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论文_厉显浪

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论文_厉显浪

杭州政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1108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市政路面设计过程中常常对结构内部排水问题产生了忽视,因此市政道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沉降、唧泥、坑槽、翻浆等水损坏情况,不仅威胁了人们行车的安全性,还极大影响了正常交通情况。因此我国各城市的市政部门需要及时分析总结市政道路使用过程中路面常见病害问题,找准有效措施予以防治及解决。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承担起城市交通功能,不仅关系城市的发展和交通保障,更关系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良好的路面使用状况有利于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合理的路面结构设计能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减少经常养护维修对居民的影响。因此,文本对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和常见病害形式进行研究,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市政道路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提高城市道路服务质量的目的。

1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1.1道路材料设计

市政道路的路面材料大多为沥青混凝土,少部分特殊路面为水泥混凝土,如加油站、部分公交停靠站等。采用沥青混凝土养护维修较为方便,夜间施工不影响次日通车,而且柔性路面结构能营造舒适的行车环境,但是较水泥路面产生病害较多,强度不足。根据市政道路提供的功能不同,部分道路需要进行专门的材料设计,例如彩色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可以加入染色剂;公交专用道需要采用高强度集料和沥青;在公交停靠站等特殊部位为防止车辆停启频繁产生的横向剪切力需要加入添加剂等。另外,在地势较低的区域为防止城市内涝和路面积水,或者是基于海绵城市中的附属建造物,需要对级配进行设计,采用多空隙沥青混凝土达到排水要求,为增加车辆的抗滑能力选用的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等。

1.2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面层结构的适用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柔性材料如果结构形式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后期病害频发。由于城市道路荷载的特殊性,路面结构大多采用的是多层组合设计,包括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上面层主要为功能层,具有抗滑、耐磨等作用,一般采用细粒式结构,中下面层是承重层,采用中粒式及粗粒式结构,在承载的同时还具有抗裂的作用。基层一般采用半刚性基层,在进行路面结构层设计时,需要根据荷载和设计交通量进行模量计算,以保证结构的强度要求。

2当前我国市政道路应用在常见路面病害的基本类型

2.1市政道路路面出现泛油现象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中泛油现象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害类型,尤其是新施工建设的路面,竣工后不久受到了高温影响极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路面泛油现象主要是指因为受到高温影响,混凝土内部下层沥青会向外层移动,造成整个路面表层沥青超过标准要求的现象。若气温持续性升高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加上道路车流量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路面泛油现象,特别是一些石油量较大的市政道路路段,会频繁出现路面泛油现象。在夏季时因为气温普遍较高,并且夏季十分多雨,雨后路面很容易堆积雨水,会造成雨水渗透沥青路面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沥青粘接力度且道路内部矿料结实度不足,会造成沥青剥落从而引发较为严重的路面泛油现象。根据上述可以得出,市政道路路面出现泛油现象主要是因为在铺设过程中缺乏严格性与规范性,并且混凝土配比与相关标准要求不相符合,从而造成混凝土中的沥青量超过正常标准范围,或者是施工技术人员在道路具体施工中未严格按照具体施工要求与规范进行施工,竣工后未能及时做好规范治理工作,极其容易引发路面泛油现象,不利于人们安全行车。

2.2市政路面辙槽现象以及沥青路面网裂

路面网裂主要是指市政道路路面上出现数量较多的多边形小块,造成路面呈现出网状裂缝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网裂的出现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首先是多条平行纵缝或单条缝,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斜向缝网以及横向缝。因为道路路面受到了行车压力,车辙作用下会形成相应的凹陷坑槽,这就被称作为路面辙槽现象。通常情况下路面辙槽发生在道路两边,并且路面辙槽的形状及大小各不相同,我国很多城市的市政道路都容易出现路面辙槽现象,不管是路面辙槽现象还是路面网裂情况,一般都是因为路面水破坏造成的。路面中混凝土及路面沥青未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进行配比。就会造成路面水破坏情况的出现,配比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会导致整个路面的空隙增大,以至于外部积水十分容易进入到道路内部,路面沥青在此基础上会大量脱离,最终造成路面辙槽或者沥青路面网裂的情况。下雨情况下路面辙槽或者沥青路面网裂现象会更加严重,相关单位若未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解决补救,会对整个道路路面造成严重的危害。

3有效防治市政道路常见路面病害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3.1基层病害的防治措施

为防止基层病害产生,需要保证混合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当基层厚度较高时采用分层压实,并严格对压实度进行检测;采用分段施工时,需要保证在接茬处碾压重叠3~5m;严格控制配比和细料含量,注重养生工作,防止水分散失过快;当面层结构出现严重破坏,需要处理时,开挖要彻底,水稳基层要保证足够的养生时间,做好强度和弯沉检测,必要时进行换填。

3.2沥青路面基层裂缝处治

市政道路路面裂缝一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治:(1)确保路面结构下方的管涵等压实质量符合要求,特别是井周和构筑物边缘等;(2)加强施工作业管理,尽量进行一次性作业,充分压实施工缝,可采用骑缝搭接碾压等措施;(3)面层施工时需要彻底清理基层,并喷洒透层油;(4)进行工程罩面养护时,做好“防反”措施,当病害严重时视情况处理基层,必要时采取注浆和换基等措施。

3.3沥青路面松散处治

针对沥青路面出现松散现象,需要加强施工监管,保证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和压实度符合规范要求;在铺筑上面层结构时及时清理下层表面的泥土、杂物,必要时喷洒粘层油;处理小块的脱落时,尽量连同周边一起处理,建议采用高粘沥青,并处理好基层。

3.4沥青路面车辙处治

选用高粘沥青进行车辙病害的处治,采用密实性沥青混凝土以增强混合料的抗剪强度,同时在高温季节加强交通管制,防止重载和超载现象产生。

3.5沥青路面水损害处治

路面结构作为城市排水的通道之一,首先在路面结构上可以设置排水式路面结构层,充分利用道路横坡、纵坡进行表面排水。选用高粘沥青和干净的集料能增加沥青和集料的粘附性,增强抗水损害能力。地下水位较高时,为防止地下水的侵蚀,需要设置隔水层和防水层,及时进行排水井的清淤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此外,需要完善城市的综合排水系统,防止路面积水无处可排。

结语

合理地进行市政道路的路面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路面病害的产生,在路面结构设计中需要积极的引进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路面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与普通公路类似,市政道路需要加强平时的养护管理,及时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放病害于未然,出现病害的区域维修要及时彻底,做好与相交工程的综合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强,李新平,姜增国,代翼飞.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机理及预防[J].国外建材科技,2017,05:21-23.

[2]张鹏.高等级公路CC-AC复合式路面常见病害及其维修措施[J].湖南交通科技,2017,04:52-55.

[3]曹文华.韶关市城区道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07:176-179+261-262.

论文作者:厉显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论文_厉显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