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史晓菲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城市内涝问题提出了理念,是当前我国园林景观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及意义,并结合金华市区市民广场改造工程,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景观;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也不断加快。在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进行道路施工,硬化路面,导致了大雨天气时城市内涝的问题经常发生。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并在需要时对储存的水加以利用,提高了城市应对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1 海绵城市

1.1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调节“生理机能”,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对于自然雨水、地表散水以及地下水进行吸纳、蓄积、渗透、过滤和净化,并在需要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和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1.2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素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合理地控制降在城市地面上汇集成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要贯彻“渗、蓄、滞、净、用、排”六大建设要素。渗,即通过土壤反渗透设施来渗透雨水,减小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路面汇集到管网里的雨水,既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又能通过土壤净化水质,改善城市微气候;蓄,即通过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降低峰值流量,把雨水留下来,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用时间换空间,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净,是通过土壤的渗透,通过植被、绿地系统、水体等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用,即将收集的雨水净化或污水处理之后再利用;排,是利用城市竖向与工程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一般排放和超标雨水的排放,避免内涝等灾害。

1.3 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

1.3.1 社会意义

海绵城市的建设符合自然发展的需求,可以有效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并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在多个方面得到利用,减少水资源的存储空间,节约空间的使用率,加大水资源的利用率,使人们生活更加安定。随着海绵城市理念的确立,在人口逐渐增加的今天,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所以从多个方面考虑,海绵城市综合体系的建立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老旧城市的改变提供了模型和参考。

1.3.2 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是以自然为目标的一项建设,减少了正常城市中工业产品的使用,减少了城市建设的投入使用资金。同时通过加强水利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几率,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1.3.3 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加以改善,新增加的绿化使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使城市从整体来看更加的和谐。同时绿化面积的增加,可以有效地保证雨水正常地渗透进入地下,使地下水资源得以正常地流转。在环境方面,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内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可以成为人们生活用水的来源之一,这样可以使原有的部分水资源得以保存,或者使其流入地下进行存储,从而使城市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的应用

2.1 工程概况

本广场改造工程位于浙江金华市城市核心区南部,项目周边主要建筑市政府、区法院等,西临双龙南街、南靠丹溪路;北临市府南路、东靠兰溪街,规划用地面积7.47万m2。为打造与该民风匹配的生态、和谐型城市,《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由三江六岸,以及由郊区向内延伸至中心城区楔型绿地构成的绿城发展框架。广场建设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既避免了洪涝,又有效地收集了雨水。建设中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广场雨水处理方式,有利于修复广场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广场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整个广场的绿化设计工作和海绵城市理念紧紧结合。

2.2 低影响开发——雨水的循环利用

广场水循环系统的建设牢牢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素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进行。本工程设置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在室外绿地内设置地下式雨水蓄水池,将部分屋面、道路及绿地内的雨水进行收集后,经过过滤处理,将雨水用于广场公园公厕的室内冲厕、绿地灌溉及室外景观水池补水,达到直接利用雨水的目的。

2.3 海绵式水体单元的构建

园林景观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及植草沟等方面。这一系列措施能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削减径流流量和峰值流量,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中的重要措施。下面我们结合项目的建设情况,一一列举这一系列措施在整个项目中的应用。

2.3.1 透水铺装——渗、滞、蓄

透水铺装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思想,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对吸纳雨水和解决大雨径流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透水铺装主要利用大量的地面(停车场、步行道、广场)有效促进雨水滞留,增加雨水渗透,减低暴雨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缓减排水系统压力。透水铺装按照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嵌草砖、嵌砂砖、胶筑透水石等(见图1)。通常,水体在透水材料中的下渗过程,使得悬浮物过滤并截留,在对雨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也渗透补给了地下水。

本项目中停车场采用透水砖面层铺装,休闲广场采用胶粘石作为铺装面层,人行道采用的是陶土砖。这三项透水铺装面积总计19905m2。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既满足人们对于硬化路面的使用要求,又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硬化路面对环境的破坏。在下雨初期,雨水能迅速透过透水砖渗入地面,不仅可以减少地面的热量反射,还能保持土壤的生态功效。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广场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因排水不畅造成广场积水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我们在园路的两旁设置了卵石排水沟,这不仅能起到渗水、蓄水、净水的作用,在下暴雨的时候,由于卵石的截流作用,同时能保证园路路面的清洁,不被泥水覆盖。

2.3.2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种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人工挖掘浅凹绿地,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园林浇灌用水。本项目中雨水花园包含景观水池、生态草沟和导流园林地形。

在广场的西北侧和东南侧两个地势最低点设置了景观水池,面积572 m2。因为广场的景观水池长期需要补水,所以在景观水池周边通过微地形人为地制造了地形的坡度,建造了收集型雨水花园。景观水池以卵石散置装饰驳岸,使花园在不同的水位有不同的效果,即使是在久旱无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展示旱溪景观。

沿生态停车场中间设置了四条生态草沟,宽度1m ~ 2.5 m,停车位端头草坡入水,以卵石散置装饰驳岸,局部点缀景石,设置高差,用景石堆筑小水坝,形成分段多级水面,下雨的时候形成精致的跌水景观。水岸边配植美人蕉、再力花、芦苇、梭鱼草、千屈菜、

黄菖蒲、旱伞草等水质净化能力较强的水生植物,大小、高低层次的搭配。雨水可由卵石过滤杂质,植物生态净化,最后通过涵管汇集到景观水池。

在园林地形的营造过程中,特别注意通过塑造导流园林大地形来疏导地表径流,尽量延长雨水在地表的滞留时间,增加雨水渗透量,同时要保证不出现地形的局部洼地导致积水。在广场和园路周边,于地势最低处设置导流地形缺口,草地下凹5cm ~10 cm,保证大雨的时候广场和园路上未能及时渗透至地下的地表水通过草地地形缺口流入景观水池。

2.3.3 下沉式绿地——渗、蓄、滞、净、排

下沉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下沉式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与植被浅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详见图3。

本项目由于场地面积大,基地建筑物分期实施等原因,场地内有大量的平整地。这些用地大多都是规划的建筑用地,由于近期建筑不建设,这些地只能简单处理,这就给我们建造下沉式绿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据统计,整个广场的下沉式绿地面积达到67287m2,这些下沉式绿地具有以下优势:

优势一:蓄养水源,减少浪费。下沉式绿地可以储存地表水,之后渗入到土壤里,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

优势二:减少污水,避免淤水堆积。由于城市空气受到污染,通过雨水的淋洗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到地表,再通过雨水冲洗把城市地表各种污染物带到河湖水体,影响了水环境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建造下沉式绿地后,绿地可以作为土地处理系统,将污染物在绿地下沉淀,并促进它们净化再利用:既可转变成园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且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消除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人体的影响。

3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能力的前提下,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引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自然途径及人工措施相结合,对园林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邓思连.现代园艺.2016(16)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和推广[J].文萍.现代园艺.2016(10)

论文作者:史晓菲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2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论文_史晓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