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论文_李时英

探究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论文_李时英

【摘要】地质灾害是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产生地质灾害的原因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由于我国的水文地质因素较为特殊,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本文对水文地质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地质灾害受水文地质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1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靠我国的独特地理地貌,但广阔的天地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其中,受地质灾害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其中,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很大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水文地质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简析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 简析水文地质因素诱发地质灾害原因

要明白水文地质因素为什么会诱发地质灾害,首先应该清楚水文地质因素的真正含义:其主要指的是地下水通常会储存在底层空气中,进行不同方式的变化和运动。这种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可以用作城市、工矿、农业用水,共分为岩石裂隙、溶洞水、孔隙等资源。

正是这种重要的水资源,往往会应为不当利用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因为人类的不合理的利用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进一步诱发大面积的地面发生沉降。

那么为什么水文地质因素会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呢?通常造成地质稳定性差的一个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基变形,而水文地质因素是导致地基变形的罪魁祸首。地基软土触变特性的基础上存在着孔隙 水压力,在加载该类地基的时候,由于该地基本身存在的孔隙水压 力及剪切力作用,因此地基变形的存在就造成了地基不稳。[1]

3 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

3.1 引起软土地基变形

水文地质因素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引起软土地基变形。基于工程软土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和压缩性等特点,综合考虑其透水性、软土结构稳定性等性质,软土极易受到地下水运动的影响,故而水文地质因素容易一起软土地基变形,对软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软土的灵敏度、压缩性、透水性、稳定性等性质又决定软土一旦受到地质运动的影响,很容易破坏软土的结构,致使土质结构强度降低,最终使整个土体结构被破坏,更加加深受到水文地质因素影响而产生软土地基变形的影响。

3.2 引发砂土液化

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不光体现在引起软土地基变形上,它同时还会影响砂土的液化程度。砂土液化现象也就是说在临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影响下,饱水的疏松粉末和细小的砂土瞬间被破坏,呈现出液化的现象。出现砂土液化现象的影响就是会致使超孔隙水压自下向上运动。同时,受砂土本身具有较差的渗透性等特殊性能影响,致使地下水会不受阻碍地溢到地表,更严重的是会发生冒砂等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

3.3 造成地面沉降

近几年,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能够造成地面沉降这一方面。影响地面沉降的发生有两个主要因素,其一为自然因素,比如说地质构造运动、地震、海平面上升等自然情况的出现;其二为人为因素造成的地面发生沉降。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地下资源,如地下水、油气资源等,致使地面发生沉降。其中,人为因素是造成地面发生沉降的主要原因。特别的,地面的沉降速率与开采地下水的速率息息相关,最终形成地面沉降层位与开采量相对应的结果。因此,地下水位下降会带来各种附加影响,过度开采地下水所带来的影响会逐渐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3.4 岩溶塌陷

除了上述三个影响结果的出现外,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产生的最特殊的影响结果就是岩溶塌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是必须要存在开口型溶洞或者溶隙的特定碳酸盐岩,并且松散覆盖层还要达到厚度要求。这些前期条件的需求都会改变地下水的动力条件,从而影响地下水运动的平衡稳定性。相对水文地质因素来说,造成岩溶塌陷的主要原因就是上述的开口型溶洞受到巨大的水流冲刷,严重的破坏了原来存在的特定碳酸盐岩等地质条件,影响溶洞底层结构的牢固性,最终出现岩溶塌陷的现象。[2]

4 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针对上述种种由于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软土地基变形、砂土液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必须要提出相对应的治理措施,才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特别的是,我们必须在了解地质灾害相关规律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

4.1 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资源

从上述的几种诱因不难看出,种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大部分都是由认为因素所引起的,因此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资源可以有效地抑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首先,我国水利开发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进行全国的地质结构了解,以进行相应的地下资源利用,特别是地下水资源。因为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对地质结构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其次,如果在利用的过程中不合理、不正确也会制衡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都需要按照开发地实际地理位置和实际的地质结构环境来决定,以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经过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采用的科学的开采方式,不仅能够对地下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能够维持地表结构自身的稳定性,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地下资源和利用方面,要有相关的理论支持,根据科学的理论支持,我们可以合理的对各个区域的地下水位进行有效地均衡,规避地质灾害对地质结构产生的强烈冲击,确保相对稳定的地表结构。

4.2 合理监控、预防地质灾害

在改革开放后,受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频发,并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因此,将地质灾害扼杀在萌芽之前,预防损失的出现最好的方法。现阶段,应该树立“预防为主、致力为辅”的预防地质灾害发生的理念,在事故形成的初期甚至是还没有发生事故之前就进行相对应的监控措施,并且拿出合理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预防治理措施,可以使得灾害产生后,减少甚至消灭灾害对于生命安全、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4.3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政策

现在几乎所有的有水文地质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除了因为没有进行有效地预防或监控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事故发生之后没有制定好相应的合理的应急方案。随着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政策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很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地点已经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立起一套有针对性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本地地质灾害的的实施方案。[3]

5 结束语

由水文地质因素影响发生的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制衡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生,因此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代经济能否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步。出于地质灾害受很多认为因素影响的原因,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地下资源,不仅确保地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可以避免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引起的地质灾害。另外,还应该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设计出适应于地质灾害发生地的特别方案,以确保将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减少到可以承受的范围。如何能消除地质灾害的影响,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文刚.试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7(19):236-237

[2]张宝君.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能源与节能,2015(2):97-98

[3]刘淑荣.谈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山西建筑,2014(1):95-96

论文作者:李时英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  ;  ;  ;  ;  ;  ;  ;  

探究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论文_李时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