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 广东东莞 512000
摘要:描述车辆限界的形成,道出车门与屏蔽门间隙形成原因。参考各地铁车门及屏蔽门的技术参数,测量侧门与屏蔽门之间间隙的距离,综合地铁夹人或夹物动车后对乘客的安全以及对运营的影响,提出提高乘客安全意识和员工作业规范、加装安全挡板以及激光探测器等防范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地铁;屏蔽门;间隙;乘客安全;作业规范
1、发展概况
随着1981年安全门系统的首次投入使用,以及广州地铁2号线对屏蔽门技术的首次应用。屏蔽门技术逐渐受到推广,并成为地铁工程的重要设备。屏蔽门的投入运用,有效地提高了运营安全,并且大大降低了地铁能耗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屏蔽门与车门之间的间隙成为乘客出乘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车门与屏蔽门之间间隙所存在的威胁,则成为各地铁运营安全保障的迫切需要。
2、屏蔽门限界分析
屏蔽门与列车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就是轨道交通上所称的车辆限界,它是车辆在正常运行时所形成的最大包络线,而屏蔽门的安装则以此作为参考点。因此,在静态情况下列车与屏蔽门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隙。北京交通大学《都市快轨交通》杂志2010年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根据地铁站所采用的设施指标,屏蔽门和车门间存在150~340mm不等的缝隙。而根据国家标准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成年人人体厚度最大处一般为160mm。即:当关闭后的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大于160mm时,有将成年人夹在屏蔽门与列车之间的可能;对于未成年人,该临界尺寸还会更小。所以,屏蔽门与车门的间隙对乘客的安全存在着很大的潜在威胁。
3、样本分析
表1
4、原因分析
通过对国内各大地铁夹人夹物动车事故的具体分析,如2007年上海地铁夹人事件、北京地铁11.06夹人事件以及2017年广州地铁区庄站夹人事件等典型案例,可总结归纳为以下因素及原因:
原因分析
乘客因素1、乘客安全意识不足,乘客冲门现象屡禁不止。
2、客流量大,抢上抢下现象明显。
3、不熟悉屏蔽门紧急开关的使用。
司机、站务因素司机因素1、站台作业松懈,监护不到位。
2、未等乘客上下车完毕关门。
站务因素1、站台监控不到位,盲目发出站台安全手信号。
2、发现列车夹人未能第一事件拍站台紧停
设备因素1、 屏蔽门与车门间隙较大容易乘客踏空。
2、车门夹紧力过大会导致探测障碍物灵敏度降低,无法及时弹开。
3、屏蔽门探测障碍物的范围有限,所夹物体超出探测范围时及时反馈夹人夹物信息。
4、障碍物探测装置技术不成熟,具有聚光分散、光斑较大的缺点,容易造成误报、漏报现象。
5、站台CCTV监控存在死角,当站台大客流时,无法清楚确认站台是否安全。
5、防夹人夹物动车措施
针对以上造成夹人夹物动车事故的因素,可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5.1车站方面
5.1.1添加提示系统,反复播放安全宣传警示乘客,在门灯闪烁的同时,配以语音提示。
5.1.2增加屏蔽门紧急开关使用的操作指引,以便乘客在发生夹人时能够打开屏蔽门避免产生危害。
5.1.3设置铁马、栏杆或者广播导向,对乘客进行分流,控制站台乘客数量,避免站台乘客过分拥挤。
5.1.4车门关闭后站务员距离紧急停车按钮不能超过五米,预防发生夹人事件能够第一事件拍下紧停。
5.2司机方面
5.2.1把握时机关门,确认屏蔽门、车门完全关闭方可动车。
5.2.2确认站台CCTV显示站台无异常,站务员好了手信号有方可进入司机室。
5.2.3确认屏蔽门与列车间隙无异常,站台尾部软灯管光带完整。
5.3设备安装方面
5.3.1在屏蔽门靠近轨道侧的滑动门上加装爬器可以将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剩余的地面空间填满。这样即使有乘客强行冲进屏蔽门,也会由于双脚无法落地,只能退出屏蔽门。
5.3.2在屏蔽门靠近轨道侧的滑动门上加装挡板,这样即使有乘客强行冲进屏蔽门,也会由于脚部被夹而使滑动门弹开,减小被困在危险空间的比率。
5.3.3在双门之间安装激光探测器,对间隙进行探测,以便司机对探测报警系统的工作状态及输出信号进行判断,并瞭望列车与屏蔽门/安全门之间间隙是否滞留乘客。
6、结语
通过本此研究,较为全面地整理出城市轨道交通夹人夹物的问题所致,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往后工作中对地铁运营安全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地铁夹人夹物问题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顽疾,绝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总结、反思和改进。
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乘客素质以及轨道交通运营工作者的责任感营造的安全保证。事故的发生不但存在客观因素,更多的是人为失误主观原因造成的。设备固然不断更新换代,对于如何能更好的去强化地铁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安全感及岗位荣誉感,以及广大乘客的出乘安全意思也是任重而道远。
论文作者:李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屏蔽门论文; 乘客论文; 间隙论文; 站台论文; 车门论文; 地铁论文; 因素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