熟度水平,达到未来高端人才的要求,与新加坡差距14.3个百分点,在位列前6的国家(地区)中排名最低。 在PISA2009与PISA2012的纸笔测试中,也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上海学生阅读精熟度达到6级水平的比例两次测试均低于新加坡,且落后幅度在增加(从0.2%到1.7%);二是阅读精熟度低于2级及以下的比例两次测试都是最低的。 根据国际经合组织对水平量表的相关内涵界定,通过上述两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上海在具备知识经济时代所需领袖能力的高端人才比例不如新加坡,在具备成为未来社会世界级产业工人的高端人才比例也不如新加坡,而且这两项差距在拉大;二是上海有效地保证了绝大多数人都能达到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阅读能力要求,但数字化阅读能力的提升还有一定的空间。 四、上海学生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多重文本相关信息的综合能力 数字阅读测试的文本以多重文本为主,在测试中需要不断通过导航寻找链接文本,隐含着对测试者的检索能力、文本加工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就对测试者的信息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此次测试已公开的文本《瑟兰》为例: 开启电子邮件的收件箱,阅读伟明寄给家强的电子邮件信息。 点击“回复”,写一封家强寄给伟明的回复信。在回复中推荐购买哪一场音乐会的门票(12月5日或12月12日)。根据音乐会的简介,说明为什么这场音乐会更值得欣赏。 点击“发送信息”,发送回复。 注意:学生可将回复写在伟明发送过来的电子邮件信息内容之前或之后,或者是电子邮件信息空白处的任何地方。 综合性:在对几个文本所获信息进行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撰写并发送电子邮件信息 访问与检索:通过一系列网页链接找到两项事物 整合与解释:发展解释能力,比较与对照两种观点 反思与评价:对文本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 对题目中的题旨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对应于纸笔测试,数字阅读测试对测试框架中三种能力的测评要求进行了细化:“访问与检索”需要对网页之间的链接搜索能力;“整合与解释”则要求对两种不同观点和内容的比较和对照,提出广义的理解观点;“反思与评价”主张在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展开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评价。由此可见,数字阅读注重的是对测评框架中三种能力的综合考查,考查学生在不同网页的链接中搜寻、辨析和综合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己的推断来评价文本的质量。 从阅卷情况看,尽管《瑟兰》只有两个文本的链接,信息量也较小,属于多重文本中较为简单的一类,但学生答题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不懂得通过一系列网页链接在不同的网站中找出需要的数据;不善于对系列和非系列性表格中所呈现的数据进行对照和比较;无法很好地对两个网页的信息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这说明上海学生缺乏对多重文本的信息综合能力,在已经公开的三个测试文本中,属于综合能力测评题型的有2题,得分率分别只有63.4%和57.7%,而访问与检索能力题型4题中有3题得分率超过90%,这确实令人深思。笔者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PISA阅读素养测试评价的是广义的阅读素养,是把阅读作为生活、工作和学习新知识的工具,重视大阅读的实践功能性、应用性和综合理解能力,以便学生按照对社会和劳动力市场对能力要求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我们的学生习惯于以掌握技能、知识为取向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对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表现性测评方式还显得非常陌生。 2.对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测试情境缺乏适应性 PISA纸笔测试中的情境不是指文本所涉及的场景或背景,而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用的情境,换言之,即作者的写作用途或作用。而数字阅读测试强调的是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的特定场景中对材料的阅读,显然,数字阅读测试的情境与学生基于语文阅读文本中的情境相距较远。这与数字阅读的测评目标一致,它评价的不仅仅是语文阅读,而是把阅读作为探寻新知识、参与未来生活及投入公共活动的媒介。 从PISA2009测试数据看,上海学生在教育情境方面得分率比OECD高7.8%,工作情境高13.8%,个人情境高12.6%,公共情境高6.6%。相对来说,上海表现最好的是工作情境,表现最差的是公共情境。而PISA2012数字阅读的测试情境恰恰是以公共情境为主。从阅卷现场看,学生答题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情境的理解很陌生;对信息的搜索和整理无条理;思考是片段式的,缺少整体性;在语言表达时却又追求不必要的完整性,缺失了关键信息。主要原因除了对虚拟阅读环境的不适应外,另一个原因是此次数字阅读测试中基本都是多重文本,而这些多重文本由于情境的关系,基本都是以非连续文本的形式呈现,而PISA2009测试数据就已经表明,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阅读上的表现明显落后于连续文本,其分数差距在东亚国家中是最大的。 五、反思与应对 1.加强比较研究,实现阅读理念上的嬗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高度交互融合、创新与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移动终端、自媒体)。