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论单极体系理论的范式发展
张敦伟
内容提要 | 一直以来,单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是学界所关注的焦点之一。单极体系理论作为结构现实主义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于这一稳定性问题的回答显得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单极体系是否能够保持稳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一个是系统性变量即军事力量的分配,另一个是战略性变量即国家战略的选择。当前的单极体系之所以稳定,主要是因为美国能够凭借当前的优势地位获取足够的收益,而其他大国也受益于美国的单极秩序来保证经济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单极体系的稳定与否,实际上取决于美国大战略与其他国家的回应战略。
关 键 词 | 现实主义 单极体系 稳定性问题 国家战略 战略成本
从范式归属上看,单极体系理论是一个关于国际体系结构分布的理论。因此,单极体系理论可以被归为结构现实主义这一标签之下。在结构现实主义的传统中,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无疑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单极体系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国际体系的结构决定了国家的目标,并进一步地催生了国家的行为
应用BioEdit录入并编辑核苷酸序列,并使用该软件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通过Lasergene 7将核苷酸序列转化为氨基酸序列;采用Weblogo在线数据库(http://weblogo.berkeley.edu/logo.cgi)比较 UL144 碱基变异情况;采用MEGA5.05构建、分析和编辑氨基酸序列邻接系统进化树;应用EXPASY服务器的Prosite数据库 (http://myhits.isb-sib.ch/cgi-bin/motif_scan)预测UL144基因编码的蛋白功能位点。Toledo株为低传代临床病毒株,作为研究对比的标准株。
①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Addison-Wesley, 1979. 。换句话说,华尔兹试图通过观察体系的结构,而不是观察体系的单元,来解释国际政治中的最为常见的模式,如竞争、冲突以及联盟。
在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中,“结构”指的是系统的组织原则(无政府状态或等级制度)、各单元的功能以及单元之间的权力分配② Kenneth N. Waltz, Reflections o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Response to My Critics,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pp.322-345. Robert O. Keohane,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鉴于权力这一要素在现实主义理论话语中的中心地位,对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分析经常集中于大国之间的权力争夺与相互作用,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像沃尔兹这样的结构现实主义者花费了大量的努力来确定两极体系与多极体系的优缺点,但是对于单极体系却似乎无话可说
③ Kenneth N. Waltz, Theory Talk 40: Kenneth Waltz - The Physiocra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view with Peer Schouten,Theory Talks,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theory-talks.org/2011/06/theorytalk-40.html, last accessed on December 08, 2013. 。
③ William C. Wohlforth,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9, 24(1), pp. 5-41. 。
为什么学界会对单极体系缺乏足够的理论研究呢?沃尔兹认为,从结构理论的角度来看,单极体系似乎是国际格局中最不稳定的一种体系。也就是说,由于权力制衡机制在结构现实主义中的突出作用,单极体系可能是“一种很快就会消失的反常现象”④ Kenneth N. Waltz,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0a, 25 (1),pp. 5-41. 。正如施韦勒所言,权力制衡的反复形成对于沃尔兹的理论至关重要。即使一个主导国家表现得温和与克制,但是其他弱国也会担心起它在未来的行动,因此权力制衡总是会周而复始地出现⑤ Randall L. Schweller, The Future Is Uncertain and the End Is Always Near, Cambridg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1,24 (2), pp. 175-184. 。这也反映了为什么结构现实主义学者会在单极体系问题上保持长久的沉默。在这样的背景下,耶鲁大学政治科学系努诺•蒙泰罗(Nuno Monteiro)副教授在《单极政治理论》(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一书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来解释单极世界如何运作、是否会结束以及如何结束,并进一步地说明单极体系下关于国家战略选择的系统约束是什么,以此来更好地描述与预测当前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会面临怎么样的变化。
一、文献回顾
迈克尔•多伊尔(Michael Doyle)认为,霸权是指在整体上控制国际体系的领导权② Michael W. Doyle, Thucydidean Realism,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1990, 16 (3), pp. 223-237. 。迈克尔•马斯坦多诺(Michael Mastanduno)宣称,当一个政治单位有权力依据自身的利益塑造国际政治的规则时,那么霸权便是存在的③ Michael Mastanduno, Hegemonic order, September 11,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ush Revoluti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2005, 5(2), pp. 177-196. 。斯图尔特•考夫曼(Stuart Kauffman)、理查德•利特尔(Richard ittle)和威廉•沃尔弗斯(Willian Wohlforth)则将等级制度等同于霸权,即一个单元对于国际体系的大部分行使政治军事上的支配4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约翰•伊肯伯里(John Ikenberry)与查尔斯•库普乾Charles Kupchan)强调,霸权的影响力取决于物质权力,如果单极霸权国能够建立一套规范,且被他国欣然接受,那么此时霸权就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⑤ G. John Ikenberry, Rethinking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hegemon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9, 104 (3), pp. 375-400. 。换言之,当国际体系中的某个国家的权力与其他性问题相比,已经达到了极不相称的程度,那么这个国家就能提供国际领导权,即霸权。如上所述,现实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都将霸权框定为一个权力问题。物质能力构成了权力,而权力会转化为影响力。而物质能力只是权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权力还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实质,譬如国家如何发展与运用其能力,以扩大其影响力。
关于“美国是不是单极霸权国”这一问题,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西蒙•赖克(Simon Reich)与理查德•勒博(Richard Lebow)认为,美国的霸权是短暂的,充其量只存在于20 世纪中叶这一段时间内⑥。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也认为,美国的霸权早在1963 年就走到了尽头,而到了70 年代无疑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更多的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
⑦ Charles P. Kindleberger, Hierarchy versus Inerti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86, 40(4), pp. 841-847. 。例如查尔斯•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宣称,上世纪90 年代末,期待已久的单极时代已经到来
