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论文_辛浩,帅延博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论文_辛浩,帅延博

陕西地矿第二综合物探大队 710016

摘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国当前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查技术水平较低,在勘察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通过采取措施提高勘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一定的分析,并通过工程实例对勘察所使用的技术进行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因素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概述

1.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岩土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场地情况的勘察,具体指的是对地形、地貌、岩石土层的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工程特性,还应该对地基的稳定性做出一定的评价和分析;勘察出影响工程的埋藏物,主要包括河道、防空洞等;对地质的特殊情况进行勘测并做出一定的处理,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勘察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分析地下水的运动规律,通过对水质的研究,评价出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情况。

1.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1.2.1工程地质测绘

在正式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之前,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测绘可以帮助掌握场地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制定出合理的预设方案,为之后的勘察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2勘探和取样

物探、钻探以及坑探是勘探的三种常用方式,勘探的目的在于了解地下地质情况,同时还需要通过取样完成一定的检测工作。

1.2.3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

通过对勘探具体项目的利用,还要进行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这也是整个勘察工作的重要环节,主要分析研究对象的技术参数,为之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

1.2.4现场检验与监测

现场检验是对之前勘察工作的一种确认,更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有效措施。监测主要是找出整个勘察工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解决,保证勘察质量。

2、当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2.1体制不健全

我国当前使用的工程勘察模式依然沿用的是传统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如今项目不断增多,技术要求不断升高,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程上的需要。加上技术水平的限制,难以发挥勘察的作用。当前由于体制问题,导致勘察单位的水平不一,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对于勘察技术人员而言,当今市场的考核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勘察单位对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做的非常不到位,在具体工程勘察过程中容易为施工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2.2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由于对地质研究的起步较晚,因此在设备的研发和技术的运用上跟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并且在实际作业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都是限制我国地质勘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尽管大力提倡技术创新,但相关的科研投入依然严重不足,部分勘察企业缺乏先进理念与管理的学习,导致运作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技术的发展。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控制措施

3.1完善勘察体系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管控力度,通过对现有企业单位的筛选,保证当前勘察队伍的先进性,为工程勘察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需要投资建立完善的专业机构,对部分企业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整个体系,改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各个环节。

3.2提高勘察水平

技术限制是导致我国地质勘察水平落后的重要因素。因此首先国家应该加大科研力度,优化投入结构,同时对国外的先进技术积极学习,并且鼓励创新,对于创新人才和技术进行大力奖励,通过一定的刺激作用,提高我国的地质勘察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加强管理,重视结果总结

针对当前勘察企业存在的问题,应该加强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对市场工程勘察以及勘察单位的施工水平进行管理,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体勘察的结果;对于岩土工程中的测绘环节应该加强重视,通过对测绘结果的分析,制定一定的预设方案,同时在实际勘察结束后,必须高度重视勘察涉及的内容,同时对结果的汇总和分析进行严格管理,通过综合性评价,为建筑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参考。

4、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的因素分析

4.1目标因素

影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是目标因素,任何工程的勘察工作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正式开始勘察之前应该确立目标,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取样,保证勘察方式选用的正确性。如今工程项目种类繁多,勘察对象较多,因此需要重视目标因素的作用。

4.2方法因素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内容就是取样工作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取样过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无疑增加了成本。取样过少,有可能导致对地质情况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应该通过制定一定的方案,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地质、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样品进行分析,得出合理全面的结果。从而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勘察工作的最终质量。

4.3分析控制

分析控制是勘察工作的重要阶段,首先应该对指标进行确认,最终结果的报告指标应该包含勘察目标的所有数据,能够全面表征目标的特性。然后使运用科学方式进行分析,当前的勘察工作应该重视对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结果的精确性。

5、工程实例

5.1项目概述

某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厂房,总共有6层,高度为45.8m,总的面积大约为3250m2。受单位委托对其进行勘察,勘察后的内容如下:水文地质条件为上层滞水、水量小杂填土、粘土、粉质粘土、中风化及强风化页岩等构成其土层分布;整个工程位于平原地带,东部为低丘陵区,西部为平原区,南北呈现出稳定的断裂带,并且没有不良地质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该地适合拟建建筑。

5.2现场桩基的施工情况

在项目施工两个月时,C15桩在施工挖至15.2m出现一定程度的涌水现象,在22.7m处,C16桩同样出现了涌水现象,此后的一段时间陆续有多根桩出现涌水情况。对涌水情况进行测量之后发现,大多数的静止水位标高在-18m左右,这些涌水根桩桩底距中风化岩面约3.5米。进一步进行勘察研究,发现地下水量在一定的施工承受范围之内。反复勘察之后发现,某一桩基出发现岩性有异常情况,分析研究之后,确定为页岩。根据结果决定暂停项目,进行深入考察。

5.3补勘后的结果分析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涌水现象和页岩情况与先前的勘察结果不相符,因此需要重新使用钻探、井探以及物探等方式进行补充勘探工作。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下:(1)在孔底取样试验得到粘土压缩模量实际数值7.4MPa,这跟原数据7.7MPa有一定出入;(2)部基岩性质为灰岩与寒武系页岩的交互层,这一点在原勘报告没有体现;(3)现场的水文情况也与原勘察结果不符,补充勘察后发现场地赋存地下水,并且岩溶裂隙水承压水位约18.2m,第四层上层滞水水位约24m,表明下部存在一定的裂隙。

5.4重新开工以及效果

通过对当前项目中的涌水现象以及灰岩岩性情况的分析,决定应用桩筏混合基础。在具体施工中,将桩设为摩擦桩,对于涌水位置的桩基进行碎石挤密充填处理,保证桩底达到层土承载力250kPa的要求。由于施工场地以及设备限制,只能采用一吨左右的锤做桩基夯实,导致难以实现桩底的承载力需求,同时这种施工方式对周围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改进。最终选用增加扩大头的方法进行施工,并结合两次勘察的结果数据,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基础作用跟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具有直接联系。在具体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会存在一定的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只有对其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勘察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强,张宏伟,侯懿.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部资源.2017(03)

[2]徐刚.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问题研究[J].江西建材.2016(02)

论文作者:辛浩,帅延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质量控制因素分析论文_辛浩,帅延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