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小孩骗术大解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骗术论文,小孩论文,大解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件回顾
我带着9个月宝宝在楼下玩,小家伙坐在小车上,周围有好几个本楼的老太太带着孙女或孙子玩。突然又走来一个大约50岁出头的妇女,收拾得干净利索,笑嘻嘻地逗我家宝宝,小家伙开心地回应。然后她就要抱宝宝,我急忙说:“别抱吧,怪热的,小家伙怕生!”虽然我上前阻拦,但她还是把宝宝抱起来了,宝宝也伸出小手让她抱。这个人并没有像其他抱孩子的人一样凑在一起,而是转身走向附近停放的一辆汽车,嘴里说着:“宝宝看看大汽车。”我下意识地拦住她,坚持把宝宝接过来。回家后我越想越不对劲,觉得疑点很多:
1.这个人面生。
2.我一直很坚决地反对,她还是不识趣地要抱宝宝。
3.她抱起孩子就想往远处走。
4.那辆汽车也是刚刚停在那里不超过1刻钟。
5.除了带孩子玩的人,一般没有成人单独到这个地方来玩。想着想着,冷汗就出来了。以前听说过在公园中有人抢孩子,难道竟然跑到家门口来抢了?如果真是这样,她抱着孩子往车里一钻,司机开车就跑,我岂不是只有傻眼的份了?
不能说这位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当妈的哪个不怕拐小孩子、抢小孩的事件,但谁也不知道骗子们都会使用什么伎俩?伪装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请来对这类事件很有经验的刘警官,揭破骗子们常用的诡计。(因为种种原因,刘警官的身份不能在杂志中展现,敬请谅解)
拐小孩、抢小孩的事件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生的几率比较高,大城市相对比较少,在这里介绍一些相关信息,但并不希望大家因此变得害怕和焦虑。
现在的骗子都会做什么伪装?又惯用哪些伎俩呢?
1.很多骗子会一直对你笑脸相迎,使你放松警惕,让你以为他只是想跟孩子玩,然后趁你不备或反应不过来时把孩子抱走。
2.还有些骗子习惯使用摩托车,妈妈抱着孩子在路边走,摩托车后座上的人飞车抢走孩子。
3.骗子也喜欢隐藏在购物场所,比如超市或菜市场。父母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去菜市场,大人在挑水果,两分钟后回头再看孩子已不在车里了。
4.老人带着孩子准备坐火车回家,在火车站遇到个老乡,他乡遇老乡感觉特别亲切,热烈交谈半小时后就把孩子交给老乡手里,自己整理了一下行李,老乡转眼没了踪影。
5.最恶劣的行为是进到家里直接把孩子抱走。家住一楼,开着门通风,老人和孩子在厅里玩,两个人冲进家里,一人把孩子抢走,另一个人堵在门口不让老人追出去,老人呼叫也没人听见。
6.有时候你身边就有坏人。有一个妈妈开了一家小超市,工作时也把孩子带在身边。超市新聘请了一位看似可怜的员工,没有留身份证,那天那员工说带孩子去公园玩,结果一去不回。
如果孩子迷路了……
你可以教他记住下面这些简单容易记忆的词,即使当时他很害怕很紧张,也不会把他们忘记。
●原地不动。教会孩子一旦意识到自己走丢了,应该站在原地不动(除非那是马路中间)。然后再向他解释“妈妈会回到最后一次见到你的地方找你,如果你到处乱走去找妈妈,那妈妈回来后就找不到你了。”还要告诫孩子,不要和他不认识的人去任何地方,如果遇到像商场里的保安这样的叔叔,可以和他一起等着妈妈回来。
●看。教会孩子站在原地观察周围的情况,努力寻找妈妈或其他看护人的身影。尤其注意带着小朋友的阿姨,妈妈可能就在她们旁边。
●听。让孩子注意听周围的声音,比如是不是听到妈妈在叫他的名字,或者商场的广播里是不是在说妈妈正在找他。
●呼救。一旦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或听到妈妈在叫他,就要大声叫“爸爸,妈妈”。告诉孩子,呼叫的声音越大,说明他越有勇气,那些坏人就不容易靠近他。
针对这些骗子和骗术,父母需要做好必要的预防:
1.除自己家里人外,不要轻易把孩子单独交给别人,包括雇工、老乡、新认识的朋友等。
2.不要以为抢夺孩子的人一定是恶狠狠的,有些骗子总是笑脸相对,披着“和善”的外衣,有的为达目的,甚至可以在身边潜伏一段时间,目的就是要你麻弊大意,放松警惕,寻找机会下手。
3.尽量少带孩子到没有安全措施的公共场所去,实在要带出去,应由有社会经验的成人带着,而不是小保姆。
4.带孩子的时候一心不能二用,不要买东西、看报纸、聊天,放任孩子在自己身边睡觉或玩。
5.家里门要时刻关好,不是家人或很熟悉的人不能开门;开门通风时,要把纱门锁好。
6.抱着孩子走在大路上尽量往里靠,不靠路边走,而且最好使用婴儿专用的背带,将孩子挂在胸前。
对大一点的孩子,骗子还会使用这些小伎俩
●假装救助:这是坏人最常使用欺骗的方法,他们会利用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心。比如“你能帮我一起找我的小狗吗?”