⑧ Charles Krauthammer, The Unipolar Moment Revisited, The National Interest, 2002, 70 (1), pp. 5-18. 。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认为,在未来的数十年中,美国的霸权依然不会受到直接的挑战⑨ Richard Falk, Anarchism without Anarchism: Searching for Progressive Politics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Millennium, 2010,39(2), pp. 381-398. 。由此可见,不少学者依旧相信美国的霸权还存在,并且时不时地担忧,美国的霸权会即将逝去。迈克尔•曼德尔鲍曼(Michael Mandelbauman)认为,美国有必要减少其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的承诺,不过这样做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导致其他国家萌生出对昔日美国霸权的眷恋
⑩ William C. Wohlforth,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9, 24(1), pp. 5-41. 。沃尔弗斯主张,美国可以巧妙地度过这一过渡时期,并继续保持其①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对于大多数现实主义者而言,关键的问题在于,美国将如何应对崛起的中国所带来的挑战。
赖克与勒博认为,通过单极霸权国来维持全球经济与政治的正常运作这一假设并不正确,国际体系并不需要由单极霸权国来管理主导地位② 同上,第3 页。 。即便没有单极霸权国,国际体系也有可能成功运转。对于学界而言,自1945 年以来,美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单极霸权国。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也愈发接近全球单极霸权国的地位。如沃尔弗斯与布鲁克斯等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没有哪个主权国家能够与美国抗衡③ Peter Toft and John J. Mearsheimer: An Offensive Realist between Geopolitics and Pow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 2005, 8(4), pp. 381-408. 。新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与克里斯托弗•莱恩(Christopher Layne)强调物质利益,因为他们将权力视为国际关系的核心
④ Christopher Layne, The Waning of US Hegemony—Myth Or Reality? A Review Essa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9, 34(1), pp.147-172. 。
约瑟夫•奈(Joseph Nye)告诫道,那些认为美国的权力在国内和国外趋于衰落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会导致政策上的危险认知⑧ Joseph S. Nye Jr, Is The American Century Over?,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2015, 130(3), pp. 393-400. 。在奈看来,中国的威胁、美国国内的经济衰退,以及伴随着债务不断增加的美元贬值,都是美国面临的潜在问题。尽管存在着这些问题与不确定性,但如果实施正确的政策,美国经济依然能够继续产出硬权力。但与之前的学者不同,奈一直回避使用“单极”与“单极霸权国”这样的词来描述美国的权力地位,强调美国需要一个明智的战略,将硬权力和软权力资源结合起来
⑦ G. John Ikenberry, Rethinking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Hegemon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9, 104(3), pp. 375-400. 。即使当前美国不得不放弃部分权力与特权,达成这样的协议仍有助于美国保持自由主义的利维坦地位。在新的制度安排下,美国依然具备单极霸权国的资格。
自由主义者倾向于将霸权假设为权力与规范的混合体。罗杰•西蒙(Roger Simon)将霸权设想为合法性与权力的产物,这一霸权关系并非靠武力统治,而是通过政治、意识形态的领导来达成共识⑤ Roger Simon, Gramsci's Political Thought: An Introduction, Lawrence & Wishart, 2015. 。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认为,霸权的存续取决于双重前提,即世界政治的秩序通常由一个单极霸权国创建,以及秩序的维护需要稳定⑥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借鉴自由主义者提出的经济理论与所谓的软权力,单极霸权国构建制度以促进合作。伊肯伯里提出,在过去的50 年中,由美国领导、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霸权秩序极为成功
⑨ Joseph S. Nye Jr, Get Smart: Combining Hard And Soft Power, Foreign affairs, 2009, 2(1), pp. 160-163. 。
总的来说,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确实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坚持国家中心论的世界观,并根据国家的相对权力来进行评估;在分析世界的单极格局时假定其产生了诸多重要的影响;由单极格局转向多极格局的任何变化,都源于美国的衰落与其他国家的崛起。现实主义学派之间的差异在于,美国的单极霸权国地位是否安全,或者是否正趋于衰落,这体现出现实主义者对权力及其相对分配的不同判断。而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倾向于强调所谓的硬权力和软权力,即实力与制度之间的不同⑩ Joseph S. Nye Jr,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Basic Books, 2016. 。但是,两者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规范性议程:威胁美国的霸权地位。米尔斯海默担心美国的衰落与中国的崛起会导致一场霸权之战
① Joseph S. Nye Jr, The Futures of American Power-Dominance and Decline in Perspective, Foreign affairs, 2010, 8(9),p. 2. 。伊肯伯里同样致力于维持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超然地位,并设想美国对于全球体系的稳定性是独特和不可避免的② G. John Ikenberry, Rethinking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Hegemony,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1989, 104 (3), pp. 375-400. 。他们声称,美国的霸权领导是良性的,因为它为美国及其合作伙伴提供的政治和经济收益,超过了相应的成本。美国的霸权领导提供的利益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可信的承诺、集体行动的便利化等公共产品,能够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
然而,赖克与勒博等学者也指出,美国正在对全球的秩序与稳定构成威胁,而全球的秩序与稳定恰恰又是美国存续的支柱之一③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不少国际关系学者假设美国的合法性是存在的,事实上它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赖克与勒博把单极霸权国履行的职能分为三类,并详细讨论了美国在多大程度上履行了这些职能④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第一个职能是议程设置,它依靠机制化情境下的劝说,构成了领导权最为重要的形式。第二个职能是监管。监管需要成为“最后借款人”,在经济危机爆发时增加全球体系中的流动性,解决经济失衡并稳定后壁。第三个职能是赞助,涉及的范畴包括:规则、规范、协议、决策过程以及提供安全以维持和平,并增进金融合作与贸易。
加强与重庆银监会沟通协调。加大对金融机构开展涉农信贷业务的鼓励措施,强化其农业支持和扶贫攻坚责任和义务,同时适度降低其涉农贷款存贷比、坏账率等指标考核标准;鼓励担保公司业务下基层,将分支机构进一步延伸至区县和中心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霸权基础迅速受到侵蚀,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稳步下降。当前,美国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甚至低于欧盟。自1969 年以来,美国持续出现贸易赤字并于2006 年金融危机前达到顶点⑤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数十年来,美国已经由国际经济的支柱变成了国际经济动荡的来源。同时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美国的领导力还在进一步地衰退⑥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国家间战争尽管有所减少,但是国家内战却日益增多。美国不能像单极霸权国一样提供安全与稳定。相反,美国的干预往往是动荡的前兆。到了20 世纪80 年代,美国霸权的局限性进一步凸显,不仅蓄意违背了自己设定的自由贸易规则,还因为不断增加的政府赤字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失衡。这对美国霸权领导的合法性造成了明显的侵蚀
文学话语形态是一个新兴的文艺学研究视角,它的优势就在于对作品多元、立体的解读,摆脱单一片面的文本话语形态,同时上升至人类学文学的审美和生态美学层面。利用文学话语形态理论的几个分支,对两位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和阿拉贡的《你眼睛的弧线》和《爱尔莎的眼睛》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首诗歌在审美思维修辞:(女性)眼睛——爱——自然;“动机——行为——效果”修辞:启发人类——女性崇拜——对爱的坚守;形象的概括性——超现实主义的梦幻等方面的相似性值得仔细挖掘,我们因此也可以让超现实主义不再变得“曲高和寡”,而是显得更加立体、饱满、生动、形象,并且始终与读者紧密相连。
