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民航文化的多维结构①
帅刚 张世良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
摘 要: 当前,民航业内在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这是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开展文化建设需要用文化学的一般理论来作为指导。文化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有机整体”,它的内在本体就是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决定了文化的性质与功能。和其他行业文化一样,民航文化是一个有着自身变化节律、形态多样并且层次丰富的完整体系。该文从3个不同的维度来分析了民航文化的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民航行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民航文化 结构 时间 空间 内容
当前,民航业内在大力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这是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开展文化建设需要用文化学的一般理论来作为指导,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找到办法。按照一般文化学的理论来看,文化是作为整体而存在的“有机整体”,它的内在本体就是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决定了文化的性质与功能,文化之体决定文化之用,二者密不可分。文化结构有表层文化结构与深层文化结构。和其他行业文化一样,民航文化不是一个抽象、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有着自身变化节律、形态多样并且层次丰富的完整体系。该文试从3个不同的维度来分析民航文化的结构,以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航行业文化和开展建设。
1 民航文化的时间结构
民航文化首先具有时间结构。所谓民航文化的时间结构,就是指民航文化发展的历史阶段。从纵向来看,民航文化是民航行业发展历史的积淀,有着自身的演变规律和发展阶段。民航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状态。行业文化的发展阶段,往往又是与行业本身的发展阶段相一致的。
与世界民航发展相伴随的,中国民航大体上经历了旧中国民航和新中国民航两个历史时期。旧中国的民航受制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诸危机,发展缓慢,落后于世界民航的潮流。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民航业随着共和国而腾飞,逐渐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的民航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和4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是新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创立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民航处于军体管理体制下,同时又受到“左”的错误政治因素干扰,在挫折中前进。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民航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民航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民航业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980年,民航实现“军转民”,企业化改革和管理,增强了行业活力;1987年,民航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政企分开,加强政府管理职能;2002年,中国民航再一次深化体制改革,并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中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奋斗目标。此后,中国民航进行迅猛发展时期。2017年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民航业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产业,是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支撑,在交通强国各领域中最具国际比较性,在国际互联互通中最能发挥先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民航正按照民航局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落实“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始终坚守飞行安全、廉政安全、真情服务底线,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聚焦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积积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据邓力群回忆,毛泽东为此次调查研究定下的反对两个平均主义的基调,是受到广东一位公社书记的启发。这位公社书记讲,当时农村还存在两种共产风:一种是大队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共产风;一种是生产队内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共产风。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农村状况的根本好转还是没有希望。只有把包括这两种共产风在内的四种共产风都解决了,农村状况才有可能根本好转。听完之后,陈伯达立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听后说:这个意见好啊!我们这次调查研究就是要以这个为纲。通过这个调查,就是要制订政策,解决大队内部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生产队内部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这是一个纲[7]74-75。
2 民航文化的空间结构