●恐吓:坏人会利用孩子害怕的心理吓唬他:“你看上去很像刚才用石头打我的小孩,快点跟我。走!”
●糖衣炮弹:“我想去买糖吃,你吃吗?”馋嘴的孩子就这样上当了。
●编造事故:“孩子快跟我走吧,你妈妈被车撞了,我带你去看她。”也许你觉得这个谎言很幼稚,但孩子通常会确信无疑,因为妈妈是最重要的。
除了针对骗子采取的安全防范,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安全规则也可能存在误区,需要更换。
误区1:经常跟孩子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不解释什么是陌生人。
更换理由:“陌生人是什么样啊”孩子会有这样的疑问。他可能认为警察就是陌生人,因为他从没和警察接触过。同时,他可能认为邻居不是陌生人,可以亲近,因为他每天都能见到,即使他们之间从未说过话。
升级版安全措施:先了解孩子所认为的“信任的人”是谁,然后正面告诉孩子,在他需要帮助时可以求助于哪些人:比如穿着制服的警察叔叔,商场里佩戴员工牌的卖东西的阿姨或叔叔,报刊亭里卖报纸的老爷爷或老奶奶,或者其他小朋友的妈妈。
误区2:在孩子的衣服、书包或其他东西上贴上身份卡。
更换理由:如果有坏人看到缝在他衣服上的名字,就会有意接近他,叫他的名字,这样孩子就可能觉得“这个人认识我,应该很可靠”,接下来就是跟着他走。
升级版安全措施:如果一定要给孩子贴上身份卡,最好把它放在孩子衣服内侧,而且不要把详细信息都写上,只写孩子名字中的一个字就可以。或者构思一些只属于你们的记号,比如一个心形图案,一颗小星星或三个小圆点。这个方法既能确保你辨认出孩子的衣物,又不会泄露你们的私人信息。
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用他最喜欢的方式给他进行安全教育。
《我的第一本安全护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讲述了与孩子有关的各种安全问题,让孩子在看故事的同时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危机,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除了这本,整套书列举了日常生活中潜藏的种种危机,比如迷路走失、交通事故、高楼坠落、校园暴力、绑架勒索、性侵害……比较适合五六岁的大孩子。
《小兔汤姆系列——汤姆走丢了》汤姆和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可是,一转身,发现妈妈不见了!汤姆到处跑,到处找妈妈……汤姆走丢了。在一群陌生人中间,汤姆很害怕,哭了起来。如果真的一不小心遇到了这么让人害怕的事情,该怎么办呢?给孩子讲讲汤姆的故事吧。他们应该懂得一些基本的知识,以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譬如,要努力使自己镇定,要寻求大人的帮助……他们也应该懂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不要太紧张,积极面对就好。
《贝贝熊系列——对待陌生人》我们告诫孩子要提防陌生人。可当孩子对陌生人充满了恐惧和敌意,那真的是我们期望看到的结果吗?书中,熊妈妈用一篮苹果做了解释。让孩子知道:陌生人中只有个别的可能不好,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恐惧,只要做到和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另外,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自己制定的安全原则,也可以让孩子拿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