⑦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
在赖克与勒博看来,美国早就不是单极霸权国了,而其他国家也不渴求成为单极霸权国。他们认为,霸权概念曾经是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的理论指南和政策指导,如今只有和它告别才能迈出恢复美国全球地位的第一步⑧ [美]西蒙·赖克、理查德·勒博著,陈铠译,《告别霸权:全球体系中的权力与影响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年。 。霸权的概念既不准确,也不适用于冷战后的世界。如今,在议程设置、监管和赞助这三个领域,充斥着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为了获取影响力而展开的竞争与权谋。国家之所以选择履行不同的职能,主要是出于自利的驱动。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行为体会行使其影响力。而影响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果,不能被还原为基于物质能力的权力。行为体在主观上构建利益的概念,也就是说,利益并不是被客观界定的。利益深植于国家的文化与历史因素之中,同时也深植于国内政治与国际环境所限定的界限之中。
二、单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总的来说,蒙泰罗的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单极体系的两个性质,即单极体系的和平性(peaceful)与持久性(durable)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1. 。这在过去常常被笼统地归为国际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关于不同国际体系稳定性的辩论起源于冷战时间的两极格局。沃尔兹在1964 年提出“两极世界的稳定”这一命题。沃尔兹认为在和平问题上,尽管美苏两国集团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和冲突,但是两极格局中的同盟关系相对简单,双方都能够尽量地保持克制与审慎,彼此之间可以较为有效地管控冲突。
在沃尔兹的早期著作中,把和平性与持久性两者视为衡量国际体系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准,而两极体系兼具和平性与持久性。但是到了后来,沃尔兹又主动放弃了这一理论框架。在其1979年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中,沃尔兹不再把和平性视为国际体系稳定与否的试金石。他强调,两极体系可能不是和平的,但依然是持久的,因而还是稳定的②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MA:Addison-Wesley, 1979. 。沃尔弗斯在《单极世界的稳定》一文中重新借用了沃尔兹的早期理论框架来描述单极体系。他指出,当前的世界是单极的,单极既是和平的也是持久的,因而是稳定的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上述参与研究的35例患者中,25例患者显效,血糖恢复正常水平;10例患者有效,血糖接近正常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糖尿病合并症,治疗总有效率达100%。追踪调查结果显示:33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4.3%。
而蒙泰罗认为,如果单一主导国家的军事能力与经济能力能够保持稳定的优势,那么就可以说单极世界是持久的④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3. 。在核时代,经济能力的改变并不会导致军事能力的急剧变化,而是会日积月累地缩小主导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其中,权力转移的时机又取决于诸多国际与国内的经济政治因素。因此,国际关系理论应该着眼于单极军事力量优势可能被蚕食的条件,而不是预测单极世界什么时候会结束
⑤ Kristen P. Williams, Steven E. Lobell and Neal G. Jesse,eds, Beyond Great Powers and Hegemons: Why Secondary States Support, Follow or Challenge,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
最近的研究表明,冷战的结束对于战争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外部力量介入的国家战争日益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战争
⑥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7. 。然而,单极世界并不意味着国内和平的普遍实现。事实上,国际体系的结构与国内冲突的减少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国内战争的爆发更为频繁、程度更加激烈、持续时间更加长久。这也反映出,国际体系的结构调整很难对国内冲突的发生与否产生直接的作用。也就是说,国际体系的和平性有时候也不一定意味着国内冲突的完全消失。
因此,国际体系的结构并不能够决定国家的具体行动,更不用说决定战争或者系统性的变革了。然而,尽管国际体系的极性本身并不直接决定结果,需要更多地设定中介变量来确定不同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依然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原因在于,国际体系的极性是国家这一主要行为体所作出的选择结果。因此,结构和行为两者并不是孤立的现实,而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
在单极世界中,除了和平性与持久性之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国内政治与国际规范。首先在蒙泰罗看来,单极体系的形成与维持需要一个庞大的单极战略来支撑,这显然更多地考虑到了来自国内政治的因素。其次,在讨论单极世界的冲突根源时,不同的政体类型与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是否服从当前的全球秩序与利益安排,这就更多地涉及到了国际规范的因素。因此,从上述两个角度出发,可以更好地理解单极体系的持久性与和平性,即单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
1.单极体系的持久性
在蒙泰罗的单极体系理论中,他做了以下4点假设
简单而言,如果崛起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单极战略的制约,那么这个崛起国家就有动力制衡主导国家。问题在于,在常规军事力量中占优势的主导国家为什么会选择防御性接触战略?很显然,这一战略默许了崛起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很可能会削弱主导国家的相对经济实力。如果主导国家选择进攻性遏制战略,阻碍崛起国家的经济增长,就能够长期保持自己的实力优势。但是实际上,这样做反而更不利于单极体系的维持。
蒙泰罗认为,在核世界中,崛起国家可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安全,主导国家试图遏制崛起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会导致后者将经济能力转化为军事能力,进一步造成单极体系的不稳定。而且在核世界中,遏制战略会带来竞争成本,但是接触战略却不会如此。因此,接触战略在不带来更高冲突成本的情况下,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因为它同样也不会带来竞争成本。
总而言之,由于单极地位所能获得的利益有限,所以只有当主导国家以合理的成本来维持其优势地位时,单极体系才能保持稳定。对于崛起国家而言,防御性接触战略能够促使它们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而不是关注对主导国家的制衡。虽然随着崛起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广泛的利益和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崛起国家会将军事力量投射到所属地区之外。
传统课堂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其实仅仅出现在课堂内,下课之后基本上学生都是以自主学习为主。学生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但是这个过程基本处于教学真空状态,如果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教学过程也仅仅停留于课堂之中。
2.单极体系的和平性
与此同时,由于单极体系可能是持久的,因此是否和平这一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关于这一问题的传统观点是,单极格局是国际体系的和平保证。沃尔弗斯谈到,当权力制衡理论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正走向冲突时,它并没有声称单极体系会导致冲突。相反,它认为单极体系很快会走向两极化或多极化。从理论上说,单极战略选择对国家间冲突的爆发与类型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单极世界中,主导大国所奉行的军事战略与经济战略对和平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每种战略的冲突成本和与竞争成本是多少?更具体来讲,防御性接触战略是否有利于建立一个和平的国际体系?还是会给单极主导国家带来潜在的成本支出,并导致国家间冲突与战争的反复出现?
