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知识交际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法学术界就有人提出了认知交际法的思路,并发表文章进行论述。近年来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认知交际法主张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认知交际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既重视交际,又重视认知;既重视活动,又重视规则;既重视感性,又重视理性,从而使外语教学能依据人和语言的本性和教与学的本质科学地进行,进而使学生掌握外语和所学外语的文化,教会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和思考,最终在外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认知交际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识并指导外语教学的框架和思路,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科学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产物。研究、实验和应用认知交际法,一方面有助于外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助于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中国外语教学法体系。这就是笔者对认知交际法思路进行再论述的目的。
1.认知交际法的理论语言学基础
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是外语教学理论的最主要依据,也是认知交际法的首要理论基础。根据语言学的基本观点,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同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也就是说,语言既具有交际属性,又具有认知属性。语言学还确认:语言既是一套行为习惯,又是一套结构模式;语言既是功能意念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言既是模仿性的,又是创造性的。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外语教学的总体模式应该是交际与认知相结合的认知交际法或认知交际途径(cognitive-communicative approach)。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认知语言学在认知方面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发生和发展的基础是智力,是逻辑,是推理,是对语言规律性的认识和创造性的运用。幼儿习得母语的过程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把英语作为母语来学的幼儿,普遍有一个“过度概括”阶段,比如,把men说成mans,把went说成goed,把名词和动词的不规则变化形式说成规则变化形式等类似的情况。这说明,人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离不开智力活动。正是由于智力活动、认知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普遍存在,人们学习和使用母语才能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因此,外语教学要取得高效率,就必须重视智力活动、认知规律和运用规律的重要作用。
当代语言学代表人物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有语言活动或语言表现的一面(linguistic peflormance),也有语言能力或语言知识的一面(linguistic competence)。乔姆斯基对competence常用knowledge加以诠释,可见在他的语言学理论中,语言活动、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是统一的,也是密切联系的。用这种理论指导外语教学,自然就要求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和知识教学一体化,而不要相互排斥。可以说,外语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巧妙和恰到好处地使三者相辅相成,并达到高度和谐。
另外,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概念(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也是借鉴了乔姆斯基linguistic competence的概念,同样具有语言知识的含义。而且,语言知识也是其所包含的第一要素。因此,在交际教学理论中,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是一体化的,交际教学和语言教学是不能割裂的。传统与落后、时髦与先进不是同义词。外语教学不应忽视语言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即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语言观来看,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物质存在,是语言运用或语言交际的物质基础。无数语言学家经过长期努力而研究出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知识,对于语言教学的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音、词汇和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淡化,包括三者所包含的系统语言规则或语言知识。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语音、词汇和语法之所以特别重要,还因为这三者代表了外语和母语的主要本质差别。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语音、词汇和语法必须下功夫学习才能掌握;而交际策略和功能项目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母语经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以及通过逻辑思维和悟性而自然生成。有时,功能项目练得过熟,反而会影响运用外语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导致说外语不是想说什么说什么,而是会说什么说什么,说套话甚至废话,使所说的话语缺乏新的信息和新的思想。真实的生活、思想和交际是复杂多变的。培养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教学生用外语思维;而思维与刺激反应式的学习行为和鹦鹉学舌式的言语操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认知交际法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思维和认知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交际中的能动性。
2.认知交际法的应用语言学基础