以移动终端、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型载体的出现,以数字化、远程化、定制化为代表的新教育理念的诞生,使我们再也不能从静态的角度去理解阅读,而应该将其理解为在终身学习框架下,在各种情境交互作用中建构的一种可增长知识、技能和策略的能力。在这种理解下,以敢于质疑、敢于颠覆为特征的批判性思维将具有异乎寻常的价值。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跨越信息时代的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是首先在于人们对原有理念和认识上的突破。 我们必须借助两次PISA测试的契机,通过对国际阅读测试与上海本土阅读测试的比较研究,认清数字阅读对整个基础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影响,实现从传统阅读向数字阅读理念上的嬗变。 2.加强学习理论研究,关注男女性别差异 进入海量信息的数字化时代,男女生学习差异成为国际教育评价中的热点。PISA2009测试中,上海男生纸笔阅读成绩比女生低40分,OECD平均值为男生比女生低39分。在东亚周边国家和地区中,上海的性别差异是最大的。而到了PISA2012,上海男生与女生的纸笔阅读差距缩小为24分,且低于OECD平均(38分),数字阅读男生与女生的差异仅为10分。对于这种差异变化,需要加强学习理论的研究,通过更多测试数据的积累,在未来的研究中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 从PISA2012反馈出的另一个问题,是男女生在精熟度水平的高端和低端存在着显著差距,其背后所反映出的男女生学习现状和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角色定位变化同样应该引起我们反思。 3.加强课程研究,形成基于课程的教学理解 进入二期课改深入阶段的上海语文教育,其主题从“教什么”“怎么教”转向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两次PISA测试则向我们提出了“为什么教”的问题。今天的课堂已经从基于教学的理解转向基于课程的理解,如果说教学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那么课程应该是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从课程的视角重新观照自身,基于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通过持续性的对话和表现性任务,使他们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高水平的认知活动,从而真正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 4.加强顶层设计,修订和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两次PISA测试,使我们认识到:要使我们的阅读教学和阅读测评具有公信力,从而达到提升社会整体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目标,就需要建立符合测试需求的阅读测评框架,从不同的阅读目的出发,设置阅读情境,关注阅读活动过程,建立相对清晰的测试关注点,描述阅读活动中不同的心智特征和水平,完整体现阅读能力的基本结构。 我们应努力改变当前阅读素养的培养主要承载于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电子化阅读条件,在学校教育中扩展阅读的范围,大力普及推广有效的阅读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推进国家阅读能力建设。 应该借鉴国外将阅读作为一项全民性运动推进的做法,从近期而言,应在课程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标准修订中明确提出对数字阅读素养的要求,数字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应形成互补,并积极尝试数字阅读测评。同时应在可能的将来,对相关教材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非连续文本的阅读篇目和阅读要求。在相关教研活动中,要强调注重教学中的情境运用,并将这一问题的研究纳入整个语文课程的研究。从长远来看,应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习表现性水平等方面对阅读能力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科学界定、分解和细化,依托上海绿色指标学业质量测试,以上海历年来参加教育部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数据为依据,建立上海学生学业水平的阅读测试数据库,完成以数据为依托、基于标准的上海学生阅读测评框架的建立,从而为未来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提供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 编辑手记:如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很大程度上已经离不开数字化阅读,数字化阅读能力已然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PISA2012年阅读测试就专门进行了数字化阅读测试,我国上海参加测试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够理想。本文作者系统介绍了该项测试的具体内容以及上海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比情况,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PISA的阅读测试内容虽然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但是学生数字化阅读能力不高,语文学科难辞其咎。正如作者所提出的,我们的确应该思考阅读理念的更新和语文课程内容的完善,着力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能力。PISA 2012(上海):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_上海论文
PISA 2012(上海):从传统阅读到数字阅读_上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