蒙泰罗认为,军事力量的单极主导既可能消除大国间战争,也可能触发其他的特定冲突
从图2(b)中的4幅图像可以看出:对于室内环境拍摄的油菜3种类型叶片图像和户外堪环境拍摄的叶片图像,本文方法不仅可以把主叶脉和部分侧叶脉提取出来,还可将叶面上的污点和虫咬痕迹同时分离出来(图2(b)第3幅图像圈出部分)。
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32. 。除此之外,主导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有被卷入冲突的可能性。在单极世界中冲突发生的类型取决于主导国家的军事战略选择。无论是进攻性战略还是防御性战略,都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冲突代价。脱离性战略也只是在短期内让主导国家摆脱冲突的困扰,而不能保证未来的绝对和平。
“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应用需结合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实际,不考虑自身所在学科和专业特点、社会职业需求和教学资源保障,“外语+”战略的实施将大打折扣。在反复研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酒店管理专业明确了专业和英语的“鱼水关系”[2],并采用了“外语+”战略中“专业+英语+二外辅修”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借学校将基础知识教学、外语教学和跨学科交叉教学资源整合的东风,构建了基于“+英语”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并在应用型复合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上洗削更革,并初见成效。
③ Charles L. Glaser, Why Unipolarity Doesn’t Matter (Much),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1, 24(2), pp. 135-147. 。
沃尔弗斯指出,美国的主导地位意味着一个重要冲突根源的消失,即各国对国际体系领导权的争夺停止了。单极体系降低了其他大国之间的安全竞争②。而蒙泰罗强调,在单极世界中,美国作为唯一的主导国家能够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秩序,管控地区的冲突与危机。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由于制衡的预期成本非常高昂,因此更倾向于服从单极秩序
然而实际上,单极体系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虽然在单极世界大国之间的战争屈指可数,但是小国与大国、小国之间的战争阴影却始终挥之不去。与两极体系、多极体系不同,单极体系中小国除了服从主导国家之外,基本不可能与另一个大国结盟。由于小国无法确定大国的意图,甚至也无法确定其他小国的意图,因此不能够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安全。
而在两极体系或多极体系中,小国原则上可以通过外部制衡来减少单极意图的不确定性。单极体系中力量的不平衡问题,放大了意图的不确定问题。因此说,单极体系的和平性主要受到这一因素的影响,即小国处于极端的无政府自助状态之中。这一自助状态具有以下4 个特征:无政府状态、其他国家意图的不确定性、不足以威慑大国的能力,以及缺乏其他大国来形成制衡联盟。在单极体系中,一方面小国无法有效地保护自己,另一方面主导国家又拥有绝对的行动自由。因此,这也是小国与小国、小国与大国之间产生冲突与战争的原因。
三、单极体系的理论假设
一般来说,单极体系的持久性除了取决于崛起国家的生存保证,还取决于国际条件的现实存在。这些条件使得主导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够持续下去。与此同时,单极体系的持久性也要考虑到主导国家的大战略。对于防御性接触战略而言,在经济方面要求主导国家避免采取遏制崛起国家发展的行动,例如限制或扰乱贸易、投资与原材料的流动等。在军事方面要求主导国家采取防御性战略,维持当前的和平局势。这也将加强现有军事力量的单极分配趋势。
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35. 。首先,主权国家是国际体系中的关键行动者,因此这个体系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秩序的缺失,而只是表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权威。所以,那些拥有较大相对权力的国家保留了自主决策的可能,以决定行动时间和方式。其次,国家的首要目标是生存。生存是国家安全的最低限度要求,其自主性也随着国家相对权力的变化而变化。
再次,出于保证自身安全的原因,国家也关心经济增长。财富是国家维持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换言之,军事能力是保证国家免受威胁的关键,而经济能力可以保证军事能力的转化效率。最后,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因为不承认国家理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至少存在两个缺点。一是不能解释国家的行为,二是更难以被证伪。在单极体系理论中,必须能够解释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为,即为什么一个单极国家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并通过采取有效的大战略来维持其地位,而其他国家不会采取相应的制衡行为。总的来说,不同国家的不同行为由它们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不同位置所决定,而这又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实力以及与单极国家的战略关系。
一般来说,国际体系中存在两种运作规则:等级制度和无政府状态。根据沃尔兹的观点,国内政治属于等级制度,而国际政治属于无政府状态
② Charles L. Glaser, Ration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0. 。在单元自助的背景环境下,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权力才能确保生存。在相似单元的无政府世界中,国际体系的结构由权力分配来界定。国际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优先选择权,能够影响整个体系的运作方式。其中,国家权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领土、人口、资源、经济能力、军事能力以及政治稳定。因此,大国的数量决定了国际体系的结构。
然而,查尔斯•格拉泽(Charles L. Glaser)却不同意沃尔兹的这一观点,他认为军事能力不应该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构成要素,而应该是其内生要素
③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39. 。对此,蒙泰罗强调,军事能力应该被视为国际体系结构的构成要素,原因在于国家可以将经济能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以转变国际体系的极性
④ Ibid. p. 42. 。如果将格拉泽对国际体系结构的定义推至极致,那么包括军事能力在内的相关权力要素都会被排除出去。因此,军事能力的分配是理解单极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不少学者怀疑在单极世界中维持制衡的可能性。在沃尔兹把大国的最小数目定为两个之后,布鲁克斯和沃尔弗斯开始质疑权力制衡是否能够适用于单极体系② 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World out of Balanc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Challenge of American Primac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根据施韦勒的定义,制衡是“通过内部动员或者结盟来建立或汇集军事力量,以防止或阻止国外势力或敌对联盟的军事进攻”
第二个方面与国家所拥有的相对权力有关。沃尔兹认为,作为一个单一主导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权力
② Kenneth N. Waltz, The Stability of a Bipolar World,Daedalus, 1964, 93(3), pp. 881-909. 。一个拥有相对较小的领土、较少的人口或二流经济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因此,大国的地位也是基于相对权力的考量。
四、单极体系中的主导国家战略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独立在全球任何地区执行军事行动的国家,能够跨区域投射自身的军事力量。在蒙泰罗看来,大国除了要避免在全面性防御战争中被击败,还要能满足军事力量投射的相应要求。这样的进攻性要求非常重要,因为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都有能力来影响第三国的政治结果时,就必须要通过军事手段来争夺主导权。第三个方面涉及到国际体系的极性问题。在单极体系中,单一主导国家面对的情况与两极体系、多极体系有所不同。几乎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反对单一主导国家的利益偏好,占据优势的单一主导国家可以毫无阻力地完成自己的预期目标。
