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供给规划研究论文_谢永红

“A&B”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供给规划研究论文_谢永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290

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积极提升城市竞争吸引力,提供绿色开敞空间和户外交流活动场所,是建设宜居城市的着力点,也是城市提高人才吸引力的“关键一招”。而在经济社会转型、健康城市建设以及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关注的街区将重点聚焦于生活街区、服务街区和科创街区。通过分析发现,三类街区中科创街区的运动空间供给关注较少,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研究提出规划建设“A&B”(即“Active & Bikeable”活力、可骑行的)科创街区,具体探讨了“A&B”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组成元素和建设实施建议,其中组成元素包括室内健身场所、户外集中的运动空间以及连续的线性道路空间。试图为我国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供给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健康活力;骑行;科创街区;运动空间规划

1、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供给情况不容乐观,属于规划建设薄弱环节

当前正值国家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无论是城市、区域还是城市群,都以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基调。我国自2009年开始,通过设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截止目前,国家已经先后批准设立了17个自主创新示范区。可以想象,未来随着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代表的系列创新空间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区域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发展重点。

1.1生活街区运动空间的供给受到国家和地方的双重关注

国家在2016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生活街区规划建设工作方向,包括“……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生活街区体育、绿地设施供给问题。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在2011年就明确提出要新增社区公园、小区游园,扩大群众性体育运动场地的建筑、用地面积。

1.2服务街区运动空间的供给一直属于市场关注的重点

通过运用2018年百度地图数据,分析了CBD街区和科创街区运动空间供给情况。我们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的CBD地区以及科技信息企业集聚的地区。其中北京选取了国贸中心和后厂村路地区,上海选取了陆家嘴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广州选取了珠江新城和天河软件园地区,深圳选择了会展中心和南山科技园地区。以这些地区的周边地铁站或中心位置为圆心,划定的1.5公里半径范围。通过在百度地图上抓取选定区域内关于“健身、瑜伽、球馆”三个关键词的运动设施,从而统计对比运动设施在这些区域的分布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四个城市的CBD地区运动设施的分布密度较高,其中北京国贸地区VS后厂村路地区=100:1;上海陆家嘴地区VS张江高科技园区=29:11;广州珠江新城地区VS天河软件园地区=40:21;广州珠江新城地区VS天河软件园地区=40:21;深圳会展中心地区VS南山科技园地区=33:2。这些设施主要由市场提供,一定程度上说明服务街区由于其较高的商业价值,运动空间的供给备受市场关注。

1.3科创街区运动空间的供给关注较少,建设情况不容乐观

在上述对比分析中,剔除掉广州天河软件园选定区域涵盖了部分居住区,对数据结果有一定影响外,科创街区运动设施分布较少。总结过去开展的关于科创街区的规划研究,主要侧重于街区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等的建设,较少关注健康、活力主题。科创人员群体整体运动情况不容乐观,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以提高科创人员工作效率[1]。因此,无论从提升城市吸引力还是提升科创人员效率方面,都需要加强科创街区的运动空间建设。

2、“A&B”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组成要素

同一科创街区中往往涉及了诸多行业和多类人群,不同人群偏好的运动空间不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研究认为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构成应该由三个尺度的要素构成。

2.1建筑内部尺度:优质运动空间组成要素为室内健身运动场地

以谷歌为例,谷歌为员工配建了丰富的室内健身设施,开设各类健身课程,鼓励员工积极运动。除了常规的健身房、瑜伽室外,谷歌提供的运动设施还包括保龄球馆、桌球场、游泳池、攀岩墙等。在楼群密集的市中心,空间狭小无比,办公室也会设有任天堂的Wii Fit等虚拟运动设施。谷歌公司尽可能提供多元化的运动设施,满足不同员工的运动偏好需求。

2.2 街区内部尺度:优质运动空间组成要素为集中的绿色空间、户外运动场地或线性的适宜步行的公共空间

以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松山湖总面积103平方公里,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组成部分。松山湖园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成为了园区在吸引企业和人才的突出优势。园区在发展初期,就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多个生态公园,同时还建成了超过300公里的环湖道路和生态绿道,成功将松山湖园区营造出“园在湖中,湖在园中”的和谐意境。当前松山湖的环湖骑行绿道已成为园区工作者以及市民骑行和步行的热门选择[2]。

2.3 街区外围尺度:优质运动空间组成要素为适宜步行和骑行的线性道路空间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为了解决用户“第一里”和“最后一里”的问题兴建了许多公共自行车停车点和新的脚踏车道网络,将方便居民从住家前往地铁站和轻轨站,以及区内主要设施。新加坡在宏茂桥、碧山、兀兰、马西岭、宝门廊(Promenade)、后港、盛港、波东巴西、杜佛、金文泰和油池等11个地铁站增建短程自行车道,方便居民更加快速便捷的到达地铁站附近的公园连道、公共服务设施或工作场所等地方[3]。

3、“A&B”科创街区规划建设实施建议

对于科创街区优质运用空间的组成要素,其中建筑内部的室内健身运动场地主要鼓励企业自己配建,而街区内部和外围的集中绿地、集中运动场地、适宜步行和骑行的线性空间则需要通过开展专项数据调查,了解公众的运动空间需求/偏好,搭建互动式规划平台,实时收集公众对方案的意见,制定分阶段施工方案,逐步推进街区运动空间建设。

一是开展专项数据调查,了解公众的运动空间需求/偏好。完善一个科创街区的运动空间供给,首先需要实地了解运动空间实际建设和使用情况。此处,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用“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 method,SP),评价具体街区自行车出行的环境的做法。

二是搭建互动式规划平台,实时收集公众对方案的意见。对于科创人群这类高知识群体也可以尝试运用国际上最新的城市数据平台City I/O参与实际的规划建设中。这类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规划互动参与平台已经在一些国家和项目中得以运用,包括用于汉堡的Rothenburgsort市区附近的规划设计工作,波士顿BRT项目建设以及安道尔(Andorra)的相关项目中。从而真正实现针对人群需求特点,供给包括优质运动空间在内的所需空间要素。

三是制定分阶段施工方案,逐步推进街区运动空间建设。在确定街区运动空间完善的规划方案后,为避免实施阶段对街区路段使用造成太大影响,建议采取分阶段施工方式,推动运动空间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Tudorlocke C,Jr B D.How many steps/day are enough? Preliminary pedometer indices for public health.[J].Sports Medicine,2004,34(1):1-8.

[2] 松山湖概况介绍,http://www.ssl.gov.cn/dgssl/s41282/201605/1042837.htm.

[3] 新加坡11个地铁站将增建短程自行车道,http://sg.xinhuanet.com/2014-03/03/c_126211144.htm.

论文作者:谢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  ;  ;  ;  ;  ;  ;  ;  

“A&B”科创街区优质运动空间的供给规划研究论文_谢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