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人生中的启蒙时期,幼儿期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幼儿的行为、思想,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学环节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62-02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因此,重视学前教育的地位,合理开展学前教育,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学前教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历来就受到了人们高度关注的德育,就更应该被加倍重视起来。德育教学是指教育者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计划,对受教育者进行具有目的性的思想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在幼儿这一良好道德素质和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定要做好道德教育,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德育教育的渗透并不乐观。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的地位高高在上,并且多数家长有重智轻德的观念,使孩子在德育方面得不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多数独生子女都具有过于自我、不爱分享、不爱接受批评、个性固执、遇到困难爱哭爱逃避等不同程度的不良品质和个性,如果不加以纠正,对孩子的成长将会非常不利。古人云:"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依赖于幼儿时期的教育,这个时期若是做得好,以后只要在这个方向上加倍努力便可一切天成。反之,若是在幼儿期没有做好德育教育,养成不良的习惯,那么日后将很难改变。
二、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进入学前期的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此时,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需求,抓住关键期,给予及时地引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使幼儿的个性从一开始就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及至终身受益。而幼儿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道德教育,则极易滋生不良习性乃至走上犯罪歧途。如今,许多家庭忽视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认为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尽早尽多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别落在别家孩子的后面就行了,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不仅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而且其言行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也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外,社会不良现象对儿童早期道德教育也带来很大影响。不少儿童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玩游戏。同时网上有许多暴力、恐怖、色情等毒害孩子的内容。加之社会公众场合中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耳濡目染,必将影响他们以后的道德行为。因为幼儿以模仿为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幼儿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作为一些父母呢,忙于工作,忙于生意、忙于东奔西跑讨生活而无暇顾及家中孩子的思想动向,道德问题和习惯的养成问题。直到孩子有了不良习惯或者走上了犯罪道路才知道后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法、形式不当,有些家长和老师将道德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要求,刻意对幼儿进行训练或说教,不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没有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的满足。与此同时,应试教育低龄化日趋严重,部分家长盲目攀比和期望值过高,导致儿童知识教育提前,却忽视了道德养成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道德养成教育。
三、德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渗透方式
1.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孩子的幼儿时期,老师应该格外注重孩子在德育方面的培养,多举办一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和个性,提升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也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大多数都活泼好动,具有极强的好奇心,爱玩爱打闹,所以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设计相应的一些游戏,来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兴趣进而提升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例如扔沙包游戏可以训练孩子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带玩具来园一起玩,带书籍来园一起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音乐教学、故事模拟的方式,引入一些宣扬我国传统美德的歌曲、尊老爱幼的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和他人,培养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使孩子具有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
2.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开展德育教育。幼儿的心理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并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因此,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实施德育教育,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模仿心理,采用树立榜样的方式,激励幼儿的优秀行为,引导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选出班里表现较好的学生,让该学生讲述自己在家里、班级里的行为,引导其他小朋友模仿该学生的优秀表现,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3.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幼儿教师是孩子在幼儿时期的领路人,只有幼儿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孩子。幼儿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执行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主动地去关心和爱护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并学会传递爱,使爱得到传承,使良好的品质和美德得到传承。
4.加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家庭是幼儿生长的第一场所,对幼儿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想学校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质量,以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一些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活动,促使家长理解和支持学校教学工作,以提高教育效果。例如,学校可以在"重阳节",组织幼儿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高尚品质,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以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J].《都市家教》.2016.04.
[2]孟梦.探析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6.12.
论文作者:王光琴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德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幼儿教师论文; 孩子们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