由于单极体系是对军事力量特定分配的现状描述,因此进一步明确一个国家不同军事力量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在核时代,不同军事力量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常规军事力量与核军事力量。杰维斯认为,核战争革命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三个重大的影响
传统的盐湖卤水浓缩蒸发需要大面积的蒸发池,卤水中的水分挥发到空气中无法回收,且生产周期往往很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盐化工产品的生产效率[6]。采用膜蒸馏技术先处理模拟卤水探索最佳操作条件,在最佳操作工艺下处理卤水,在得到盐湖中的矿物盐同时得到淡水,既可用于盐化工生产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
③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44. 。第一,具有核报复能力的国家之间不可能爆发战争。因为核武器的相互确保摧毁原则使得有核国家之间的战争是没有胜利方的,一旦发生就会给国家生存带来严重的风险。第二,螺旋升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家之间的行为互动可能会导致危机的进一步升级。换言之,低层次的冲突也可能会导致核战争的爆发。第三,即使核战争能够得以避免,但常规战争还是可能由于突发事件或者错误计算而时常出现。
除此之外,核武器在国际体系中的扩散也会形成潜在危机与紧张局势。虽然核武器能够保证有核国家之间的稳定关系,但是也有可能破坏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具体来说,在单极体系中由于缺乏全球性的制衡力量,不服从单极主导的无核国家只有获得核武器才能够确保其生产。这反过来又给了单一主导国家极大的激励,来阻止核武器落入这些“顽固国家”(recalcitrant states)手中④ Robert Jervis, The Meaning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Statecraft and the Prospect of Armageddon,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9. 。也就是说,核武器与单极世界共同造就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即有核国家之间维持和平的可能性较大,而有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单一主导国家与不服从国家之间冲突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这也是核革命与单极体系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更进一步来看,核革命也只是抑制了核大国之间的冲突诱因。只有这些核大国的长期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单一主导国家的威胁时,所谓的消极和平(negative peace)才能够得以实现。但是⑤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45. 当单一主导国家试图阻碍另一个大国的经济增长,并使后者的生存处于危险之中时,那么战争就或许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这是因为经济遏制所带来的损失要高于核战争可能的成本。杰维斯指出,核大国之间的和平维持与冲突爆发都是核革命的结果①。核革命与单极世界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这一和平与冲突兼而有之的不稳定状态。因此,核武器的扩散对于世界和平的总体影响依然不确定。
简而言之,蒙泰罗认为,单极体系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背景下单一大国主导的国际体系,这一定义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45. :无政府状态、单一大国主导以及国际体系。第一个方面与国际体系的组织原则有关。单极体系是无政府主义状态下的,源于单一主导国家不完全的权力优势。这一权力优势不足以确保单一主导国家对于其他国家的完全控制。
③ Robert Jervis, The Illogic of American Nuclear Strategy,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4. 。施韦勒强调,任何国家都可以通过集结军事力量在单极世界中实现制衡的目标④ Randall L. Schweller, Unanswered Threats: Pol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Balance of Pow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换言之,单极世界并不意味着制衡的缺失,在其他国家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军事能力的情况下尤为如此。
一般来说,在谈及单极体系时更多地考虑的是权力的系统性分配,而不是单一主导国家的战略。事实上,单极体系中主导国家的力量优势使其在制定战略时有着相当大的回旋余地。单极大战略(unipole’s grand strategy)对于大国制衡和国家间冲突的类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单极大战略是当前国际政治中,产生冲突和诱导竞争最重要的中介变量
⑤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65. 。
3年后失访4例 (A组1例,B组2例,C组1例)。A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8例,占A组患儿比例为40%,B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为3例,占B组患儿比例为15%,C组出现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的病例为1例,占C组患儿比例为6.25%,三组多动冲动或攻击性行为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4)。见表1。对11例发展为行为障碍性疾病进行足月后扭动阶段细化评分,38-42分为最优性评分,22-37分为中等,小于等于21分为差。其中A组中等5例,差3例;B组中等1例,差1例;C组中等1例。3组足月后扭动运动阶段细化评分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1)。
大多数关于单极体系的文献都假定,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将以某种方式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而维持现状最为符合主导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主导国家通过参与世界事务,来维持自身的权力优势地位。关键在于,要确定单极战略的选择范围,才能够清楚描绘出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轮廓。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军事力量的单极分布如何影响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一方面,主导国家可以选择进一步地改变现状,增加自身的收益,或者选择脱离世界,享受其权力优势所带来的安全;另一方面,单极体系中军事战略并不是总体战略的唯一维度,因为经济战略也是衡量总体战略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特别是主导国家必须明确,自己是否能够接纳或者试图遏制竞争对手的经济增长。
表1. 单极世界中的主导国家战略⑥
在单极体系中,缺乏系统性的权力制衡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原因:首先,由主导国家实施的任何策略都会带来相应的竞争成本。在主导国家占据优势力量的情况下,其他国家的崛起都是有代价的。其次,主导国家实施的任何策略都可能包括一定的冲突成本,其他国家的强硬制衡很可能会导致冲突的频发。阿特(Art)认为,大战略是外交政策目标与军事部署态势的结合
⑦ Robert J. Art, A Grand Strategy for America, 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48. 。而蒙泰罗则进一步表示,大战略还应该包括经济政策目标
⑧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71. 。在军事方面,主导国家可以实施三大战略:即偏向进攻、偏向防御和脱离接触(如表所示)。这三种军事战略之间的关键区别在于主导国家对于现状的接受程度。蒙泰罗根据领土安排、国际政治联盟和军事力量分配来界定当前的国际局势① Robert J. Art, A Grand Strategy for America, 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51. 。偏向进攻的战略是指单极决心改变现状。偏向防御的战略将使单极热衷于维持现状。而脱离接触的战略则是单极不重视维持现状,也允许其他国家改变现状。