作为中国人,探讨应用语言学的问题时,不仅要讲外国的,也要讲中国的。吕叔湘著的《中国人学英语》、刘世沐主编的《怎样学英语》、李斌宁主编的《英语学习指南》都是很好的中国应用语言学著作。吕叔湘先生强调汉英比较,眼、耳、口、手、脑并用和多练。刘世沐先生指出:学外语感性认知是基础,要真正做到学透、学懂,感性认知就必须要提升到理性认知。也就是说,不能停止在零星分散的现象上,而要总结出规律。李斌宁先生很具体地告诉人们大量阅读对形成英语思维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大量阅读才是真正的积累语言材料和丰富语言知识的过程。上述精辟见解不但指明了认知与交际相结合的必要性,而且还提出了实施这种结合的具体途径。这些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来说是朴实无华的,但却是很实用的。
在理性和感性统一、认知和交际统一的问题上,外国应用语言学和中国应用语言学的主张是一致的。近20年间,国外一些应用语言学界的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都显示出交际教学和认知教学、活动教学和知识能力教学、功能项目教学和传统语法教学合流的总趋势。例如,交际教学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制订功能意念教学大纲的同时,在其多次再版的名著《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里明确指出:“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达到同一目的”。他认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语法是保证表义的必需手段”,“语法是学习能力”。威尔金斯还提出:“四种活动,也就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平衡”,“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口语法更有效”,“书面语教学不应该延后”。他强调:“需要考虑的是语言学习的总过程,而不是学习程度中某一单项的位置,比如:早期教学是从文字开始还是从口语开始,是单句教学还是对话教学,是侧重意义还是侧重形式”。威尔金斯的这些主张对于纠正目前外语教学中的一些片面认识和做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应用语言学家经过长期广泛的实验和研究之后,认为交际法应该与认知法综合,感性教学应该向理性教学靠拢。著名心理语言学家斯坦博格指出:“交际语言教学是允许(在听说活动之后)立即进行读写活动的”,“它也允许讲授语法,而且不仅限于用归纳法进行讲授。另外,它也允许有翻译活动。就这些方面而言,交际语言教学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语言教学法”。另一位语言学家尼克·艾里斯更加具体地指出:“最近对没有受过系统语法训练的毕业生的能力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据此人们又呼吁回到理性教学法。教学实践上的这种来回摇摆提示我们,自然法、交际法同语法翻译法、规则认知法之间究竟什么是最好的,并没有简单的答案。”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创始人克拉申在尼克·艾里斯主编的一本书里总结了在斐济和新加坡进行的儿童英语教学的实验。他认为阅读法、读说法,以及读说、语言实践和自由阅读三结合的方法优于听说法。他也谈到对感性学习法的看法,认为用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一定学得更好。
罗德·艾里斯在谈论交际法时说:“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交际教学强化课程没有取得准确使用语言的效果”,“一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强化教学实验中运用了交际法,侧重了任务教学以进行自然交流,教师不纠正错误,结果导致学生在简单结构中都难以避免出错。”于是他进一步说:“语法教学甚至对学生的即兴表达都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则是认知教学的集中体现。
通过分析以上中外语言学家的主张可以看出,认知、规则和语法的重要性是得到普遍认同的。20年前兴起的交际法正在趋向于同认知法或认知规则法相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物正是认知交际法。
3.认知交际法的实践基础
认知交际法的思路具有广泛而久远的实践基础。古代中国人学习梵文,一方面系统学习语法,大量学习词汇;另一方面系统学习佛教文化,大量进行阅读和学术研讨。这样,认知学习和应用学习就形成了一体。在所有印欧语中梵文是最难学的,但由于中国人用正确的方法学得很成功,才使佛教文化能在中国发扬光大。这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史和外语教育史上都是很光辉的一页。
到了近现代,中国人学外语仍然很成功。以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为例,那时的中学学制只有4年,学生学4年英语后上大学预科,除国文课(语文课)外,其他课都用英文教材并用英语讲授,而只学过4年英语的学生却能够接受。那时用的是语言实践与语言认知相结合的方法。当时使用的教材有读本、读物(例如,《泰西50轶事》等)、作文和文法(语法);采用的活动主要是听教师用英语讲课、熟读背诵、多读快读、用语法知识分析所读材料以及作文和口头表达等。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是输入多,储存多,而且输入和储存的是连贯性的话语以及有情节和有情趣的范文。语法不是为五花八门的练习服务,而是为语篇理解和活用语言服务,为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语言实践服务的。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和谐,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和谐,交际应用和规则认知和谐,实效、高效、速效就有了最基本的保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的主要语种由英语改为俄语,教学法接受了原苏联的对比法。该时期的教学过分强调本族语和语法的作用,原因是俄语和汉语差异大,俄语语法比英语语法复杂。针对过分重视语法的情况,60年代初外语教学改革提出了“破语法框框”的口号,教材编排以思想内容为纲,同时英语开始受重视,但教学效果不理想。经过调整又逐渐向实践应用与规则认知相结合的途径靠拢。当时,由张志公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学英语教材就基本体现了这种思路。这种调整使当时的学生受益匪浅。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开始了外语教学改革热潮。效果比较好的教学法都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认知与交际相结合的原则。例如,结构和功能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系统迁移和系统操练相结合,以及词、句、文双向教学模式等。
认知交际法在中国有实践基础,在世界其它地方也有实践基础。大规模的成功经验在日本有帕默英语教学,该方法实行口语和句型结合,动作和句型结合,词汇和句型结合。在印度有韦斯特英语教学,该方法实行阅读和词汇结合,读和说结合,对学习材料进行词汇和语法控制。对词汇和语法加以控制也正是为了便于学生认知和交际。
4.结束语
认知交际法是外语教学的科学思路,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对外语教学的研究尝试。它是一个更加开放的教学系统,其生命力在于它具有高度的兼容性、广泛的适应性和灵活的创造性。它具体表现为外语教学的多方面和多层次重要因素的综合、统筹、和谐、平衡。例如,结构形式和意义内容,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逻辑和艺术,双基教学和任务活动,日常用语和文学作品,朗读背诵和复用活用,词句和篇章,求同和求异,动和静等。这样,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依靠科学,运用规律,认知交际,智取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