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是如何投资于传媒业的?_投资论文

德国人如何投资媒体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人论文,媒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走进德国的书报亭,里面琳琅满目的各种报纸、杂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着各类如此繁多的杂志、报纸,人们不禁要发问,如此多的杂志,卖给谁?这些媒体的投资能赚钱吗?

德国媒体业异常发达,竞争可谓白热化。尽管德国印刷出版物品种多如牛毛,但掀开面纱看看其后台老板,分析一下其所有权结构,就会发现,偌大的德国市场,其实把握在有限的几家出版集团手中,如贝塔斯曼、霍尔茨布林克、斯普林格、鲍尔、博大、WAZ。上述六家都是历史悠久的老牌媒体企业,而且都是家族企业,没有一家是上市公司。媒体市场虽然利润丰厚,但风险很大,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投资周期长,没有丰富的业内经验,很少有业外企业敢于涉足媒体市场。

近十年来,德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许多出版物。尽管投资者基本上都是有着几十年或上百年经验的出版集团,各方面有丰富的现成资源,投资前也作了认真的考察,实实在在地做了可行性研究,但除了有限的几家外,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取得成功的例子并不太多。

在这不多的例子中,博大出版集团出版的《焦点》周刊可能是最为成功的一家。

十年前,当博大出版社决定出版《焦点》时,业内人士纷纷摇头,一致的意见是,德国市场容不下一份新的大型新闻周刊,《焦点》不可能取得成功。当时,德国市场主要有三份全国性的新闻周刊,分别是《明镜》、《明星》,《经济周刊》。《明镜》是一份极为严肃的、以政治题材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新闻周刊,以深度报道、内幕报道见长,读者群以知识分子为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该杂志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明星》则是以社会新闻为主体的娱乐性的周刊,虽然读者群文化程度不高,由于内容娱乐性较强,发行量很大;《经济周刊》则以经济为主要报道对象,读者主要是收入较高、文化程度也较高的经济界人士。以上三家杂志,各有各的读者群,基本上瓜分了德国的新闻期刊市场。

经过仔细的市场调研后,博大认为,虽然新闻类周刊市场表面上已经饱和,但三大杂志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明镜》过分严肃,话题沉重,不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兴趣;《明星》又过于通俗化,文化层次高的读者不屑一顾;《经济周刊》过于专业化,非经济领域的人士无人问津。如果新出一份能融合各家之长,适合各阶层读者的新闻性周刊,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有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焦点》问世以后,以其活泼的版面,大量的图片,短小精悍的文章,迅速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没有多少内幕的深度报道,但凭着丰富的信息量,各种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因此很快被社会各阶层接受,发行量迅速上升,《焦点》成为德国最有影响的新闻刊物之一。

与《焦点》相比,《金融时报德国版》就是完全另外一种命运。创刊三年的《金融时报德国版》是英国《金融时报》与德国贝塔斯曼旗下的一家出版社的合资媒体,报纸的风格与英国金融时报基本一样,许多文章也来自《金融时报》。《金融时报德国版》的文章质量很高,颇受读者好评,在德国各全国性报纸中名列前茅。不幸的是,该报生不逢时,其诞生之日,正是充满泡沫的新经济到达顶峰之时。随着泡沫的破灭,股市不断下滑,企业的广告支出节节减少。该报的主要客户是金融企业,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经济滑坡中首当其冲,为了渡过难关,这些公司纷纷大幅削减广告支出。时至今日,投资方已在《金融时报德国版》上投入了3亿欧元,由于德国的经济至今仍无起色,股市仍在谷底徘徊,该报未来的命运仍难以预料。

尽管《焦点》与《金融时报德国版》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命运,但投资方在作出投资决定前对市场都作了十分详细的调查,进行了周密的可行性研究。《焦点》幸运之处在于其诞生之日正是德国经济快速增长之际;而《金融时报德国版》本来可以凭着《金融时报》的名声、贝塔斯曼集团在德国媒体市场丰富的运作经验、完善的报纸及广告营销网络,在德国媒体市场上分到一杯羹,不想碰上新经济破灭,厄运难逃。

德国媒体市场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只要内容不违反宪法,任何人都可以出版任何刊物。但由于人工费用昂贵,媒体的投资周期又长,再加之需要相应的销售、广告等后勤网络的支持,业外人士一般都不敢涉足。据了解,德国的出版社在投资一个新的出版物时通常要作以下几点准备工作:

一是确定新媒体的市场容量。在为新媒体定位时,需要了解市场上已有多少同类媒体,发行量如何,内容如何,市场是否容得下一家新的媒体。投资方一般都聘请专业的市场调查公司,收集精确的数字,进行量化分析。德国各出版物的发行量必须报实数,否则就是违法。因此,通过对竞争对手情况的分析,能够大致准确地了解当前市场的基本状况。

二是读者兴趣调查。明确了新出版物的定位后,其基本读者群也已基本锁定。出版商也通过市场调查公司通过发放问卷、街头询问、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征求读者的意见,了解读者需要什么内容。通过此项内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已经存在的同类出版物有什么长处和短处,明确新出版物的努力方向,同时可以看出市场有多少潜力。

三是财务可行性研究。新出版物需要多少工作人员,一年要多少运营费用,能有多少广告收入,都需要心中有数。出版物的运营费用相对固定,比较容易测算,但广告收入却很难预测。因此,必须确定广告客户的大致范围,对出版物的潜在广告客户作分析,了解其营业状况,广告支出预算,同时要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由于同类媒体的广告客户也基本相同,这些客户的广告投入大致是固定的,搞清楚蛋糕有多大,自己能分到多大一块十分重要。很明显,如果同类媒体大都亏损,新媒体则更难逃亏损的命运。

德国出版物的发行费用只能弥补成本的一部分,主要收入靠广告。由于企业的广告支出与宏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媒体光有发行量并不能保证得到足够的广告收入。

对新媒体的前景,出版商必须做好三种预案:最佳、一般、最坏。出版商必须明白自己有多少实力,在收入一般和最坏的情况下,能维持多长时间。新的媒体从出现到被读者各广告客户所接受,要有较长时间,没有强大的资金作后盾,难以在媒体市场取得成功。

十年前,霍尔茨布林克集团兼并了一家柏林的地方报纸《每日镜报》,时至今日,该报仍每年亏损1000万欧元,但该集团旗下有很多赚钱的媒体,负担一个亏损的地方报纸绰绰有余,因此该报仍继续存在,不过,为了控制费用,该集团近期又兼并了另一家柏林地方报纸,准备将两家的销售、管理部门合并,以节省费用,取得聚合效应。

办好一家媒体相对而言较为容易,但办一家赚钱的媒体却很难。德国出版业的实践表明,赚钱的往往是那些层次不高、但读者面很广的通俗媒体,这些下里巴人的媒体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方面:体育、各类丑闻、性、名人的花边新闻。相反,以严肃的政治、经济为题材的可谓是阳春白雪的高质量媒体,赚钱的并不很多。德国各大出版集团一般都是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兼而有之,靠通俗出版物赚钱,用赔钱的高质量媒体树立形象或者获取政治影响。

标签:;  ;  ;  

德国人是如何投资于传媒业的?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