以各国(地区)股票市场指数日收益率作为研究对象,收益率的计算采用对数形式,为了减小计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里将计算结果扩大100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在阿特看来,美国的大战略主要分为六大类②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73. :第一种是孤立主义战略,它主张美国从全球安全事务中撤出,并限制自身的武力使用,仅用于保证单极生存与领土安全。因此,孤立主义也是唯一的脱离接触战略。第二种是离岸平衡战略。它与孤立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制定了一套旨在防止竞争对手崛起的外部安全承诺框架。第三种是选择性参与战略,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武力来介入相关领域的利益冲突之中。第四种是集体安全战略,需要参与共同管理全球安全的国际制度或机构。离岸平衡、选择性参与以及集体安全都是偏向防御的战略,唯一的区别在于,维护现状的方式略有侧重。第五种是国家优先战略,要求频繁地使用武力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更多地介入到世界秩序的建构过程之中。第六种是帝国主义战略,要求主导国家掌握全球范围内诸多地区与领域的控制权。因此,国家优先战略和帝国主义战略都是偏向进攻的战略。
单极体系可能会诱使主导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幻象的牺牲品。出于重塑世界秩序,主导国家可能会选择一种进攻性战略。这一进攻性战略往往强调,重新定义国际规则会更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与经济繁荣。由于“积极防御”的原因,会促使主导国家扩大周边安全的防卫范围。除此之外,主导国家也担心现有的世界秩序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尤其是当主导国家拥有庞大的联盟网络时,它无法保证联盟网络会得到长久的维系。与此同时,因为脱离接触战略的达成条件是主导国家的不干预,所以在其他国家不谋求挑战当前全球秩序的前提下,单极世界能够继续维持下去。
在经济战略方面,主导国家大致上可以采取两种战略:经济接纳(economic accommodation)或经济遏制(economic containment)③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84. 。在单极世界中,经济接纳战略意味着主导国家不采取措施来抑制新兴大国的经济增长。而经济遏制战略则需要主导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地抑制新兴大国的发展速度。在全球经济高度依存的当今世界,主导国家在执行经济遏制战略时往往会更加有效。除此之外,经济遏制战略也能够通过军事进攻战略或者军事防御战略来加以促进。至于军事脱离战略,则无法发挥太多的联动作用。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企业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情况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企业特征,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处行业和地区特征均会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其次是劳动者特征,主要包括劳动者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和性别特征;第三是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
蒙泰罗认为,单极体系至少会以两种方式来制约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④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102. 。首先,对于主导国家而言,每一个战略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竞争成本。如果主导国家从单极军事力量优势的地位中获益,那么一旦它参与任何军事竞争,都将遭受损失和削弱。因此,任何鼓励大国竞争的战略都会给主导国家带来不小的负担。除了竞争成本之外,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也可能包含着冲突成本。一些战略选择要求主导国家介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较低,而另一些战略要求主导国家介入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则较高。每一个战略选择的冲突成本就是这些战争成本的总和。主导国家需要将竞争成本与冲突成本进行权衡比较,才能够作出合理的战略选择。一旦这两者发生改变,那么相应的大战略也会发生变化,并对单极世界的稳定性造成深刻的影响。
用SPSS 19.0和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表2. 冷战结束后的美国大战略①
如表2 所示,1989 年之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采取了经济接纳、军事防御为主的大战略,战略重心主要放在欧洲与亚洲。而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美国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防御为主的军事战略,转为进攻取向。但是随着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各海外战线的局势趋于平缓,随之又重新回到了防御主导的态势。总的来说,美国大战略依然以保持自身的优势地位作为首要目标,倾向于尽可能地减少付出成本,并维持当前的单极秩序现状。
对于主导国家来说,单极体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又能够带来什么样的附加价值?为了弄清楚这一点,首先考察单极地位与主导国家的生存、安全以及长期的经济增长这一系列重要目标是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认为,在经济领域中单极体系可以为主导国家带来较多的益处,而在安全领域中单极体系所具有的价值则相对有限。在核世界中,当其他大国拥有核威慑力量时,主导国家几乎不可能以较小的军事代价来将其击败。而在确保自身的存在与安全这一目标上,单极体系也没有带来更多的保障。只有在面对无核国家时,主导国家才能拥有讨价还价的一定优势。在经济领域,单极体系使得主导国家能够拥有充足的权力,来塑造有利于自身的国际金融环境,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维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这都是两极体系与多极体系所不具备的优势。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力运输方法,就是在双有源桥拓扑的线路直流潮流控制器。该新方法的提出,在与传统研究对比时,此类新型电力运输方式具有无徐额外再次配比电源节能源、有效实现更具灵活性的双向控制线路直流潮流的优势。
五、后冷战时代的单极战略成本
自冷战结束以来,关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否能够一直持续下去,一直是西方学界所关注的焦点。不同的学者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克里斯托弗•莱恩(Christopher Layne)认为到2010 年左右,其他大国将会陆续赶上美国
② Christopher Layne, This Time It’s Real: The End of Unipolarity And The Pax America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2012, 56(1), pp. 203-213. ;而沃尔弗斯则认为,美国的单极优势至少在2030 年之前都不会被削弱
③ William C. Wohlforth, Unipolarity, Status Competition, and Great Power War, World Politics, 2009, 61(1), pp. 28-57. 。关于单极体系的稳定性这一问题,学界中也随之产生了两派观点:衰落主义(declinism)与优势主义(primacism)④。衰落主义者认为,单极体系一直在不断衰落,最终必将走向终结。他们把美国的军事优势看作一个短暂的历史时刻即“单极时刻”(unipolar moment)。美国越来越不愿意在全球范围内承担责任,而阿富汗、伊拉克以及“伊斯兰国”又极大地增加了美国的战略支出。相比于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大国,美国的经济优势也在不断被削弱。在衰落主义者看来,从理论上说美国的单极地位使国际体系成为了等级制度,这本身就会引发系统性的全球制衡。
优势主义者则强调了单极体系的持久性。史蒂芬•布鲁克斯(Stephen G. Brooks)与沃尔弗斯认为,美国拥有着压倒性的权力优势,以至于在任何时候其他国家都无法有效地制衡美国