民航文化的空间结构,指就是就是民航文化的地域分布及其组织结构。从地域分布方面来说,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和语言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影响,使得中国文化呈现出区域性特征。比如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以山西为中心的三晋文化、以山东为中心的齐鲁文化、以两湖为中心的荆楚文化、以四川为中心的巴蜀文化、以辽宁为中心的关东文化等等。我国的民航管理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遍布祖国的东南西北。地域文化不但会对民航从业人员产生濡染,使其在行为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而民航从业人员作为行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必然会让民航文化打上地域烙印。比如在荆楚文化熏陶下的民航从业者举止就带有“悍、强、刚、劲”等性格特征;齐鲁文化熏陶下的民航从业者举止就带有“重礼仪、讲义气、尚豪侠”等性格特征;而关东文化熏陶下的民航从业者举止就带有“豪放、旷达、质朴”等性格特征。另外,地域文化中的一些神话传说、风俗习惯、精神理念、行为方式等因素也会渗透到民航中,与民航的文化元素结合和融合,使民航文化也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比如,每个航空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而醒目的航徽,而航徽的设计就明显利用了地域文化的元素,使其本身也带有地域特征。南方航空的航徽是一火红盛开的木棉花,代表着南航人的热情和坦诚。木棉花是中国南方特有花卉,木棉花树干挺拔高大,每年开春,木棉花先于树叶开放,花朵硕大,红艳艳布满枝头,远望近观,皆富情趣。在中国南方人心目中,木棉花象征高尚的人格,人们赞美她、热爱她,广州市民还把她推举为自己的市花,视为图腾。南方航空集团公司选择木棉花作为航徽,一方面是因为公司创立时总部设在中国南方地域广州,木棉花航徽既可以显示公司的地域特征,也可顺应南方人民对木棉花的喜爱和赞美。另一方面是因为木棉花所象征的坦诚、热情的风格,塑造公司的企业形象,表示自己将始终以坦诚、热情的态度为广大旅客、货主提供尽善尽美的航空运输服务。
文化的二分法把文化从总体上分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与精神是作为整体的文化的两个方面,它们各有特点,有所不同,但又是辩证法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物质文化是具体的显性的文化,精神文化是抽象的隐性的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灵魂。人在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创造是双重性的。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客观世界,因而在实践中产生了双重的文化成果,即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另一方面又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进行物质文明建设,又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他认为,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民航精神文化层:是由人们在民航运输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民航文化的核心部分。民航精神文化处于洋葱模型的内核层,是民航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相当于“人脑”。它是民航行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全部或大部分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成果,是民航行业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也被称为民航业的发展理念体系,是民航业发展中的一系列安全观念、服务意识、管理思想及其行业生产价值追求的集合体,是对民航业根本问题的看法,也是民航业自主建构起来的行业哲学。一般来说,影响民航精神文化的因素主要有: 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共同愿景等。前面已经给大家讲到过,当代民航精神就是中国民航人核心价观和职业道德准则,是中国民航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 民航文化的内容结构
2.4 按压镇痛泵次数、哌替啶使用总量及补救镇痛情况比较 SB2组和SB1组按压镇痛泵的次数明显少于S组(P<0.05),哌替啶使用总量显著低于S组(P<0.05),三组补救镇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再比如,成都航空的航徽,设计图案取材于成都市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太阳鸟,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体现了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厦门航空的航徽“一鹭高飞”,象征着传承中变革的厦航,其白鹭造型是对改革开放特区之一厦门市最形象的表达,厦门历来就有“鹭岛”的别称。重庆航空的航徽由红蓝两色构成,设计灵感一方面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八卦阴阳图,另一方面也象征着长江、嘉陵江两江交汇,同时又形似两只手交相紧握,形象地传达着重庆航空“激情、高效、责任感、有所为”企业精神。
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充分重视农业发展对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可以在饮水和输水环节有效控制水资源浪费与不合理的丢失。节水灌溉工程在施工建设进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节水材料,配置完善的输水管道,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过关,不存在开裂下渗问题。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开展养护管理,提高工程运行质量,使得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科学的使用。
新中国民航在初创时期,无论是在物质文化方面还是精神文化方面的成果都比较缺乏。1950年,新中国民航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国内国际航线不不足20条,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民航运输的组织机构、职能部门、法律法规都非常不完善,而且还长期处于空军建制之下。而到2017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083.08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9513.04亿人公里,货邮周转量243.55亿吨公里,年旅客运输量达到5.5亿人次,机场数量达到229个,其中千万级机场达到32个,运输机队规模达到3261架。当年新颁布民航规章16部,发布行业标准45部,行业立法更加完善。总之,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民航的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航强国的发展目标已经聚焦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上来。
