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家庭教育的特点_早期教育论文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的特点_早期教育论文

家庭早期教育特性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早期教育论文,特性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家庭早期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板块。

三大板块始终处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互动状态,很难界定出明晰的分工范围。如学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与家庭教育的目标、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再如,随着企业失业、半失业人员的增多,对职工进行职业再培训,使其掌握多种工作技能,已是势在必行。从人员的年龄看,它应归属于社会教育的范畴,但实质上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延伸。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教育涵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必须以社会规范和社会需求决定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社会规范和社会需求发生变化时,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三大教育板块之间是互动的,但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早期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在实际生活中,家庭教育的特色越突出越鲜明,就越能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有益的影响。

从幼儿生理、心理的变化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有五大儿童发展理论:成熟理论学派、行为学派、心理动力论、认知发展论、人本心理学。这五大理论是当今幼儿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幼儿教育的成熟标志是本世纪60年代三大代表作的出现。它们是布鲁诺在1960年发表的《教育过程》;韩特在1960年撰定的《智慧与经验》及布伦在1964年写出的《人类特质的稳定性与变异性》一文。布伦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儿童在生命的前四年已奠定了一生智力发展的50%;四岁到八岁又奠定了另一半的30%”他说,启迪儿童智力成长的努力越晚越不好。儿童错过了8岁以前的发展时机,孩子的智力就很难开发了。在我国老辈人中也流行着“3岁看大,7岁看老”的说法。

布鲁诺则宣称,任何知识都可以有效地教给任何年龄的小孩,只要它是以一种儿童发展层次所能了解的方式来传授。换句话说,学前教育需采用儿童本位的课程设计,将各种知识结构有效地转成儿童所能吸收了解的教材。笔者认为,这一传授过程也包涵技巧性较高的绘画、音乐、书法、竞技体育等方面。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8—9岁以前,是家庭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此以后,学校教育的影响开始超过家庭教育的影响,孩子的生活范围也逐渐从家庭扩展到学校及社会,主要人际关系也从父母兄弟姐妹转移到朋友中去。

二、家庭和谐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加和子女独生化,有些女性自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围着孩子转,把提高自身素质和维系夫妻关系抛到了脑后。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认识是十分错误的。在家庭里,夫妻之间要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把提高夫妻家庭生活质量做为首中之首的大事。孩子是双亲的镜子;双亲是孩子的镜子。孩子的行为清晰地反映出母亲的行为及性格。一个家庭每天若能保持和谐的有规律的生活,孩子就会在耳闻目濡中受到有益的薰陶。因此我们说,和谐的家庭生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在那些夫妻关系紧张的家庭里,孩子成为父母相互争夺或发泄的对象;在那些因婚姻破裂而产生的残缺家庭里,孩子又成为家长今后依托的希望所在。在这些畸形的家庭环境氛围中,孩子改变了其家庭角色的正确位置,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压力,怎么能不产生残缺心理障碍呢!因此,夫妻情感的合谐,是对下一代最好的家庭教育。

从稳定家庭的角度观察,男性与女性之间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互换必然是同步消长的,一方的崛起,必定会引起另一方的萎缩。如女性以“女强人”为荣,企望泼辣、强悍、且社会进取心日趋强烈,那么男子就会变得“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如果男女双方都要争当社会强人,那么夫妻之间必会引发同室操戈。一个单色调的世界肯定是一个寂寞的天地,而一个多彩的社会和家庭,才会美满和谐。男女互为补充、互为依靠,在这种家庭氛围中,下一代才会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证。

三、家庭早期教育的特性

特性一 行为学派把人的社会化看成是行为与其结果之间的一种持续的反馈过程。所有的儿童都以相同方法向他们的环境学习,儿童们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一个孩子的环境与另一个孩子的环境不同。这种观点的缺陷在于它忽视了孩子的积极主动参与。如其双亲一样,孩子在人类之间互动的社会过程中带来一些他自己独悟出的特殊性。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早期教育的关键之一。