⑤ Stephen G. Brooks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Hard Times for Soft Balancing, 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5a, 30(1), pp. 72-108. 。
自冷战结束之后,美国一直是全球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大多数的国家并不希望破坏这一和平稳定的秩序。换言之,美国作为“仁慈的”单极霸权国,其他国家没有理由去挑战它的单极地位。这场争论的真正核心是,制衡现实主义与霸权现实主义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论分歧。事实上,单极体系是否会长期持续下去以及是否会面临衰落,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定论。
蒙泰罗认为,单极体系是否能够保持稳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变量:一个是系统性变量即军事力量的分配,另一个是战略性变量即国家战略的选择
①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09. 。当这两个变量都有利于主导国家时,那么单极体系就能够保持稳定。比如,主导国家在单极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就不需要将经济力量转化为军事力量,从而能够一直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而军事力量的优势取决于主导国家与新兴大国之间的战争预期成本。大国战争的预期成本越高,战争冲突爆发的可能性就越小,单极体系的持久性就越高。在核世界中,崛起中的新兴大国不可能对主导国家发起直接的军事挑战,而更可能通过等待时机来获取优势。大国战争的高昂代价并不能保证单极体系的和平性,同时更不能保证单极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单极体系的稳定性还要取决于第二个变量,即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简单来说,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可能会增加自己的竞争成本,即鼓励其他国家挑战单极秩序。
具体而言,如果主导国家执行防御性接纳战略,即将维持现状的军事战略与接纳新兴大国发展的经济战略相协调,那么新兴大国就很少会对单极秩序提出挑战。如果主导国家执行脱离或者改变现状的军事战略,又或者试图遏制新兴大国发展的经济战略,那么将会鼓励新兴大国直接或间接地挑战单极秩序。因此,新兴大国是否会将潜在力量(latent power)转化为军事力量,取决于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蒙泰罗指出,假设大国战争的代价非常高昂,而且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又能够保持克制,那么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可能会满足于现状。这意味着单极体系在核世界中能够长期地存在
②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10. 。
因此,美国在制定自身大战略的时候,必须考虑冲突成本与竞争成本两个变量。一个战略的冲突成本意味着,主导国家可能会被频繁地卷入冲突与战争。当主导国家从其权力优势中受益时,将不得不承担这些成本。与之相反,如果主导国家试图避免被卷入冲突与战争,那么就会带来相应的竞争成本,即因为军事力量的退出而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在单极世界中,主导国家有时候必须在维持立场与避免冲突中作出选择,而不能两者兼而有之。在军事方面,如果坚持进攻性战略或防御性战略,那么主导国家可能会因为频繁的战争而承受高昂的代价。与此同时,它还有可能会触发其他国家的联合制衡,并带来不小的竞争成本。在经济方面,虽然接纳战略不涉及资源支出,但是遏制战略也会带来竞争成本。
表3. 后冷战时代的单极战略成本③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13.
如表3 可见,首先,在一个大国崛起的地区,进攻性遏制战略毫无意义,因为它要付出竞争成本与冲突成本的双重代价。其次,脱离性遏制会导致竞争成本的增加,因而也不会被主导国家接受。最后,在当前的单极体系中,竞争成本大于冲突成本,因此,防御性接纳战略有利于主导国家与其他国家的长期共存与经济增长。然而,一旦防御性接触战所带来的冲突成本大于竞争成本,那么主导国家就应该实施脱离性接触战略。脱离性接触战略是唯一一个允许单极和平存在的战略,还有助于减少核扩散和战争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脱离性接触也会给全球和平带来一定的问题。由于主导国家对地区内的力量增长缺乏干预,会为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腾出空间,有可能会结束单极秩序。所以说,脱离性接触也不能够保证单极体系的延续。
六、单极体系的未来
近几十年来,关于战争起因的学术研究大多来自理性主义的视角。不少理性主义学者也试图解释国家之间谈判破裂,进而造成冲突与战争爆发的机制。总的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信息问题、承诺问题以及讨价还价的不可分割性。现有的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在单极世界中,主导国家与小国之间是否会时常爆发战争?如果主导国家选择脱离,那么大国之间是否会爆发战争?如上所述,极端的无政府自助状态可能会触发以上三种机制。冲突与战争爆发的第一个机制是反映单极意图和决心的信息问题。由于主导国家在军事能力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使得小国更难评估其意图和决心。由于主导国家针对小国的军事行动只需要承担较低的成本与有限的风险,因此无论如何,主导国家在采取不同的大战略时都会使小国面临严重的信息问题。再加上缺乏系统性的权力制衡,主导国家与小国之间也会产生承诺问题。
最后,由于国家生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目标,所以也会引发主导国家与小国之间的战争。总的来说,在核世界中,大国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之间的战争已经很少发生,而核武器理论也是一种和平力量。沃尔兹认为,小国试图通过发展核武器来保证自身的安全,避免与大国发生冲突,这样的做法并无过错。在单极体系中,容易产生冲突的是核扩散的过程,而不是核扩散的结果。总的来说,核武器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和平,并降低了大国竞争与冲突的可能性。蒙泰罗则强调,不同的政权类型在关于冲突与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上,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尤其对于民主政权而言,在管控冲突上要优于其他政体。
实施防御性战略的主导国家会倾向于维持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维持现有国家的领土边界、维持当前的国际政治联盟以及冻结全球的权力分配。在实施这一战略时,主导国家将重点放在国家生存上,而不是领土扩张。这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冲突爆发路径。其一在于单极意图的不确定性,一些小国试图发展自身的军事实力来制衡主导国家,这通常会引发战争的连锁反应。正如沃尔兹所言,即使一个主导国家表现得温和克制,小国还是会担心其未来的行为。小国在面对主导国家时有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一是接受(accommodation),即默许单极的偏好;二是对冲(hedging),即提高相对于单极的行动独立性
① 。
为了维护当前的单极优势地位,美国可能会放弃原先的防御性战略,转而采取一种进攻性战略,并积极地参与到地区冲突之中。而当美国认为自身所承受的代价过于高昂时,又会转向脱离性战略。美国作为单极体系下的主导国家,一方面希望能够确保单极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又试图避免单极格局所面临的制衡。蒙泰罗指出,一旦放弃防御性接触战略,那么美国在单极体系中获得的庞大经济利益很有可能会受到巨大损失。如果美国继续实施防御性接触战略,国际政治又会产生怎样的演变呢?美国的防御性接触战略又会从其他大国那里得到什么回应?
①Kenneth N. Waltz,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National Force,and the Balance of Power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1969, pp. 304-314. James Rosenau, ed. New York, Free Press. Kenneth N. Waltz, Reflections o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Response to My Critics In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Robert O. Keohane,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pp. 322-345.
