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严东桂

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严东桂

广西华蓝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1

摘要:现如今,国家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也促使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建筑学科的发展也备受关注。伴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着生产力极大进步,而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致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若干问题

引言

我国经济高速进步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大为提升.三十年间,我国建筑设计行业有幸完成了超过400亿平方米的建筑创作与设计任务.与此同时,建筑学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完善,标志着我国的职业建筑师训练和建筑学基础理论研究队伍基本上与西方国家同步.新时期“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全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建筑方针,从建筑理论、建筑设计方法和适宜性设计技术方面开展基础研究,提升各类建筑设计标准与规范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建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

什么是建筑学学科的科学研究?什么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的科学研究?什么是建筑创作与设计?建筑院系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没能搞清楚其差异,使得其在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研究方案制定、研究成果表述、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常常运用建筑创作与设计的思维逻辑,以至于在研究方案中常常出现目标不明确、研究内容空泛和研究方法不恰当等问题,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研究变成了“概念研究”.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建筑学本科以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和目标上.我们熟知,通过本科教学评估的建筑学五年制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职业建筑师.建筑学本科教学大纲中,不论是设计基础类课程还是科学基础类课程教学,重点都在于培养建筑空间设计、技术设计以及表达技能.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不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的硕士研究生,均以适应火爆的建筑设计市场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建筑方案的创作与设计能力.因基本上没有做基础研究工作,硕士毕业论文的多数是“撰写”出来的,基本上是“文献综述+实践体会+读书报告”.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由于硕士阶段缺乏严密的科学逻辑思维和研究方法训练,绝大多数博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即进入“苦恼”阶段:不会撰写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知道博士论文研究工作从何入手.更为可怕的是,相当多数的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也不知道如何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只会传输创作设计理念.车转轮回,年复一年,依然如故.建筑设计学科如何开展研究?依据梁思成先生的建筑学学科属性概念,顺其脉络深入分析会发现:(1)建筑学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步,可以分别在三个二级学科、许多个三级学科方向上独立进行;(2)但每一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工作,均需要满足,或者必须服从另外两个二级学科设置的约束条件;(3)这些约束条件,正是由另外两个二级学科长期研究的成果.因此,当三个二级学科的其中任一个学科研究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约束条件,这对另外两个学科来说,都会派生出来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例如:绿色建筑研究与试验已经圆满成功,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国也适时将建筑方针调整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由此引发了一整套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1)适应绿色发展时代的建筑理论和评论方法;(2)满足绿色性能指标要求的不同地域居住建筑、各类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3)现行成套的建筑设计规范、标准体系与图集修编;

2建筑学现状

在我国,建筑学界一向较为轻视理论,甚至于对“理论”的概念都不明晰,所以至今在建筑学界有“不谈理论”之说,否定理论者占相当的比例。任何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定会拟定自己的概念,这样或许是无意识的,但必定在自己的方案中会体现出明确的“概念”来。这是建筑师无法摆脱的理论制约,在具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的理论指导下,就一定会出现创新的作品;反之,在沿袭的理论之下,很多建筑师不知如何入手进行设计,也难以给出品评一个建筑的标准,这样就会出现更多的模仿与抄袭。因此,中国建筑就一直摆脱不了沿袭与模仿。

3新地域建筑研究

建筑学的科学研究一直还面临着另外一大挑战:如何处理传统古村落和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问题.传统古村落与古民居建筑,是我国各地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是极具多样性的地域建筑文化现象.由于过去我们的保护意识薄弱,经济水平低下,在快速的经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中,古村落与古民居数量急剧减少,已逐步演化成一种物质化的“遗存”—建筑文化遗产.传统古村落和古民居建筑,除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地域风貌、能够满足城镇化后人们的“乡愁”精神需求以外,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农耕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以及房屋建造技艺,蕴含着农耕时代人与自然的生产力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其间隐含的丰富的适应气候等自然环境条件的绿色建筑经验.“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但我们必须承认,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地区,绚丽多彩的传统民居建筑,并没有跟随工业文明的到来而演进到现代化,其典型特征是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对高品质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因而一直处在保护、维护和拆除的矛盾之中.研究新地域建筑,是弘扬地域建筑文化、传承地域建筑文明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文化自信途径之一.而现实状况是,学习掌握了现代建筑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建筑师们,面对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传统民居建筑,简单地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去“创作”、“设计”新地域建筑,给简易混凝土房屋“穿衣戴帽”成为普遍现象,便出现了大量似是而非现代乡村建筑,功能简单、建筑与环境品质低下、高能耗与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是其共性,中华建筑文脉,传统建筑文明,地域建筑文化,应然倒下.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这似乎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曾做过深入的剖析:欠发达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初期,会全盘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文化,而当经济技术发展到接近中等水平时,将会创造出适合自身的新的建筑文明.因此,我们必须扭转这一局面,应该遵循“批判地域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在尊重地域建筑文脉和环境、继承传统地域建筑优点的同时,汲取现代建筑富有进取性、创新性的设计质量等优点,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和设计手法,研究建立既满足适用、经济、绿色和美观要求,又在形态色彩、空间组织、材料运用等方面独具所在地域优势特色的建筑“模式”或“原型”.未来20年,既有乡村建筑品质提升和新地域建筑研究,都将是建筑学研究的热点。

结语

建筑学未来将会从五个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深化发展,我们也会在生态建筑学这条路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在整个建筑学的规划中,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不停地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够在遵循可持续发展以及掌握相应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打造出宜居的建筑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俊,蒋子杰.浅谈传统风水理论在生态建筑学中的理性表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2]刘长安,周踪,以生态建筑学为向导的建筑教育模式研究——山东建筑大学生态平衡学教学实践[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

[3]刘波,解析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

论文作者:严东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2

标签:;  ;  ;  ;  ;  ;  ;  ;  

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论文_严东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