特性二 现在“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形式渐渐被内外均由男女共同承担所置换,而且社会上众多的男性世袭传统领域大有被巾帼英雄取而代之的趋势,但这个世界还是一个男女有别的世界。男人和女人由于其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对社会及家庭承担的不同责任和义务,男女有别是绝对的,而男女都一样则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特定人物中相对出现的社会现象。如只有生过孩子并扶养其成人后,才能在孩子和母亲中形成骨肉相系的母性情结,即伟大的母爱。俗话说得好;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因此男女有别教育是早期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也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特性三 早期教育中经常性的工作是行为、举止、言谈与礼仪风范教育。这是一种细小的、琐碎的、具体的、有明确目标要求的规范教育。在日本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道德启蒙教育。这样一是为了克制自我膨胀,二是尊重他人,不干涉他人生活。彼得大帝为了俄国的资本主义化,曾为俄罗斯贵族子弟制定了指导良好风度规范的《青年正镜》法规。儿童良好习惯和正确认识的养成,离不开日常具体事务对其行为的约束和训练,及因此而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采用前后一致、持之以恒、多次说服教育的方法。

特性四 家庭早期教育是培养特殊人才的摇篮。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识的增加不等于智力开发。智力开发有赖于知识数量的增加,幼儿期,孩子的机械记忆力模仿力较强,让孩子多记些东西是对的,但家长们一定要懂得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带来智力的发展。要知道,知识不等于智力。知识藏量的多少也不等于智力水平的高低。知识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而智力则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等的总和。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开发儿童智力应多采用游戏、唱歌、舞蹈、讲故事、手工劳动及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的形式;要鼓励孩子之间、孩子和成人之间多接触、交流,甚至争吵、打闹等,成人不要过多地介入儿童间的纠纷。这样才能开发儿童的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省意识,动脑筋去思考问题。

2.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共五个方面。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因家长在幼儿期忽视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磨练和引导,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于不能克服自身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孩子智力的潜能难以得到发挥。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传统。清代岳麓书院就曾明确提出“教人先行而后文”的主张。认为要想学好文化知识,必须对自己的品德、操守、性格、情感、意志等素质进行磨砺,要先学做人后学作文。“悬梁刺股”的故事则教育青少年,如果你想在社会上出类拔萃,只有好的学习态度是不够的,还要有顽强、刻苦的拼搏精神,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将使我国的下一代成为高分低能的现代弱智群体。

3.儿童独立意识的形成是成才的关健。首先,孩子的父母在平时要改变一味地溺受迁就孩子、万事替孩子代劳的习惯做法。试想,一个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健康的情感吗?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由父母代劳的孩子能养成勤奋自强自律的性格吗?

其次,培养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他们走出我们的生活,开创他们自己的成功人生。从小让孩子养成不依赖他人,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良好习惯,也是今后自立于社会的基础。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一个有效的好办法。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也能使孩子产生成就感,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初中以上的孩子应懂得怎样料理家庭日常事务,这除了为今后独立生活做准备外,还能让他们体会到父母持家的艰辛。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在一个公平的社会里,一个人所得到的东西与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是相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汗水一分成果。要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你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家庭有所贡献。

4.不可缺少的挫折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和娇惯虽然使孩子得到了一时的满足,但却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带来许多的不利影响。挫折教育是家庭早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说来,家长在孩子的众多愿望和想法中,只满足其中的25%即可,但它们应该是经过仔细选择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懂得,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有时甚至是个人无法逾越的。挫折可以使人对社会变化具备更大的承受能力和更深入的了解。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再加上必要时的退一步、进两步,是成功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家庭早期教育理论是目前三大教育板块中最簿弱的一块,对其特性的研究是开展家庭早期教育研究的一条捷径。普及家庭早期教育知识对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改善家庭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标签:;  ;  ;  

浅谈早期家庭教育的特点_早期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