(2)民航制度文化层:制度文化位于洋葱模型的第二层,它是民航文化的中间层,就像人的“四肢”,是民航业在实践精神文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文化的总和。制度文化是民航精神文化的落实和表达形式之一,通过明确告知民航人什么是应该做的和被鼓励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和被禁止做的,为民航业的价值系统外化为行业成员的自觉行为起到规范和保护作用。1995年,中国政府制订并出台了我国民航业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起到基础性法律规范作用。除此之外,到目前为止,中国民航局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先后出台了400余部民航行业规章,对民航业的安全、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民航的组织结构复杂而庞大,主要由民航局、航空公司、民用机场、行业社团组织、行业保障企业、民航院校等部分组成。不同的组织机构在民航业中居于不同的地位,起到不同的作用。因而各自的文化特色也不一样。比如,民航局作为民航行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法律规章、政策标准等方面;而航空公司作民航运输业的基本生产单位,其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安全飞行、航班航线、运输服务等方面。而民航院校作为培养和输送民航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其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教育、科研以校园生活等方面。
民航文化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的统一,就构成了民航文化的内容结构。关于文化的内容结构,在文化学的理论中许许不同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和多分法等,大体对应就是文化结构就具有“冰山模型”、“金字塔”模型、“洋葱”模型、“矩阵”模型和“拼图模型”。但不管是哪种文化分析方法,都认为文化具有一个按照由内到外、由深到浅的、由潜到显的变化过程。二分法认为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具体的显形的文化,精神文化是抽象的隐性的文化。三分法则认为文化分析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次;四分法则认为文化由外到内、由浅入深地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价值文化4个层次;多分法则认为文化具有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结构。下面,我们将运用二分法和四分法来谈一谈民航文化的结构。
文化的四分法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文化的“洋葱”模型。“洋葱”模型是把民航文化看作一个包含了4个层次的洋葱头,内核层是精神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浅层是行为文化,最外层也就是表层是物质文化。
商业上常用的柔性碳基材料有碳布和碳纤维两大类,但其较低的比表面积影响了容量的提高[10-12]。通过碳基材料表面微结构的构筑,可有效提高比表面积。本文在CNTF表面生长具有三维阵列结构的TiO2纳米阵列以增大比表面积,并通过氨气氮化,获得TiN@CNTF电极材料。本文的方法在增大CNTF的比表面积、提高电极比容量的同时,保留碳管纤维的柔性。所制备的TiN@CNTF电极材料倍率性能良好,且具有 -1.2~0.8 V的电压窗口,最大比容量达到 215.5 mF/cm2。
(3)民航行为文化层:洋葱模型的第三层是民航行为文化。行为文化处于民航文化的浅层,像人的“言行”,是民航业全体成员在精神文化指引下和制度文化规范下所形成的行为方式及其承载这些行为方式的活动的总和。行为文化是在民航运输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具体可分解为人的行为方式、活动或仪式、特色项目等。那么行为方式主要包括以民航局为中心的行业管理者的行为方式、民航企业的行为方式和民航职工行为方式。我们可以把这类行为方式与适当的活动和仪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考察民航行为文化。中国民航局每年都要组织召开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民航工作的成绩和问题;从2000年开始,中国民航每年都要组织进行“安康杯”竞赛活动,民航企事业单位每年都组织员工参加“安康杯”。
(4)民航物质文化层:洋葱模型的第四部分是民航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民航文化的表层,也是最外层,就像人的“着装”,是在民航运输实践过程中民航人创造的以物质形式表达的民航表层文化,包括航空环境、航空设施,空航用品等方面,其是学校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民航文化的物质载体。民航物质文化是民航内在精神的外化,折射出了民航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理想追求,形成一个行业所独有的文化气息,进而积淀为民航业所独有的魅力。它们往往与视觉、听觉、触觉、感觉联系在一起,能够让民航文化和民航精神可见可闻。不仅起到美化、展示民航的作用,同时也以其独特的物质形态陶冶、激励着民航人以及社会大众。
以上内容主要是运用文化学的理论,从时间、空间和内容层3个维度对民航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这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民航文化,进而更好地进行民航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是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积极成果,是民航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我们需要从时间上、空间上和内容层次上,把当代民航精神这个最重要的文化成果融入到民航行文化建设当中去。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Provincial Tourism Image Positioning & Type Divis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U Xiaobo,CHEN Xiaoying,WANG Wanshan et al 1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N].中国民航报,2012-06-06(001).
[2]杨群峰.行业文化建设需夯实平台基础[N].中国民航报,2011-11-29(001).
[3]佚名.关于推进民航行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N].中国民航报,2010-11-02(004).
[4]王芳,张廷耀.新疆民航确定行业文化建设目标纲要[N].中国民航报,2007-07-10(001).
[5]兴科.新疆民航确定行业文化建设目标[N].新疆日报,2007-07-04(001).
[6]郭艳芬.高速公路行业文化建设初探[N].发展导报,2018-03-30(025).
[7]赵晋媛.提炼“民航精神”推进行业文化建设[N].中国民航报,2012-06-08(002).
[8]梁绍义.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探讨[N].吕梁日报,2011-01-08(002).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9)04(b)-0221-03
DOI: 10.16661/j.cnki.1672-3791.2019.11.221
①基金项目: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弘扬和践行当代民航精神”研究(项目编号:SJ D2018-16)。
作者简介:
帅刚(1976—),男,汉族,四川米易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民航文化。
张世良(1966—),男,汉族,四川简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航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