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459000)
摘要:目的 探究CTA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于我院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 46 例,实验组26例,通过 CTA 结合导航技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资料,其中脑膜瘤 11 例,胶质瘤 4 例,脑动静脉畸形5 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6 例;对照组20例,脑膜瘤9 例,胶质瘤 4 例,脑动静脉畸形4 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3 例。用传统外科手术法。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配对t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案手术成功系数。实验组术前CTA重建颅内病灶周围血管脑组织及颅骨图像CTA采集的图像与 Brian lab 导航系统融合设计手术入路,术中实时指导手术。结果 两者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logistic回归显示实验组权重更大,脑膜瘤达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7例胶质瘤脑动静脉畸形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均镜下全切除。结论 CTA 结合导航技术能提供无创,准确的神经影像信息,指导颅内病灶切除,同时保护脑血管及脑组织,对神经外科手术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术;神经导航;神经外科手术
前言
常规影像技术CT、MRI、DSA 以及B超难以完整显示颅内病灶与周围血管,脑组织,骨质三者之间关系[1,2]。对神经外科手术指导存在一定局限若术前完整掌握病灶毗邻结构的立体解剖关系术中实时指导定位病变 能为神经外科手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提供保证[3]。本实验将就 CTA 结合导航技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29例,女27例,年龄32-65岁,平均41岁,脑膜瘤20例,胶质瘤8例,脑动静脉畸形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9例。
1.2 方法
1.2.1 CTA 检查 使用 Philips Briliance 16 排螺旋 CT 扫描仪和工作站 扫描时间根据 Bolus 自动跟踪技术确定 通常 16-20 s,矩阵 512x512,像元层厚 0.8 mm,重建间隔 0.4 mm,覆盖长度鞍膈下 35 cm 至鞍膈上 6 8 cm,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 300 mg/ml,1.5 2 ml/kg。成像重建方法为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及表面遮盖法重建(shaded surface display SSD)本组 16 例 CTA检查均无过敏反应,无心肺肝脑肾等并发症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CTA 与神经导航技术融合 将 CTA 采集的 DICOM 图像输入 Brian lab 导航系统,采用 3Dslicer 软件,对图像中关注的病灶,血管及功能脑组织进行配准,涂以伪彩处理,再行三维重建,本组病例CTA 结合神经导航,术中注册均成功病灶直径 2.5-12 cm 平均 4.5 cm CTA 能良好。
1.2.3 统计学方法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做配对t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案手术成功系数,认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者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logistic回归显示实验组权重更大,脑膜瘤达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7例胶质瘤脑动静脉畸形和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均镜下全切除。不同颅内病变 CTA 表现与切除情况,脑膜瘤肿瘤强化染色明显,瘤周血管被推移显示清晰颈外供血动脉显示一般。其中侵袭颅骨5例,瘤内,钙化4例 颅前窝底脑膜瘤5例 采用额底入路Simpson Ⅱ级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2例 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Simpson Ⅱ级切除 矢状窦中 1/3处 近功能区脑膜瘤2例 采用额顶入路 SimpsonⅠ级切除,胶质瘤 肿瘤均镜下全切2 例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瘤体强化不明显,另2例额颞叶胶质母细胞瘤瘤体显示较满意。周围血管显示良好,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显示良好 镜下全切,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病灶最大径12 cm 肿瘤显示良好。由颞浅动脉供血,颅骨广泛破坏,手术全切。
3 讨论
CTA 结合神经导航技术的适应证,早期 CTA在神经外科主要用于颅内动脉瘤 CTA 能有效与准确评估脑血管疾病[4 5]。其优点是脑血管立体形态描述好、无创、简便、迅速、病人易于配合、检查费用低。本组 CTA 采用 VR MIP 和 SSD 三维影像重建技术,能满足临床诊断,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选择的需要 MIP 重建图像其灰阶值能反映组织的实际CT 值。精细显示肿瘤与包埋血管以及供瘤血管之间的立体关系 且可变换投影角度与旋转图像 使术者获得感兴趣的立体图像 SSD 重建图像通过设定阈值产生表面影。将颅底骨结构 造影剂强化明显的肿瘤和周围血管立体形象地呈现,但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差。
CTA 结合神经导航技术虽然还存在术中影像漂移,缺乏实时图像等缺点。但能有效地重建血管树,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及周围毗邻结构,指导手术处理,提高手术安全性。CTA 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值得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劲松,陈爽,毛颖,等. 3D CT/3D CTA 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1,6(4):222-226.
[2]刘卫东,钱忠心,梁玉敏,等. 神经导航中一些应用技术的比较研究 [J]. 上海医学,2013,26(10):732-733.
[3]丁勇,钱忠心,叶树铭,等. B 超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6(3):149-150.
[4]丁勇,刘卫东,钱忠心,等. CT 血管造影在颅内破裂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18(5):343-346.
[5]陈衔城,吴劲松,陈爽,等. 3D CTA MRA 和 DSA 对脑动静脉畸形成像的对照性研究 [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5,5(4):193-197.
论文作者:霍宇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血管论文; 神经论文; 病灶论文; 外科手术论文; 技术论文; 内皮论文; 畸形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