蒙泰罗认为,美国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相比无核国家而言有着极大的行动自由。即使对于其他的核大国而言,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落下风。科尔(Cole)也认为,当前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似乎会转向全新的利维坦。核武器增加了核大国之间保持和平的可能性,而单极体系意味着提供全球安全公共产品的主导国家只有一个,且不会威胁到周边国家① Bernard D. Cole, The Great Wall at Sea: China’s Nav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econd edition.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0. 。在这样的背景下,单极世界中的其他国家也缺乏制衡主导国家的意愿和动机。基于此,单极体系或许能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
权力制衡理论是现实主义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分支。它的核心原则是系统性的权力制衡代表着国际政治中的某种自然趋势。因此,权力制衡理论实际上意味着,世界秩序不可能永远只掌握在一个国家手中。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与国家之间的确保生存原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性的权力制衡。权力制衡理论的核心逻辑在于② G. John Ikenberry, Democracy, Institutions, and American Restraint In America Unrivalled: The Future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pp. 213-238. G. John Ikenberry, ed.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02. :1. 国家首先关注自身的生存;2. 单一主导国家的权力过于集中会威胁其他国家的生存;3. 其他国家会致力于权力制衡以提高生存的几率;4. 权力平衡有助于降低生存威胁;5. 制衡行动会重建系统性的权力平衡;6. 权力不会太长时间地集中于单一国家
③ Colin Elman, Introduction: Appraising Balance of Power Theory In Realism and the Balancing of Power: A New Debate,John A. Vasquez and Colin Elman, eds. 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Hall, 2003. 。正是这样的逻辑支持着衰落主义者在单极体系辩论中的立场。
蒙泰罗主张,权力制衡理论的逻辑可以修改为以下六点
④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99. :1. 国家首先关心自身的生存,只有在不危及生存的情况下才会追求其他的目标;. 在特定的情况下,单极国家权力的过于集中会威胁到其他国家的生存;3. 在面临单极威胁的时候,其他国家将会结成同盟来制衡主导国家,以提高自身的生存几率;4. 如果单极威胁并不严重,那么其他国家不一定会采取制衡行动;5. 系统性的权力平衡不一定会通过制衡行动来实现;6. 单极体系可能会进一步地持续下去。也就是说,系统性的权力平衡不仅是一种结果,同时也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即确保国家安全利益最大化。只有当权力平衡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时,国家才会追求它。
在蒙泰罗看来,讨论单极体系的稳定性问题必须把重点放在军事力量的平衡动态上,这一平衡动态独立于经济力量的体系分配。如前所述,衰落主义者和优势主义者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潜在经济力量分配的演变上。但是蒙泰罗认为经济力量并不是预测单极秩序持久性的唯一变量。单极性是对军事力量分配的表述,而不是对经济力量分配的表述。只要美国的军事力量主导优势没有受到挑战,即使其他国家的经济总量接近或超过美国,世界仍将处于单极秩序之下。崛起国家在经济增长上能够保证足够的收益,也不会贸然对美国发起军事进攻
⑤ Nuno P. Monteiro, Theory of Unipolar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169.。 。
换句话说,核世界中的崛起国家是否采取制衡行动,取决于主导国家的战略选择。当主导国家试图遏制崛起大国的经济增长,或者采取进攻性战略来试探崛起国家时,崛起国家才会有进行制衡的动力。核世界的单极秩序不仅受到经济增长率差异的影响,还取决于军事力量优势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当然,主导国家可以接纳崛起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而避免引发军事冲突,以维持自身的军事力量优势,但是这也要冒着失去作为最大经济体地位的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为了保证单极的军事优势地位,必须要牺牲单极的经济霸权地位。
蒙泰罗指出,截至目前,美国的军事力量优势已经远远超过了防御性接触战略的冲突成本鉴于当前国际体系的特点,以及每种战略选择的成本考虑,防御性接触战略是美国的最佳大战略。在军事领域,一方面,美国必须避免通过军事力量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另一方面,美国必须继续维持原先的联盟承诺体系,甚至通过部署前沿军队来介入冲突。在经济领域,继续执行自由开放政策,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使自己与其他国家能够保持持续性的发展,从当前的单极体系中汲取最大的好处。
在核世界中,情况并非如此。核大国之间的威慑基于这样的前提,即一个有核国家可以阻止其他任何国家,甚至一个在传统意义上更强大的国家威胁到自身的生存。德尼(Deudney)认为,核武器的出现会导致常规军事武器的瘫痪,并使得国际体系的极性变得无关紧要,民族国家也将成为过时的名词② Daniel Deudney, Bounding Power: Republican Security Theory from the Polis to the Global Villag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7.。但是这里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核武器的攻击力如此之大,以致于它只存在威胁使用的可能,而没有使用的机会。在核世界中,使用核武器来保证国家的生存以及维护国家的安 。但是这里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核武器的攻击力如此之大,以致于它只存在威胁使用的可能,而没有使用的机会。在核世界中,使用核武器来保证国家的生存以及维护国家的安全,就好像俾斯麦所说的“因为害怕死亡而自杀”,违背了国家生存的首要目标。反过来,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将极大地降低自身的威慑力,进而让世界重新回到强调常规军事力量的局面。换言之,核武器的确保相互摧毁并没有完全地消除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而只是让所有的战争都不可能升级为核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制衡依然会成为国家间的普遍战略,但是整个国际体系仍可能会持续地处于失衡的状态。
结 语
如前所述,单极体系之所以稳定,主要是因为美国能够凭借当前的优势地位获取足够的收益。而其他大国也受益于美国的单极秩序,以保证经济的增长。尤其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美国的大国,如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缺乏制衡的意愿与动力。蒙泰罗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即使中国在亚太地区能与美国匹敌,但美国仍是唯一一个能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军事力量的主导国家。再加上中国经济当前高度依赖于世界经济,因此中国也不会轻易挑战美国的单极地位。
总的来说,首先,只要美国奉行防御性接纳的大战略,其他大国就不大可能寻求进一步的平衡。其次,美国如果转向其他大战略,那么其他大国可能会通过联合制衡来改变当前的单极体系。当前,中国之所以没有制衡美国,主要是因为核武器保障了自身的生存,而美国的防御性接纳大战略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换言之,单极体系的稳定与否,实际上取决于美国大战略与其他国家的回应战略。
作者简介 | 张敦伟(1989—),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300350)
(责编:李天驹)
标签:现实主义论文; 单极体系论文; 稳定性问题论文; 国家战略论文; 战略成本论文;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